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侵犯胆道26例术前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锦波  王雁 《人民军医》2001,44(9):511-512
晚期肝癌病人 19%~ 4 0 %出现黄疸[1] ,其主要原因为癌细胞对肝实质的广泛破坏、肝功能衰竭及肝癌对胆管的压迫 ,而由肝癌侵犯胆管并形成胆管内癌栓导致的阻塞性黄疸在临床上则较少见 ,属黄疸型或淤胆型肝癌[2~ 4 ] 。1984年 1月~ 1999年 12月 ,本院经手术证实此型肝癌 3 9例 ,术前误诊 2 6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 4例 ,女 5例 ,男女比例为 7∶1;年龄 2 6~ 75岁 ,平均 4 1 5岁 ;病程 1周~ 3年。术前行甲胎球蛋白 (AFP)检查 3 6例 ,阳性 2 4例(66 7% ) ;HBsAg检查 3 5例 ,阳性 2 3例 (65 7% ) ;B超检查 3 4例 ,有…  相似文献   

2.
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是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之一。其结果准确与否 ,对目前社会上参军、升学、提干、招工表 1 低水平HBsAg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 8种抗 HBs抗 HBc抗 HBeAg 抗 HBe HBgAg吸光模式值 (A)0 .0 9~ 0 .10 5 0 .10 6~ 0 .2 0 .2 1~ 0 .4n-+-+613 7 2 6++-+2 0 2 4++--0 10 1-++-10 2 3--+-110 2-+--0 2 2 4---+10 0 1----17 19等有着直接影响 ,并广泛引起人们注意。特别是一些低水平的血清HBsAg,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容易造成时阴时阳的结果。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1 ] ,低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0例HCC、癌旁肝组织和47例肝硬变组织中HBxAg和IGF Ⅱ表达进行实验观察,以探讨小多角肝细胞(SPLC)的性质。结果显示,在癌旁肝和肝硬变的SPLC中HBxAg和IGF 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4%和6667%,其中HBxAg阳性的SPLC中IGF Ⅱ阳性率为8214%,而HBxAg阴性的SPLC中IGF Ⅱ阳性率为3200%。IGF Ⅱ在HBxAg阳性的SP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BxAg阴性SPLC组(P<005)。结果表明,SPLC为癌旁肝和肝硬变等病变肝组织中一种幼稚的肝细胞成分,具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化潜能,其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肝细胞再生、胆管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输血和缝针刺伤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以输血和缝针刺伤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 )分别作为大量输血和微量血液接种传播方式的代表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 PCR)极量稀释法确定HBV感染剂量 ,并以此作为评价HBsAg阳性血液传染强度的基础 ,对两种传播方式HBV感染特点进行比较。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HBsAg阳性 15 6例 ,男 10 2例 ,女 5 4例 ;年龄 6~ 82岁 ,平均 4 1 0岁。对HBV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志进行检测分析。1 2 方法  (1)标本采集 :于入院次日晨空腹抽静脉血 3ml,分离血清置 4 0℃冰冻保存 ,血清收集结束后 ,在相同条件下由专人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群中HBsAg阳性检出率为 1 0 3% (放射免疫法 ) ,另有至少 3%的HBsAg(-)慢性无症状携带者 ,对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心脏病人 ,合理选择体外循环 (Cardiopul monaryBypass,CPB)手术时机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我院从1 992年 7月~ 1 998年 8月共收治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心脏病人 42例 ,占同期心脏病人手术的 2 7 3%。对该类病人手术时机选择 ,围术期肝功能保护及交叉感染的防治等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 2 0例 ,女 2 2例 ,年龄 3~ 5 1岁 ,平均 2 9 3岁。先天性心脏病 2…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医院工作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以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998年笔者对本院 6 75名工作人员进行了HBsAg携带状况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本院工作人员 6 75名 ,年龄 :19~ 5 5岁 ,平均 46 3岁 ,其中男 2 83名 ,女 392名 ;医务人员 5 0 5名 ,后勤职工 46名 ,机关干部 2 4名。1 2 调查方法 血样标本为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备用 ,采用酶链免疫吸附法检测 (ELISA)HBsAg。2 结果在 6 75名中HBsAg阳性者 34例 (5 0 % ) ;HBsAb阳性者 2 79例 (4 1 33 % )。2 1 HBsAg感染…  相似文献   

