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郁脾虚型泄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临床表现以胸脘痞闷、嗳气、食少、腹呜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失气频频等为特征。在治疗过程中配备饮食、情志等方面的护理,会使病理缩短,疗效提高,现将本人临床护理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对肝郁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症状控制水平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并伴有抑郁症,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调肝理气。实验前后评估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肺功能、血EOS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及血EOS水平较之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能有效调畅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抑郁情绪,有利于其症状、肺功能改善,并降低血清EOS水平。  相似文献   

3.
上期我们了解了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特点,本期我们进一步了解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如果肝郁气滞型抑郁症迁延日久,未得到妥善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子多郁的病理基础,是绝经综合征情志精神变化的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绝经综合征以肝郁为病机,而脑为传病之所,肝脑动态相互作用,导致机体精神情志发生改变。女子处于绝经前后,因机体衰老、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波动等而引发一系列以植物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为主且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涉及到诸多中枢神经递质,在临床症状中精神情志变化尤其明显。因此,本文探讨中枢神经递质调控肝郁型绝经综合征的机制,以期为揭示女子多郁、肝郁等的科学内涵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在儿科门诊中,以心理行为异常及精神疾病就诊的患儿愈来愈多。随着应用西药时间的延长,毒副作用逐渐增大。近年笔者用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0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总结发作期哮喘患者伴焦虑抑郁与"肝郁"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发作期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发作诱因、肺功能检查、分级、分期、主要临床症状、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同时给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4项)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4项)测评,中医证型等内容。结果:哮喘伴焦虑抑郁女性患者居多,哮喘伴焦虑抑郁合并肝郁较哮喘不伴有焦虑抑郁合并肝郁的比例增多,且病程越长焦虑抑郁的程度越重。结论: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与肝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郁型哮喘小鼠模型中T细胞成熟相关蛋白(MAL)、细胞黏附分子1(CAD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33(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表达.方法:将Bal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  相似文献   

8.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肺炎型哮喘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哮喘研究的深入 ,引起对哮喘诊断及分型方面的再审议。在儿科临床上有部分类似肺炎表现的不典型哮喘病例 ,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而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我科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收治 12 1例肺炎型哮喘病儿的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 12 1例中男 73例 ,女 4 8例 ,年龄6个月~ 1岁 4 6例 ,~ 3岁 69例 ,~ 6岁 6例。家族中有过敏史 68例 ( 56.2 % ) ,有哮喘史 12例 ( 10 % ) ,患儿本人有过敏史者 2 5例 ( 2 0 .7% )。1.2 临床特点 :1均表现为较长时间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气促 ,有时出…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对哮喘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行为性格的配对测量分析.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CVA肝郁肺虚病证结合大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模拟中医病因,以幼龄大鼠肺虚、阴液亏虚,烟熏致肺虚,长期激怒致肝郁犯肺建立肝郁肺虚中医证候模型;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卵蛋白氢氧化铝致敏,辣椒素激发,建立西医大鼠CVA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自发活动情况、咳嗽反应、肺支气管病理组织形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肝郁肺虚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P0.01),自发活动增多(P0.01),咳嗽次数增加(P0.01);支气管管腔狭窄,黏膜增厚,肺泡腔增大,黏液分泌增多,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肺同治组各项观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模拟传统中医病因、西医病因病理建立CVA动物模型;以整体观念、微观验证综合评价中医CVA动物模型;以方测证,肝肺同治反证CVA动物模型。多因素复合作用可成功复制CVA大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慢性肝病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设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04年5月-2004年12月期间天津第一医院肝病研究所的93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10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和焦虑的得分均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SDS:P<0.05,SAS: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产后抑郁患者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心理状态,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住院分娩的378例产妇,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心理状况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包括产前住院环境介绍,讲解待产与分娩的有关知识等,同时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并使用中医养生调理哲学思想指导患者。