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也  孙晓祝  于淼  赵云丽  于治国 《中草药》2021,52(16):4852-4859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组方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揭示其药效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而从化学层面探究葛根芩连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芩连汤不同组方配伍中13种有效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元、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3.5 m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体积分数0.1%甲酸)-乙腈(含体积分数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3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葛根芩连汤中13种有效成分均基线分离、峰形对称,经方法学验证各项效能指标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不同组方配伍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葛根与黄芩、黄连配伍时,葛根中的葛根素与大豆苷元以及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均显著增加;黄芩、黄连与炙甘草配伍时,其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小檗碱等有效成分均有增加,同时甘草中的甘草酸亦有显著增加;全方配伍时各有效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葛根芩连汤及其组方的配伍规律研究。葛根芩连汤全方配伍对葛根与黄芩、黄连及炙甘草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均起到促进作用。其中,臣药黄芩、黄连能显著促进君药葛根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起到辅佐君药的作用;而佐使药炙甘草不仅可促进臣药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臣药对君药的辅佐作用,起到协调全方、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泻心汤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2%甲酸水溶液(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6 nm;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这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黄连、黄芩相比,复方中7个成分含量均降低。大黄使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降低,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连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降低,使汉黄芩苷含量增加,对黄芩苷影响不大;黄芩使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降低。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3.
黄芩、黄连配伍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相须药对的配伍对主要活性成分煎出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黄芩-黄连药对为研究对象,以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含量,选取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及黄芩-黄连比为考察因素,通过混合均匀设计试验优选煎煮工艺。考察不同比例配伍的黄芩-黄连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并采用三维效应面及三角能级图的形式将两指标成分进行直观对比,重点关注因两味中药在共煎而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结果:黄连主要活性成分的煎出量与两者的配伍比例显著性相关;而黄芩活性成分的煎出量与煎煮时影响因素有关。黄连用量为黄芩用量2,3,5倍时溶液中两者含量相对较高,其他比例时均较低。结论:可通过研究药对的不同配比与其各自化学成分动态变化关系,揭示其临床使用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7,(10)
目的比较栀子金花丸(栀子、黄芩、黄连等)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方法根据《中国药典》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3种成分在水、0.1 mol/L盐酸、pH4.5缓冲液、pH7.2缓冲液中的溶出度,并比较0.1%、0.4%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不加SDS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较低,在各介质中的溶出区分度不明显;加入0.4%SDS后,120 min时黄芩苷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分别为68%、54%、46%、56%,盐酸小檗碱分别为52%、41%、46%、42%,栀子苷分别为81%、91%、88%、80%。与未加入SDS相比,加入SDS后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在不同介质中的T30明显减小(P0.05),但栀子苷的T50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0.4%SDS后,各成分在不同介质中的T_(30)或T_(50)均小于加入0.1%SDS后。结论为了全面评价栀子金花丸的质量,需要在含有0.4%SDS的4种溶出介质中考察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5.
调剂配伍对黄连小檗碱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药有效成分煎煮时的溶出率直接影响疗效,加工、煎煮条件、配伍等对有效成分溶出率都有一定影响,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对增强疗效很有意义。我们以黄连小檗碱为其有效成分作指标,探讨调剂,配伍对黄连中小檗碱溶出率的影响,为控制中药制剂质量提供参考。实验材料1.黄连及各种药材:购自郑州医药公司。2.盐酸小檗碱标准品:上海第二军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黄泻心汤中有效成分煎出量随煎煮时间的变化规律,以确定其最佳煎煮时间。方法采用传统中药水煎法,分时取样,以大黄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性成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煎煮方法汤液中上述主要有效成分随煎煮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单煎时,各汤液中大黄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总量分别于20、36、33 min达到相对高值;合煎时,汤液中上述3种成分的溶出总量分别于26、36、24 min达到相对高值,继续煎煮3种成分溶出总量均逐渐减少。结论煎煮三黄泻心汤以29~35 min左右为宜,此时汤中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黄芩碱和盐酸小檗碱的溶出总量均到达相对高值;本研究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用于大黄、黄芩、黄连及其复方中相关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连-吴茱萸药对组分溶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黄连-吴茱萸药对中主要成分随黄连一吴茱萸配比变化的溶出规律。方法:黄连-吴茱萸(1:0,1:1,1:2,1:6,6:1,2:1,0:1)的半仿生提取液在优化好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吸收指纹图谱能够反映化学成分全貌的优点引入相对定量,同时对小檗碱等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将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结合起来分析色谱数据,以研究药对成分的溶出规律。结果:考察了药对的17个组分与黄连-吴茱萸配伍之间的关系。来自吴茱萸药材的8个成分随着配伍黄连比例的增大溶出增加,但与黄连的比例不成线性关系;来自黄连药材的峰7、9、10随着配伍吴茱萸比例的增大溶出增加,与吴茱萸的比例不成线性关系;来自黄连药材的小檗碱型化合物随着配伍吴茱萸比冽的增大溶出减少,且与吴茱萌的比例有线件趋势,结论:黄连-吴茱萸药对的不同比例配伍对各主要组分溶出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三黄泻心汤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奕  许旭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5):383-385
目的:研究三黄泻心汤煎液(混悬液)中3种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小檗碱和大黄酸的含量与存在形式。方法:用HPLC测定三黄泻心汤、其拆方配伍及单方煎液中3种成分黄芩苷、小檗碱和大黄酸的含量。结果:在得到的200 mL三黄泻心汤中含黄芩苷1 211 mg,小檗碱276 mg,大黄酸25 mg。尽管黄连中的生物碱与黄芩苷和大黄蒽醌会产生沉淀,但黄芩与黄连之间没有显著影响煎出液中的含量,黄芩能明显促进大黄酸的煎出,黄连与大黄之间则存在很强的抑制煎出的作用。结论:酸性成分与碱性成分之间,酸性成分与酸性成分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煎出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连与人参不同配伍剂量对水煎液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含量的影响。方法:人参黄连分别按1∶0,2∶1,1.5∶1,0.5∶1比例配伍,煎煮制备水煎液,采用HPLC测定不同配伍剂量水煎液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人参-黄连不同配伍样品中盐酸小檗碱质量分数分别为36.68,39.41,44.33 mg·g-1,盐酸药根碱分别为8.607,8.349,10.790 mg·g-1,二者含量随人参用量的减少而增加。结论:黄连-人参配伍后不利于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溶出,按0.5∶1配伍时黄连中2种生物碱含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连-厚朴酸碱药对不同配伍剂量对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煎出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厚朴药对煎煮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煎出率随着药对中黄连配伍剂量增大而升高,并且当黄连配伍剂量开始大于厚朴剂量时,生物碱煎出率升高趋势减缓.结论 黄连-厚朴配伍时,黄连:厚朴≥1:1时有利于黄连生物碱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11.
