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膜透析致残余肾功能减退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余肾功能 (RRF)与腹膜透析的透析充分性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 ,腹透患者的RRF随透析时间延长会不可抗拒的丢失。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原发疾病的发展 ,透析液的生物不相容性反应 ,透析过程中不恰当超滤脱水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质代谢系乱等。合并腹膜炎时的炎性介质释放 ,也可引起肾毒性反应 ,导致残余肾组织的损害。另外在治疗腹透感染时不恰当的使用肾毒性药物也是加速RRF减退的重要因素。预防RRF减退的对策应包括 :积极治疗原发病 ,制定合理的腹膜透析方案 ,慎用肾毒性药物 ,有效的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等。  相似文献   

2.
肾衰合剂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衰舍剂对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对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6例脾肾气(阳)虚型的CA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腹膜透析对照组,及加服中药肾衰合剂治疗组。治疗6个月,比较残余肾KT/V、残余肾CCr的变化及下降速率。结果:在维持总体透析效能的前提下,治疗组残余肾KT/V、残余肾CCr下降速度较对照组明显缓慢。结论:肾衰合荆能有效延缓PD患者的RRF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血流动力学稳定,较血液透析具有更优的保护残余肾功能(RRF)的价值[1]。维持一定的RRF对于保证透析的充分性、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腹透时间、节省治疗费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因此积极有效地提高腹膜透析患者RRF水平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研究证实肾衰宁胶囊对改善肾脏纤维化,延缓肾功能进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肾衰宁胶囊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RRF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腹膜透析患者以血清白蛋白35 g/L为界,血清白蛋白≥35 g/L为A组,血清白蛋白<35 g/L为B组,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α,留取24 h尿量及腹透液、记录总量并检测尿素氮、肌酐;残余肾功能等.随访过程中观察以上指标和残余.肾功能(RRF).结果 B组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α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0.48、-0.64,P均<0.05),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RRF均下降,而B组RRF自腹膜透析6个月时即开始下降,与透析初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组RRF与透析初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RRF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肾功能下降绝对值(△RRF)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1,P<0.05),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α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45、0.58,P均<0.01).结论 营养不良导致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促进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炎症介质也加速了残余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情况,研究退出原因,探寻腹透患者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自2010年01月~2016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退出腹透的原因(死亡、转血透、肾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对腹透不良转归(死亡、转血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58例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男72例,平均年龄(60.0±15.1)岁,平均透析龄(41.4±33.2)个月。其中共103例患者退出,退出原因包括死亡48例、转血透46例、肾移植8例和肾功能恢复1例。死亡患者的原因包括心脑血管事件22例、感染20例、消化道出血3例、肿瘤2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转血透患者的原因有腹透相关感染23例、透析不充分11例、导管功能障碍7例、超滤衰竭5例。进一步分析腹透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年龄≥60岁、男性、患糖尿病、血红蛋白10 g/L、血浆白蛋白35 g/L、总肌酐清除率50 ml/min、残肾e GFR≤2 ml/min、腹膜高转运状态、腹腔感染等均提示转归不良。结论:在我中心,腹透最常见退出原因为死亡,其次是转血透;心脑血管事件、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分别为死亡、转血透的最常见原因。老龄、男性、糖尿病、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残余肾功能丧失、腹膜高转运状态、炎症状态等是腹透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1946年Fine等首次成功应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急性药物中毒以来,腹透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但长期维持腹膜作为生物透析膜的有效性仍是人们所面临的难题,腹透时腹膜与非生理性的腹透液持续接触、腹腔反复感染以及长期腹透均可引起腹膜功能的减退,最终引起腹膜衰竭使腹透无法长期进行。  相似文献   

7.
残余肾功能(RRF)是指肾组织受损后尚健存肾单位的残留功能。腹膜透析(PD)较血液透析(HD)的优势在于保护RRF的缓慢下降。保护RRF不仅有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且有利于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多项研究均提示RRF能够预测透析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在减少并发症及预测PD患者预后方面,维持RRF较PD治疗本身所起的作用更大,因而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重视PD患者RRF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三种不同腹透管置管后对腹透管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替代治疗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改进和透析质量的提高,腹膜透析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肾科医师和患者的重视,采用腹透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加,而腹透管的移位导致透出液引流不畅则是影响腹透广泛开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腹透管置管术后移位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近年国内开展腹膜透析人数的逐渐增多和腹膜透析患者透龄的增高,目前临床上腹膜透析不充分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很多腹透患者在残余肾功能缺失时退出腹膜透析改血液透析,交通不便就成了那些行动不便患者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难题。Smith等人之前就提出的足量腹膜透析概念~([1,2]),因其需要配合夜间自动交换系统(一种简单的腹膜透析机),所以一直未在临床广泛推广开来。目前我们在腹膜透析不充分的患者尝  相似文献   