7.
李旭红  王崇国 《人民军医》2000,43(8):475-476
为了解聚合清蛋白受体 (PHSA R )对乙肝的诊断价值 ,19961998年 ,我们检测了乙肝患者的PHSA R、HBVDNA、HBeAg、抗 HBe ,发现慢性重度乙肝 (CHBⅢ )的PHSA R阳性率较高 ,是乙肝病毒传染性和乙肝病毒复制的诊断依据 ,具有一定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被检者 686例 ,男 5 81例 ,女 10 5例 ;年龄18~ 63岁 ,平均 3 2 6岁。诊断均符合 1995年 (北京 )第 5届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改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 ,其中急性乙肝 (AHB) 3 8例 ,慢性轻度乙肝 (CHBⅠ ) 188例 ,慢性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乙肝HBsAg阳性诊断价值 ,总结了 1999年 1月~ 1999年 9月 15 0例 ,现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组共 15 0例乙肝HBsAg阳性携带者 ,其中男性 10 0例 ,女性 5 0例。年龄 7~ 6 3岁 ,平均 30 .2岁。均以实验室检查证实 ,肝功能正常。使用TOSHIBASSA 2 6 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3 .75MHz。常规空腹检查肝胆脾 ,观察记录脏器的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回声。测量肝门静脉、脾门静脉内径 ,观察血流的变化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测量时注意 ,多普勒取样容积为 2~ 4mm ,声束与血流夹角小…  相似文献   

9.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使用地高辛标记HCV5'非编码区探针及抗HCVNS3区C33c单克隆抗体检测35例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内HCVRNA及其NS3抗原,发现HCVRNA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83%。HCVRNA定位于肝细胞胞浆中,个别病例在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枯否细胞中发现阳性信号。HCVNS3区C33c抗原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89%,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癌细胞胞浆内或肝细胞胞浆内,阳性细胞在癌组织中以灶性分布为主,在癌旁肝组织以弥漫分布为主。HB-xAg在本组病例的阳性率为77%。本文结果提示,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中,除HBV以外,HCV感染与其发生也有密切关系,是其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内的Fas抗原、HBsAg和HBcAg。结果表明,48例Fas抗原阳性表达(92.3%),主要在肝细胞浆内,其表达程度与肝组织活动性炎症分度密切相关,提示Fas抗原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肝细胞损伤中起一定作用;肝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程度与HBsAg相关而与HBcAg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李宏斌  王锦波 《人民军医》2003,46(3):176-177
原发性肝癌晚期可发生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外脏器转移 ,但却较少侵犯胆道。肝癌侵犯胆道后 ,往往出现阻塞性黄疸 ,称为“黄疸型肝癌 (icterictype)”。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4 % [1] 。 1984年以来 ,本院经手术证实共发现此类病人 39例 ,术前行B超检查 34例 ,现总结其B超诊断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0例 ,女 4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5 5岁。病程 1周~ 3年。主要临床表现 :黄疸 34例 ,腹痛 2 5例 ,皮肤瘙痒 19例 ,灰白色大便11例 ,发热 9例 ,上腹包块 6例 ,腹水 8例。术前HBsAg检查 31例 ,阳性 2 6例 ;…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穿刺多弹头射频 (Radiofrequency)治疗肝癌是近年国内外兴起的一项新技术[1] 。我院自 1999- 0 9~ 2 0 0 0 - 0 3引进该技术治疗肝癌 2 6例 ,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4例 ,女 2例 ;年龄 36~ 6 9岁 ,平均 5 2岁 ;原发性肝癌 2 5例 ,肝转移癌 1例 ,合并肝硬化 2 2例 ;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2 2例 ,B级 3例 ,C级 1例 ;术前血AFP >40 0 μg·L-1者 15例 ,2 0 0~ 40 0 μg·L-1者 6例 ;肝动脉灌注后 11例。2 治疗方法B超确定肿瘤部位 ,选择穿刺点和进针角度 ,并…  相似文献   

13.
分析乙肝、乙肝所致肝纤维化和有慢性肝病史的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表型变化 ,并与健康人比较 ,期望从中找到肝病发展变化与淋巴细胞表型改变的相关性 ,为乙肝、肝癌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肝素抗凝外周血取自 1995年 7月至 1999年 10月在我院就诊患者。乙肝以 1990年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患者采血前 3个未接受抗病毒和免疫治疗。急性乙肝 (AH) 6 8例 ,慢性乙肝 (CH) 2 82例 ,肝纤维化 5 0例。PHC77例 ,全部经病理证实 ,且均有慢性乙肝病史 ,HB…  相似文献   

