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对大气中颗粒物的监测工作已渐趋重视,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也有些报导,但由于采样设备的限制,尚未见到对某一地区比较长期、系统的有关可吸入颗粒物的详细资料。我们应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与江苏省金坛分析仪器厂研制的KC-8301型可吸入颗粒分级采样器和C-  相似文献   

2.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正 《职业与健康》2006,22(23):2045-2048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μm。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通常把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PM10在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1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可吸…  相似文献   

3.
砷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北京、宣威等六城市IPM中砷的含量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3.3μm的颗粒物中砷的含量占60~70%,说明砷能在细小颗粒物表面高度富集。并进一步证明燃煤是空气中砷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浮颗粒物是最普遍存在的空气污染物,但这些颗粒物粒径大小的范围很广,粒径小的颗粒物能进入呼吸道,在上、下呼吸道及肺泡区产生部分沉降。近年来,由于消烟除尘技术的改进,空气中细颗粒和粗颗粒的比率逐年增加,同时发现细颗粒比粗颗粒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等有机成份,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健康能产生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淮南市秋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淮南市秋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方法于2007年11月采集淮南市交通区、化工区、商业区、文教区和居民区5个功能区大气中的PM10,并利用GC-MS对样品中PAHs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功能区PM10中PAHs的种类及其空间污染特征。结果淮南市秋季PM10中含有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15种优控多环芳烃化合物。交通区、化工区、商业区、文教区和居民区大气PM10中PAHs的浓度分别为38.28、33.34、45.23、33.78、19.79ng/m3;含量分别为174.68、136.37、164.28、196.92、167.81μg/g。不同环数PAHs所占比例分布较一致,4、5环PAHs含量占优势,在不同功能区均约占多环芳烃总浓度的60%以上。结论不同功能区PM10中PAHs浓度依次为:商业区>交通区>文教区>化工区>居民区;各功能区采样点的PM10中4~5环PAHs占优势,说明淮南市秋季大气中PM10其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10)致人肝细胞瘤细胞 (HepG2)DNA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试验检测细胞DNA链断裂;2',7'-二氢二氯荧光素 (DCFH)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羟脱氧鸟苷 (8-OHdG)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大连市4个监测点PM10有机提取物致HepG2细胞DNA链断裂作用存在地点和季节差异;7.5~30μg/mLPM10有机提取物作用HepG2细胞1h后,尾DNA%增大,呈剂量依赖关系.HepG2细胞与7.5~30μg/mL的PM10有机提取物接触1h后,可引起细胞内ROS水平表达的明显增加;7.5~30μg/mL的PM10有机提取物作用于HepG2细胞3h后,细胞内8-OHdG水平的表达增强;HepG2细胞与30μg/mL的PM10有机提取物接触24h后,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PM10有机提取物可引起体外HepG2细胞DNA链断裂;DNA链断裂水平随不同季节和不同监测点而异;PM10引起DNA损伤的机制可能是细胞内ROS生成增多,8-OHdG表达增高及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导致的氧化性DNA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均为雄性,体重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按25 mg(1 ml)/kg体重经气管内缓慢注入颗粒物生理盐水悬液染毒,每周染毒2次,连续染毒4周;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颗粒物悬液。大鼠麻醉后经皮下引导电极连续采集心电信号,计算SDNN和r-MSSD。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大鼠首次和末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均较染毒之前明显下降;两组大鼠首次染毒之前和末次染毒之前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首次染毒之后和末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首次染毒之前和首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染毒之前和末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末次染毒之前和末次染毒之后30min的心率变异性分别较首次染毒之前和首次染毒之后30 min时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末次染毒之前和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能够导致心率变异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包头市九原工业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为该地区多环芳烃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采暖期、非采暖期和风沙期采集包头市九原工业区的PM10样品,采用色质联用(GC-MS)分析法对样品中的16种PAHs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利用特征比值法探讨其来源,并用毒性等效浓度法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采暖期大气PM10中优先控制的16种PAHs总含量高于非采暖期和风沙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Hs以中高环为主,且采暖期中高环PAHs的总含量高于非采暖期和风沙期;PM10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三个时期PAHs毒性等效浓度均超标。结论本次调查的包头市九原工业区采暖期大气PM10中PAHs污染较为严重,PAHs以中高环为主,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相关文献并以暴露-反应关系的形式探讨中国可吸入颗粒物( PM10)污染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居民总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关系的文献,共纳入21篇文献.采用Stata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取PM10与人群死亡率的暴露-反应系数,利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验与校正.