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DNA多聚酶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有活动性复制的血清学标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eAg消失和e抗体(抗-HBe)出现,常伴有血清HBV-DNA和DNA多聚酶消失及活动性肝病临床和生化指标好转,一般认为这类病人无HBV复制和无肝炎活动。已有不少报道,在应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后抗-HBe阳性的慢性HBsAg携带者出现肝炎再活动,但慢性HBV感染的自发再活动则未见有详细记载。作者随访25例HBeAg转阴者,有8例出现自发再活动。方法:25例慢性乙型肝炎有症状患者,均经肝活检证实。初期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以后转为阴性。转阴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13~57月),对血清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 e 抗原(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90%能被乙肝病毒(HBV)所感染,且会发展为慢性携带者。HBeAg 和抗-HBe 阴性的 HBsAg 携带者 HBV DNA 阳性也具有传染性。对 HBV 感染高危的新生儿主动和被动免疫可使 HBV 感染的发生率降至10%。作者报道产前非选择性筛选和主动与被动免疫预防乙型肝炎垂直传播的经验,证实经济且有效。病人和方法所有孕妇首先检测 HBsAg,阳性  相似文献   

3.
母乳喂养与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方法:选择190例HBsAg阳性和120例HBsAg阴性母亲作临床研究。研究HBsAg阳性母亲不同喂养情况、其婴儿9个月时的HBsAg携带率及部分HBsAg阳性产妇乳汁中HBV-DNA和脐血中HBsAg阳性母亲其婴儿HBsAg性率较HBeAg阴性母亲者母亲者明显升高,结论:HBsAg阳性母亲中,血清HBeAg或乳汁HBV-DNA阳性者哺乳可能是导性者哺乳可能是导致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E抗原和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差异性.方法分别对151例HBeAg阳性和62例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情况,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 (1)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HBeAg/抗-HBe的出现情况密切相关,抗-HBe阳性者中肝组织病理为G3~G4、S3~S4者明显多于G1~G2、S1~S2者;而在HBeAg阳性者中则相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在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检出率为83.4%(126/151);而在抗-HBe阳性患者中HBV DNA检出率为29%(18/62).结论 (1)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组织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的程度较HBeAg阳性者严重;(2)HBeAg与HBV 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但在部分抗-HBe阳性的患者中仍可检出HBV DN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M)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对257例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BVM与HBV DNA。HBVM检测用EHSA法,HBV DNA检测用PCR法。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sAg HBeAg HBcAb阳性的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血清HBeAg与HBV DNA含量密切相关,但部分HBeAg阴性或抗-HBe阳性患者也有较高的HBV DNA阳性率及含量。结论PCR定量检测HBV 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的情况及传染性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效,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有助于了解干扰素治疗HBV感染情况。作者连续测定10名有持续应答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平均6个月)和治疗后18个月中的血清标本。这10名患者抗-HBe均为阳性,其中5例HBsAg阴性而抗HBs为阳性。以12名非应答病人作为对照。用标准杂交试验和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治  相似文献   

7.
