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敦球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64-2365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DF)的疗效。【方法】54例DF患者在控制血糖治疗基础上,观察组32例以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2例以复方丹参漓射液治疗,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8.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72%(P〈0.05)。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DF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方法及中药制剂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对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伴DPN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甲钴胺组(甲钴胺组)和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组(联合组)各40例,甲钴胺组静注甲钴胺1 mg/d,联合组在此组基础上,静脉加注灯盏花素70 mg/d,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单用甲钴胺组的77.5%(P<0.05);联合组治疗后纤维蛋白浓度、细胞积压、全面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显著低于甲钴胺组(P <0.05);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扣运动传导速度(MCV)分别为(45.5±1.4)m/s、(54.9±3.7)m/s和(47.6±1.3)m/s、(52.6±2.7)m/s,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单用甲钴胺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在使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灯盏花素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索注射液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缬沙坦和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尿沉渣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upro)、血肌酐(Scr)、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70.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Upro下降(P<0.05,P<0.01),且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以治疗组为优.治疗组血清CRP降低显著(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可减少Upro、降低血清CRP水平,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分别用灯盏花素注射液75 mg/d和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疗程皆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反射,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日给予灯盏花素40 mg,α-硫辛酸600 mg,甲钴胺500 μg治疗15 d;对照组每日给予α-硫辛酸600 mg,甲钴胺500 μg治疗15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症状比较.结果:15 d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感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改善更明显 (P < 0.05).结论:临床使用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杏丁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含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脑梗死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杏丁25 ml,对照组同样在对症治疗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复方丹参30ml.治疗时间均为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结果 治疗前CRP、TNF-α、IL-6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杏丁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IL-6含量,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口服甲钴胺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升高,血清?酌-谷氨酰转肽酶、铁蛋白、丙二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20-432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增加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心肌酶谱及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肌酶谱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cTnI、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曲美他嗪口服治疗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可进一步控制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肌酶谱指标,促使症状尽快有效缓解,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中医益气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组),与单独应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的38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结果两组间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益气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实施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SS评分、TCSS评分、血糖水平、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TSS评分、TC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炎症反应的减轻和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115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显著降低IL-6、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疗效确切,取得比单用利巴韦林更理想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6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呼吸衰竭48例(A组),不合并呼吸衰竭58例(B组),另外选择同期非AECOPD患者30例(C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化学发光法测定FT3,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血清CRP、TNF-α水平A组>B组>C组,FT3水平A组白细胞(WBC)异常率,CRP异常率>嗜中性粒细胞(N%)异常率(P<0.05).[结论]血清CRP、TNF-α、FT3水平与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DF)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前列腺E1静滴,治疗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灯盏花素静滴,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67.7%),有效6例(19.4%),无效4例(12.9%),总效率为87.1%;对照组治愈7例(21.9%),有效20例(62.5%),无效6例(15.6%),总效率84.4%,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洛伐他汀联合灯盏花素对DF的治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庆洁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1020-1021
目的探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后细胞炎性因子IL-6、IL-18、TNF-α的变化。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mg/d,治疗3个月。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和缬沙坦联合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15d)。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的水平。结果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血清IL-6、IL-18、TNF-α、TG、TC及UAER的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且与单用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明显降低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提示黄芪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因子[淀粉酶(AMY)、胃泌素(GAS)、内毒素(LPS)]水平、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病情(APACHEⅡ)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1)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2)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两组血清AMY、GAS、LPS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MY、GAS、LP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AMY、GAS、LPS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3)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5);(4)病情评分:两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5)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比9.52%(4/4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SAP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血清危险因子水平,促进疾病早期转归,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测定266例子痫前期患者(A组)和266例正常妊娠孕妇(B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用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血浆tHey水平A组高于B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A组低于B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中70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经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4周后,血浆tHey水平下降(P<0.01),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上升(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ey水平上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能使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tHey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入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参麦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减少(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等炎症因子与难愈性糖尿病足(DF)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45例难愈性DF患者(DF组)和65例无足部溃疡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的基本临床资料,采集空腹血检测VCAM-1、FGF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Neu%),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DF组参照Wagner分级方法分为WagnerⅢ级(37例)、WagnerⅣ级(92例)和WagnerⅤ级(16例)。结果 DF组和T2DM组之间性别构成、体重指数(BMI)、FBG、2 hPG、HbA1c和G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VCAM-1、FGF2、TNF-α、IL-6、WBC、Neu%、FIB、CRP、年龄、糖尿病病程和心率均高于T2DM组(P0.01)。TNF-α与VCAM-1呈正相关(r=0.284,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CAM-1、FGF2、TNF-α、IL-6、年龄、糖尿病病程、心率、WBC、Neu%、FIB和CRP是DF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CAM-1、TNF-α、FIB和Neu%为DF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WagnerⅤ级组年龄低于WagnerⅢ级组和WagnerⅣ级组(P0.01),而IL-6、CRP、FIB、WBC、Neu%均高于WagnerⅢ级组和WagnerⅣ级组(P0.05、P0.01)。WagnerⅤ级组FGF2和HbA1c高于WagnerⅢ级组(P0.05)。结论血清VCAM-1、FGF2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在DF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DF治疗中应注重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联合用药,观察两药联合应用与单一用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14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治疗,D组未用阿托伐他汀钙和缬沙坦及同类其他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分别在用药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患者血清CRP、IL-1、IL-6及TNF-α水平。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B、C组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仅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RP、IL-1、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1、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治疗后比较,炎症指标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阿托伐他汀钙与缬沙坦治疗均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水平,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