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50岁人群血糖水平现状,了解其是否存在民族差异,为血糖异常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新疆有常住户口、年龄≥50岁的维族居民4779人(男性2347人,女性2432人)和汉族居民3603人(男性1590人,女性2013人),共计8382人行血糖水平现况调查。结果:(1)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血糖均值为(5.67±2.01)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为25.9%,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2%。(2)民族差异:①维族组血糖均值为(5.61±2.00)mmol/L明显低于汉族组(5.69±2.02)mmol/L(P0.05);②维族IFG患病率(27.5%)显著高于汉族(24.0%),汉族DM患病率(11.2%)显著高于维族(9.39%),P均0.05;(3)年龄差异:新疆维、汉两民族各自各年龄组的血糖水平,IFG、DM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4)性别差异: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平均血糖水平女性为(5.67±2.01)mmol/L,男性为(5.62±2.01)mmol/L,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IFG及DM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亦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的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血糖水平和血糖异常患病率存在着民族间差异,但在各年龄组、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汉两民族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的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汉两民族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酚氯仿抽提核酸法从凝血块中分离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汉两民族124例冠心病患者和70例对照组人群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由ε2、ε3和ε4决定的E2/2、E3/3、E4/4、E4/2、E4/3 和 E3/2)HhaI酶切研究.结果 (1)维吾尔族中载脂蛋白E ε2、ε3 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55±0.300、 0.648±0.342 和 0.197±0.246, 与汉族(0.081±0.196、 0.772±0.315 和 0.146±0.237)比较,ε2明显增高(P<0.05), ε3 和ε4虽有减低但无显著差别(P>0.05).(2)载脂蛋白E ε2、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的分布分别为0.060±0.198、 0.758±0.302 和 0.182±0.250, 与对照组(0.193±0.286、0.671±0.370 和 0.136±0.224)比较,ε2明显减低(P<0.01),维吾尔族中更明显(0.050±0.221对0.290±0.336,P<0.05), ε3 和ε4虽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别(P>0.05).(3)由ε2到ε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逐渐升高.将等位基因与冠心病其它危险因子一起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ε2缺失(危险比RR=4.38,P<0.05)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汉两民族人群中(1)维族和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E基因型分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维族人群中ε2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汉族.(2)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 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其中维族更明显, ε3 和ε4 有所升高;从ε2到ε4,LDL、TG 和TC有升高趋势.(3)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ε2等位基因缺失)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亦即ε2与冠心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汉两民族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的危险因子除了常见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 ,人们逐渐关注一些新的危险因子如促凝血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和基因多态性。本研究从基因水平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与冠心病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维汉两民族人群 ,冠心病 1 0 3例 ,汉族 84例 ,维族 1 9例 ,平均年龄 (57± 1 0 )岁 ,男性 94例 ,女性 9例 ;正常对照组 54例 ,汉族 39例 ,维族 1 5例 ,平均年龄 (43± 1 0 )岁 ,男性 44例 ,女性 1 0例。DNA分析用酚氯仿抽提核酸法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扩增ApoE…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50岁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法使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式、以现场问卷调查与入户调査相结合的方法,共计调査7 214人(男性3 396人,女性3 818人);其中维吾尔族4 142人(男性2 074人,女性2 068人);汉族3 072人(男性1 322人,女性1 750人),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及一般社会情况的调查。结果所调查的维、汉两民族≥50岁抽样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9.74%、31.58%、14.11%(标化率分别为59.56%、30.99%、14.02%);抽样人群中女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別为63.74%、34.81%、14.49%,男性分别为54.66%、27.60%、13.65%,女性知晓率、治疗率高于男性(P值均0.05);汉族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6.40%、33.00%、13.37%;维吾尔族为54.55%、30.47%、14.69%;汉族知晓率高于维吾尔族(P0.05);不同年龄段间比较,60~70岁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其他年龄段略高(P值均0.05);控制率分析可见,不同年龄段间、不同受文化程度间、城乡户口间、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不同体重指数间高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为高血压病的高发区,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不高,汉族高血压知晓率高于维吾尔族,女性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城市户口、不吸烟、不饮酒、体重指数正常者控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新疆年龄大于50岁的维、汉族中老年人8 284例,按照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进行肥胖症的调查,了解新疆维、汉民族中老年人群肥胖症的现患状况及分布特点.