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碧华  何燕嫦  罗绮薇 《现代护理》2007,13(17):1631-1632
目的通过对12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月经复潮、排卵与喂养方式的调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经阴道分娩产后6个月内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产妇随机各选取400例共1200例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婴儿喂养方式、月经复潮时间,采用B超监测卵巢排卵。结果观察期内产后6个月内月经复潮的产妇纯母乳喂养216例,占54%,混合喂养312例,占78%,人工喂养351例,占87.75%。在观察产后6个月内排卵的产妇,纯母乳喂养192例,占48%;混合喂养288例,占72%;人工喂养344例,占86%。结论纯母乳喂养可以推迟产后妇女月经复潮及排卵,调整生育间隔,达到自然避孕的结果,有益于母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疾患儿母婴分离产妇抑郁情绪对产后42天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在住院期间对110例疾患儿母婴分离产妇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及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追踪回访产后42天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疾患儿母婴分离产妇情绪抑郁程度越严重,产后42天的母乳喂养率越低,人工喂养率越高。结论疾患儿母婴分离产妇抑郁情绪是导致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1 2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月经复潮、排卵与喂养方式的调查,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 经阴道分娩产后6个月内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产妇随机各选取400例共1200例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婴儿喂养方式、月经复潮时间,采用B超监测卵巢排卵.结果 观察期内产后6个月内月经复潮的产妇纯母乳喂养216例,占54%,混合喂养312例,占78%,人工喂养351例,占87.75%.在观察产后6个月内排卵的产妇,纯母乳喂养192例,占48%;混合喂养288例,占72%;人工喂养344例,占86%.结论 纯母乳喂养可以推迟产后妇女月经复潮及排卵,调整生育间隔,达到自然避孕的结果,有益于母亲.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产后焦虑抑郁与婴儿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复查的产后2月内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SAS、SDS量表筛查.结果人工喂养组产妇焦虑分值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焦虑发病率较高.同样人工喂养组产妇抑郁分值高于混合喂养组,但各组产妇抑郁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筛查产后焦虑与抑郁,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帮助产妇避免产生焦虑与抑郁,提高母乳喂养率,使婴儿获得最佳的营养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初产妇产后访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为临床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生产的初产妇2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按照围产期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产后入户访视,重点了解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对不当母乳喂养认知及行为进行纠正指导,比较两组初产妇入组前、产后1个月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内母乳喂养情况,按照母乳喂养情况判定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两组初产妇入组前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个月观察组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98例(87.50%)、混合喂养11例(9.82%)、人工喂养3例(2.68%),对照组纯母乳喂养68例(60.71%)、混合喂养12例(10.71%)、人工喂养32例(28.57%),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人工喂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混合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产后1周行入户访视,可有效帮助初产妇提高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指导初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方式,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畏养方式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SDS对206例产妇产后1周内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结果 纯母乳喂养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于混合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纯母乳喂养组。提示 产妇产后泌乳量不足时,适当添加辅食,待母乳足量时再行纯母乳喂养,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产褥期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分娩的84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系列强化干预措施,并于出院后产褥期内进行定期上门访视,比较两组产后72h乳汁分泌情况、喂养方式及产后42d喂养方式.结果 产后72 h,观察组乳汁充足者占88.10% (3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6%(2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33,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产妇分别为37,3,2例,对照组分别为26,9,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3,P<0.05).产后42 d,观察组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产妇分别为30,8,4例,对照组分别为17,15,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163,P<0.05).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产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产妇泌乳,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重视产褥期上门访视,强化母乳喂养意识和行为,对母乳喂养的保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催产素不同剂量对产褥早期母乳喂养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催产素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用药剂量对产妇产褥早期泌乳的影响,探讨其对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48例于预产期前后择期剖腹产产妇,按应用催产素剂量分为大剂量组146例和小剂量组122例,测量分析各组泌乳开始时间、来乳3 d内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催产素大剂量组产妇比小剂量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推迟(P<0.01),产后24 h、48 h7、2 h纯母乳喂养率、低比率母乳喂养率、人工喂养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外源性催产素对产妇产褥早期泌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泌乳始动时间推迟,降低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9.
