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2.
目的 比较用不同流量触发扫描显示支气管动脉的图像质量,分析不同流量对支气管动脉(BA)CT血管成像(CT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行BACTA检查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5例,注射对比剂30~40 mL)和B组(35例,注射对比剂60~80 mL),其他扫描方案、造影剂注射及重建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诊断结果及各测量点CT值的差异。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图像主、客观分级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左心房、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肺动脉干CT值低于B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质量客观分级优于A组(P<0.05)。结论 对于行BACTA检查者,触发扫描位置选择肺动脉干,对比剂用量选择小剂量,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在下肢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2例患者按照对比剂浓度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350mgI/ml)、A组(300mgI/ml)、B组(240mgI/ml)及C组(200mgI/ml),每组各28例,各组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集原始数据后,传至AW4.7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及评分并主、客观评价4组患者腹主动脉下段及下肢各段动脉显影情况及图像质量.结果 腹主动脉下段至小腿动脉全景MIP图像质量评分A、B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分析 A 组、B 组腹主动脉下段、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腿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主动脉至小腿各段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动脉图像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分析比较A组腹主动脉下段至小腿各段动脉图像质量信号强度SI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腹主动脉下段至腘动脉图像质量信号强度SI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腿动脉SI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主动脉下段至小腿各段动脉图像质量信号强度SI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动脉CTA中,240mgI/ml为最佳对比剂造影浓度,既减少碘对比剂用量,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同时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肺动脉CT血管造影过程中采用低剂量对比剂的效果。方法:选取贺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11月收治的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12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肺动脉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对比剂的方式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不同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低剂量对比剂在肺动脉CT检查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左右肺静脉血管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诊断价值高。观察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11%、46.67%,与对照组的92.86%、25.00%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诊断准确度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两组图像的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和主观评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CT检查中,将低剂量造影剂应用在血管造影中可检查出更多图像显示细节,强化图像显示清晰度,提高临床医师为病人制定具体诊治方案的诊断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研究组40例采用低剂量低对比剂,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固像噪声、倍噪比、对比噪声比与主观固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比对照组低20.00%(P<0.05)。结论:肺动脉栓塞诊断应用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CT固像噪声、倍噪比、对比噪声比与主观固像质量不会造成影响,还能降低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离子型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并与进口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比较。方法:1096例CT增强扫描中,864例使用76%复方泛影葡胺,232例使用优维显,对比其不良反应和影像质量。前者又随机分组,273例CT增强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91例未用地塞米松,观察预防用药的作用。结果:76%复方泛影葡胺总的和轻中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优维显,重度和死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优维显近似,影像质量好于优维显。预防用药可减轻各种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无高危因素的患者,预防用药后,国产离子型对比剂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7.
