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2166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和新生儿死亡原因,旨在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8年-2010年3年住院分娩剖宫产孕妇,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指征、新生儿死亡原因。结果 3年中住院分娩孕妇9028例,剖宫产2166例,剖宫产率为24%,手术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461例(21.28%)、滞产358例(16.53%)、疤痕子宫287例(13.25%)、社会因素162例(7.5%)、臀位126例(5.82%)等,巨大儿也是剖宫产原因之一。新生儿死亡20例,死亡原因依次为医源性早产6例、新生儿重度窒息6例、病理性黄疸4例、湿肺及RDS2例、严重畸形2例。结论 2166例剖宫产指征除社会因素外,其他指征恰当,但胎儿宫内窘迫和滞产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导致新生儿重度窒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本院近5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剖宫产分娩的38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改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剖宫产率为34.4%,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2013年时为55.0%;近5年难产及胎儿窘迫均是最主要的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所占比例由2009年的16.4%升高至2013年的24.8%,是第三位剖宫产指征。结论临床医师应对剖宫产指征严格把握,降低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对分娩方式予以合理选择,从而促使剖宫产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3.
黄艳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2-14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本院产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33.51%上升至2010年的35.70%(P〈0.05);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化,剖宫产构成比有显著升高的是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下降的有难产、妊娠并发(合并)症、社会因素等;变化不大的是巨大儿、胎位异常。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情况,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扶绥县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剖宫产的产妇15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为26.48%(1500/5665),无医学指征剖宫产(要求手术)占5.00%,新生儿窒息率为3.11%。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对产科并发症的预防,掌握剖宫产指征,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及剖宫产率居高不降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2484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剖宫产率59.52%(1259/2115),2009年剖宫产率60.67%(1225/2019)。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头盆不称、产科合并症、疤痕子宫等。结论剖宫产率增高原因有医源性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宣教,提高产科质量,改变服务观念,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处理难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李靖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89-1191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率、手术指征结构的组成,探寻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统计2011-2013年的剖宫产率,与2003年的剖宫产率比较。统计2011-2013年度剖宫产15种主要指征的构成比及顺位,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三年我市的平均剖宫产率为45.28%,与2003年的33.92%有明显差异;近三年手术指征前三位为社会因素、脐带绕颈、胎膜早破,总比例超过50%(其中2011年为59.20%,2012年为59.88%,2013年为57.75%)。结论:十年前后剖宫产率明显升高,而近年来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并非严格的医学指征,可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卢艳梅  王玉真 《河北医药》2000,22(8):612-613
近些年 ,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随着麻醉技术 ,手术技巧及各项监护的使用 ,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但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严格剖宫产指征 ,探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对本院 1998年 62 2例剖宫产指征进行了分析。1 临床资料我院 1998年 1月~ 1998年 12月 ,共住院分娩 2317例 ,其中剖宫产 62 2例 ,剖宫产率为 2 6.8%。其中两项剖宫产指征的 138例占 2 2 .2 % ,三项及以上指征的 15例占 2 .4 1%。2 结果2 .1 剖宫产率  1998年剖宫产率为 2 6.8% ( 62 2 2 317)。2 .2 剖宫产指征构成及排位 臀位 116例占18.65% ;妊高征 …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近3年来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237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2011年剖宫产率(59.3%)较2009年(66.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位难产、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给予产妇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重视产程观察,防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加强胎儿监护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环节。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该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方法对该院2003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4919例入院待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剖功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2008年(包含)前,剖宫产率小于阴道分娩率(P<0.05);2008年后,剖宫产率大于阴道分娩率(P<0.05)。2008年(包含)前,母体以及胎儿因素为剖宫产指征主要因素,2008年后,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是剖宫产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中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是主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寻找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病历资料的手术指征.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剖宫产率达8.81%,其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占首位.各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还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1992—1994年与2006~2008年基层医院住院分娩产妇病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2~1994年剖宫产率15.4%,2006~2008年剖宫产率51.2%。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上升到首位。结论: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升高迅速,农村地区孕妇及妇产科医师对剖宫产认识存有误区,应多渠道宣传自然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王婷婷  杨海澜  韩方 《中国医药》2014,(7):1048-105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的变化,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6 402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结果2006—2008年剖宫产率从71.7%(703/980)下降到61.1%(860/1407),2009年剖宫产率略上升为63.6%(963/1514),2010—2012年剖宫产率从58.3%(1047/1797)下降到45.9%(999/2176)。2006、2007、2009、2010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情况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2008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难产,2011、2012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瘢痕子宫。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疾病构成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结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成为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及保健意识可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率。  相似文献   

13.
邹琴童  张文颖 《安徽医药》2013,17(6):974-976
目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9582例孕妇剖宫产率及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2008年为49.2%,2009年为46.1%,2010年43.1%,2011年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指征表明:孕妇精神因素(29.47%~33.87%)居第一位,其中高龄初产及临界骨盆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异常从26.37%上升至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狭窄及瘢痕子宫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近4年精神因素占比大,加大宣传,仍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点,重视产前检查,控制孕期营养,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2157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靖  祝茹  汪艳  韩文晖  张蓉 《安徽医药》2011,15(12):1534-1535
目的分析2 157例剖宫产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08~2010年2157例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高达69.49%,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42.23%)、妊娠并发症及并发症(21.65%)、瘢痕子宫(7.14%)、胎儿宫内窘迫(6.82%)等。3年来,社会因素一直为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且逐年升高。结论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需要医务人员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祁玉兰  蒲建新 《中国医药》2012,7(12):1576-1577
目的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5612例剖宫产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结果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趋势,2000年42.8%(600/1400),2001年47.2%(600/1271),2002年53.0%(657/1239),2003年52.9%(530/1002),2004年55.4%(736/1328),2005年58.7%(744/1279),2006年54.6%(749/1372),2007年64.2%(996/1552)。剖宫产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难产、巨大儿、妊娠并发症(合并症)、臀位,其中社会因素占第1位,且上升最快。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准确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马海燕 《淮海医药》2011,29(3):197-19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变化原因,寻求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1997年及2007年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分析手术指征构成比及剖宫产率变化.结果 1997年剖宫产率显著低于2007年,分别为34.37%和44.0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剖宫产指征中,头位难产,臀位,妊娠并发症和胎儿宫...  相似文献   

17.
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6~2008年本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同期产钳助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3)2006年至2008年居于前四位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是:要求手术、巨大儿、难产、胎儿窘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李晓勤  尹维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35-323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278例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孕妇经阴道试产,试产成功率75.8%,选择再次剖宫产181例.结论:如无剖宫产指征,有剖宫产史患者应给予试产,可减少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3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1892例,产妇分娩结束3d后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产妇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产妇(P〈0.05);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产妇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宫产率越高(P〈0.05);胎儿窘迫(23.8%)、瘢痕子宫(16.4%)、头盆不称(15.0%)在剖宫产产妇中的比例较大。结论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孕期对孕妇进行适当的指导,以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黄佳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17-4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最佳选择。方法对167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44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50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后阴道分娩12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无剖宫产史孕妇阴道分娩120例进行对照。结果 167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有123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3.7%;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组与无剖宫产史阴道分娩组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44例,占26.3%;再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只要在医务人员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