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 在选择造影的病例中.发现右侧椎动脉系动脉瘤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颈外动脉参与颅内动静畸形血管团供血2例,颈外动脉参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供血1例.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术在全面诊断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DSA造影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病变分布以及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对42例60岁以上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血管DSA造影术,并根据DSA造影的结果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和部位,以及老年患者进行全脑血管DSA造影术的常见风险和避免措施。结果42例患者中,全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完成,结果显示:在28例出血性老年患者中,颅内动脉瘤破裂18例,动静脉畸形6例,烟雾病4例;在14例缺血性老年患者中,共发现颈部血管狭窄8处,前循环血管狭窄5处,后循环血管狭窄3处,未破裂动脉瘤1处。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脑血管痉挛,术后使用尼莫地平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点动静脉瘘,1例出现股动脉穿刺点血肿,均经过加压包扎、间断性按压后消失,1例出现导管扭曲打结,后经手法解旋后更换导管完成手术。在造影过程中,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继发性脑梗塞、动脉夹层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脑血管DSA造影术作为一项诊断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诊断方法,应用在老年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阳 《中国医药》2010,5(7):611-612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分析自S-SAH行DSA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46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S-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46例显示异常37例(80.4%),正常(阴性)9例(19.6%).异常者中颅内动脉瘤31例(67.4%)、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9例正常者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确诊为颈髓动静脉畸形 余8例病情稳定后复查全脑血管DSA又有2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存在的可能,对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SAH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CT检查,必要时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进行DSA复查.  相似文献   

4.
徐剑峰 《河北医药》2009,31(15):1897-1898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并发症等情况。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证实为SAH,全部行DSA,对94例SAH患者的临床表现,Hunthess分级,头颅CT、DSA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4例SAH患者临床症状以头痛、恶心为主。行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4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和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术中无1例有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SAH患者出血原因以动脉瘤破裂为主。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准确的评估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单志愿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85-186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62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DSA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显示异常50例(80.6%),其中颅内动脉瘤42例(67.7%)、脑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正常(阴性)12例,其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诊断为颈脊髓动静脉畸形;余11例病情稳定后复查DSA又有4例显示颅内动脉瘤。结论: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最主要病因,DSA是其最直接、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存在颅内动脉瘤的可能,对高度怀疑动脉瘤性S-SAH的患者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复查DS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旋转造影在脑血管中应用。方法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61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经过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4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3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36例(87.9%)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重叠。5例(12.1%)显示效果不好(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结论旋转DSA能够显示头颈部大多数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钟华阳 《中国医药》2009,5(12):611-612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分析自S-SAH行DSA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46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S-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46例显示异常37例(80.4%),正常(阴性)9例(19.6%).异常者中颅内动脉瘤31例(67.4%)、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9例正常者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确诊为颈髓动静脉畸形;余8例病情稳定后复查全脑血管DSA又有2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存在的可能,对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SAH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CT检查,必要时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进行DSA复查.  相似文献   

8.
钟华阳 《中国医药》2010,5(1):611-612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分析自S-SAH行DSA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46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S-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46例显示异常37例(80.4%),正常(阴性)9例(19.6%).异常者中颅内动脉瘤31例(67.4%)、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9例正常者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确诊为颈髓动静脉畸形;余8例病情稳定后复查全脑血管DSA又有2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存在的可能,对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SAH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CT检查,必要时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进行DSA复查.  相似文献   

9.
魏小宾  刘保良 《河北医药》2012,34(17):2598-2600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血管病变中的临床诊断运用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脑血管病变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SCTA进行诊断,并对阳性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或者手术确诊.结果 共有73例为动脉瘤患者,其动脉瘤部位及瘤体大小情况,采用DSA以及手术证实,动脉瘤94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2例,2个动脉瘤21例;动脉闭塞4例以及动脉畸形4例;2例脑血管狭窄的患者,共检出血管121条,采用DSA检查,满足DSA诊断的113条,SCTA检查中脑血管狭窄23例,对其采用DSA诊断,SCTA误诊2例,漏诊3例.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SCTA进行检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寻求确诊率及敏感性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神经内、外科诊断为脑血管疾病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先后进行头颅CTA以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全血管造影对于血管狭窄、血管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检出率均高于头颅CTA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脑血管造影对于血管狭窄、血管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检测的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并发症有皮下血肿、皮下淤血、脑血管痉挛、周围神经损伤等,发生率分别为1.O%、2.0%、2.0%、1.0%。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适应证,以及积极的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步文广  钱坤  王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12-23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分析狭窄脑动脉的分布规律,根据其狭窄程度分组,同时测定Hcy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35例阴性,6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组Hcy浓度平均为19.26(14.79~26.13)μmol/L,明显高于无血管狭窄组11.60(8.8~15.11)μmol/L]/L(P<0.05),Hcy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4.126,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可能与Hcy水平升高有关。且随着Hcy值增高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且狭窄程度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 110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及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分析 110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病例 ,并进行总结。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 4 3例 ,其中栓塞 2 1例 ;脑血管畸形 2 8例 ,其中栓塞 12例 ;Moyamoya′s病 7例 ;静脉窦血栓形成 5例 ,其中溶栓 3例 ,脑膜瘤 2例 ,栓塞 1例 ;脑梗死 7例 ,全部行动脉内溶栓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2例 ,其中 1例行栓塞术 ;16例未见异常。结论 :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为许多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方法采取连续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对120例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中40例青年组,40例中年组,40例老年组,对脑血管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为85.0%,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青年组发生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较大比重,其高发于大脑动脉;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发生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且脑动脉狭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特征等进行研究,探讨脑血管病与继发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6.79%(56/825),脑出血组高于脑梗死组(P<0.05),早发性多于迟发性,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多(42.9%),皮质病变继发癫痫者明显高于皮质下病变(P<0.05),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继发性癫痫多见于脑血管病初期,其发病率与脑血管病的类型、病灶部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对照组行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随访期间造影结果,记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左右两侧治疗后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升高,血流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造影显示,对照组造影后变化不大,研究组颞浅动脉出现逐渐增粗的现象,且颅内显影血管亦明显增粗、增多。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明显,可改善脑部血流,降低术后并发症,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 使用飞利浦V5000数字减影系统,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30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其中2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脑动脉瘤16枚,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3例),动脉瘤、AVM及血管狭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使病变血管的供血...  相似文献   

17.
张春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108-108,110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8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患者30例,占15.96%;脑动脉硬化患者56例,占29.79%;脑血管痉挛患者78例,占41.49%;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4例,占12.76%。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方便、准确地筛查出脑血管病变,对脑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将2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 DSA 检查结果分组,其中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43例),其他分为单纯颅外狭窄组(41例)、单纯颅内狭窄组(93例)和颅内外合并狭窄组(47例)。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设计问卷收集包括姓名、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影响因素指标。结果所有研究者中患有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81例。单因素分布情况显示: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溶血磷脂酸水平是造成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χ2/t =8.744、5.562、10.736、11.032、9.812、10.002、9.083、2.57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都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长期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等因素都是颅内外合并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最为多发。脑动脉狭窄的发生具有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大,颅外、颅内外合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头颈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正常3例,颈总动脉狭窄16例,颈内动脉狭窄25例,椎动脉狭窄或纤细14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内动脉畸形4。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治疗计划、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谭晓桃 《安徽医药》2013,17(11):1929-193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人群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脉搏波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4例作为合并组,同时期就诊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差异。结果合并组的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C—IMT、IMT增厚的比例、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两侧PW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与PWV、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PWV与合并脑血管病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和PwV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多种无创检查联合应用并综合分析,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