随着MSCT的飞速发展,其高分辨率的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诊断肺动脉疾病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能提供肺动脉栓塞存在与否、栓子的性质、栓塞部位、范围、程度以及疗效、预后信息,是一种良好图像检查方法。本研究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在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中的对比研究,进一步了解不同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内的差别和对强化效果的影响,加深对对比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注射速率下单倍剂量对比剂在颈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11月,连续纳入3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并要求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例)。使用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 T磁共振成像仪及其配备的颈部线圈和头部线圈进行CEMRA成像。A组使用双倍剂量对比剂(0.2 mmol/kg),B组使用单倍剂量对比剂(0.1 mmol/kg)。用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进行颈部血管成像。由2位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对两组原始图像的信噪比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A、B两组的所颈动脉信噪比分别为189.95±71.31、175.07±6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6,P=0.576);所得的MIP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180,P=0.671)。结论与双倍剂量相比,单倍剂量对比剂获得颈部血管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研究对象包括20例肝硬化患者、20例肝癌患者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工作,均接受在门静脉成像中均实施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MSCT门静脉成像,并作比较分析。结果: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结果图像质量评分与MSCT门静脉成像结果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静脉成像中实施非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确切,可以有效评估肝脏门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头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应用低管电压联合低碘对比剂剂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头颈CTA检查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双低组,每组47例。常规扫描的患者管电压设置为100~140 kVp,管电流设置为450 mA,对比剂选择碘海醇,剂量为350 mgI/mL;双低组患者管电压设置为80~140 kVp,管电流设置为450 mA,对比剂选择碘克沙醇,剂量为320 mgI/mL。通过盲法评估两组的图像质量,分析各部位在不同剂量和不同管电压扫描下的CT值,比较不同剂量和不同管电压扫描下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长度乘积,统计在注射对比剂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未出现图像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常规组CTA图像质量评分为(4.15±0.64)分,双低组CTA图像质量评分为(4.03±0.5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5,P>0.05)。常规组和双低组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右大脑中动脉和左大脑中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对冠脉介入诊疗患者肾功能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6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根据术中所用造影剂的含量分为〈100ml组、100~200ml组、〉200ml组三组。通过观察术后24小时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来评定肾功能变化。结果〈100ml组术后血BUN、Cr、尿β2MG含量元明显变化(P〉0.05);100—200ml组术后血BUN、Cr含量也元明显变化(P〉0.05),而尿β2MG含量变化差异明显(P〈0.05);〉200ml组术后血BUN、Cr、尿β2MG含量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肾功能损害程度和造影剂用量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腹盆腔CT检查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本文探讨口服对比剂在腹盆腔螺旋CT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检查前未口服对比剂和分别口服阳性和阴性对比剂病例共40例。其中10例口服阳性对比剂,15例口服阴性对比剂。未口服对比剂15例。结肠病例检查前用水灌肠,进行平扫和增强检查后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阴性、阳性对比剂的运用螺旋CT均能显示腹盆腔内胃肠道病变的形态、大小、内腔的狭窄程度。阳性对比剂清晰显示囊性病灶及与周围脏器和组织的关系、增大的淋巴结和转移情况,但胃肠道壁的结构显示不清。阴性对比剂显示胃肠道壁的层次、壁的增厚情况较好,但下腹部和盆腔内增大的淋巴结和软组织肿块显示不满意,并且不能用于显示腹盆腔内的囊性病变。未口服对比剂的病例由于胃肠道未充盈,腹盆腔内的实性占位和囊性病灶及增大的淋巴结显示均不满意。结论:阳性对比剂能更好地区分肠腔和周围增大的淋巴结或软组织肿块,显示并区分肠腔内外的囊性病变,适用于常规检查;阴性对比剂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更方便,显示胃肠道壁效果较好,适用于上腹部和胃肠道检查。结合病史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口服对比剂,可以扩大检查的范围,增加图像的分辨率,有效提高腹盆腔内疾病的螺旋CT诊断水平,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疾病CT检查中口服对比剂的运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胃肠道疾病CT检查中口服对比剂的运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45例检查前口服多种对比剂的胃肠道CT扫描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及部分病理追踪结果;其中食道病18例,胃病67例,空、回肠病5例,阑尾病3例,结肠病16例,直肠病22例,其它14例。结果阳性、阴性对比剂的运用CT均能显示胃肠道的病变形态、大小的改变,壁的增厚,内腔的狭窄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转移情况。结论胃肠道疾病的CT诊断关健在于扫描前做好充分的胃肠道准备,阳性、阴性对比剂各有其优劣势,口服对比剂的正确选择及运用能有效的提高胃肠道的CT诊断水平,增加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在MSCT小肠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段口服自配肠道低浓度碘稀释液2000毫升进行肠道准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式进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二维图像。结果:34例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均顺利完成肠道准备和螺旋CT容积采集,肠道里对比剂均可清晰识别肠道,13例小肠充盈较好,21例小肠充盈稍欠佳,回肠充盈效果优于空肠。结论: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剂MSCTE是小肠疾病实用的检查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其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未使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情况下螺旋CT平扫对症状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首诊未考虑是阑尾炎,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不典型阑尾炎病例的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表现,重点观察阑尾的位置、直径、阑尾壁的厚度、内容物及阑尾周围结构的改变。