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大鼠NASH模型。大鼠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防治组、东宝肝泰防治组,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防治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皆有明显改善(P〈20.05),TNF-α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1),部分作用明显优于东宝肝泰防治组(P〈0.01或P〈0.05)。结论姜黄素有防治NASH作用,作用机制考虑与纠正致炎因子TNF-α蛋白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二甲双胍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3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雄性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另设6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从高脂饮食第4周起在饮水中加用二甲双胍(每天250mgkg)。所有大鼠均于实验24周后处死,进行血清生化和肝脏组织学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脏指数和腹腔脂肪含量显著减少(P均<0.001),且体重呈下降趋势;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162.45±11.2)UL比(115.9±29.3)UL,P=0.01]、三酰甘油(1.10±0.24比0.75±0.30,P=0.01)水平显著下降;治疗组肝脏组织学炎症评分(1.20±1.14比4.83±1.05,P<0.01)和肝纤维化评分(0.70±0.48比1.42±0.45,P<0.05)显著下降,伴肝脂肪变程度减轻(P<0.05)。结论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程度,伴肝重、腹部脂肪含量及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
张清格 《肝脏》2007,12(2):115-1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我国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三大肝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在上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400例NASH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308、-23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TNF-α基因-308位点在NASH组中变异的G/A基因型频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OR=14.667,95%CI 4.436~48.497),而-238位点其基因变异频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NF-α基因-308位点G/A的突变与NASH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6.
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TNFα等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8例,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联合服用氧化苦参碱及二甲双胍,对照组24例服用氧化苦参碱和维生素C,疗程均为6月.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转氨酶水平、血清TNFα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肝/脾CT比值,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ALT、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TNFα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肝/脾CT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氧化苦参碱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TNFα水平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脂肝灵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0例均为本院2007年3月-2008年4月门诊或住院患者,男60例,女20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岁;平均体重75.0k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β(NF-κβ)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不同病变程度NASH患者肝组织NF-κβ表达,分析其与NASH患者肝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TNF-α、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并与39例酒精性脂肪肝、50例NASH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人肝组织中NF-κβ(1.13±0.05)表达比较,NASH(5.09±1.30)、酒精性脂肪肝(4.07±1.54)和NASH合并CHB(6.40±1.41)患者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在NASH肝组织中,NF-κβ表达于肝脂肪变区及炎症活动区的肝窦壁细胞及炎细胞中,其阳性表达随肝脏炎症损伤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与血清TNF-α水平和IR成正相关(P〈0.05),而与脂肪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脂肪性肝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肝组织NF-κβ的活化,NF-κβ的活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持续进展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将6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试验组给予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血脂指标:TG、TC、HDL-C;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CⅣ、PCⅢ。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试验组下降尤为明显(P<0.01);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G、TC均明显下降(P<0.01),HDL-C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仅TG下降明显(P<0.01);治疗后试验组HA、LN、PCⅢ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方式的甲氰咪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甲氰咪呱治疗组、甲氰咪呱预防组。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喂高脂饮食,甲氰咪呱治疗组在高脂饮食12周后给予甲氰咪呱200 mg.kg-1.d-1)灌胃治疗,甲氰咪呱预防组给予高脂饮食同时进行甲氰咪呱200 mg.kg-1.d-1灌胃。1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血脂(TG、TC)、血清TNF-α;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TG、TC显著增高(P〈0.05),甲氰咪呱治疗组及预防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且预防组AST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DA及血清TNF-α显著增高,SOD活性下降(P〈0.05);甲氰咪呱治疗组及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MDA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氰咪呱治疗或预防给药均可促进上述指标恢复(P〈0.05)。结论甲氰咪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有一定治疗效果,其有效阻遏了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应激,保持了氧化/抗氧化平衡,改善NASH大鼠脂肪变性,减轻炎症反应,且甲氰咪呱预防组的效果优于治疗组,说明对NASH的早期治疗更有益于NASH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动物模型 ,探讨NASH发病机制。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 ,检测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 (FBI)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肝组织匀浆MDA、SOD水平 ,肝组织学改变。于 9周末模型组大鼠已产生胰岛素抵抗 ,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 ,肝细胞出现脂肪变及气球样变 ;14周末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匀浆MDA水平明显升高 ,SOD水平明显下降 ,肝组织出现炎细胞浸润。胰岛素抵抗与TNFα在肝脏脂肪变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而炎症产生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13.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一种呈现全球化趋势的常见慢性肝病。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紊乱者增多,近10余年来亚太地区NAFLD患病率增长迅速[1]。目前,NAFLD在世界范围内较高的患病率受到日益广泛重视。我们应用六味五灵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45例,疗效明显,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甜菜碱低剂量和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饲以高脂肪饲料(加入脂肪肝诱导剂丙基硫氧嘧啶),构建NASH模型,甜菜碱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以200mg/kg和400mg/kg剂量甜菜碱溶液灌胃。第12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清糖(Glucose),应用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In-sulin),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甜菜碱显著降低血清Insulin(P0.01)、Glucose和IRI(P0.05),且低、高剂量组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甜菜碱可防治大鼠NASH,机制之一可能为改善NASH大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与肝脏的胰岛素抵抗有关的潜在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目前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对体重过高的患者只有节食有效。二甲双胍(Metformin)可改善肝脏胰岛素  相似文献   

16.
进行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TG、ALT、AST、GGT测定。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显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与性别、年龄、AST无显著相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与ALT、GGT、TG、FBG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经甲氰咪胍治疗后肝微粒体CYP450、CYP2E1含量、血糖、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0)和治疗组(n=10),治疗组给予甲氰咪胍200 mg·kg^-1·d^-1灌胃,饲养12周,分别于实验第4、6、8、10、12周采用剪尾取血法取血,前四次取血测定血糖、AST、ALT含量,最后一次处死大鼠后取血测定血糖、胰岛素、肝功、血脂、CYP450及CYP2E1含量,观察肝组织学特点.观察到模型组大鼠肝功、血糖指标升高,并随实验进展更加明显;治疗组CYP450、CYP2E1、ALT、AS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大鼠的肝细胞损害明显减轻,但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可见甲氰咪胍能够减轻NASH大鼠肝细胞损害,抑制CYP450、CYP2E1表达,改善肝功水平,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一种与代谢相关的肝脏病变,其发生、发展均与细胞因子有密切的关系.参与NASH病理生理过程的细胞因子归纳起来有3类,即Th1、Th2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及脂肪细胞因子,本文了回顾3类细胞因子与NASH发生、发展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阐明细胞因子在NASH发病机制、血清学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雯瑾  段晓燕  范建高 《肝脏》2011,16(5):388-392
目的 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10只)、低剂量组(12只)和高剂量组(1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0.5 ...  相似文献   

20.
方继伟  范建高 《肝脏》2006,11(4):256-259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造模过程中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治疗组在给予高脂饮食的同时,于实验开始第4周起按每天250 mg/kg加入二甲双胍干预.于实验第24周时处死,应用大鼠U230A芯片检测肝脏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治疗组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共483条,其中上调基因133条,主要为激素受体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及离子通道基因等,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瘦素受体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上升约3~7倍;下调基因350条,包括代谢酶相关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细胞色素P450相关基因、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与纤维化相关的基因也略有下降.结论 从基因学角度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可减轻肝脂肪变,改善肝脏炎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