结果 我国大气PM10每上升10 μg/m3,人群每日总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033(95% CI:1.0022~1.0044)、1.0045(95% CI:1.0029 ~1.0062)和1.0056(95%CI:1.0033~1.0079);校正发表偏倚后,人群每日总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RR值降为1.0012(95%CI:1.0002~1.0022)、1.0011(95% CI:0.9996~1.0026)和1.0023(95% CI:1.0001~1.0045).结论 大气中PM10浓度的上升会导致我国人群每日总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四种重金属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体外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DNA单链断裂及体内微核为指标对Ni、Pb、Cr、Cd和太原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提取液进行了遗传毒性检验,结果表明四种金属元素及可吸入颗粒物提取液均可产生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1.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气道的致炎症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探讨城市大气颗粒污染物(PM10)对大鼠肺脏的毒性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PM10在诱发大鼠哮喘中的作用筛选敏感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用MODEL-120A型大容量采样器采集北京市城区颗粒物PM10,进行大鼠气管两次注入染毒。结果 染毒大鼠支气管肺沟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均有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并有剂量-反应关系。PM10染毒组大鼠肺匀浆上清液中ACP、GSH-Px活性与对照组比较仅在高剂量组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病理切片显示,PM10可引起肺泡及细支气管结构损伤,肺间质炎性细胞侵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并随染毒剂量增加炎性损伤作用加重。PM10有自由基活性并可引起大鼠气道急性炎症反应。结论 ACP、GSH-Px可作为检测PM10对大鼠气道炎性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2002年至2004年18个省辖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监测资料的分析,描述河南省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浓度水平和地域分布情况,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探讨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方法对2002年至2004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区,按照城市功能分区,采用网格式布点普查,优化出有代表性的位点作为采样点。其中PM10设75个采样点。对监测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比较各组均值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按年均浓度评价:各年年均浓度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三级。自2002年至2004年大气污染状况现明显改善,共降低了21.6个百分点;年度内变化情况:2003年、2004年,全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冬季污染最严重,春、秋季次之,夏季最轻,月均值变化趋势接近"U"型;全省PM10污染地区分布情况:劣三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部,二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南部和东部地区,大部分城市为三级集中在河南省中部。结论全省大气中颗粒物污染状况出现逐年减轻的良好势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省内各产煤区由于近年来加强了对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有效治理,污染状况明显好转,但是就总体情况来看,大气中颗粒物污染形势仍然十分的严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短期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收集宁波市2011—2015年人群死亡、空气污染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PM10短期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结果 PM10短期浓度升高与人群死亡数增加相关,效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持续性,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总死亡累积4 d(Lag0~3)的超额危险度为0.35%(95%CI:0.16%~0.53%)。宁波市2011—2015年归因于PM10短期暴露的总死亡人数为3 972例(95%CI:1 877~6 032),人群归因分值为2.15%(95%CI:1.02%~3.27%)。呼吸系统疾病对PM10更为敏感,其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分别为1 323例(95%CI:619~1 990)和4.68%(95%CI:2.19%~7.03%);女性和高年龄组人群的归因风险分别高于男性和低年龄组。如果将PM10日均浓度控制在150μg/m3和100μg/m3限值以内,人群归因风险将分别下降25.45%和53.07%。结论 PM10浓度变化对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应立即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ICP -MS分析了采自上海市桃浦工业区中PM10 的生理盐水提取液中 15种元素的含量 ,并通过对人离体血淋巴细胞的3 H -TDR掺入率、微核率和白细胞介素 2 (IL - 2 )的测试 ,研究了PM10 的遗传毒性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用于染毒的PM10 提取液浓度的增加 ,所诱发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显著上升 ,而3 H -TDR掺入率则随PM10 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两者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 ,IL - 2水平在PM10 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呈下降趋势。