经过对三首经方抑菌作用的实验观察显示,黄芩汤对伤寒杆菌等6种肠道菌株有中敏感度或低敏感度抑菌作用,白头翁汤对福氏痢疾杆菌等3种肠道菌株有低敏感度抑菌作用,葛根芩连汤公对鼠伤寒杆菌一种肠道菌株有低敏感度抑菌作用。通对对三首经方组成配伍和剂量的比较性研究发现,黄芩与芍药配伍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芩与黄连。黄连与黄柏、白关翁、秦皮配伍的抑菌作用,每毫升药汁中黄芩的含量与方剂的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连及黄连、黄芩配伍对大鼠离体血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验结果证实,黄芩与黄连配伍可以显著拮抗较高浓度黄连对体外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提示黄连与某些药物配伍应用,有可能减少黄连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0种中药的不同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液体药基混合法,微量稀释法。结果:黄连对常见致病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芩次之。中药酊剂抗菌活性强于煎剂;联合用药以酊剂混合液与西药联合杀菌作用最强。结论:单味药中以黄连抗菌活性最强,不同制剂中以酊剂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姜云 《天津中医药》2008,25(3):215-216
阐述了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在现代中医临床饮片处方中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瘀散加味及灌肠方(黄芪、白术、茯苓、黄芩、黄连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主要为轻、中度患者,总有效率96.7%。提示本方疗效可靠,考虑与免疫调节、抗炎及抗溃疡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夏、干姜“辛开”,黄芩、黄连“苦降”的配伍方法,治疗湿热(或痰热)交结、寒热互错、虚实兼夹的多种儿科疾病,取得理想疗效。其关键在于正确辨证施治,用药微苦微辛,寒热平衡;视病情不同而加减变化;注意善后调养。此配伍方法特别适合于治疗南方地区的小儿疾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煎药机的加水量对煎煮液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以补阳还五汤为研究对象,对煎煮加水量进行考察,以阿魏酸及黄芪甲苷含量为考核指标,通过HPLC测定阿魏酸及黄芪甲苷含量,比较5种不同加水量公式的有效成分溶出差异。结果:公式4煎煮液中的阿魏酸及黄芪甲苷含量跟1、3基本无差别,表明1、3号药液的有效成分未达到最大溶出。在保证煎煮量一致、溶出率最大的前提下,为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可适当减少药方中的药材重量。结论:从有效成分的溶出比例来看,水平4中的有效成分溶出最充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组黄芩提取物(河北黄芩水提组与黄芩成分配比物组)对流感病毒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以及肺指数、肺组织病毒血凝滴度的影响。方法:以FM1感染小鼠为动物模型,感染1h后给药,以死亡率、肺指数、血凝滴度为评价指标,观察两组黄芩提取物在小鼠体内的抗流感病毒作用。结果:两组黄芩提取物均能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P<0.05),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降低肺指数(P<0.05),降低血凝滴度(P<0.05)。结论:两组黄芩提取物对FM1感染小鼠均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两组疗效相当,说明黄芩苷、汉黄芩素及黄芩素的合理配比可体现黄芩的药效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二至丸水蜜丸和配方颗粒中5种药效活性成分的溶出情况,比较这些成分在2种剂型中的体外溶出特点。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C溶出度测定法,采用第二法桨法,转速75 r·min-1,测试不同溶出介质(水,30%乙醇,0.1 mol·L-1盐酸和p H 4.5,6.8的磷酸盐缓冲液)。利用UPLC测定2种剂型中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女贞苷、木犀草素和齐墩果酸5种药效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比较2种制剂的溶出行为。结果:在各个溶出介质中,二至丸2种不同制剂中各活性成分的溶出行为差别很大,配方颗粒中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女贞苷在各个介质里都能快速溶出且溶出量高(85%);而水蜜丸中木犀草素和齐墩果酸只能在p 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出很少的量(30%)。从差异因子和相似因子分析,2种制剂中相同成分的溶出曲线无相似性。结论:和水蜜丸相比,配方颗粒中活性成分的累积溶出量更高,且在同一种溶出介质中,能溶出更多的药效成分。说明在体外溶出方面,配方颗粒这种新型的中药形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建立的溶出度方法可以应用于二至丸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黄芩提取物透皮的最佳介质。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从溶解性、稳定性、透皮速率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结果:黄芩提取物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度最好,在生理盐水中最差;低浓度时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含40%PEG400的生理盐水溶液最稳定;pH6.8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透皮介质,黄芩苷透皮速率最大,PEG400加入则使黄芩苷的透皮速率降低。结论:黄芩提取物透皮介质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