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时常发生恶心、晕厥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初次献血者,严重影响再次献血的积极性。为减少及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总结了采血工作实施过程中,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对采血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2010-07-2011-06在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捐献全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统计及现场救护,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防护措施.结果 采血前及采血时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引导,对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者立即停止采血并相应护理措施可使献血者症状迅速好转,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通过有效地宣传无偿献血的基础医学知识,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缓解初次献血者的恐惧心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或采血后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短暂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出汗、心悸、浑身乏力、神情恍惚,严重时有短时意识丧失、惊厥、抽搐等。本站自1998年10月~2000年8月共接待无偿献血者12086人,发生献血反应329人,占无偿献血总人数的2.7%。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推动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对献血不良反应加以分析以及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于2017年1~6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160例无偿献血者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无偿献血者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献血前将献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采血,观察组在采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及音乐干预,比较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60例无偿献血者中焦虑发生率为61.25%,影响无偿献血者焦虑发生的因素包括性别、初次献血、独自献血、对献血知识知晓、献血前接受过知识宣教。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单次采血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初次无偿献血者及献血前对献血知识不了解、缺乏心理支持的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情绪。献血前对献血者行心理及音乐干预有助于减轻献血者献血时焦虑情绪,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献血者单次采血量。  相似文献   

5.
采血过程中血流量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正> 在采血过程中血流量过快、过慢都会给献血者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而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笔者旨在通过分析血流量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寻找最佳缓解献血者生理和心理负担的护理途径与方法,从而给献血者提供安全、轻  相似文献   

6.
建立献血反应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适量献血通常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献血者自身的精神因素、体质因素,献血环境、采血者的服务态度和技术因素,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造成对献血者身体的局部损伤或引起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浅谈对献血者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反应是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少数献血者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有明显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心慌、呼吸急促、出冷汗 ,严重者出现晕厥、休克 ,导致采血中断 ,既影响血液质量、浪费血液 (采血量不足 )、给献血者带来身体不适 ,还容易引起献血者之间“连锁反应”,导致其他献血者情绪紧张和产生恐惧心理 ,影响采血、献血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保护献血者的安全、确保血液的质量和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献血反应至关重要。   1 998年 1 0月 1日始 ,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军人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219例部队军人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类型及原因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军人献血者献血反应主要发生在献血过程中,以轻中度为主;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与精神因素可明显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献血反应的发生与献血次数有关。结论在部队采血时,应尽可能选择舒适宽敞的室内环境;对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做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明显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连锁性献血反应5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锁性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看到他人献血发生不良反应而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发生反应[1]。笔者在工作中遇到5例,报告如下。1资料2004年10月29日,本血站在本地部队组织应急献血,共62人参加。献血者4人一组进入采血车,2名护士同时采血,当第2组4名献血者进入采血车时,车内正在处理前一组1名因空腹献血引发不良反应的献血者,此4人见此后,相继于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及处理见表1。表15名男性初次献血者连锁性献血反应情况序号拟献血量(ml)反应症状处理1200献血至160ml时突感心慌、恶心伴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四肢湿冷…  相似文献   

10.
94例献血反应的启示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健康适龄人按规定献血很少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眩晕或抽搐在献血反应中最常见,多由于献血者精神因素、采血环境、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采血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因素,从而引起献血者产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症状。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正确宣传解释献血反应也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献血法》颁布前,94例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绝大多数献血者不会发生献血反应,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反应持续时间虽不长,却有一定的危害,给献血者带来痛苦,对献血产生恐惧和担忧。  相似文献   

12.
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超  王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714-2716
自开展无偿献血以来,在日常采血过程中,我们发现献血者由于各种原因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了一些献血不良反应,这不仅给献血者增加了心理负担,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再次献血的勇气和热情,为了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比例,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本文对献血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对献血过程中的护理程序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发现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 ,扩大献血队伍 ,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笔者观察了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 ,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顺德市 1 998年 1 0月~ 2 0 0 2年 7月无偿献血者 94 4 0 4人 (次 ) ,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共 1 6 73例 ,男性976人 (次 ) ,女性 6 97人 (次 )。1 .2 方法与诊断标准 按《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对献血资格评审 ,大多数献血者…  相似文献   

14.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多是由于献血者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缺乏了解,精神过于紧张、焦虑疼痛或痉挛刺激等状况,引起献血反应致使采血中断。本文就此分析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提高采血一针成功率的方法和对策.方法 选择141 745人次的无偿献血者为对象,对其中1 051例非一针采血成功的献血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原因.结果 非一针采血成功者中,因献血不良反应而终止采血的占大多数,比率为75.17%(790/1 051);18~25岁、26~40岁献血年龄组与41~55岁年龄组比较、首次献血与再次献血组比较、不同献血环境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此外,与采血者的工作经验与技术也有相关性.结论 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提高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的关键,应加大宣传的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年轻人和首次献血者更为重要),改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采血一针成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6.
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是由于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采血技术等多种因素 ,引起献血者出现以血容量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本站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共接待无偿献血2 683 9人次 ,发生献血反应 1 0 7人次 ,占献血人数 0 .4% ,现将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  1 0 7例发生献血反应 ,其中男性 3 8例 ,女性69例 ,献血反应的症状多样、发生迅速 ,根据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分为轻、中、重型。其中 69例为轻型 ,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3 5例属中型 ,除轻型症状外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献血的情况,分析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流失的影响,为采供血机构持续改进献血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采血信息系统调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档案,做回顾性调查并对其进行电话回访,收集信息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大连地区参加无偿献血的248 202人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并进行登记的有322人,发生反应后继续献血者96人,占比29.8%,相比未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降低16.7%(后者再次献血率46.5%)。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时是初次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为13.6%低于发生反应时为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55.6%(P0.05)。反应症状较重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率为17.8%低于反应症状较轻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33.3%(P0.05)。发生以全身表现为主的献血反应者再次献血率为27.7%低于发生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反应者再次献血率的45%(P0.05)。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给献血者带来负面体验,是造成献血者流失的1个重要因素,采供血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置、护理及回访工作的质量,确保献血者安全,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做好献血者保留工作来巩固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可能在采血活动中导致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持续改进,减少血液浪费和血源流失。方法统计中山市2016年采集全血的情况,分析是否与献血者性别、献血频次、献血模式、献血环境、献血量和采血岗工作人员资历等因素相关。结果 2016年44518例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中,发生采血不足量344例,发生率为0.77%,1-12月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献血者性别、献血频次、献血环境、献血模式和献血量的不同对采血不足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岗工作人员的资历对采血不足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献血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加强对女性和首次献血者献血过程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和尽可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原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据统计,献血不良反应在无偿献血者中的发生比率大约为1%~4%,主要发生在献血过程中,但也有极少数献血者会出现迟发性献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出汗及晕厥等,一般经医务人员及时处置,可很快恢复正常.据统计,本中心2006年共发生迟发性献血反应3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06年流动采血车的全血献血者随机抽取了20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血过程中和采血后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以便研究掌握献血反应在献血者人群中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改进采血工作,更好地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