10.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前瞻性观察长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的营养状况,探讨残余肾功能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处方透析,留取尿液、腹透液,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计算残余肾功能(RRF)、KT/V值、肌酐清除率(Ccr)、单位透析剂量(PV/S)及蛋白质分解率(PCR),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RRF与KT/V、Ccr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分别r=0.56、0.83及0.80),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分别r=-0.41、0.33),与PV/S无关。A组(RRF<3ml/min)患Ccr、KT/V及血浆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明显低于B组(RRF≥3ml/min),但PCR高于B组。然而,A、B两组间Alb、TG及TC却无明显差别。结论:RRF与腹膜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并影响腹透患的营养状况,根据RRF下降程度及时调整透析剂量及方案,是预防CAPD患营养不良发生的最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营养不良是尿毒症腹膜透析的重要并发症,它可以显著增加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尿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Kt/V、腹膜转运系数、腹透剂量、腹透蛋白丢失量与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以探讨它们在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血脂对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的作用。方法:定期监测共72例CAPD患者血脂成分及残余肾功能,根据血脂的变化将患者分为胆固醇(TC)增高组、三酰甘油(TG)增高组及二者均增高组与TC、TG正常组,比较各组残余肾功能变化。结果:CAPD治疗初期残余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第12月时,TC增高组RRF较同组透析初月时下降(P〈0.05)。TG增高组及TC、TG均增高组的RRF分别与透析初月时同组RRF比较显著下降(P〈0.001)。第18月时3个血脂增高组RRF与TC、TG组比较均有下降(P〈0.05)。RRF下降数值与TC(r=0.234,P〈0.05)、TG(r=0.528,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CAPD患者的RRF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高血脂与RRF改变值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肾病一体化治疗模式,腹膜透析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替代治疗.近年来关于如何提高腹膜透析效率、增加腹透液生物相容性、防止腹膜纤维化、加强腹膜局部防御功能的研究始终受到肾科临床医生的关注,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改变腹透液渗透剂、缓冲液的配方或是在腹透液中加入一定的药物.在腹透液中加入中药制剂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也屡见报道,目前研究的药物主要集中在益气和活血类的中药,包括黄芪、丹参、川芎、当归和人参.兹就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患者残余肾功能减退机制研究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存在不可抗拒的丢失,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影响因素有:原发疾病的继续作用,透析膜及透液的生物不相容性,透析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等。延缓残余肾功能减退的对策包括:提前开始透析,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提高透析系统的生物相容性,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等。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它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大量研究表明,PD对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的保护作用优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并且认为PD应作为一线透析选择。但是,由于高渗腹透液及超滤过多等原因,PD患者的RRF仍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丧失殆尽。据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科自拟补肾健脾方是否可保护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后开始接受P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中药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保护RRF,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记录2组患者基线、24周及48周时的尿量、透析液用量及腹膜透析超滤量,检测血清、24 h腹膜透析液及尿液肌酐、尿素;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尿素清除率(urea clearance,UCL)及残肾肾小球滤过率(residual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rGFR),rGFR以残肾Ccr及UCL的算数平均数(Ccr+UCL)/2计算。结果 24周时中药组及对照组的尿量、残肾Kt/V、残肾Ccr及rGFR均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中药组相比,对照组残肾Ccr以及rGFR的降低更显著(P0.05),尿量、残肾Kt/V的降低数值更大,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48周时2组的尿量、残肾Kt/V、残肾Ccr及rGFR均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中药组相比,对照组尿量、残肾Kt/V、残肾Ccr以及残肾rGFR的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组间比较,24周及48周时中药组及对照组的总Kt/V、总Ccr均无显著性差异,但24周及48周时中药组的每日腹透液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且在48周达到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对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RRF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可能会减少达到充分透析所需的每日腹透液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腹膜透析(腹透)时间延长, 腹膜将面临多重因素打击而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 从而影响腹透效率。目前临床上依然缺乏保护腹膜功能的有效手段。该文回顾近10年来具有腹膜功能保护潜能的措施, 包括针对腹透液的治疗策略、对腹膜功能有潜在保护作用的药物, 以及远红外线、干细胞移植等在内的非药物治疗, 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的不同时间点腹透液及血液中钾离子浓度以了解腹膜透析患者钾离子排泄规律,从而指导腹膜透析患者钾代谢异常的治疗。方法:选择15例CAPD患者,检测其在行1.5%腹透液2 L留腹第1、2、3、4、6 h及12 h时的钾离子浓度及相对应血钾浓度。结果:在腹膜透析的前4 h内钾离子浓度随留腹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尤其是留腹4 h,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随着留腹时间增加腹透液中钾离子浓度反而较4 h时降低。结论:腹膜透析时患者腹透液中钾离子排泄最多是在透析4 h时,留腹时间延长不会增加钾离子的排泄,对于临床尿毒症患者钾代谢异常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l(PGE1)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的影响。方法 对正在进行CAPD的尿毒症患者,静脉滴注PGEl治疗;通过腹膜平衡试验观察肌酐D/P值,腹透液中葡萄糖、蛋白质的变化,并测定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结果 PGEl治疗后,患者肌酐D/P值明显提高,透析液的葡萄糖浓度明显降低而蛋白质丢失无明显差异;同时,患者透析KT/V和残余肾KT/V也明显改善。结论 静脉滴注PGE1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功能,同时对残余肾功能增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量空气进入腹膜透析(PD)患者腹腔,可能会使腹透管移位,腹透液出液障碍,导致PD失败。我们治愈1例大量空气进入腹腔的PD患者,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患者,男,39岁,因患尿毒症在我院行PD置管术,术后给予PD治疗。出院后回家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2d前在家做腹透时,不慎睡着,致使大量空气顺腹透管进入腹腔。患者出现腹胀、腹痛难忍,腹透液出液障碍。患者痛苦面容,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