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不同类型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92例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肌瘤类型分为A组(0型,28例)、B组(Ⅰ型,40例)和C组(Ⅱ型,24例),均行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肌瘤再发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肌瘤再发及妊娠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未出现出血、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适用于不同类型黏膜下肌瘤,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王霞芬 《山西临床医药》2009,(35):2315-231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单极或双极宫腔电切镜进行切割,对反复严重出血、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除。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警惕并发症发生,协助医生处理并发症。结果: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成功完成,子宫穿孔2例,低钠血症1例,术后发热11例。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1.7%(66/72)。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护理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直径≥5cm子宫黏膜下肌瘤65例,其中0型肌瘤6例,Ⅰ型19例,Ⅱ型4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单发36例,多发29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主要肌瘤完全切除;0、Ⅰ、Ⅱ型肌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型肌瘤手术中膨宫液用量较Ⅰ、Ⅱ型肌瘤少(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0个月~5a,月经过多控制成功率90.9%,总满意率92.3%,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较大肌瘤切除完全、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92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实验组予以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手术及康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及留院观察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 70%(4/46)低于对照组26. 0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予以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单极电切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灌流液吸收量)、并发症(发热、子宫穿孔、水中毒)发生率、治疗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灌流液吸收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能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宫腔镜电切术的“开窗剥切”法,治疗多发性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结果 7例一次成功完成手术,另有1例因肌瘤数目过多,患者年龄较轻且未婚,行宫腔镜电切术切除部分肌瘤.术后随访2~26个月,2例术后有轻微宫腔粘连,1例发现肌瘤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正常妊娠.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保留子宫,尤其“开窗剥切”法,在减少子宫内膜损伤方面的独特优势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该院住院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4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BMI、肌瘤家族史、初潮年龄、肌瘤分型与肌瘤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BMI、初潮年龄及肌瘤分型是影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BMI、初潮年龄、肌瘤分型是影响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早期诊断、全面评估术前肌瘤的情况及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辅助预防方案等对减少肌瘤复发、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付敏  薛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58-1659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对98例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其中0型54例,Ⅰ型28例,Ⅱ型16例。术中超声全程监护。结果:各类黏膜下肌瘤均一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满意率0~Ⅰ型为100%,Ⅱ型为93.7%。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5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选择性做术中B超监护,术后连续随访。结果:全部病例的肿瘤均一次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率0型、Ⅰ型肌瘤为100%,Ⅱ型肌瘤87.5%;1例子宫穿孔发生。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回顾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其中0型17例,Ⅰ型8例。结果 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月经异常症状改善,不孕5例中3例妊娠。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在保留子宫及避免子宫疤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1.
胡翠莲 《全科护理》2013,11(7):609-610
[目的]总结等离子双极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病人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人行等离子双极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同时做好病人术前评估、术中病情观察,熟悉手术涉及仪器、器械、用物的准备及使用,掌握各项技术参数、手术操作步骤和要点。[结果]35例病人均顺利手术,黏膜下肌瘤均一次切除;术后第2天回访,病人均能下床正常自理生活,无特殊不适。[结论]加强等离子双极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病人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B超监护下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对136例子宫黏膜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系统的随访。结果 136例患者1次手术成功率为93.7%,手术时间为30~95min,平均(44.1±12.3)min。共切除肌瘤145个,肌瘤直径为2.3~5.6cm,平均直径(3.5±1.2)cm;切除肌瘤组织重量为13~81g,平均(37.2±11.7)g。术中出血量20~450mL,平均(32.8±11.2)mL。手术后月经均恢复正常,其中3例偶有痛经,2例术后18d出血,行2次内膜电凝治疗后痊愈,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监测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术中严格B超监测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观察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给予超声监视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60例同症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未应用超声监视引导,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月经恢复正常率高,组间对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配合超声监视引导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明显,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射频消融术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分析24例在超声监视引导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疗效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在超声监视引导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均脱落,达到一次性成功治疗,术后3个月超声随访患者黏膜下肌瘤均消失,达到全部治愈;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均符合.结论超声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射频消融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应用GnRH-a(达菲林)曼月乐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03年10月~2009年10月在该院检查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直径>50mm者75例,其中O型13例,Ⅰ型30例,Ⅱ型32例。手术前应用GnRH-a(达菲林)3个月,肌瘤直径(33±12)mm,其中O型33例,Ⅰ型27例,Ⅱ型15例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合并多发肌瘤及子宫腺肌症者术后放置曼月乐,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月经等情况,评价疗效。结果切除黏膜下肌瘤75个,肌瘤直径20~50mm,平均(33±12)mm。手术时间(37±14)min,出血量(48±15)mL。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发热。多发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术后放置曼月乐,随访至术后1年,超声监测肌瘤无复发,月经改善明显。结论经宫腔镜电切子宫肌瘤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最佳选择方式,针对分型选择药物综合治疗,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效果.结果 67例患者得到成功治疗,无子宫穿孔、大出血、低钠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3.6d.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操作规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强  杨希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11-1212,1215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宫腔镜电切治疗的4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31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出现肌瘤复发、宫腔粘连、宫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小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0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使用10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作为联合治疗组,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该院单纯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2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年龄、肌瘤大小、个数、类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差异,该文主要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病例的一般情况、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膨宫液体用量、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更短,膨宫液体使用量更少,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大出血,稀释性低钠血症、宫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0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73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17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 ,无子宫穿孔、出血及肠管损伤发生 ,2例轻微水中毒。切除肌瘤直径大小 1~ 6cm ;肌瘤数目 1~ 4个 ;手术时间 5~ 85min ,平均2 8min。术中估计出血量 2 0~ 10 0ml(Desonol法 ) ;膨宫液用量 5 0 0~ 2 80 0ml;膨宫液吸收量 2 0 0~ 930ml。术后随诊 3~ 30个月 ,其中 6例失访 ,1例因“子宫平滑肌肉瘤”接受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手术 ,其余 16 6例均定期来院复查 ,随诊率达 96 .0 %。 15 1例患者月经量过多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 ,其中 14 0例月经恢复正常 ,其余 11例月经量较前显著减少 ,周期恢复正常。在 94例不孕症或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 ,术后已妊娠 72例 ,其中足月分娩者 4 8例 ,无宫腔感染、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在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方面 ,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是首选的方法 ,能显著的改善术后月经状况以及受孕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治疗的238例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其中148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90例接受常规开腹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损伤比较小,易被患者接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