新近在Senegal报告一种HBsAg阳性的新型乙肝病毒(HBV)感染,病毒颗粒直径为45~60nm,氯化铯密度为1.25~1.27。其感染特征为HBsAg阳性,无抗-HBc,而HBsAg消失后,也不能检出抗-HBe或抗-HBs,况且感染此种病毒的人也无HBeAg检出。Coursaget等报告15例HBsAg阳性,抗-HBc阴性感染的血清标本中仅1例检出有HBsAg DNA-P,这可能与病毒在血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血清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80例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降酶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1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77例(85.6%)、79例(87.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7例(7.8%)血清HBV DNA阴转,5例(5.6%)血清HBeAg阴转,2例(2.2%)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治疗组78例(86.7%)血清HBV DNA阴转,64例(71.1%)血清HBeAg阴转,44例(48.9%)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P<0.001)。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使患者HBeAg转阴、HBBeAg/抗-HBe血清转换;但也有部分病例治疗无效和出现YMDD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为乙型肝炎的诊治、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ELISA检测HBV DNA和抗原抗体,统计分析不同抗原抗体模式的HBV DNA量. 结果在HBsAg和HBeAg阳性模式中,HBV DNA拷贝数>103/ml者占87.3%,其中>107/ml者占66.7%;在HBsAg阳性,抗-HBe阳性模式中,HBV DNA拷贝数<103/ml者占74.5%,>107/ml者占8.3%;在HBsAg阳性,抗-HBc阳性模式中,HBV DNA拷贝数>103/ml者占48.0%,>107/ml者占29.1%.HBeAg阳性模式HBV 载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P<0.01).抗-HBe阴性模式HBV载量显著高于抗-HBe阳性模式(P<0.01).在HBsAg阴性模式中,HBV DNA拷贝数>103/ml占7.9%,1例拷贝数高达1.59×109/ml. 结论 HBeAg阳性模式HBV 载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抗-HBe 阴性模式病毒载量显著高于抗-HBe阳性模式,HBeAg阳性模式中的少数人HBV载量很低,HBeAg阴性模式中少数人HBV载量很高,HBsAg阴性模式中少数人存在病毒复制,因此,对于一具体患者来说,根据抗原抗体模式,难以准确地判断病毒复制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0.
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DNA水平与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HBVDNA水平和性别之间的关系.选择495例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和502例HBV DNA高于1×108copy/ml以上的血清标本,分别通过ELISA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法进行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检测.三种组合[组合1为HBsAg( )HBeAg( )抗-HBc( ),组合2为HBsAg( )抗-HBe( )抗-HBc( ),组合3为HBsAg( )抗-HBc( )]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5%、18%和53%)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女性在HBAg阴性模式中的比例与在HBeAg阳性模式中的比例差异显著(P<0.05).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DNA水平和性别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对于组合3的患者要给予足够重视;女性在高HBV DNA水平而且HBeAg阴性组合中的比例非常小,这也许与女性在肝癌患者中所占比例较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孙燕  吴燕  王金兵 《山东医药》2009,49(41):66-67
目的调查启东肝癌高发区不同背景HBsAg阳性者中乙肝病毒免疫状态和复制活跃程度。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377例HBsAg阳性者进行血清HBV DNA载量检测,其中HBeAg阳性104例,原发性肝癌173例,有肝癌家族史129例。结果①肝癌患者抗-HBe转换率显著低于非肝癌患者,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肝癌患者(P〈0.05或〈0.01)。②HBe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和平均水平均高于HBeAg阴性者,抗-HBe转换患者的HBV DNA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未转换者(P均〈0.01)。③有肝癌家族史患者HBeAg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肝癌家族史患者,血清HBV DNA平均水平也显著低于后者(P〈0.05或〈0.01)。④HBV DNA与HBeAg呈正相关,与抗-HBe呈负相关;有肝癌家族史、抗-HBe阳性的男性患者HBV DNA水平较低。结论HBV活跃复制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启东肝癌高发区HBV DNA水平与HBeAg呈正相关,与抗-HBe呈负相关;临床上应重视对HBsAg阳性者HBeAg模式和HBV DNA的联合检测,并根据不同背景正确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陕西省孕妇HBV感染率并筛选母婴传播高危人群。方法自2010年-2015年连续调查了陕西省18家医院13 451名孕妇HBV感染情况,对所有HBs 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进行联合免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陕西省孕妇HBsAg流行率为7. 