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的回顾了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及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的意义,认为骨髓中肿瘤细胞播散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生存率有关.提出有关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的认知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于振坤  韩德民 《耳鼻咽喉》1999,6(6):371-374
肿瘤转移晃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有关肿瘤转移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肿瘤转移的微灶转移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对肿瘤微转移检测的进展进行综述,为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转移早期检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肿瘤微转移灶是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事件,对微转移灶的早期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合理治疗,本文就目前肿瘤微转移灶的早期检查方法的某些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也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微转移(micrometastases)是离开原发灶的肿瘤细胞沉积,其直径〈2mm。临床无任何症状,常规诊断技术不能发现。随着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量早期实体肿瘤患者的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均发现了微转移灶。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存在微转移的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增加、整体生存率下降、预后不良,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㈨。微转移逐渐成为合理选择头颈肿瘤治疗方案、决定疗效、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现就头颈肿瘤微转移的机制和检测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微小RNA(microRNA,miRNA)通过与mRNA的特定序列结合在基因表达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许多基本的生物学过程.近年来,miRNA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功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许多研究致力于描述不同肿瘤中的miRNA表达谱,寻找一些特定的miRNA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试图将他们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本文综...  相似文献   

6.
多数人类癌可转移扩散到区域淋巴结,淋巴结的侵袭扩散与临床预后直接相关,并且血管上皮生长因子C在多种癌原发灶的高表达与肿瘤细胞扩散到区域淋巴结有关。关于淋巴管内皮激活和淋巴血管形成的观点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着重阐述在分子检测和淋巴结微转移特征的进展。同潜在的微环境因素一样,例如趋化因子,它能影响肿瘤细胞的位移和转移生长方式。也论述了淋巴管介导的肿瘤细胞的播散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兰 《耳鼻咽喉》1998,5(4):254-256
近几年尽管肿瘤治疗和手术技术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大多数癌症患者仍因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而死亡。因此对肿瘤转移的发生及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出有效对策,已成为彻底攻克癌症的突出问题。本文对头颈部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其特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pN0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微转移与早期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7月~2009年4月诊治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行颈廓清术后经常规病理学HE染色切片检查pN0癌病例31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石蜡包埋的颈廓清术淋巴结标本行半连续切片HE染色,经多名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重新阅片,证实有无微转移灶。采用χ2检验分析微转移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用于描述有无微转移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曲线分布。结果全部31例418枚淋巴结蜡块标本中发现微转移8例,除年龄、分化程度外的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微转移之间均无相关性,微转移与早期复发之间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曲线用于描述有、无微转移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曲线分布,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分离趋势(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pN0喉鳞型细胞癌患者中,颈淋巴结中微转移灶的存在与复发和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
喉癌的远处转移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与喉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1990~1995年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277例喉癌患者,对随访中18例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进行总结,明确喉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发生部位、时间以及预后情况。同时应用单因素Kaplan—Meier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277例喉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喉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6.5%(18/277),肺转移占83.3%(15/18),肝转移16.7%(3/18),3例肺转移合并骨转移(其中椎骨1例,肋骨1例,以及多发性骨转移者1例)。2例初诊入院时即发现远处转移,其余患者从初诊入院治疗到发现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为1~103个月,间隔中位时间为7个月。喉癌远处转移患者的3年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23.8%和11.9%。出现远处转移距死亡的间隔时间介于2~77个月,间隔中位时间为4.6个月。喉癌出现肝转移的预后最差,最长仅为4.6个月。对277例喉癌进行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N分期以及临床分期是影响喉癌远处转移的显著因素。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仅有N分期是喉癌远处转移的显著因素(Wald=7.889,P=0.005)。结论 喉癌存在一定比率的远处转移,主要发生在肺,而且预后很差。非鳞状细胞癌的其他恶性肿瘤、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晚期都可能影响喉癌的远处转移,但只有颈部N分期对喉癌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目的〓〖HTK〗探讨应用连续切片EnvisionTM法检测角蛋白表达对判断头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效果及微转移对肿瘤预后的影响。〖HTW〗方法〓〖HTK〗术中淋巴结标本行快速EnvisionTM法检测角蛋白CKAE1/AE3,与常规冰冻病理对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比较。对14例下咽癌、声门上型喉癌淋巴结标本连续病理切片,比较常规病理检测与EnvisionTM法对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HTW〗结果〓〖HTK〗快速EnvisionTM法可检出2粒常规冰冻病理不能检出的淋巴结微转移,连续切片应用EnvisionTM法可检出5粒常规病理阴性的淋巴结(5/216)存在微转移灶。〖HTW〗结论〓〖HTK〗EnvisionTM法检测角蛋白CKAE1/AE3表达可快速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存在多粒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111例头颈部鳞癌N0M0患者的颈淋巴结清扫标本进行切片观察。结果隐匿性转移总体发生率为26.12%(29/111)。其中口腔癌18.75%(15/80),口咽癌25.00%(1/4),下咽癌54.54%(6/11),喉癌43.75%(7/16)。原发癌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重要因素。111例N0M0患者5年生存率为66.7%,其中pN^-为74.39%(61/82),pN^ 为44.82%(13/29)。结论对临床T3和T4期、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深度浸润的cN0头颈部鳞癌应行选择性颈清扫术以治疗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头颈部肿瘤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经治疗、且临床无法确诊是否复发和转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所有病灶都进行临床随访或病理学检查,以诊断是否符合随访结果作为判断标准.将PET-CT诊断结果与同期CT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PET CT诊断异常病灶103个.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55%、42.11%和84.07%,PET CT分别为100.00%、52.63%和92.04%.PET-CT与CT检查的敏感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头颈部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鉴别治疗后瘢痕与肿瘤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PET-CT诊断之前需详细了解临床资料以及形态学检查结果,并且治疗与检查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6周.  相似文献   