维、汉两族肥胖标化率分别为20.12%和23.07%,汉族妇女患病率最高,饮酒、糖代谢异常、血清胆固醇是重要的危险凶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50岁人群代谢综合征现况状况,比较两民族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04年7月到2007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方式、以现场问卷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8382人,其中汉族3603人(男性1590人,女性2013人)、维吾尔族4779人(男性2347人,女性2432人),进行身高、体重、腹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等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总的患病率为32.85%(男性为25.14%,女性为39.07%,P<0.05);汉族27.70%(男性为22.53%、女性为32.09%,P<0.05);维吾尔族为41.03%(男性为29.60%、女性为50.30%,P<0.05);维吾尔族高于汉族(P<0.05),女性高于男性,其中维吾尔族男性、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汉族男性、女性(P<0.05),两民族中维吾尔族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最高.50~59岁,维吾尔族代谢综合征为33.02%,汉族为23.59%;60~69岁,维吾尔族为36.50%,汉族为34.44%;70岁以上,维吾尔族为27.65%,汉族为28.30%.结论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存在民族间和性别间差异,维吾尔族高于汉族,女性高于男性,其中维吾尔族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最高.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60~ 69岁这个年龄段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疆汉、维、哈民族血脂水平,了解其血脂水平分布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呼图壁县、托里县、托克逊县、和田市、喀什市为调查点,收集年龄18~70岁的汉、维、哈居民共2 585人,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 (1)所调查人群中共有1 474人符合血脂异常诊断。其中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最多,占61.5%;其次是混合型血脂异常,占27.5%;高TG血症占6.4%;高TC血症最少,仅占2.2%。(2)汉、维、哈民族血脂水平的比较:TC及TG水平,汉族与维吾尔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5);HDL-C及LDL-C水平比较,哈萨克族HDL-C水平最高,其次为汉族,维吾尔族HDL-C水平最低,哈萨克族LDL-C水平最低,维吾尔族LDL-C水平最高(P0.05)。(3)汉、维、哈民族不同性别血脂水平比较:汉、维、哈民族TG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HDL-C水平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维吾尔族女性的LDL-C水平高于汉族女性(P0.05)。(4)汉、维、哈民族不同年龄段血脂水平比较:汉、维、哈民族TC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不同民族血脂水平存在差异。与哈萨克族人群相比,汉族与维吾尔族TC、TG、LDL-C水平较高,而HDL-C水平偏低。差异可能与性别、年龄、生产方式、饮食结构、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介绍了新疆阿图什市汉、维吾尔、柯尔克孜三个民族健康中老年男性血液流变值,维、柯族组间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汉族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低于维、柯族组(P<0.05);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血沉方程k值同维、柯族组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随着居住地海拔增高,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也增高。本文认为在不同地区,由于海拔、气候、饮食食谱不同、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值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阜康地区哈汉两民族血脂含量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研究不同民族间血脂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我们抽样调查新疆阜康地区哈、汉两民族750名男女血脂水平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哈族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及低蜜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汉族(P<0.001),而甘油三酯(TG)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显著低于汉族(P<0.05)。哈、汉两民族HDL-C随年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吸烟与HDL-C呈负相关,与TG呈正相关;肥胖对两性的HDL、LDL均有影响,女性尤其显著;多因素分析显示舒张压与TC、LDL-C相关。结论:哈、汉两民族间血脂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年龄、吸烟、体重指数、舒张压等均对血脂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和汉族的糖脂代谢。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比较各组糖脂代谢指标及代谢异常人群的百分数。结果维吾尔族组体重、腰围、TG明显高于汉族组(P〈0.01)。结论维吾尔族比汉族存在较严重的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0-2004年阿克苏地区第一医院住院的116例维族和64例汉族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维族AMI患者平均年龄57岁,发病比汉族提早4岁(P=0.030),男性人数是女性的4倍;与汉族患者相比,维族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低(P=0.002),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P=0.047),但高血压患病率和吸烟者比率较低(P〈0.025);维族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9.6%)和静脉溶栓(15.5%)的比例较低(P=0.001和P=0.000),但两民族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相似(10%)。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维族AMI患者的发病年龄比汉族提前,其HDL—C水平、高血压病患病率和吸烟者比率较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汉两族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维吾尔族59例,汉族66例;稳定性心绞痛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1例、2型糖尿病患者53例、高血压病患者35例,收集患者的相关病史(年龄、人体质量指数),进行实验室检查(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及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病变程度。计算ISI,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ISI在两族人群中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汉族:r=-0.71,P=0.03,维族:r=-0.52,P=0.04),在汉族患者中与人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r=-0.45、-0.68、-0.55,P均〈0.05);在维吾尔族患者中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r=0.67,P〈0.01),与(HbAlc)、LDL-C、脂蛋白a呈负相关(r=-0.47、-0.35、-0.42,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参与并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控制维汉两族冠心病患者体重,降低血糖,LDL-C等水平均可减少胰岛素抵抗,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表现结合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UC患者699例,其中汉族522例,维吾尔族177例,对比汉族、维吾尔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分布、临床表现、病变范围、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等的异同。