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骨盆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后,运用CT、MPR及VR等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观察和分析,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判断MSCT重建技术诊断骨盆骨折的优缺点。结果在21例骨盆外伤患者中, MSCT正确诊断骨盆27处骨折,其检出率100%。结论 MSCT、MPR及三维重建能够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是一种快速无创伤显示的最佳方法,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中的表面遮盖法(SSD)、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icker公司PQ6000型螺旋CT机对4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在VOXELQ工作站上进行SSD、VR和MPR重建,观察骨折细节。结果40例骨折患者经临床确诊共发现85处骨折。40例病人中有11例为上颌骨骨折。在对85处骨折的显示中,MPR的显示率为81.2%(69/85),SSD的显示率为88.2%(75/85),VR的显示率为96.5%(82/85),3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显示率为98.8%(84/85)。在对11例上颌骨骨折类型的判断中,2D-CT的判断正确率为45.5%(5/11),SSD的判断正确率为100%(11/11),VR的判断正确率为90.9%(10/11)。对其进行χ2检验后,3种方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的3种显示方法联合使用较单一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分型价值和手术计划的制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胸部外伤患者多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重组的影像表现。结果本组120例胸部外伤,其中第1~3肋骨骨折12例,第4—7肋骨骨折77例,第9~12肋骨骨折31例;右侧肋骨骨折44例,左侧58例,双侧18例,合并肺挫伤63例,血气胸4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胸部外伤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后处理重组在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将其列为胸部外伤后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盆腔肿块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器质性病变.CT检查盆腔疾病具有创伤小、无痛、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女性盆腔肿块87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CT检查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寰枢椎解剖结构特殊而复杂,X线平片难以显示寰枢椎全貌,S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能清楚再现寰枢椎损伤的病理解剖关系.笔者搜集了我院1999年1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23例寰枢椎损伤病人的X线平片和SCT薄层扫描资料,就S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包括SSD,MPR,VR),平扫层厚2.5mm或5.0mm,重建层厚0.625mm或1.25mm,其中22例患者行普通X线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横韧带损伤1例,寰椎骨折5例,寰枢关节脱位8例,枢椎骨折19例,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分型,寰齿间隙的改变。平片漏诊率为22.7%(5/22),轴位图像漏诊率为6.1%(2/33),结合三维后处理漏诊率为0%,MR能清晰显示脊髓损伤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首选方法,结合MR可以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关节分离重建在肩胛骨骨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52例经普通X线诊断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肩关节获得原始轴位图像,在工作站对肩胛骨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三维重建,然后对VR图像通过关节分离去掉肱骨、肋骨、锁骨,保留肩胛骨。结果:52例肩胛骨骨折中,MPR发现骨折73处,其中肩胛骨体部骨折25处,肩胛颈骨折11处,盂缘骨折9处,盂窝骨折6处,肩峰骨折7处,肩胛冈骨折8处,喙突骨折7处。VR发现骨折62处,有8例关节盂、盂窝骨折及细小骨折未显示或显示不佳;多层螺旋CT三维关节分离重建得到的VR图像全部显示盂缘骨折及盂窝骨折15处。结论:螺旋CT三维关节分离重建图像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肩胛骨骨折情况,对临床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胸部外伤骨折的病例,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与三维重建容积再现法(VR)、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和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邻近组织、脏器的情况。结果:30例胸部外伤病例,MS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9例(50处),肋软骨骨折3例(7处),胸骨骨折12例(14处),肩胛骨骨折7例(10处)。轴位图像、MPR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出骨折及断端移位情况,结合VR重建,肋骨骨折的位置、数目的显示均较确切;另外还发现肺挫伤13例,血胸20例,气胸7例;肝脏、脾脏挫裂伤各1例;胸骨骨折合并胸骨旁、前纵隔血肿8例。X线平片共发现肋骨骨折35处、肋软骨骨折0处、胸骨骨折1处、肩胛骨骨折6处;x线平片仅发现肺挫伤5例,血气胸10例;X线平片和MSCT同时发现锁骨骨折2处、胸椎骨折2处。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MPR及VR三维重建的联合应用,对判断胸部外伤骨折及邻近组织、脏器损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尤其对临床可疑肋骨骨折及肋软骨、胸骨骨折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髋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西门子Sensation 4多层螺旋CT机按照骨盆常规扫描条件对 2 6例骨盆创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 ,扫描完后再进行薄层低对比及高对比图像重建 ,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 3D工作站 ,利用后处理软件MPR、MIP、SSD及VRT分别对髋关节进行成像 ,由 2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的薄层重建及三维重建显示髋臼骨折 19例 ,股骨上段骨折 8例 ,髋关节脱位 7例 ,关节腔内碎骨片 5例 ,关节周软组织损伤 2 1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最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髋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 ,尤其是MPR及MIP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 10 0 %。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MPR是一种无创伤性显示髋关节形态的最佳方法 ,其相关CT表现可为临床诊断髋关节损伤、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在颌面部Le Fort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电子束CT对27例所致颌面部复杂性Le Fort骨折进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手术验证重建准确性。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够立体、详尽和精确地显示颌面部骨骼的三维结构和相邻关系,可清楚显示各型LeFort骨折及移位情况,为准确掌握病情、诊断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手术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后,患者最大程度达到解剖学和功能上的恢复。