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服阿齐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1年9月-2002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年龄1-7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给予阿齐霉素糖浆口服,每日10mg/kg,qd,连服3天,停4天,再服3天停4天,共14天。对照组30例口服琥乙红霉素,每日40mg/kg,tid,连用4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6.9%,对照组86.7%,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讨论 口服阿齐霉素糖浆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服阿齐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年龄 1~ 7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2例 ,给予阿齐霉素糖浆口服 ,每日 10mg/kg ,qd ,连服 3天 ,停 4天 ,再服 3天停 4天 ,共 14天。对照组 30例口服琥乙红霉素 ,每日 40mg/kg ,tid ,连用 14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6 9% ,对照组 86 7% ,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讨论 口服阿齐霉素糖浆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杨晋  戴维靖  刘宏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50-215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为M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发病增多,占全部病例的50%,除肺部受累外还可有多系统受累,胸片特点为右侧肺部受累多见;支原体肺炎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疗效显著。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累及婴幼儿及较大儿童且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对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较敏感.重症者配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9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49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发热、干咳及气喘等,肺部听诊,部分患儿可干湿性啰音;均经X线检查,肺部可呈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阴影增浓、间质性肺炎改变、斑片状阴影.治疗情况有效率达95.9%,无明显不良反应.住院治疗1~4周后49例患儿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太典型,诊断时应注意此病症;应及早行X线检查和血清MP-IgM检测.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是目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一种较合理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两种常用药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的功效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综合比较,选出更适合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方法在我院的病例档案中,找出小儿肺炎支原体体肺炎的病例,随机抽取近些来年用阿奇霉素治疗和红霉素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各67例,对应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有效40例,无效4例,总有效治疗率为94.02%;对照组:痊愈20例,有效例35,无效12例,总有效治疗率为82.08%。阿奇霉素的治疗时间一般为7d,红霉素为14d,两组患儿总有效治疗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是一种较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好的药,稳定性高、用药次数少、在组织中能快速达到有效浓度、不良反应少,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治疗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中,其病原首先是细菌,其次是病毒,长期以来病毒、细菌也是小儿肺炎最多见的致病病原。但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有增多的趋势,已成为肺炎的常见病原。 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肺炎病人中,30例经肺炎支原体PCR检测阳性,结合临床特点,已证实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单独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B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具有治疗依从性好、方便、经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间接血凝法SERODIA-MYCOⅡ,对58例患儿检测了血清支原体抗体(mp-Igm)效价。常规治疗采用大环内酸类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4周为一疗程。结果:5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mp-Igm全部呈阳性反应,其效价均〉1:80。治疗4周,临床2周治疗愈率达65.5%,好转率达34.5%,未见有现外并发症出现。结论:血沮支原体抗体测定特异性强,可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7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实验组(阿奇霉素)36例和对比组(红霉素)36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1例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1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MPP患儿中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分别占28.9%,23.1%和47.9%。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持续咳嗽,婴幼儿组咳痰、喘息症状和肺部湿性相对较多,体温相对低;学龄组儿童多表现为中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P<0.05)。X线表现多样,以小叶实质浸润和肺段实质浸润常见,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小叶实质浸润为主,学龄儿童以肺段实质浸润多见。66例有肺外并发症,累及多个系统。结论 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发病率有所上升。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不同年龄组儿童MPP临床特点存在一定差异,血清Mp-IgM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婴幼儿、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支原体肺炎52例,患儿均起病急,以频咳、喘息为主症,部分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临床特点。结论以喘息、频咳为主症的患者要高度重视支原体感染,临床需做相关化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学,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19例MP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MPP常见症状是发热、咳嗽、喘息,喘息在婴幼儿更多见,X线检查多呈支气管肺炎改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多在正常范围,单核细胞绝对值可正常或升高,部分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结论 不同年龄段MPP临床表现不一,婴幼儿病情较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X线检查改变明显,阿奇霉素治疗MPP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理肺通络合剂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肺组织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现代检测指标,客观评价理肺通络合剂治疗大鼠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6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0只。