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在中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中耳疾病20例行高分辨率CT扫描,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性研究。结果表现病变腔内条素状、片状影,骨质破坏较轻2例。表现为病变腔内软组织密度影,窦腔扩大、腔周骨质改变17例,表现听骨不同程度缺损15例。CT显示结果与手术中发现基本一致。结论颞骨主分辨率CT不仅能将病变准确定位,而且还能显示周围骨质破坏,听骨链缺失的程度,早期预测颅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比较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其中单侧上颌窦发病15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均累及上颌窦和筛窦。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副鼻窦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其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砂粒状、条状钙化或软组织团块影,窦壁骨质增生硬化、窦腔缩小、局部骨质破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的CT表现,提高CT对该症的诊断率.方法 采用东芝AUKLET/FS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 rv,230 mAs,5 mm层厚连续扫描.个别患者在感兴趣区加薄层扫描(2 mm).结果 真菌性上颌窦炎27例,CT表现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充满窦腔,其中25例累及鼻腔及邻近副鼻窦.肿块密度高且不均匀,合并点状或斑块状钙化24例,窦壁骨质硬化18例,斑点状骨质破坏1例.上颌窦内翻乳头状瘤10例,CT表现为同侧上颌窦及鼻腔扩大,其内充满软组织肿块,合并液化坏死1例,条块状钙化1例,窦壁骨质压迫吸收变薄8例,合并慢性副鼻窦炎7例.上颌窦癌19例,CT表现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坏死液化17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向周围浸润14例.结论 CT可较好显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的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帮助分类鉴别,对大多数病变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鼻窦病变的部位、密度以及窦壁的骨质改变等。结果①霉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多局限于单侧,以上颌窦多发。②窦腔软组织块影内可见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影。③霉菌性鼻窦炎受累鼻窦窦口多数明显扩大,邻近正常结构受压移位或消失。④受累鼻窦窦壁骨质增厚硬化,可见骨质吸收或破坏。结论鼻窦窦腔软组织影内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是霉菌性鼻窦炎的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诊断霉菌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鼻窦真菌病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孙士铭 《河北医药》2009,31(19):2582-2583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窦真菌病患者40例的CT表现。结果鼻窦真菌病的典型CT征象:病变好发于一侧上颌窦和(或)筛窦;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影,并可见气泡影;上颌窦内可见团块状、线样钙化影;40例均有骨质增生,骨质破坏12例。结论鼻窦真菌病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再结合鼻内镜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多发生于一侧,以上颌窦最多见,同时累及其他鼻窦;病变鼻窦内呈现软组织团块影,内可见点状、结节状钙化;部分窦腔增大,骨壁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上有特异性,cT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的HRCT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证实的3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进行HR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胆脂瘤16例表现为中耳腔内团块状影,周围低密度环包绕,听骨明显破坏及中耳窦腔扩大,骨缘硬化。8例肉芽肿多呈片状、条索状或网状,听骨破坏较轻。结论根据中耳腔软组织影的形态及骨质破坏而非病变的密度改变,大多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藉HRCT扫描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术前诊断价值,增进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33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评价CT检查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诊断价值。结果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累及全组鼻窦者28例,累及半组鼻窦者5例;CT扫描33例表现为窦腔内充满软组织影,有的伴有多发条状、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有的伴有云雾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受累鼻窦膨胀27例,窦壁骨质变薄26例,窦壁骨质侵蚀5例,5例病变延伸到临近结构。结论 CT是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清楚地显示病灶以及受累的程度、范围,为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副鼻窦病变CT检查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副鼻窦病变的CT表现,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对358例临床疑副鼻窦病变的患者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并与临床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黏膜肿胀38例,窦腔积液153例,膨胀样囊性改变32例,呈半圆形或球形结节影突出于窦腔内27例,呈软组织肿块样改变21例,合并骨质改变29例,合并钙化灶14例。结论CT检查对副鼻窦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楚显示窦口-鼻道系统的复杂解剖和病变的确切范围,对病变的治疗和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是副鼻窦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BMFH的X线片、CT、MRI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例BMFH中,位于长骨4例,扁骨及不规则骨3例,X线、CT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其中5例呈地图样、虫蚀样,2例呈无结构的溶骨性破坏,5例骨皮质中断,4例骨髓内软组织肿块,纵径大于横径,密度与周围肌肉相仿,髓外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于溶骨病变,软组织块内均未见钙化,2例骨鞘完整,5例不完整。MRI表现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骨质破坏区,其软组织肿块T1呈稍低信号,T2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影,周围大片状软组织水肿。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若中年人出现单发长骨骨内不规则骨质破坏且软组织肿块大于骨质破坏区,骨膜反应不明显但大范围水肿时应考虑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