07%,陕南地区高达9. 40%。HBV母婴传播率为5. 21%,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HBsAg滴度、HBeAg滴度、HBeAg阳性及HBV DNA载量与婴儿HBV感染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HBV DNA载量是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1. 586,95%可信区间:1. 020~2. 465,P=0. 041)。发生母婴传播的HBV感染孕妇中,84. 62%为HBeAg阳性且HBV DNA 106IU/ml;发生母婴传播的婴儿15. 38%来自于HBeAg阴性的HBV感染孕妇。HBeAg阳性且HBV DNA 10~6IU/ml的孕妇中,婴儿发生母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为1. 210(1. 129~1. 297);而HBeAg阴性,但HBV DNA 2×103IU/ml且HBsAg 104IU/ml的孕妇中,婴儿发生母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为26. 062(2. 633~258. 024)。结论陕西省孕妇HBV感染率仍高,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发生母婴传播风险较高; HBeAg阴性母亲所生婴儿HBV感染率虽然低,但当母亲HBV DNA 2×103IU/ml且HBsAg 104IU/ml时仍有较高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1981年11月至1983年10月在西南非洲Ovamboland者,对婴儿至13岁的1,338名黑人儿童及他们的1,272名母亲,以及201名成年男性的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法(Abbott公司)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6个月以下的婴儿HBsAg阳性者仅1%(4/314);1岁以上的儿童HBsAg阳性者为13%(81/604)。在HBsAg阳性的儿童中,44%(43/97)HBeAg阳性,17%(15/88)抗-HBe阳性。11%(137/1272)的母亲HBsAg阳性。HBsAg阳性母亲中,15%(20/136)HBeAg阳性,73%(98/135)抗-HBe阳性。成年男性HBsAg阳性者为17%(34/  相似文献   

14.
例1 女,入院时12岁,福建莆田人.5岁时发现HBsAg阳性,无症状,肝功能正常;之后每年复查HBsAg持续阳性,肝功能均正常.入院前10d再次复查ALT升高,于2005年7月15日入院.既往体健.家族中母亲HBsAg阴性,父亲及弟弟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HBV携带者.入院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ALT 82 U/L(正常参考值<40 U/L)、HBeAg 271.05 S/CO(0~0.99 S/CO)、HBV DNA 7.57×10 7拷贝/mL;肝脏超声未见异常.诊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开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m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135 μg/周,皮下注射.出院后随访:12周,HBV DNA降至5.31×10 1拷贝/mL,HBeAg降至201.57 S/CO,ALT升至151 U/L;24周,HBeAg降至22.15 S/CO,ALT降至59 U/L,HBV DNA因故未能检测;48周,HBV DNA阴转(<1.0×103拷贝/mL),ALT降至正常范围内;60周,HBV DNA阴性,ALT正常,HBeAg 3.89 S/CO,HBsAg 1.44 IU/mL(0~1.99 IU/mL),抗-HBe及抗-HBs未转阳;72周,HBV DNA阴性,ALT正常,HBeAg 4.45 S/CO,HBsAg 3.6 IU/mL,抗-HBe及抗-HBs未转阳,因顾及长期用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而停药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散发成人急性乙型肝炎(AHB)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血清病毒标志物(HBV M)演变规律。方法以202例成人AHB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并定期随访检测ALT、TBil、HBV DNA、HBV M及其定量,观察其动态变化,随访期为48周。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检验。结果 AHB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平均(42.99±7.31)岁。微量血传播方式最多,占29.20%,异性性传播占17.33%,但高达48.02%的患者传播途径不明。就诊时仅49.01%的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组血清ALT平均值为(1973.2±445.3)U/L;阴性组为(1500.3±287.7)U/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2,P0.05);HBV DNA阳性组血清TBil平均值为(118.40±37.33)μmol/L;阴性组为(81.06±23.24)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1)。初诊时HBV M呈现8种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抗-HBc IgM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抗-HBc IgM阳性2种模式最多见,分别占39.11%和29.27%。资料完整的99例AHB患者HBV M动态观测显示:观测期内HBsAg阴转率为97.98%,平均阴转时间为2.5周;抗-HBs累计阳转率为83.84%;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转率为100.00%,全部于发病4周内阴转;在48周的随访期内抗-HBe阳转率为80.81%;血清抗-HBc始终为阳性。202例患者急性期HBsAg定量均低于200 ng/ml;急性期HBsAg定量水平与HBsAg阴转时间呈反比。结论经微量血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成人散发AHB的主要传播途径;HBV DNA快速清除和HBsAg、HBeAg快速血清学转换是成人散发AHB的显著特点;急性期HBsAg定量水平对判定AHB转归有一定意义,本文2例患者最终转化为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16.
