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究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窦镰旁脑膜瘤54例,探究其手术效果、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复发及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四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癫痫发生率均较术前降低(P0.01)。根据Simpson分级标准分为:1级40例、2级8例、3级5例、4级1例,全切率为88.89%;本组术后出现癫痫大发作、颅内出血和复发例数分别为3例、2例和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4 cm, Simpson分级为3、4级,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窦镰旁脑膜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有效改善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全切率,术后应定期复查颅脑MRI,及时发现有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中央回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策略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分析19例中央回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策略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17例随访2个月至3年,失访2例,复查头颅MRI无肿瘤残留,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准确定位、显微技术的应用、保护好功能区皮质、加强回流静脉结构和功能的维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26例,Ⅱ级切除11例,Ⅲ级切除7例,Ⅳ级切除2例;术后24h内死亡2例,术后72h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9例基本恢复正常,6例仍偏瘫;术后随访1-46个月,GOS预后评分1分2例,3分4例,4分9例,5分29例。结论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可取得满意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25例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等。 结果 共25例手术病例中,按Simpson脑膜瘤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4例(56.0%),Ⅱ级切除8例(32.0%),Ⅳ级切除3例(12.0%);术后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6月,无肿瘤复发病例。 结论 严格遵循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原则,采用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保留引流静脉和矢状窦的完整通畅,可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6.8年,平均(3.4±1.7)年,脑膜瘤术后复发15例(16.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4 cm、病理分级越高、Simpson切除分级越高、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长、肿瘤病理分级高、手术切除程度低、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3例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 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8例(78.3%),Ⅱ级切除4例(17.4%),Ⅲ级切除1例(4.3%)。无手术死亡。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s,PS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8例(60·9%),Ⅱ级切除15例(32·6%),Ⅲ级切除3例(6·5%)。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无手术死亡,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83-2484
目的 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Simpson切除标准,I级切除10例,II级切除6例, Ⅲ级切除 2例随访1至2年,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影像学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矢状窦中、后部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矢状窦中、后部窦镰旁脑膜瘤与中央区皮质、中央沟静脉、矢状窦的关系及受侵袭程度对47例窦镰旁脑膜腐患者采取不同处理方法。结果47例窦镰旁脑膜瘤,34例全切,9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死亡。结论当脑膜瘤侵及矢状窦不同部位及与中央沟静脉位置关系不同时,采取不同的手术处理方法,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异隆低痈死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1例,Ⅳ级切除4例;术后复发1例再次手术切除;术中无死亡或出现凶险大出血病例。结论:肿瘤全切除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721-3722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确诊的28例窦旁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肿瘤基底附着位置及生长方向行不通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其中12例单纯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照组),另16例术后1~3个月经MRI复查,根据Simpson分级,对术后Ⅱ~Ⅲ级患者实施伽马刀治疗(研究组),计量为8~20Gy。术后随访12个月,调查肿瘤复发情况、患者死亡情况。两组患者手术治疗Simpso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复发1例(6.25%),对照组复发4例(33.33%),研究组复发率显著更低(P0.05)。针对窦旁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术后残余肿瘤联合实施伽马刀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脑膜瘤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显微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肿瘤切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区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t=-15.297、χ~2=4.20,P均0.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94.29%比77.14%,P0.05)、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4.29%比71.43%,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比较,显微切除手术能够减少对中央沟静脉的损伤,使重要的回流静脉得到保护,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2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按照肿瘤切除Simpson分级,Ⅰ级16例,Ⅱ级4例.术后视力改善15例,视力无变化4例,视力恶化1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2例,术后颅内血肿4例.随访6~72个月,没有复发病例,均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神经内经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侵犯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1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6例,Simpson Ⅱ级切除5例,术中根据情况将增生岩骨、受侵小脑幕一并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轻度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平均随访3.2年,所有患者均正常工作生活,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全切除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魏乐  王彩虹 《全科护理》2014,(13):1214-1215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1月-2013年7月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结果]9例痊愈出院;术后24 h 内,死亡2例,出现偏瘫5例;术后72 h 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其中出院时6例仍有偏瘫。格拉斯哥预后评分: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9例。术后随访3个月~48个月,其中4例复发,给予伽马刀治疗,至今未见肿瘤增大。[结论]加强对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6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轩贵  游潮 《华西医学》2006,21(4):756-75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肿瘤全切除,其中22例SimpsonⅠ级切除,39例SimpsonⅡ级切除,余6例SimpsonⅢ级切除。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Ⅰ~Ⅱ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代偿情况,采取先阻断窦旁供血,然后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代偿回流静脉及瘤周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遗有左侧轻偏瘫3例,双下肢轻瘫2例。29例术后随访3~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39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骑跨大脑镰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9例,其中34例肿瘤SimposonⅠ级切除,3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Ⅳ级。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手术死亡1例,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骑跨大脑镰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如果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分期手术或者残留部分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Ⅰ—Ⅳ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我院采用额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方法切除34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脑膜瘤切除I级17例,Ⅱ级14例,Ⅲ级3例。术后出现尿崩、电解质紊乱6例,均于1个月内恢复,1个月垂体功能均基本正常。术后1w视力提高20例,视力无明显变化8例,视力下降6例,3个月后视力较术前提高26例,无明显变化6例,视力下降2例。随访6个月-5年,2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余无肿瘤复发,疗效良好。额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疗效良好,可减手术创伤,符合目前倡导的微侵袭理念。  相似文献   

20.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游潮  蔡博文  刘翼  李进  贺民 《华西医学》2007,22(2):232-23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8例鞍结节脑膜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3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3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8例,12例视力无改变,2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经相应治疗后在7天内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视觉症状恢复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