结果图像准确显示所有病例的阑尾在腹腔内的位置;其中可见阑尾增粗28例,阑尾结石9例,阑尾壁增厚8例,阑尾脓肿2例,阑尾周围炎24例,盆腔积液1例,伴有小肠梗阻6例。结论在不采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情况下,螺旋CT平扫联合平面重建技术可显示不典型阑尾炎的阑尾本身及其周边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对诊断不典型阑尾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2例患者(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49例,支架置入术后3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 View软件包对所有病人做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及血管剖面技术分析;其中3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作比较。结果:83.3%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用于评价,可较准确地显示冠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与SCA比,CTCA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和92.3%。结论:16层CTCA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较准确检測冠脉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配合低电压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体质量指数(BM I)小于24 kg/m2的临床疑诊冠心病者59例,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及B组(14例)分别应用270 mgI/mL及320 mgI/mL的碘对比剂,管电压分别为80 kV和100 kV ,C组(2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管电压为120 kV。三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心电门控触发序列扫描,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主动脉根部的平均CT值,并对所有病例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A组、B组和C组的ED分别为(2.00±0.56)、(2.51±0.52)及(4.17±1.55)mSv,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A、B、C组主动脉根部增强程度分别为(486.8±113.980)HU、(407.43±83.63) HU、(439.73±72.12) HU ,经统计分析,仅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28,P <0.05)。A组、B组及C组分别显示225个、126个和180个冠脉节段,图像优秀率分别为94.67%、89.68%和95.56%,经统计学分析,B、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0,P <0.05),A、B组和 A、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3.03和0.17,均P>0.05)。【结论】对标准及低体质量人群应用低浓度碘对比剂同时采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扫描,能够在获得满足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4F、5F共用型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5例患者,术前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血小板药物。并进行Allen试验,穿刺右侧桡动脉。选择Temm04F、5F共用型造影管,当使用共用型造影管难以完成时换用Judkins造影导管。结果64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8.4%,1例改为肱动脉穿刺成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18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4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9例。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共用型导管操作较简单,节省时间,较易进入左冠状动脉口,造影成功率高,本组不论选择4F或5F共用型造影导管均顺利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但使用其做右冠状动脉造影需要一定经验和技巧。若难以完成时核用JudkinsR型造影导管,本组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现象。1例出现前臂血肿,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吸收,2例加压不当,引起手部浮肿。总之,使用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简便快速,病人痛苦少,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两种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式对预防对比剂外渗的效果,以期更有效地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提高CT检查的成功率。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1982例患者为手动组,方法为注射对比剂之前使用手动旋钮注射生理盐水30 ml,速率约为1 ml/s;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2095例患者为高压组,方法为注射对比剂之前使用高压注射器以5.5 ml/s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30 ml。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的外渗发生率。结果手动组患者对比剂外渗率为0.80%(1例),而高压组仅为0.07%(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50,P0.001)。结论高压预注射生理盐水能更好地预防对比剂的外渗,更有效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作螺旋CT检查,进行血管重建,对部分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对螺旋CT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共有187支桥血管成像,其中乳内动脉移植血管50支,静脉移植血管129支,桡动脉移植血管8支。50支乳内动脉移植血管中,6支有不同程度狭窄;129支静脉移植血管中,48支有不同程度狭窄;8支桡动脉桥中2支有不同程度狭窄。本组患者中有28例患者同期作了冠状动脉造影,共检出105支移植血管血管,造影结果与CT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螺旋CT检查假阳性率为4.4%,假阴性率为2.7%。检出有移植血管血管病变的27例患者中,22例有临床症状;另有3例有症状的患者,螺旋CT检查未发现有异常。结论:作为一种微创伤检查方法,64排螺旋CT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