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清胆碱脂酶(ChE)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并大量储存于肝内,当肝脏发生实质性损害时,肝细胞合成ChE减少,在血浆内活性常呈下降趋势,下降的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相一致。因此临床上常将血清ChE活性测定作为衡量肝脏合成代谢能力、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及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当ChE持续下降提示肝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入住中牟县人民医院的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的230例肝硬化患者和95例正常体检人员,进行血清胆碱酯酶(CHE)检测。结果 230例患者胆碱酯酶(CHE)检测结果和95例正常对照组CHE检测结果统计,肝硬化患者CHE为(3.08±1.39)kU/L,根据肝功能的child-pugh分级,A级CHE为(4.13±1.68)kU/L,B级CHE为(3.37±1.62)kU/L,C级CHE为(2.71±0.79)kU/L。随着分级的向上增高,血清CHE降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A、B、C三种等级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CHE为(7.71±1.48)kU/L,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CHE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CHE是可以反映肝实质性细胞损害以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可靠并且敏感的指标,对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病情预后及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124例肝硬化患者和1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血清中胆碱酯酶(CHE)进行检测。结果 124例患者胆碱酯酶(CHE)和正常对照组CHE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3.02±1.51)kU/L,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胆碱酯酶(4.11±1.86)kU/L,B级胆碱酯酶(3.52±1.62)kU/L,C级胆碱酯酶(2.81±0.716)kU/L。随着分级的增高,胆碱酯酶降低。肝硬化患者A级、B级、C级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胆碱酯酶(7.73±1.42)kU/L,肝硬化组与正常组胆碱酯酶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HE是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和肝纤维化程度的敏感可靠指标,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病情演变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5):37-38
目的 评价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71例全部有病理学诊断的肝硬化患者及52例正常健康成人血清中胆碱酯酶(CHE)活性进行测定.同时还测定其他相关血清学指标(ALT、AST、TBIL、ALB、PA).结果 在所检测的酶活性中,CHE是惟一一个在早期肝纤维化时活性明显降低的血清酶指标,CHE活性高低与病理分级程度有一定相关性.CHE活性、ALB、PA是在肝组织纤维化不同病理改变时降低较明显的指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E检测方法特异,血浆活性影响因素较少,可做为诊断肝硬化、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和肝组织损伤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胆碱酯酶(CHE)是指血浆或血清中胆碱酯酶,是肝脏合成的。它的功能是水解其它胆碱酯,临床测定可用有机磷杀虫剂和战争毒剂急慢性中毒的诊断。在病情严重的肝炎患者中,有五分之四病人 CHE 下降至正常人的60%危重病人可降至正常人10%以内,甚至完全缺乏。另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均可导致 CHE 活力下降。故对 CHE 的测定对肝脏功能的估计和肝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室对80例正常人和260例肝病患者进行 CHE 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清胆碱酯酶(CHE)在肝脏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各种肝脏疾病患者106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0例,对比肝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CHE活性。结果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肝患者血清CHE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脂肪肝患者肝功受损越严重时,血清CHE活性越低。结论胆碱酯酶活性可对肝脏疾病患者肝脏受损情况予以直接反映,可作为多种肝脏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其在脂肪肝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与胆碱酯酶(CHE)联合检测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同等例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C、ALB、CHE水平,分析观察组TC、ALB、CHE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C+ALB+CHE联合检测对肝炎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TC、ALB、CH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中,A级TC、ALB、CHE水平高于B级,B级高于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中,观察组患者肝功能随着A级、B级、C级逐渐下降,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C、ALB、CHE联合检测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82~0.944,P<0.05),最佳临界值为0.425,灵敏度为0.783,特异度为0.895。结论 TC、ALB、CHE水平能够反映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可作为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8.