结果:接受心理干预后绝大多数产妇很快能从产后抑郁的困境中走出。结论: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对产后抑郁具有积极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理应激(压力)正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慢性难治性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反应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相关学者认为中医肝主疏泄是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慢性或反复的心理应激,机体可由最初的抑郁、焦虑情绪行为的改变,逐渐出现胃肠功能不适,这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乘克脾土-肝郁脾虚(肝脾不调)形成过程相似,肝郁脾虚亦为心理应激相关性疾病常见中医证候,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逍遥散已成为抗应激的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但参与消化道的运动、结构与功能,还可通过脑-肠轴影响宿主的大脑功能与行为,微生物-脑-肠轴已成为心理应激引发机体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大脑行为异常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心理应激,探讨了肝郁脾虚证与微生物-脑-肠轴的相关性及逍遥散的干预机制,以丰富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病因心理行为干预、单纯病因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睡惊症的疗效差异,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睡眠障碍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儿按就诊顺序及家长的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进行病因心理行为干预的同时给以针刺治疗,针刺取百会、印堂、安眠、神门等穴,隔日1次,每周针刺3次,4周为1疗程,轻度患儿针刺1/2个疗程,中、重度患儿针刺1个疗程结束;对照组单纯给予病因心理行为干预;1个月后观察疗效,6个月后进行结果统计。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中重度患儿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病因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睡惊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在HAMD抑郁量表结构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对91例经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型的抑郁症患者进行HAMD量表评分,并对两证型患者的HAMD量表7个症状因子结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郁气滞与肝郁脾虚两证型患者的HAMD抑郁量表7个症状因子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肝郁气滞型患者在认知障碍、病情日夜变化症状因子上载荷较大,而肝郁脾虚型患者在迟滞症状、体重减轻因子上载荷突出。结论抑郁症患者虽然HAMD量表得分相同,但是其症状构成差异较大,更适合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肝主疏泄与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论述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调适对肝病康复的作用,探讨"肝主疏泄"通过调控情志变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肝再生,促进肝病康复的作用机制,提倡"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健康心态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毛伟娇  谢敏  董夏  孟博博  应小平 《中医药导报》2021,27(1):131-133,150
通过文献研究肝癌的临床分型,发现肝郁脾虚证是肝癌众多分型中最常见证型之一,且发生于肝癌早期.此型肝癌的治疗多从肝脾同调、养肝体调肝用、顾护脾胃之气着手.分别论述3种治法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医家们的治疗经验,认为临床上灵活运用这些治疗方法处方选药,能够有效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治愈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加心理疏导治疗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16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结果:对照组 58 例患者中治愈 10 例,好转18 例,未愈 30 例,有效率 48.28% 。治疗组 58 例患者中痊愈 20 例,好转 32 例,未愈 6 例,有效率 89.66%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刺加心理疏导治疗郁证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属于中医痞满和胃脘痛的范畴。中医认为"肝郁"是引起FD相关症状的重要病机,因此临床多法"治肝以安胃"之说,从肝论治。现代医学强调FD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对症治疗联合抗焦虑抑郁药以及心理干预是治疗FD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中、西医对FD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思路高度相似。故作者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等方面对FD从肝论治进行探讨,为从肝论治FD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适宜于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新药研发及中医方-证对应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的演变规律和现代临床病理机制的研究,建立适宜于脂肪肝肝郁脾虚证模型评价的证候积分表,并选择联苯双酯滴丸和三七脂肝丸作为模型反证药物,模型组大鼠每天按分组给予不同配比的高脂低蛋白饲料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每周2次腹腔注射猪血清,联苯双酯滴丸组按8.1 mg·kg~(-1)给药,三七脂肝丸组按2.7 g·kg~(-1)给药,连续给药14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日食量、日水量,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日食量、日饮水量增加缓慢,指标ALT,AST,γ-GT,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降低,病理学检查可见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性、脂肪粒,且行为学观察发现,大鼠出现的主证、次证均符合肝郁脾虚证的证候表现,表明3个模型组均造模成功,其中,模型1组有3只大鼠死亡,模型2组有1只大鼠死亡。反证药物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病变表现。结论:脂肪肝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具有死亡率低、耗时短,可用于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和临床方证相关性研究与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