经3d适应性饲养后用乙醚麻醉动物,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1次性滴鼻感染肺炎支原体国际标准株穴MPFH雪菌液0.3mL/只造模,正常组予生理盐水0.3mL/只滴鼻。感染第11d起,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理肺通络合剂水煎剂、阿奇霉素溶液2mL/只。在治疗的第11d处死动物,摘眼球取血。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光镜下各组大鼠右肺下叶HE染色病理变化,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大鼠血清MP-IgM滴度。结果:(1)经治疗10d,中药组、西药组大鼠皮毛较有光泽,鼻周干净、呼吸平稳、活动正常、进食增加,而模型组一般情况改善不甚明显。光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重于各治疗组,中药组病理损伤较西药组轻微。(2)血清MP-IgM滴度显示模型组和各治疗组血清MP-IgM均为阳性(>1:80),模型组MP-IgM滴度较中药组、西药组显著增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理肺通络合剂能降低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鼠血清MP-IgM水平,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一般情况,对大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FQ—PCR技术和DIGFA试验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检测MP—DNA和MP—IgM,观察分析其在不同病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FQ—PCR检测MP—DNA和DIGFA检测MP—IgM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患儿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标本,采用FQ—PCR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MP—DNA,用胶体金DIGFA法检测患儿血清MP—IgM。入院患儿被检出单一MP—DNA阳性或MP—IgM阳性或两者双阳性者均确诊为MP感染病例,对确诊的病例观察分析病程不同时期MP—DNA和MP—IgM阳性率消长的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根据患儿MP—DNA和MP—IgM检出情况,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56例。对这56例患儿进行病程追踪检查分析显示:在病程初期阶段,MP—DNA检出阳性率为82.14%(46/56),MP—IgM阳性率为35.7l%(20/56);两种检测阳性率比较,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MP—IgM阳性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病程中期,MP—DNA检出阳性率下降为64.29%(36/56),MP—IgM阳性率上升为80.36%(45/56);到恢复期,MP—DNA阳性检出率继续下降为1.79%(1/56),而MP—IgM阳性率在中期升高后又返降为23.21%(13/56)。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不同病程中,存在MP—DNA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MP—IgM随病程延长逐渐增高至中期又返折下降的消长规律。FQ—PCR检测MP—DNA对MP感染患儿发病初期就诊者确诊价值较高,而DIGFA检测MP—IgM对发病时间已较长而又初次就诊者诊断意义较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既可在诊断上优势互补,又可用于患儿病情转归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月本院确诊的195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为婴幼儿组(0~3岁)和年长儿组(3~14岁),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体征、X线表现、肺外并发症情况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方面的差异.结果 婴幼儿组MPP主要症状及肺外表现与年长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婴幼儿组MPP咳痰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干湿罗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年长儿组多表现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热程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各年龄组最常见的胸部X线征象.年长儿组肺段实质浸润更多见,消化系统症状更少,以胸膜受累多见.结论 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结合实验学等检查才能帮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均经过MP—IgM抗体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以及咳嗽,肺部体征与胸部x线检查结果明显不一致。肺外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的多个系统。经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痊愈88例,占92.63%;好转7例,占7.37%。结论阿奇毒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小凤  肖水平  张卫 《安徽医药》2011,15(4):480-481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提高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男46例,女46例,平均年龄(7.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中高热72例(78%);咳嗽69例(75%);气喘6例(6%);其中3例咳嗽伴尿蛋白及尿红细胞阳性,2例发热伴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早博,房室传导阻滞及尿常规异常;以肺外表现来就诊7例(7.6%),4例以尿常规异常就诊,3例以躯干多形性红斑就诊;肺部出现阳性体征28例(30%),胸片异常92例(100%);治疗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加激素等,疗程2~4周。随访情况:92例病例出院后均随访2~6月,2例出现肺部后遗症,余均痊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重症患儿有必要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少部分患儿可出现严重后遗症,要重视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为MPP的患儿共478例,按年龄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间心肌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0~1岁患儿中合并心肌损害的有75例,占0~1岁患儿的28.4%;2~3岁患儿中有27例,占20.5%;4~5岁患儿中有9例,占16.4%;大于6岁患儿中有4人,占14.8%.MMP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722,P<0.001).结论 MPP在婴幼儿中并不少见,且更易合并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0例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1例)和其他肺炎组(69例),同时选择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比较3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以及D-二聚体的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以及其他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水平[(324±159)、(281±110)μg/L比(73±4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怖炎支原体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炎组[35.3%(18/51)比17.4%(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是怖炎支原体肺炎常可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导致体内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引起血栓形成的可能,故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需高度关注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