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MI)的一系列临床急症,常突然起病,可无先兆症状,危险性大。ACS可分为两类,即ST段抬高的ACS(Q波MI);ST段不抬高ACS,包括ST段不抬高的MI(无Q波MI)和UA。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对ACS的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如为ST段抬高的ACS,可尽早行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使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常见误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与压低,Q波与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UA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主要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冠脉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非阻塞性的血栓形成,从而产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法运 《山东医药》2004,44(4):55-5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包括 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 ,非 Q波性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它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 ,则主要造成 ST段抬高的 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 ,多造成非 Q波性 AMI或 UAP,统称为无 ST段抬高的 ACS。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A)血栓闭塞率在 ST段抬高的 AMI、非 ST段抬高的 AMI和 UAP中分别占 90 %、2 0 %~ 4 0 %和 10 %左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为ACS的治疗开创了新纪元。现…  相似文献   

6.
重视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这一概念的提出 ,是在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理生理了解取得进展的基础上 ,重新认识了AMI的表现形式而提出的。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征候群 ,有3种不同表现形式 :①ST段抬高的AMI(STEAMI) ,大多数患者最终发生急性Q波心肌梗死 ,少数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②非ST段抬高AMI(NSTEAMI) ,多数患者 1 2导联心电图上没有Q波 ,仅少数患者心电图表现有Q波 ;③不稳定型心绞痛 (UA)。虽然ACS的基本病理基础是以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为特点 ,然而 3种形式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却明显不…  相似文献   

7.
5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分为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以及预后等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5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旨在探讨其病变发生原因和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他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多造成非Q波性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统称为无ST段抬高的ACS.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率在ST段抬高的AMI、无ST段抬高的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分别占90%、20%~40%和10%左右.对于ST段抬高的AMI直接急诊介入治疗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的疗效已成定论.对于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是否常规急诊介入治疗,其疗效是否优于内科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 RS)变化,探讨fQRS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ACS患者的心电图fQRS发生率。结果 UA组fQRS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组、NSTEMI组(均p0.05)。结论 fQRS用于诊断STEMI、NSTEMI有较高的临床价值,fQRS可作为鉴别UA与NSTEMI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NSTEMI)及猝死。病情属于急性、多变、进展状态。心电图对ACS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的特征性、规律性演变,是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在短时间内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分析,可对70%~80%的心肌梗死作出早期诊断。1ACS的临床表现及特点ACS是冠心病的一组特殊临床类型,主要依据冠心病史及临床表…  相似文献   

11.
朱平辉  王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385-33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对ST段抬高型AMI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113例AMI患者,对比发病后4 h血清cTnT浓度,并比较其中转上级医院行冠脉造影的53例AMI患者相关冠状血管完全闭塞与不完全闭塞血清cTnT浓度。结果①61例ST段抬高型AMI,cTnT浓度为(0.90±0.69)ng/ml,52例急ST段抬高型AMI,cTnT浓度为(0.65±0.50)ng/ml,两组cTn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1例ST段抬高型AMI冠脉造影证实相关冠状血管完全闭塞的28例患者cTnT浓度为(0.94±0.71)ng/ml,22例非ST段抬高型AMI冠脉造影证实相关冠状血管不完全闭塞的19例患者cTnT浓度为(0.69±0.55)ng/ml,两组cTnT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血清cTnT浓度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血清cTnT浓度较高的AMI多见于相关的冠状血管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水平有无差异。方法对201例即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又距离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的病人,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毫升,使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NT-proBNP;根据心电图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将两组的NT-proBNP进行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水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是否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内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冠脉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所产生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病死率高的特点。ACS向临床医师提出了严峻挑战:怎样从那些发生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患者中尽早识别出ACS并根据其危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决策?为此,我们将ACS分为两大类:一是ST段抬高型ACS,也就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二是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  相似文献   

14.
于文江  彭丽岚 《心脏杂志》2005,17(3):303-303
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概念是目前冠心病研究的重要进展,本文作者探讨高血压患者首发ST段抬高ACS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5年连续收治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29例,并发高血压者367(男219,女148)例,对照组随机选血压正常AMI患者60(男33,女27)例;观察该组心电图某些指标及近期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PTFV1(≤0.03mm.s)负值增长0.04±0.01mm.s,ΣST段抬高振幅26.1±4.2mm,Q波导联数6.7±1.3,QTc间期460.0±50.2ms,对照组PTFV1、ΣST、Q波导联数、QTc分别为0.02±0.01mm.s;12.1±1.9mm;4.0±0.8;420.0±4…  相似文献   

15.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近年来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可以使狭窄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改善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型心梗(附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急性心脏缺血综合征。80年代以前,多将心肌梗死分为透壁和非透壁(心内膜下)心肌梗死。而近年来则强调以是否有ST段的抬高将ACS分为二大类:ST段抬高的心梗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UA/NSTEMI)。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23届欧洲心脏病学年会(2001年9月)上报告的ACS欧洲研究结果显示,在欧洲25个国家的10484例ACS病人中,无ST段抬高者占51%,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为42%,…  相似文献   

17.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所致,具有与ST段抬高ACS不同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冠脉病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病史特点和危险因素,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丽萍 《山东医药》2009,49(37):87-8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CHD)急性发病的临床表现,约占CHD的30%,包括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后两者统称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MI)。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索(LMWH)联合疏血通治疗NSTMI患者3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褚熙  王艳清 《山东医药》2010,50(5):101-103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其主要临床类型。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为ST段抬高型ACS(STE-ACS)和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前者多演变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近年来,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均制定了ACS治疗指南,许多大型临床试验也为其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18导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ST段抬高组(16例)和非ST段压低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适合行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型术并检测B型钠尿肽(BNP).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时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尤其是圆锥支闭塞(P<0.01),且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与下壁右室心梗相比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抬高表明为右冠状动脉近段或开口闭塞且多伴右室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