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12月对怀疑有真菌感染的147例患儿,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其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比较IFI组与非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应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147例患儿中IFI组32例,非IFI组115例;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非IFI组(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率(32.7%)高于真菌培养法(5.9%)(x~2=14.85,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检测IFI组的ROC曲线下面积0.863,大于真菌培养法;使用最佳临界值16.7pg/mL诊断IFI的灵敏度(84.4%)和特异度(81.7%)最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可用于临床诊断IFI,应结合其他微生物诊断方法,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从而提高IFI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萄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香菇多糖对G试验的干扰.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IFI患者183例(确诊组32例,临床诊断组76例,拟诊组75例),细菌感染者59例,健康体检者41例,香菇多糖干扰组25例.采用了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用ROC曲线进行评估,同时回顾性分析香菇多糖对G实验的干扰.结果:临床诊断组与拟诊组、细菌感染、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8.889,P<0.001;Z=-7.992,P<0.001;Z=-7.275,P<0.001).香菇多糖干扰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中位数665.6 pg/mL明显高于确诊组的108.7 pg/mL(Z=-5.307,P<0.001)和临床诊断组的38.2 pg/mL(Z=-7.0,P<0.001);确诊组和临床诊断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Z=-3.874,P<0.001).排除香菇多糖干扰后G试验用于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95%可信区间为(0.761~0.885).结论:肿瘤患者进行G试验时注意检测前使用香菇多糖的干扰,血浆1,3-β-D葡聚糖可以作为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浏(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IFI患者113例,非真菌感染者44例,体检健康者53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用ROC曲线进行评估.结果 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1~9月收集IFI组67例、非IFI组61例及健康对照组48例血浆标本,应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结果 IFI组、非IFI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皆为非正态分布。IFI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中位数208.00pg/mL明显高于非IFI组61.30pg/mL(Z=-5.083,P<0.01)和健康对照组31.16pg/mL(Z=-8.288,P<0.01)。G试验用于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最佳临界值为90.49pg/m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7.1%、69.9%和90.3%;同时,真菌培养诊断IFI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7%、94.5%、85.7%和61.9%。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好,但有时发生假阳性,建议临床在诊断IFI时,动态检测G试验并联合真菌培养以提高IF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张欣  喻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7):2451-2452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1 211例疑似IFI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进行G试验,并与真菌培养方法加以对比,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211例临床疑似IFI患者中,G试验用于IFI诊断的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分别是32.0%、68.0%、41.4%。真菌培养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分别是19.0%、81.0%、24.6%。G试验用于IFI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χ~2=35.62,P0.05)。对98例临床确诊为IFI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67岁,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G试验测定结果均大于100pg/mL,少数患者1 000pg/mL。结论血清G试验可用于IFI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G试验)在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十堰太和医院2009年7月~2010年10月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肺部真菌感染组(真菌组)和非真菌感染组(非真菌组),以太和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测定三组病人的血浆1,3-β-D葡聚糖值(G试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结合痰真菌涂片及培养,比较三项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价G试验检查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真菌组、非真菌组和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值分别为:52.03±50.98,6.71±5.49,6.63±4.27 pg/ml,真菌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图确定20.591 pg/ml为最佳临界值,其中真菌组阳性66例,占68.8%;阴性30例,占31.2%.其相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2.0%,94.3%和60.5%.G试验、痰涂片、痰培养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0.689,0.591.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价值均高于痰涂片和痰培养.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安静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4):211-212,214
在新生儿病房中真菌成为引起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BG试验)对IFI的诊断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优点,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真菌感染。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虽不能鉴别出所感染的真菌的属种,但并不影响对IFI的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该院的共420例受试者血浆,其中深部真菌感染者226例,非真菌感染者8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6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G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非真菌感染者与对照组间比较葡聚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ROC曲线分析,G试验的最佳临界值为25.33pg/mL,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0%、70.83%、72.0%、84.10%(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1,3)-β-D 葡聚糖检测(G 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9月收集 IFI 组67例、非 IFI 组61例及健康对照组48例血浆标本,应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1,3)-β-D 葡聚糖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 G 试验最佳临界值。结果 IFI 组、非 IFI 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1,3)-β-D 葡聚糖水平皆为非正态分布。IFI 组的血浆(1,3)-β-D 葡聚糖水平中位数208.00 pg/mL 明显高于非 IFI 组61.30 pg/mL(Z =-5.083,P <0.01)和健康对照组31.16 pg/mL(Z=-8.288,P <0.01)。