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志明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甘肃省省市五级师带徒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载,有丰富的中医临证经验。张志明主任医师认为胃溃疡多以脾胃湿热证为主,兼肝胃不和,腑气不通等,治宜燥湿和胃为主,辅以清热利湿,降胃疏肝,通腑为法。选用陷胸和胃汤为基本方,在此基础上加疏肝,降气和胃,通腑等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通腑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中西医不同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对慢性胃炎进行通法治疗的研究。方法 从中西结合研究的角度出发将胃痛(慢性病胃炎)分为:脾胃虚寒型,肝气反胃型,肝胃郁热型,瘀血气滞型和胃阴亏虚型,并施于不同方式的通腑治疗,配合西医抗Hp、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的治疗。结果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使用通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见效快,并能有效地防止病情复发。结论 中西结合通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肯定,是今后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邱晓兰 《四川中医》2001,19(12):19-20
笔者认为:胆系疾病亦要重视虚证的辨治。运用“标本同治”的原则,采用“扶正通腑法”,即健脾和胃、理气通腑、柔肝养阴、增液通腑,益气活轿、润下通腑,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嘈杂一症发病机理在于肝脾胃不和,胃腑失于通降,治疗时分型为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4型。消化功率紊乱,治疗时抓住通、降和3法,重护胃气,对中老年患者出现嘈杂一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风多伴腑实证,通腑法是治疗中风的基本法则。又因本病证候兼夹多变,病机复杂,临床多采用复法论治,通过复合立法、组方配伍,使各种药物相互为用,形成新的功用,以增强疗效。临证应审证求机,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复合治法:痰热腑实证,治以化痰通腑;瘀热阻窍证,治以凉血通瘀;瘀血腑实证,治以活血通腑;水结腑实证,治以利水通腑;阴虚腑实证,治以滋阴通腑。  相似文献   

6.
通腑活血法临床应用广泛,其类方亦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系统规范化研究。通腑活血法奠基于汉代张仲景,发展于金元时期张从正,完善于明清时期吴有性及吴鞠通,发扬于近现代诸多医家。收集整理历代通腑活血方剂46首,根据通腑、活血逐瘀、攻补之力、轻重缓急不同,可分为逐瘀泄热桃核承气汤类21首,泻热破瘀大黄牡丹汤类11首,破血逐瘀抵当汤(丸)、下瘀血汤类7首。祛瘀扶正大黄虫丸类7首;统计通腑活血方药物使用频次,提示大黄与桃仁分别为泻下通腑药与活血化瘀药中的高频药物,是通腑活血方常用药对。  相似文献   

7.
叶香岩胃病证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胃脘痛门、木乘土门七十余案,基本反映了叶氏治疗胃病的学术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胃以通降为顺,治宜补气通腑降逆,或参以温补阳气;②阴虚或温热病之后易伤胃阴,宜甘凉甘平,濡养胃阴;③肝胃同病,当从肝论治;④饮浊犯胃,当以通阳降浊为大法;⑤久病入络,宜辛通瘀滞为主旨。  相似文献   

8.
总结顾庆华教授治疗呃逆的临床经验。顾教授认为肺失宣肃、大肠失司为呃逆发病关键;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为其发病基础;湿浊、痰饮、瘀血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以宣肺通腑为主,理气和胃为辅,兼以活血化瘀,佐以宁心安神。常用药物为:旋覆花、代赭石、桔梗、半夏、苏梗、厚朴、瓜蒌皮、大黄等。  相似文献   