结果维吾尔族组UC结肠镜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组(P〈0.05)。汉族组发病年龄较维吾尔族组发病年龄大(P〈0.05),且汉族组年龄分布广泛。维吾尔族组发热、里急后重及消瘦症状明显(P〈0.05),且慢性持续型和急性爆发型患者明显多于汉族组(P〈0.01)。汉族组与维吾尔族组全结肠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vs30.51%,P〈0.05)。维吾尔族组中、重度患者明显多于汉族组(76.3%vs47.7%,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组(18.6%vs6.9%,P〈0.05),UC患者的ANCA阳性率61.5%明显高于汉族组35.5%(P〈0.05)。结论在新疆地区,不同民族UC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CD55、CD59流式细胞学检测平台,并探讨329例维吾尔、汉不同民族CD55、CD59表达差异。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对样本外周血CD55、CD59进行检测,对加入试剂量和抗体孵育时间进行摸索,对计量资料采用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D55、CD59检测值呈现出随着试剂量增加而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下,为了节约成本,选择加入试剂量为10μl;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检测值呈现先增加后稍有降低的趋势,在抗体充分结合的前提下,为避免长时间对荧光造成淬灭的现象,选择抗体孵育时间为15min;通过对329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CD55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与年龄、性别无关,而CD59的表达在不同的性别中稍有差异(P=0.044),与年龄、民族无关。结论分析结果提示膜蛋白缺失存在遗传易感性,这一新发现为PNH等一些血液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食管裂孔疝患者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丙泊酚的用量。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食管裂孔疝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民族特征分为维吾尔族组(n=22)与汉族组(n=21)。两组诱导和术中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血浆靶控给药,术中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00±5.00,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基础值±20%的范围内。记录麻醉诱导时(T0)、气腹即刻时(T1)、气腹后1~20 min(T2)、气腹后21~40 min(T3)、气腹后41~60 min(T4)、气腹后61~80 min(T5)、气腹后81~100 min(T6)、气腹后101~120 min(T7)、气腹后121~140 min(T8)、气腹后141 min~气腹停止(T9)各时段丙泊酚用量、CSI、MAP、HR。 结果维吾尔族组与汉族组T0丙泊酚用量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维吾尔族组T1~T9各时段丙泊酚用量以及总用量高于汉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与汉族组T1~T9时段CSI、MAP以及HR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维吾尔族患者丙泊酚的用量明显高于汉族患者,其机制考虑与代谢酶基因遗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耐药性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接受拉米夫定(LAM)和/或阿德福伟(ADV)治疗的CHB患者1288例,其中维吾尔族1218例,汉族70例。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血清HBV rt L180M、rtM204I/V、rtA181T/V和rtN236T四个耐药突变位点。结果 汉族CHB患者HBV基因型耐药比例为25.7%,显著高于维吾尔族患者的18.3%(P=0.014);维吾尔族CHB患者男女比例为1019/199,汉族为57/13,两组性别比无显著性差异(P=0.087),但在耐药基因阳性者中,维吾尔族男性比例显著高于汉族(P=0.039);在基因型耐药患者中,维吾尔族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为(5.3±0.9) lg copies/ml,显著低于汉族患者的(6.1±0.7) lg 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维吾尔族基因耐药患者血清ALT水平为(157.6±25.9) U/L、AST为(67.1±13.2) U/L、TBIL为(41.8±11.6)μmol/L,均显著低于汉族[分别为(203.7±45.1) U/L、(85.9±22.7) u/L、(57.4±13.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维吾尔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年龄分别为(37.9±10.8)岁和(38.8±12.1)岁,无明显差异(P>0.05);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8.6%,无明显差异(P=0.061);在241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基因型耐药患者中,均检测出LAM和DAV的4个耐药变异位点的6种突变,分别为rtL180M、rtM204I、rtM204V、rtA180T、rtA180V和rtN236T;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rtA1181T/V点位阳性率分别为18.4%和16.7%(P>0.05),而维吾尔族患者rtA1181T/V点位阳性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rtL180M、rtM204I/V、rtN236T点位阳性率分别为38.6%和38.9%、27.4%和27.8%、15.7%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患者存在HBV基因耐药比例更高,维吾尔族男性变异比例显著高于汉族,汉族患者出现变异时血清HBV DNA、ALT、AST、TBIL水平更高,两组患者在rtA181T/V位点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位点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人群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新疆石河子市周边及喀什地区18岁以上汉族和维吾尔族常驻居民8000名,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 结果 汉族和维吾尔族男性、女性及总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14%、7.77%、7.93%和2.36%、2.55%、2.45%,标化率分别为6.40%、7.06%、6.66%和2.15%、2.55%、2.38%.汉族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8.58%vs3.04%,11.47%vs3.38%,P<0.05).年龄、肥胖、高血压为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患病共同的危险因素. 结论 汉族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可针对不同民族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和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差异,有针对性地预防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