14.
低浓度HBsAg人群血清乙肝病毒标志测定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测定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人群血清HBsAg浓度可相差成千上万倍 ,关于低浓度HBsAg血清HBV标志测定研究不多。我们对低浓度HBsAg人群血清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HBc)、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抗体 (HBeAg、抗 -HBe)测定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 收集患者或健康体检者低浓度HBsAg血清。1 2 仪器 奥地利CliniBio 12 8C酶标仪 ,美国Multiwash洗板机 ,德国eppe…  相似文献   

15.
健康查体乙肝病毒5项血清标志物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吴文 《武警医学》2000,11(9):545-546
我所于 1 999年 1 1月~ 1 2月对某部机关部分人员进行了乙肝病毒 (HBV) 5项血清标志物HBsAg、抗 -HBs、HBeAg、抗 -HBe和抗 -HBc的检测。此次查体较易引起大家困惑的是抗 -HBc阳性率高的问题以及与其他医院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问题 ,对此有必要加以阐释 ,以供商讨。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某部机关干部战士、离退休老干部共 96 9人 ,年龄 1 8~ 71岁。1 2 仪器 StatFax 2 1 0 0型酶标仪 ,StaxFax 2 6 0 0型洗板机 (美国产 )。1 3 试剂 上海科华公司EIA试剂盒 ,批号 991 0 1 6。1 4 …  相似文献   

16.
目前 ,在我国人群中慢性乙肝病毒 (HBV)感染者已逾千万 ,因此 ,多年以来 ,慢性乙肝 (CHB)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我们通过对苦参碱联用抗乙肝核糖核酸治疗CHB的疗效观察 ,探讨联合用药的抗病毒效果以及疗效判定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68例治疗组和 40例对照组均选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间收治的CHB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5 (北京 )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HBeAg阳性 88例 ,抗 -HBe阳性 2 0例。治疗甲组 44例 ,(包括HBeAg阳性 3 6例、抗 -HBe阳性 8…  相似文献   

17.
肝脏局限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局限性结节性增生 (FNH )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由大致正常的肝细胞及富含动脉血管和增生胆管的瘢痕组成 ,影像学有相应的表现。本文总结了 12例病理确诊的FNH的超声和MRI结果 ,以评价其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0年以来在我院超声检查并病理证实为FNH的患者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12~ 5 8岁。 2例患者HBsAg阳性 ,3例转氨酶轻度增高 ,其中 4例感右上腹不适 ,其余均为查体偶然发现。1.2 仪器和方法 选用Acuson -12 8XP/10、ATL -ultramark9、ATL30 0 0彩色多普…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组织中Fas抗原表达和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Fas抗原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采用抗-Fas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HCC患尸解的肝癌组织。结果 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Fas抗原检出率分别为41.7%(10/24)和83.3%(20/24);癌组织中Fas抗原表达强度显低于癌旁组织。结论 Fas抗原在HCC组织中有表达,并可以介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氧化苦参碱与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肝发病率高 ,病情迁延不愈 ,用α 干扰素治疗已被广泛接受。为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于 1996~ 2 0 0 0年 ,将氧化苦参碱与α 干扰素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 ,发现前者效果较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氧化苦参碱组 2 84例 ,男 2 0 4例 ,女 80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32 2岁。病程平均 4 7年。其中 ,轻度 88例 ,中度 14 9例 ,重度 4 7例。α 干扰素组 30 2例 ,男 2 0 9例 ,女 93例 ;年龄 2 0~ 5 7岁 ,平均 31 5岁。病程平均 4 5年。以上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HBsAg、HBeAg和HBVDNA均…  相似文献   

20.
饮酒、营养不良、中毒、糖尿病、妊娠等是促进肝脏脂肪性变的主要因素 ,而肝炎病毒的作用极少被提及。我们发现 ,病毒性肝炎恰恰是脂肪性变的最常见因素。为证实病毒性肝炎与肝脏脂肪性变的关系 ,我们探讨了由RNA病毒[1~ 4 ] 引起的丙型、丁型、庚型肝炎 10 7例肝穿活检肝脏脂肪性变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以便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血清抗HCV和 (或 )HCVRNA阳性 ,而其他病毒标志阴性的丙型肝炎 67例 ,男 61例 ,女6例 ,平均 4 1 4岁。血清抗HDV阳性和乙肝病毒标志物中至少HBsAg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