G 试验用于诊断 IFI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46,最佳临界值为90.49 pg/m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7.1%、69.9%和90.3%;同时,真菌培养诊断 IFI 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7%、94.5%、85.7%和61.9%。结论血浆(1,3)-β-D 葡聚糖检测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好,但有时发生假阳性,建议临床在诊断 IFI 时,动态检测 G 试验并联合真菌培养以提高 IFI 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感染者(IFI)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BG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BG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BG含量为(2.43±2.11)pg/ml;侵袭性真菌感染组为(249.46±47.14)pg/ml。经u检验,对照组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组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1.247,P〈0.01)。结论血浆BG检测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依据,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1,3)β 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2月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疑似IFI患者204例,根据IFI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IFI组和非IFI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BDG)的含量,比较两组BDG的阳性率,及不同真菌感染者BDG浓度的差异,用ROC曲线法确定BDG的最佳诊断值,并评价G试验对IFI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204例患者中血浆BDG阳性117例,总阳性率为57.4%,其中ICU病房阳性率最高,为90.7%.204例患者中,临床诊断IFI患者99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占75.8%.其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BDG高于曲霉菌感染者(t=2.514,P<0.05).以厂家给定的值10 pg/ml为诊断界值,IFI组BDG阳性率明显高于非IFI组(χ^2=127.069,P<0.01).BDG用于IF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和80.8%.ROC曲线法确定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6.2 pg/ml,以该值为阈值,特异度可提高到81.7%,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结论 血浆BDG葡聚糖检测可用于IFI的早期诊断.以16.2 pg/ml为阈值可适当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国IFD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为对照标准,研究血浆1,3-β-D- 葡聚糖浓度单个指标在诊断IFD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所需时间.结果 相比于金标准,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单个指标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D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所需时间分别为0.946 1、98.6%、83.0%和(3.86±2.92)d.结论 G试验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D较传统诊断方法在敏感性及所需时间上均有较大优势,且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能帮助早期诊断和排除IFD,提高临床诊治效果,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和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于2013-2015年,对452例ICU高危IFI患者(临床诊断IFI 182例,拟诊IFI 46例,排除IFI 224例),进行血清BG和GM检测,结合临床诊断,分析BG和GM检测,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对IFI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BG检测对IFI的诊断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0.4%,PPV为75.8%,NPV为79.6%;GM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25.8%,特异度为85.7%,PPV为59.5%,NPV为58.7%;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87.4%,特异度为94.7%。结论 BG联合GM检测可提高对IFI的诊断效能,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ICU患者IFI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拟诊为IPFI的患者55例,同时选取进行整形美容手术的无真菌感染的患者20例为阴性对照.应用沙保弱培养基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同时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动态检测患者血浆中BG水平.结果 55例拟诊的IPFI患者,经传统培养方法诊断23例阳性,阳性率为41.8%;经血浆BG检测35例为阳性,阳性率为63.4%,20例阴性对照组均为阴性.10例确诊IPFI患者治疗后连续检测血浆BG,8例经临床抗真菌治疗后血浆BG水平逐渐降低趋于阴性,治愈.结论 血浆BG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分离鉴定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是诊断IPFI的早期、有效、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G)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infection,IPF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99例疑似IPFI病例的BG结果及其临床特征,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依据IPFI的诊断标准(不考虑BG水平),有52人确诊或临床诊断IPFI,以20pg/ml为诊断阈值,BG阳性者为40例,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90.5%、72.7%、92.3%,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为0.883~0.959)。另外,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和侵袭性肺部念珠菌感染患者G试验敏感性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系统性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也没有使G试验的敏感性降低。当把G试验纳人诊断标准时,则新增173例确诊或临床诊断IPFI病例,使IPFI的诊断率提高了30.4%。[结论]G试验是诊断IPFI的早期、有效、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住院患者病历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昆明市延安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且临床出现感染症状的120例怀疑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所做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的阳性预测值时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20例住院患者中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资料不明确的8例(剔除),实际有效病例112例。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别以10、20、50pg/mL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3.0%(27/37)、67.6%(25/37)、56.8%(21/37);特异度分别为66.7%(50/75)、76.0%(57/75)、86.7%(65/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1.9%(27/52)、58.1%(25/43)、67.7%(21/3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50/60)、82.6%(57/69)、80.2%(65/8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简便、快速、阳性率高的优点,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但影响因素也较多,实际应用中需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和动态监测以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17.