9.
总结王道坤从胃腑"以通为用"论治胃脘痛经验。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虚寒、胃阴亏虚、肝胃不和、湿阻中焦、瘀阻脉络为胃脘痛常见的病因病机,中医辨治应该顺应胃腑"通"的生理特点,使其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并且十分重视胃腑"以通为用"理论,立足健中温通、滋阴润通、调气疏通、燥湿助通、化瘀通络之法,运用自拟愈溃系列经验方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安潇  江永泉 《国医论坛》2000,15(5):22-23
温病气分发热的病机是阳热郁结,气滞、血瘀、火毒等交互为患,邪无出路。根据“胃肠以通为用”理论,明确通腑法为气分发热的主要治法。其作用有解用结、通畅气机、攻逐瘀血、存阴保津等,具体把通腑法分为宣肺通腑、活血通腑、解毒通腑、扶正通腑4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孟河医派费、马、丁、巢四家医案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类病症的医案,研究孟河医派核心人物在GERD相类病症方面的证治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关联规则分析GERD相类症状、证候要素与中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GERD相类病症的用药进行频数分析. 结果 共统计出GRED相关症状7种,病位7种,证候要素13种,中药116味.症状—证候要素、症状—中药、证候要素—中药、中药—中药之间都存在强的关联规则.结论 该类病症的主要病位是胃、肝、脾;主要病机是肝胃不和,痰湿阻胃,胃气上逆,肝胃不和包括肝气犯胃和肝火犯胃;以抑木和中、化痰利湿、泻肝理脾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遵循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的原则;处方用药上以和缓为特色,药性以平为主,慎用苦寒,但不畏温热,常以抑木和中汤、戊己丸、二陈汤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2.
陈宝贵教授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芳香类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芳香类药用于治疗脾胃病,具有开窍醒神、暖脾助阳、化湿去浊、行气活血、疏肝健脾等作用。陈宝贵教授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应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3.
秦国政教授认为青少年男性乳房发育症多因肝肾亏虚、冲任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痰瘀之邪内蕴日久结于乳络所致。青少年天癸渐至,若禀赋不足,肾之气化失司,冲任不调,水不涵木而横逆脾胃,致痰瘀相搏,结于乳络,发为本病。因此,治疗应顺其发病特点,从病理产物导致的标症入手,兼顾本症。秦教授主张采用滋肝肾健脾胃散瘀结法治疗本病,方选三甲二陈汤加减。滋肝肾常用鳖甲、菟丝子、枸杞子等,健脾胃常用法半夏、陈皮、茯苓等,散瘀结常用夏枯草、穿山甲、老鹳草等。列举验案一则以说明疗效。  相似文献   

14.
赵绍华老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喜用药性平和之品,避免大甘大苦,大甘生湿,大苦伤脾,处方用药忌过量,否则重伤脾胃,加重本就虚弱的脾胃,治疗本病时,须时时处处顾护胃气。慢性萎缩性胃炎初病在气,久病则入络伤血,故治疗中注意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贯穿始终。血瘀又有气虚与气滞之分,气虚而血瘀者,常用健脾益气之补中益气汤升降气机,但补药多味甘,有生满壅滞之疑,故当清补,赵师临床喜用太子参、党参等,佐以丹参、降香等兼调气血。因气滞而血瘀者,往往在行气药中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但活血药物不宜过服、久服,临证时要中病即止,否则伤正气。另外,由于本病诱发因素有情绪波动、劳逸不当、寒温失宜等,故在治疗调养过程中,赵师常叮嘱患者注意舒畅情志、劳逸结合、四时寒温适宜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方法:调查湖南省5家中医院2008~2010年期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第1诊断的住院病历,按照所制定的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将所收集的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R×C列表X2检验等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共调查分析1045例,其中443例采用了中药汤剂内服治疗,使用中药共89味、3891味次,按功效分活血化瘀药21味、补虚药18味、祛风湿药14味、解表药7味、平肝息风药7味;药味苦、辛、甘者出现频率达49.26%;药性温、平者出现频率达40.14%;药物归经肝、肾、脾者出现频率达60.12%;聚类分析结果:89味中药药物功效类型聚为第1类的为补虚类、活血化瘀类;聚为第2类的为祛风湿类,其他类药物归为第3类。结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祛风湿药的遣用,是中医治疗LDH的基本配伍,同时根据辨证情况辅以清热药、解表药、息风平肝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的性味分别为辛、苦、甘和温、平;常用中药归经为肝、脾、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58-1061
刘小斌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范畴,病机以脾胃虚损为本,临证用药选用甘温平和之品,常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同时注重日常调护,强调因人、因地、因时三因制宜。小儿用药轻灵,妇人重调冲任,年老者补益肝肾、培补虚元。善用岭南道地药材,结合患者不同时期病情变化辨证遣方,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魏道祥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2):711-714
以基础理论为依据 ,结合临床体会 ,对苦寒和辛温两类方药的合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从药义分析、配伍特点、证方变化、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认为苦辛方药配伍是治疗脾胃、肝胃、胆胃、肠胃不和的一大治法  相似文献   

19.
从辛开苦降法论治消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部分并发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采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功能治疗糖尿病,通过寒热温清并用,升清降浊,斡旋气机,解郁化滞,可以获得良好的降糖及改善并发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风湿病治疗应重视顾护脾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素平  赵恒立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8):509-510,536
风湿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其发病及中医证候与脾胃关系密切,中西药长期治疗过程中亦易损伤脾胃,因而风湿病的治疗应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