在离体血中加入一定量的PM10 提取液并经13 7Csγ射线照射 ,未观察到淋巴细胞的微核率和3 H -TDR掺入率有明显变化 ,说明两者无明显的协同加强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对心腩血管疾病急诊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心脑血管疾病急诊资料和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无滞后单向同顾性1:4配对病例交叉研究的效应值(OR值)最大,在控制所选PM10当日气温、相对湿度影响的情况下,PM10浓度每提高10μg/m3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I00-I99)、冠心病急诊(ICD-10:120-125)、心律失常急诊(ICD-10:147-149)、心衰急诊(ICD-10:150)和脑血管疾病急诊(ICD-10:160-169)的OR值分别为1.006(95%CI:1.003~1.008)、1.003(95%CI:0.996~1.010)、1.005(95%CI:0.997~1.013)、1.019(95%CI:1.005~1.033)、1.003(95%CI:0.998~1.007),其中PM10与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气PM10污染物浓度升高可导致总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和心衰急诊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伊宁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改善空气质量、预防大气污染、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3年设立三个连续监测点,定点监测,并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伊宁市秋、冬季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从月份来看,质量浓度最高的月份集中在1、12月份;可吸入颗粒物与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煤烟污染物是造成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对可吸入颗粒物有稀释、扩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北京、乌鲁木齐、青岛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2007年5月17日-6月18日采自北京市、2006年4月20日-6月1日采自乌鲁木齐市、2005年4月4日-5月15日采自青岛市的大气PM10和PM2.5中化学成分的检测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和富集因子法进行颗粒物来源分析.结果 北京市大气PM10中主要污染源元素[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Pb[0.216(0.040~0.795)μg/m3],主要来源于建筑水泥尘、土壤风沙尘(对PM10的方差贡献率为45.35%),工业粉尘、燃煤尘、机动车尾气(31.83%),生物质燃烧尘(13.57%);PM2.5主要污染源元素为Zn[0.365(0.126 ~0.808) μg/m3],污染来源于建筑水泥尘、土壤风沙尘(对PM2.5的方差贡献率为38.86%),工业粉尘、燃煤尘、机动车尾气(25.73%),生物质燃烧尘(13.10%),燃油尘(11.92%).乌鲁木齐大气PM10主要特征污染源元素为Cd[0.463(0.033 ~1.351) ng/m3],污染来源于土壤风沙尘、燃煤尘(对PM10的方差贡献率为49.75%),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二次粒子尘(30.65%);PM25主要特征污染源元素为As[14.599(1.696 ~36.741) μg/m3],污染来源于土壤风沙尘、燃煤尘(对PM2.5的方差贡献率为43.26%),二次粒子尘(22.29%),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20.50%).青岛大气PM10主要特征污染源元素为Pb[64.071(5.846~346.831) μg/m3],污染来源于建筑水泥尘(对PM10的方差贡献率为30.91%),机动车尾气、工业粉尘(29.65%),二次粒子尘(28.99%);PM2.5主要特征污染源元素为Pb[57.340(5.004 ~241.559) μg/m3],污染来源于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方差贡献率为49.82%),建筑水泥尘(33.71%).北京和乌鲁木齐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Zn、Pb、As、Cd的富集因子均高于PM10.结论 北京大气PM10和PM2.5主要来自于建筑水泥尘和土壤风沙尘;乌鲁木齐市则为煤烟沙尘型污染;青岛市大气PM10主要来自于建筑水泥尘,而PM2.5主要来自于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污染.重金属元素更易在PM2.5中富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包头市东河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为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群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6年4月27日—6月5日包头市东河区大气PM10和PM2.5中化学成分检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富集因子法对颗粒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包头市东河区大气PM10来源于建筑水泥尘/土壤风沙尘/机动车尾气、土壤风沙尘、工业粉尘,对PM10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44%、27.17%、20.36%。包头市东河区大气PM2.5来源于建筑水泥尘/土壤风沙尘,工业粉尘/燃煤尘,对PM2.5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4.03%和29.98%。无论是沙尘天气还是非沙尘天气,PM2.5中As、Zn、Pb、Cd等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均高于PM10。结论包头市东河区大气PM10和PM2.5来源于自然源以及工业、燃煤尘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b>分析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sub>)浓度与暴露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探索PM10<\sub>对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b>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城区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PM10<\sub>、SO2<\sub>、NO2<\sub>)水平以及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双向对称性病例交叉设计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气中PM10<\sub>水平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b>调整气象因素(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后,单污染物模型PM10<\sub>的滞后效应不明显.调整SO2<\sub>、NO2<\sub>和SO2<\sub>+NO2<\sub>后的多污染物模型,PM10<\sub>对人群脑血管疾病的效应OR值比单污染物模型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大气PM10<\sub>浓度对女性、≥65岁的脑血管疾病和冬季脑血管疾病病例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男性和≥65岁的脑血管疾病病例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调整其他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后,PM10<\sub>浓度与脑血管疾病死亡呈正相关.PM10<\sub>浓度升高会导致女性、≥65岁和冬季脑血管疾病死亡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LD-1型激光粉尘仪在公共场所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为制订国家公共场所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LD-1型激光粉尘仪和滤膜称重法同时对常州地区四类公共场所分四季进行监测.[结果]质量浓度与相对浓度存在明显相关(r=0.7526,P<0.001),相对浓度与质量浓度的转换系数(K)呈近似正态分布,K均值为7.42×10-4,K值不随公共场所行业类型、季节以及是否使用空调的改变而改变.[结论]采用LD-1型激光粉尘仪替代滤膜称重法在公共场所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