冯小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6):37-37
胆碱酯酶是由肝脏细胞生成的水解酶,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在肝病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碱酯酶的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笔者对76例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人进行了胆碱酯酶测定,发现这项指标与肝硬化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对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急慢性肝脏疾病120例患者进行胆碱酯酶检测的结果。结果对肝脏疾病患者120例和健康体检人员120例进行胆碱酯酶测定,肝功能项目ALB ALT、GGT检测。对照组CHE活性(6 625±989)U/L、急性肝炎组(4 235±895)U/L、慢性肝炎组(3 500±970)U/L、重型肝炎组(2 800±825)U/L、肝硬化组(1 100±258)U/L。对照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CHE在肝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浅谈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与白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和血清白蛋白的测定,了解肝脏损伤的程度。方法用速率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用溴甲酚绿法测血清白蛋白。对76例肝病患者、4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及9例其他疾病患者和11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测定值比较。结果显示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值减低同时伴有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减低。肾病综合症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值减低不伴有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减低。结论慢性肝脏实质病变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减低与白蛋白浓度降低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在肝脏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急慢性肝脏疾病120例患者进行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分析。结果各肝病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表1可见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降低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平行。肝病患者CHE活性与ALT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本组数据各组肝病中CHE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肝脏病情程度加重而下降,急性肝炎组ALT升高明显而CHE活性下降较少,说明了急性肝炎肝细胞损伤较重,而肝脏功能较为良好;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ALT升高变化不明显,而CHE活性逐渐下降,进一步说明了肝脏合成功能下降,ALT升高变化不明显可能与“胆酶分裂”有关。因此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是由肝细胞产生,在严重肝脏损害时或有机磷中毒时,其活力常显著下降。本文观察了56例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对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HE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CHE对肝硬化的疗效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乔希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71-72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活力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慢性肝脏疾病患者,按肝脏病变情况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每组20例。采用胆碱酯酶方法检测,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均胆碱酯酶检测后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超出标准范围,胆碱酯酶活力变化明显。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可以有效反映肝脏合成作用,准确显示肝脏病理受损程度, CHE对于肝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治疗过程中血清钠和胆碱酯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性的抽取了10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80例的体检完全健康者,根据所检测得到的胆碱酯酶和血清钠的水平,在Childpugh分级标准下,肝硬化患者据此可分为A、B、C三个等级。结果全部患者以及对照组的血清钠和胆碱酯酶的水平(P<0.05)显示,在按照肝功能的Childpugh A、B、C分级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和胆碱酯酶水平要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随着异常程度的逐渐加深,在P<0.05/0.01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其下降值是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是正相关的,那么这就说明了血清钠和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血清钠和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的一般性标准,并且在判断预后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检测在肝炎后肝硬化癌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男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椐有无癌变又分为肝炎后肝硬化无癌变和癌变亚组。另选取正常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空腹采血进行T、雌二醇(E2)、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检测。结果本组62例患者发生肝癌18例,癌变患病率为29.03%。肝炎后肝硬化无癌变亚组血清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与AFP呈负相关(r=-0.203)。以AFP>400μg/L为肝癌的界限值,灵敏度为44.44%,准确度为55.56%。若取血清T水平为9.4nmol/L为肝炎后肝硬化癌变的界限值,灵敏度为88.89%,准确度为90.32%,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为95.24%。肝炎后肝硬化癌变亚组血清T水平与E2呈负相关(r=-0.341,P<0.05),与AFP呈正相关(r=0.252,P<0.05),与ALP、γ-GT、ALT呈负相关。结论检测血清T对肝炎后肝硬化癌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应作为癌变较好的预测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165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ChE、ALB、PTA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以及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肝病组血浆ChE、ALB、PTA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水平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组依次下降。结论:血浆ChE、ALB、PTA各指标水平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下降,提示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病变程度的指标及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酶原与胆碱酯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5例,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A组65例,B组58例,C组42例。在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中匹配5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纤维蛋白酶原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浆纤维蛋白酶原水平分别为(3.09±0.51)g/L、(2.98±0.55)g/L、(2.58±0.64)g/L、(1.94±0.57)g/L;胆碱酯酶分别为(8137±238)U/L、(6854±453)U/L、(4426±674)U/L、(2317±148)U/L。C组、B组纤维蛋白酶原、胆碱酯酶水平与A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纤维蛋白酶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纤维蛋白酶原、胆碱酯酶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PA、CHE、TBA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5例健康对照者和236例各临床型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TBA,其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同时检测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酸转肽酶(r-GT或GGT)、总胆红素(TBIL)。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TBA水平(慢性轻度肝炎组除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患者血清PA、CHE含量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性相一致,在慢性重度肝炎与肝硬变阶段达最低水平。结论检测血清PA、CHE、TBA三项指标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