14.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喉癌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欣欣  孔红 《耳鼻咽喉》1998,5(1):28-31
为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和其他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喉鳞状细胞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发现:CD4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88.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09%),在喉鳞癌Ⅲ级高于鳞癌Ⅰ-Ⅲ级(50%),对CD44V6阳性的组织切片研究同仁三某些切片中不是全部癌细胞均为CD44V6阳性,有部分癌细胞为阴生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喉鳞癌组织内  相似文献   

15.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头颈肿瘤远处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532例头颈部原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级、N分级、原发癌部位、原发癌浸润深度、原发癌病理分级、有无颈淋巴结转移、颈阳性淋巴结数目、颈淋巴结转移累及区域、颈阳性淋巴结破膜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对发生远隔部位转移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532例头颈部原发鳞状细胞癌患者中,60例(11.3%)发生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126)、T分级(P=0.0082)、原发癌部位(P=0.0011)、原发癌浸润深度(P=0,0005)、有无颈淋巴结转移(P=0.0057)、颈阳性淋巴结数目(P=0.0149)、颈淋巴结转移累及区域(P=0.0034)、颈阳性淋巴结破膜情况(P=0.0118)与发生远处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仅原发癌部位、原发癌浸润深度与发生远处转移明显相关。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60例发生远隔部位转移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13.3%、6.5%。结论原发肿瘤部位和浸润深度是发生远处转移的共同决定性因素。而原发癌临床分期、T分级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是头颈鳞癌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导致远处转移的初始和根本因素。喉癌、下咽癌以及原发癌侵犯肌肉、骨或软骨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6.
远处转移是影响头颈肿瘤患预后的重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上取得了显的进步,头颈肿瘤远处转移的治疗仍然十分不理想。对头颈肿瘤医生来说,头颈部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临床诊断、治疗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对目前头颈肿瘤远处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生部位以及临床筛查、治疗方面的近期研究结果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7.
肿瘤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有关肿瘤转移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肿瘤转移的微灶转移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对肿瘤微转移检测的进展进行综述,为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过去认为血管发生(angiogenesis),在肿瘤生长和演进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现在有一种更新的观点认为淋巴管生成在肿瘤扩散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大量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发现淋巴系统是肿瘤转移的最初途径,尤其在实体瘤。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就是新的淋巴管形成,可以发生在正常的组织形成和病理过程诸如:感染、伤口愈合、淋巴管水肿和肿瘤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N0声门上型喉癌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与颈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CD105和CK19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N0声门上型喉癌IMVD及颈淋巴结微转移灶。结果:CD105标记的IMVD与喉癌的T分期和颈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pN0喉癌IMVD与颈淋巴结微转移高度相关,二者可作为pN0喉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下咽癌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VEGF、PDGF和MVD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咽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肿瘤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 (PDGF/dThdPase)、Ⅷ因子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 4 8例下咽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中VEGF、PDGF/dThdPase、MVD的表达差异。结果 :原发灶中VEGF平均阳性标识率为 2 5 .38% ,淋巴结中为 2 1.5 2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DGF/dThdPase阳性标识率为2 9.5 9% ,淋巴结中为 4 0 .75 %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MVD测定均数为 34.9,淋巴结中均数为2 1.2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高低分组记数后VEGF在病理分级、生存与死亡组中有显著性差异 ;MVD在生存与死亡组、早晚期分组、T分期组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以标示指数和血管计数 ,VEGF、PD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MVD、VEGF可作为临床预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PDGF在淋巴结中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 ,MVD在原发灶中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