李军  王浚霁  陈伟  黎敏  邓少丽  陈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04-1805,1807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2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53例,阳性率66.3%;真菌培养法38例阳性,阳性率为47.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31.3313,P0.05)。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88.85±25.26)pg/mL,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28.69±12.95)pg/mL,20例健康对照组两法均为阴性,统计学处理表明侵袭性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011,P0.05),而且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亦明显高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t=2.349,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念珠菌评分(CS)≥2.0的108患者分为多部位定植(MC)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组和非定植非感染(NCNI)组,分析比较三组CS评分、1,3-β-D葡聚糖水平;使用ROC曲线确定最佳检验临界值.结果:IC组与MC组及NCNI组C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C组CS评分高于MC组及NCNI组;而MC组与NCN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 h内1,3-β-D葡聚糖检测,三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h和48 h检测,IC组与MC组及NCNI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C组与NCN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3-β-D葡聚糖检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24 h 0.952、48 h 0.96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1.8 pg/mL和20.6 pg/mL.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可用于侵袭性念珠菌感染高危患者的筛查,具有早期辅助诊断、指导合理治疗干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1,3)-β-D葡聚糖(G试验)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入选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ICU中怀疑IPFI患者.每周2次送检BALF、血清,行G试验及BALF真菌培养和镜检,记录培养、镜检及G试验阳性率及阳性时间、G试验的结果.按IPFI诊断标准回顾性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非IPFI感染对照组.G试验检测采用鲎试剂法;G试验阳性定义为连续2次不同时间点检测值≥20 ng/L.对BALFG试验阳性的患者给予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抢先抗真菌治疗,并于治疗7d、14d行BALF及血清C试验.结果 共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IPFI确诊10例,BALFG试验阳性率90.0%;临床诊断29例,BALFG试验阳性率82.8%;拟诊32例,BALF G试验阳性率71.9%;非IPFI 27例,BALF G试验阳性率7.4%.针对确诊及临床诊断者,BALFG试验阳性率84.6%(33/39),血清G试验阳性率59.0%( 23/39),BALF曲霉菌培养阳性率41.0%( 16/39),BALF镜检阳性率38.5%(15/39);BALF G试验敏感性84.6% (33/39)、特异性92.6% (25/27)、阳性预测值94.3%(33/35)、阴性预测值80.7%(25/31),血清G试验敏感性58.9% (23/39)、特异性88.9% (24/27)、阳性预测值88.5% (23/26)、阴性预测值60.0% (24/40),二者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 G试验阳性时间早于真菌培养2~8d,平均(5.35±2.26)d.56例BALF G试验阳性患者有40例完成2周抗真菌抢先治疗,31例有效,9例无效死亡,病死率为22.5%.治疗有效组BALF、血清G试验结果(ng/L)呈下降趋势(BALF:245.13±43.84、174.00±13.01、28.52±7.38,血清:93.26±18.75、72.15±12.90、37.37±10.45,均P<0.05),治疗无效组G试验结果呈上升趋势(BALF:267.58±54.63、309.71±82.47、486.72±98.21,血清:101.58±12.75、98.07±27.45、112.07±19.21,均P<0.05);且两组间治疗7d、14 d BALF G试验与血清G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ALF G试验可用于IPFI的早期诊断,且动态监测其变化对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3)-β-D葡聚糖检测(G 试验)联合真菌涂片、真菌培养及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等微生物学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2-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同时进行G试验、真菌涂片、真菌培养的942例患者资料,其中184例另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回顾性分析G试验、真菌检测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结果,分别计算不同检测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942例患者中,确诊IFD 115例,拟诊33例,疑似154例,非感染640例。对除隐球菌病外的IF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G试验单独检测时为92.9%、59.0%;真菌涂片为57.5%、96.6%;真菌培养为77.9%、93.0%;三者联合检测时为97.3%、93.2%。对于隐球菌病,G试验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1%、81.2%。结论 G试验灵敏度良好,特异度一般。将G试验与传统真菌学检测方法联合使用,能弥补单项检测不足,可作为辅助指标为临床及时正确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