赵川  陈虹  范铁艳  王旭 《肝脏》2016,(3):235-236
<正>患者,男性,37岁,无饮酒史,查体发现抗-"小三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10余年,曾多次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复查HBV DNA均阴性、肝功能正常,未进行抗病毒治疗。2009年再次复查:乙肝两对半:HBsAg 155.00(+)、抗-HBs0.00m IU/mL(-)、HBeAg 0.19(-)、抗-HBe 0.02(+)、抗-HBc0.08(+);HBV DNA100拷贝/m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且HBV DNA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接种后的母婴阻断效果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HBeAg阳性且HBVDNA≥106拷贝/ml孕妇127例,婴儿出生后即刻及第15天于臀大肌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出生时与第1、6个月于右上臂肌肉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μg,随访其婴儿至12个月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婴儿出生时及第1、7、12个月时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观察婴儿出生时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母婴传播率、疫苗接种后的HBV宫内感染率、抗-HBs阳性保护率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动态变化.结果 127例孕妇分娩婴儿均为单胎,出生时29例婴儿HBsAg为阳性,其中11例合并HBV DNA阳性,母婴垂直传播率为22.83%.随访至1个月,10例婴儿合并HBV DNA阳性从而发生HBV宫内感染,表现为HBsAg、HBeAg及抗-HBc均为阳性.2例婴儿HBsAg弱阳性,伴有抗-HBs滴度的产生,后续随访中均转阴,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率为7.87%.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eAg及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6.58%和98.29%,免疫接种后婴儿HBeAg及抗-HBc逐步转阴,均未产生抗-Hbe.非宫内感染婴儿均产生有效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乙型肝炎疫苗及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接种后,婴儿抗-HBs滴度从出生至12个月龄逐步上升,母源性HBeAg滴度逐步下降以至转阴.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联合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免疫接种能明显降低HBV母婴传播,增强婴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保护性抗体,体内母源性HBeAg及抗-HBc亦随之降低甚至转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10~(6.18±2.04)拷贝/毫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抗-HBe阳性患者的含量(10~(4.16±1.78)拷贝/毫升)(P<0.001);不同ALT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黄疸组、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分别为:(10~(5.56±2.02)拷贝/毫升)、(10~(5.38±1.84)拷贝/毫升)、(10~(5.46±1.92)拷贝/毫升)、(10~(5.34±1.98)拷贝/毫升),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 DNA含量与HBeAg密切相关;病毒复制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报道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定斑点杂交和 Southern 杂交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和肝组织的 HBV DNA。材料和方法作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216份血清和104例肝活检标本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 杂交法测定 HBV DNA。87份血清用斑点法未能测出病毒序列。40例患儿 Southern 法阴性,无1例肝组织证实有 HBV DNA 整合。患儿年龄为1.5~18(平均12.8)岁。40例中9例组织学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9例轻度肝炎。2例为肝衰竭伴大块性肝坏死,5例为 HBsAg 健康携带者。用PCR 测定 HBV DNA。同时并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 HBsAg、H]BeAg、抗-HBe。  相似文献   

20.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从无症状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母亲传播到其婴儿是造成大量HBsAg携带者的重要因素,约40%HBsAg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各地人群的母婴传播率可有较大差异。Beasley在台湾对105例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进行了平均17.5个月的随访,发现40例(38.1%)有HBV感染的证据,尤以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母亲的母婴传播率最高,已超过90%。国内患乙型肝炎或携带HBsAg母亲的婴儿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