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和评价颌面部复杂Le Fort骨折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49个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后处理成像,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结果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脊椎爆裂性骨折的部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片突入椎管的深度范围、局部椎管狭窄程度及三维空间关系。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埘髋F1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州顾性分析68例患者共75侧髋臼骨折的X线平片、轴位cT平扫和CT三维成像资料.比较3种检查方法检测骨折线和关节内骨碎片的能力和在Letournel—Judet分型中的价值。各组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对髋臼骨折线的检出,轴位CT组(134处,97.1%)和三维CT组(138处,100%)优于x线组(99处,71.7%);对于骨折分型的价值,三维CT组(75处,100%)〉轴位CT组(69处,92.0%)〉X线组(48处,64.0%);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侧髋臼骨折合并关节内骨碎片,X线组检出19例,轴位CT组和三维CT组无漏诊。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能立体直观地观察髋臼骨折并准确进行分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的B型和C型)的方法. 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78例(83侧)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男51例,女27例;平均年龄34.6岁.按AO分型:B1型12侧,B2、B3型22侧,C1型21侧,C2型16侧,C3型12侧.手术采用切开直视下关节面复位、撬拨复位植骨支撑矫止桡骨远端掌倾角和尺偏角、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方法. 结果 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术后关节面塌陷、移位均<2 mm,掌倾角平均10.6°,尺偏角学均20.3°全部骨性愈合,以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33侧,良41侧,可7侧,差2侧,优良率89%. 结论 手术治疗可使关节而复位、可矫止掌倾角和尺偏角,应用外固定支架消除了前臂的轴向短缩应力,足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螺旋CT螺旋扫描、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和间隔均为5 mm,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层厚为1 mm、间隔为1.5mm的薄层轴位重建,并传入工作站进行薄层多平面重组,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98%和93%.结论 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牙科成像技术对复杂多生、埋伏牙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怀疑复杂多生、埋伏牙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数据在GEAW4.4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成像,由2位资深影像医生根据原始图像及各种三维重建成像结果进行影像学诊断,并与临床专科检查及术中实际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复杂多生、埋伏牙,64排螺旋cT均能准确反映埋伏牙的数目、形态、大小、方向,在颌骨中的位置,埋伏牙与邻牙及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牙科成像技术对复杂多生、埋伏牙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支气管动脉(BA)的三维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BA清晰显示病例,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MIP等后处理技术,通过薄层轴位图像及重建图像观察和分析BA的相关三维解剖学特征。结果79例患者中,BA共清晰显示189支,其中右侧99支,左侧90支;较为常见的是R,L,(59.4%,47/79),R2L1(17.7%,14/79);右BA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后动脉(80.O%,79/99)和胸主动脉(18.0%,18/99)。开口位于胸主动脉的右侧壁,右前侧壁及前壁,左BA主要起源于胸主动脉(92.O%,83/90),开口位丁胸主动脉的前壁及前侧壁,BA左右共干起源的24支,开口于胸主动脉前壁,异位起源的9支(0.05%,9/189)。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BA,有效评价BA的三维影像解剖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清晰的BA三维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诊证实的30例胆道梗阻病例,通过MSCT的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等方法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胆管的结构、胆管壁情况及周围组织结构,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显示肝外胆道结石8例,肝门区胆管癌7例,胆总管癌3例,胆囊癌累及胆管1例,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炎症2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6例,MSCT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90%,定性准确率>9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7 ~ 62岁,平均39岁.骨折AO分型:B3.1型12例,B3.2型3例,C2.1型2例,C3.1型3例,C3.2型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6例,E级2例.术前常规颅骨牵引,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分别选择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矫正、椎体高度恢复和椎间植骨融合,以及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后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植骨块脱出或内固定断裂塌陷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矫正,恢复了正常颈椎序列、生理曲度和椎体高度.术后3~6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5例,D级5例,E级7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应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不同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可以直接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但需排除颈椎间盘损伤以避免复位时加重脊髓损伤;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手术创伤和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0例小儿盆腔占位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50例盆腔占位均行CT平扫,其中32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女31例,男19例,年龄为生后2h至14岁,平均5.8岁。47例手术病理证实,2例活检证实,1例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证实。结果50例中生殖细胞瘤27例,横纹肌肉瘤7例,神经源肿瘤4例,子宫,阴道积液2例,脂肪增多症,输尿管囊肿,非霍奇金淋巴瘤,异位前列腺增生,阑尾脓肿,前腺脓肿,巨大膀胱,肠系膜囊肿,肠囊肿,平滑肌肉瘤各1例。术前CT诊断占位46例,误诊4例。良性31例,占62%;恶性19例,占38%,恶性占位19例中17例为实性占位,占89.5%。31例良性占位中29例为多种组织成分的混杂密度或囊肿,占93.5%。结论 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盆腔占位的大小,密度,形状,位置及与盆腔脏器的关系,为小儿盆腔占位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