黄云凤 《当代护士》2007,(11):36-36
总结了7341例产妇产后乳头皲裂的防治措施和护理体会,认为对产妇实行整体护理,每天排责任制护理班进行母乳喂养指导,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解决喂养中常见的乳头皲裂问题,能够降低产后乳头皲裂的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产妇抑郁的发生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长春市10个社区中300例产妇。问卷内容包括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一般人口学资料表、产科资料调查表。[结果]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产妇抑郁发生率不同,非母乳喂养产妇抑郁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产妇。[结论]婴儿喂养方式与母亲情绪障碍有一定关系,非母乳喂养产妇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字法将2014年11月1日~2018年11月1日收治的258例健康初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129例,常规组给予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产后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后1、3、6个月时母乳喂养情况(包括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和出院时及产后6个月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包括体长、体重、头围);于产后42 d评估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比较两组母乳喂养问题发生情况。结果:产后1、3、6个月,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P0.01);产后6个月,两组新生儿体长、体重及头围均较出院时明显增加(P0.01),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1,P0.05);产后42 d,研究组产妇BSES中技能、内心活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研究组乳房胀痛、乳头错觉、乳头破裂母乳喂养问题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产后延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纯母乳喂养率,改善新生儿体格发育,增强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降低母乳喂养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科门诊护理咨询对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产检并有计划在本院生产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产妇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9例;观察组给予产科门诊护理咨询服务,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母乳喂养教育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最终实行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41例,混合喂养15例,人工喂养3例,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4.9%(56/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4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门诊护理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戴红霞 《护理研究》2013,27(3):195-199
[目的]分析顺产和剖宫产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儿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0月广州市3所教学医院的360例顺产产妇和300例剖宫产产妇,应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婴儿喂养态度量表、母乳喂养技能评估表(LATCHES)在产后3d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婴儿喂养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产后1d催乳素水平低于顺产组、ACTH水平高于顺产组;泌乳始动时间迟于顺产组、第1次哺乳开始时间迟于顺产组、LATCHES总分低于顺产组、产后1d的纯母乳喂养率和混合喂养率都低于顺产组、产后1d无乳汁的比例高于顺产组;剖宫产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高于顺产组(均P<0.05)。[结论]剖宫产影响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与顺产比较,虽然母乳喂养自信心较高,但是剖宫产后妇女催乳素水平低、ACTH水平高、泌乳始动时间延迟、第1次哺乳开始时间延迟、母乳喂养技能水平低、产后1d纯母乳喂养率低、无乳汁比例高。  相似文献   

14.
杨静 《妇幼护理》2023,3(13):3099-3101
目的 评价予以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对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本院产 科自然分娩的 12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产后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泌乳情况、婴儿喂养方式、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泌乳 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及混合喂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产后并发症率为 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6.67%(P<0.05)。观察组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结论 予以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能降乳腺炎、乳房胀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 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护理指导对乳头凹陷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我社区登记在册的434例乳头凹陷产妇纳入访视组,分别于产后7,15,30 d时家庭上门访视,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头凹陷和母乳喂养指导等;将2013年1~12月分娩的360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只给予电话访问未进行上门访视。结果:产后30 d,访视组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的知晓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访视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乳汁淤积率、乳头皲裂率和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是对医院护理的一种补充,有利于减轻乳头凹陷产妇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母乳喂养的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健康。方法:随机以对2001年7-12月分娩的204位孕妇进行母乳喂系统宣教,作为实验组,以1994年7-12月正常分娩产妇143例未经宣教的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母乳喂养和产后出血率实验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系统宣教的产妇母乳喂养率,产后出血率少,未经系统宣教的产妇母喂养率低,产后出血率高,显示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系统宣教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QC活动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方法:随机调查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80例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开展QC活动,应用柏拉图分析找出本次活动整改重点,根据产妇产后乳房出现肿胀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整改对策,于2015年10月再次随机调查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90例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比实施QC活动前后产妇乳房胀痛情况及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QC活动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更低,产妇乳房胀痛持续时间较实施前明显更短,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QC活动后,不良情绪改善率(86.55%)、新生儿喂养成功率(82.76%),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实施QC活动改善母乳喂养宣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缩短产妇乳房胀痛时间,对不良情绪改善率及新生儿喂养成功率均有提高作用,值得推广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乳房按摩与联合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10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乳房按摩促进母乳喂养。针对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疼痛数字评分法(NRS)、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d、3d时的泌乳量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BSE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对比,结果未见差异性(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与乳房按摩联合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泌乳,增强产妇喂养自我效能感,提高母乳喂养率与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产后42 d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大坪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2月产后42 d门诊就诊的220名产妇展开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15份,产后母乳喂养率为56.7%,42 d母乳喂养率为58.1%(125/215),其中出院时喂养技巧的掌握、持续母乳喂养信心的培养及产前、产后是否按时进行门诊诊治等因素对母乳喂养率有显著影响。结论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与产妇出院时喂养技巧掌握不足、母乳喂养信心减弱及产前、产后不能按时进行门诊诊治相关,建议在产妇住院期间加强对喂养技巧的传授,增强其喂养信心,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母亲按时进行产前、产后门诊诊治并纠正错误的喂养观念,提高6个月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指导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接受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指导的300例初产妇设为观察组,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接受产妇学校常规健康指导的30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喂养成功率及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成分知晓率、开奶技巧知晓率、催乳知识知晓率及乳房护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2d、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坚持时间、添加配方奶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产后42d、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体重及身高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指导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及喂养成功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有利于婴儿体格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