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 1993~ 1999年 10月收治肺心病 2 931例 ,其中在急性加重期伴发脑梗死 2 5例 ( 8.5‰ ) ,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极易与肺性脑病、低渗性脑病等相混淆 ,病情危重 ,预后差 ,笔者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治疗预防作一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在 60~84岁 ,平均 72 .8岁 ,均为住院患者 ,肺心病诊断符合19 80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标准 ,合并急性脑梗死者依据临床表现及脑 CT或 MRI检查确诊。1.2 临床表现 :2 5例均有咳嗽、痰、气紧 ( 10 0 % ) ,呼吸急促 2 3例 ( 84 % ) ,右心衰 19例 (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对我院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随访2年,并与同期治疗的单纯结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肺结核在COPD患者中的发病率高(约7.3%),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细菌感染多,晨痰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PCR检查阳性率高,结核抗体、PPD阳性率低,CT病灶部位及形态不典型,误诊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结论: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时间长,治疗效果及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鼻区骨折诊断上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7月收治的54例鼻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鼻部CT检查显示鼻骨骨折者54例,,其中单侧骨折占53.70%(29/54);双侧骨折占46.30%(25/54).54例患者中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者40例,占74.07%,包括双侧上颌骨额突骨折6例;同时合并有眼眶骨折者14例,占25.93%;同时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者8例,占14.81%.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能为临床医生在骨折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作为鼻骨骨折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52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式对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52例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结果: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结核中毒症状不典型,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X线胸片表现亦不典型,往往呈肺炎的表现,实验室检查痰菌阳性率高而PPD及结核抗体检查阳性率低,易误诊.结论: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及胸片表线不典型,易忽视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对于治疗效果欠佳的老年慢阻肺患者需想到合并肺结核的可能.对于确诊的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大多数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抽取临床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56例,对其展开CT检查,并对CT诊断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56例患者CT检查证实病变发生在基底节区者占71.43%,呈现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者占83.93%,形态学多呈现为圆形或者是类圆形,边缘模糊的点状低密度影。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典型性,若糖尿病患者出现了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建议及时采取头颅CT检查,对脑梗死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对2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HI患者临床诊断全部经头颅CT检查确诊,基本痊愈6例,好转19例,死亡2例。结论: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当病情变化、加重时,及时检查CT是必要的,有利于HI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诊断区别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阳春市中医院院收治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比较,MRI组的病灶检出数量较CT组多,检查时间明显长于CT组,病灶检出时间明显低于CT组,病灶平均大小明显小于CT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CT检查,能够明显提升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此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10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早期CT影像学检查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10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存在一定的早期CT影像学特征,30例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约为28.85%;41例患者存在豆状核边界不清,约为39.42%;45例患者存在轻度占位,约为43.27%;33例患者出现早期低密度影,约为31.73%;17例患者脑沟消失,约为16.35%;29例患者存在岛皮质边界模糊,约为27.88%。结论: 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能够较好的发现患者相应的CT影像学特征,以轻度占位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其次为豆状核边界不清、早期低密度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岛皮质边界模糊,而脑沟消失发生率相对比较低。CT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与MRI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CT检查,对照组行MRI检查,比较两组的确诊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确诊率为71.21%,而对照组为8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的诊断准确率要比CT检测的准确率更高,建议在临床上将CT检查和MRI检查并行,以加大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RI和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4年1月-2016年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95例,患者均给予MRI检查和CT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MRI的诊断符合率97.89%高于CT的诊断符合率88.42%,P0.05;MRI对梗死灶的检出率97.97%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90.24%,P0.05;其中在≥2mm的梗死灶检出率两种方法差异不明显,P0.05;在2mm的梗死灶,MRI检出率95.10%高于CT的79.41%,P0.05;MRI检查耗费时间比CT更长,P0.05。结论: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MRI的价值高,其对梗死灶更敏感,尤其是微小梗死灶,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但是MRI的检查耗费时间长,且费用较高,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分析基于胸部CT和实验室多项检查对于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诊断为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T征象及检出率的差异、实验室检查阳性率、治疗效果,分为诊断明确的涂阴不典型肺结核患者46例,不典型肺炎患者29例,筛选对于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1)CT影像学表现:大片状肺实变影35例、磨玻璃斑片影46例、间质改变斑片影47例,单发块影15例,多发结节及块影20例,树芽征56例,空洞20例,总检出率依次分别为:46.7%、61.3%、62.7%、20%、26.7%、74.7%、26.7%;涂阴不典型肺结核组中磨玻璃斑片影、肺间质改变斑片影、树芽征的各检出率显著高于不典型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PPD、结核抗体、血沉在涂阴不典型肺结核组的阳性率依次为:39.1%、76.1%、89.1%,不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典型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CT征象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难以诊断时,需重视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涂阴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的常见发病原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脑梗死临床上少见且症状多不典型,极易误诊和漏诊.我院1999-2009年收治脑梗死病例2000例,其中慢性肺心病并发脑梗死64例(3.2%),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针对性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患者通过针对性治疗,28例治愈、27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3.75%,无效与死亡率为6.25%。结论: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应注意早期诊断,进行个体化治疗,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鼻区骨折诊断上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7月收治的54例鼻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鼻部CT检查显示鼻骨骨折者54例,,其中单侧骨折占53.70%(29/54);双侧骨折占46.30%(25/54).54例患者中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者40例,占74.07%,包括双侧上颌骨额突骨折6例;同时合并有眼眶骨折者14例,占25.93%;同时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者8例,占14.81%.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能为临床医生在骨折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作为鼻骨骨折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使用多层螺旋CT对感染性急腹症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感染性急腹症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被临床病理学确诊为感染性急腹症,入院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后分析。结果:发现76例确诊患者中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出来的有71例,准确率达到93.4%;患者经病理确诊的急腹症类型主要为穿孔性病变、梗阻性病变以及炎症性病变,分别有21例、23例以及32例,而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出的各个类型则分别有20例、21例以及30例,各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2%、91.3%以及93.8%。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腹症(感染性急腹症)进行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CT特点,旨在提高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105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做了发病早期(1-6h)CT扫描及发病后24hCT扫描,总结其CT检查.结果:105例病人中致密动脉征25例,脑组织低密度征19例,灰白质交界不清18例,后均经临床诊断证实.结论:早期脑梗塞患者CT表现各有特点,掌握早期CT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致密动脉征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怀疑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行多层螺旋CT平扫,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12小时-3天复查CT1-3次,分析大脑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早期改变.结果:致密动脉征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诊断中具有特异性,CT复查动脉致密征较首次CT表现明显多提示梗死进行性加重.结论:致密动脉征强烈提示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CT检查对脑卒中诊断的重要性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塞27例,脑出血13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给予进一步检查,分析CT检查在诊断脑卒中诊断的重要性。结果:CT在诊断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均明显高于CT对脑梗死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作为对脑卒中临床诊断的辅助方法之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CT或MRI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认识,指导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年龄35~78岁,男女比例为3.04:1,梗死分布在大脑深部的位置,包括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有78例,占71.6%。较多病例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75例,占68.8%,极少数病例单发且无症状,病灶发生在脑内的重要功能位置,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在发病因素中,以合并高血压者最多,为93例,占85.3%。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CT或MRI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助于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5 a收治的648例COPD患者中45例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OPD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为6.9%;男性多见,易出现反复肺部感染,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X线胸片、CT、实验室检查不典型;综合治疗后39例症状好转,6例由于合并各种并发症死亡。结论COPD合并肺结核在临床并不少见,应引起重视,进行综合性治疗并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