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2009—2019年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收治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患儿56例, 收集其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手术记录等,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儿中, 胸膜肺母细胞瘤28例,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0例, 黏液表皮样癌6例, 血管瘤1例, 硬化性肺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咳嗽26例, 气促17例, 咳血3例。另外, 发热15例, 胸痛3例, 上腹部疼痛2例。肿瘤位于左肺下叶18例, 右肺下叶11例, 左肺上叶10例, 右肺上叶7例, 右肺中叶6例, 肺门4例。56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行开胸手术41例, 胸腔镜手术13例, 纤维支气管镜下手术2例。5例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术后未行化疗, 至随访结束仍存活。5例Ⅱ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中, 2例术后未化疗, 复发后死亡;3例术后化疗, 至随访结束仍存活。18例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均予IVADo方案化疗, 出现肿瘤复发6例, 远处转移3例, 肿瘤相关死亡8例。20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中, 行楔形切除术13例, 复发5例;行肺叶切除术6例, 复发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1例, 术后复发。6例黏液表皮样癌患儿中, 行肺叶切除术5例, 行肺楔形切除术1例, 至随访结束均存活。1例血管瘤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肿物切除术, 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患儿行肺楔形切除术, 至随访结束均存活。结论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手术完整切除有利于取得良好预后。对于Ⅱ、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 化疗是必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2009—2019年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共收治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患儿56例, 收集其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手术记录等,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儿中, 胸膜肺母细胞瘤28例,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0例, 黏液表皮样癌6例, 血管瘤1例, 硬化性肺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咳嗽26例, 气促17例, 咳血3例。另外, 发热15例, 胸痛3例, 上腹部疼痛2例。肿瘤位于左肺下叶18例, 右肺下叶11例, 左肺上叶10例, 右肺上叶7例, 右肺中叶6例, 肺门4例。56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行开胸手术41例, 胸腔镜手术13例, 纤维支气管镜下手术2例。5例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术后未行化疗, 至随访结束仍存活。5例Ⅱ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中, 2例术后未化疗, 复发后死亡;3例术后化疗, 至随访结束仍存活。18例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均予IVADo方案化疗, 出现肿瘤复发6例, 远处转移3例, 肿瘤相关死亡8例。20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儿中, 行楔形切除术13例, 复发5例;行肺叶切除术6例, 复发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1例, 术后复发。6例黏液表皮样癌患儿中, 行肺叶切除术5例, 行肺楔形切除术1例, 至随访结束均存活。1例血管瘤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肿物切除术, 1例硬化性肺细胞瘤患儿行肺楔形切除术, 至随访结束均存活。结论儿童肺部原发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手术完整切除有利于取得良好预后。对于Ⅱ、Ⅲ型胸膜肺母细胞瘤, 化疗是必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儿童淋巴瘤化疗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3例接受强化疗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NHL患儿接受强化疗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2例伴咯血, 胸部CT可见"晕轮征及反晕征", 1例病原学证实为毛霉菌。3例均采用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有效, 全部未予肺段切除治疗, 3例患儿原发病均缓解, 预后好。结论儿童NHL合并真菌感染诊断相对困难, 早期诊断、尽早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合并播散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白血病化疗后合并播散性曲霉菌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果3例患儿的基础疾病均为白血病,存在多个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发热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皮下硬性结节,肺部CT提示结节影、空洞,磁共振成像提示肝、脾、肾散在低密度灶(T2加权),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阳性,均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确诊后,2例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超过4周,并在临床症状好转、中性粒细胞恢复及影像学提示病灶好转或无进展情况下恢复化疗,同时予口服伏立康唑维持治疗,随访6~12个月,播散性曲霉菌病达治愈标准.1例白血病持续完全缓解,截至随访结束仍生存;1例因家属要求暂停化疗,白血病复发死亡;1例因治疗无效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多次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后感染仍无法控制,且因长时间暂停化疗,白血病复发,最终死亡.结论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反复发热,并有多发皮下硬性结节、肺部结节或空洞、肝脾肾散发性低密度灶、GM试验阳性,应考虑合并播散性曲霉菌病.有效且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并在适当时机兼顾化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改良BFM-90方案治疗20例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XF  Jiang WQ  Liu DG  Xia ZJ  Huang HQ  Zhang L  Li YH  Zhou ZM  Zhen ZJ  Xia Y  He YJ  Guan ZZ 《癌症》2004,23(12):1687-1691
背景与目的: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属于高度恶性淋巴瘤.进展快,死亡牢高。德国BFM-90淋巴母方案是目前治疗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疗效最好的方案之一。本研究采用改良BFM-90淋巴母方案治疗中国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观察其疗效、毒性和可行性。方法:20例3~18岁初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Ⅲ期7例,Ⅳ期13例。18例(90%)患者有纵隔肿块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0例(50%)有骨髓侵犯。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BFM-90方案化疗.方案包括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再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总疗程2年。用Kaplan-Meier法统计全组生存率。结果:诱导缓解结束后18例(90%)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5%)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例(5%)肿瘤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总有效率95%。PR和PD的2例患者最后肿瘤进展死亡。CR的18例患者中有2例在再诱导结束后CR1时行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有1例复发,经再次化疗后CR存活;另1例一直存活。其他CR的患者中有5例复发,其中1例行异基因移植后存活,1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活,3例复发后单纯化疗的患者肿瘤进展死亡。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74%。所有患者在诱导和再诱导阶段均发生Ⅲ/Ⅳ骨髓抑制,积极对症处理后可恢复。结论:改良德国BFM-90淋巴母方案适用于中国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患者,可明显改善生存率;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液毒性,应在有经验的血液/肿瘤中心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15-AML03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108例,采用2015-AML03化疗方案治疗,记录不同疗程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与MRD阴性率]情况、并发症(败血症、肺炎、真菌感染、感染性休克、重度肺炎、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肾功能损害)。从纳入试验开始随访3年,对生存时间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08例患儿中,诱导化疗Ⅰ方案CR率85.19%(92/108)、MRD阴性率43.52%(47/108),诱导化疗Ⅱ方案CR率89.81%(97/108)、MRD阴性率58.33%(63/108);巩固化疗Ⅰ方案CR率92.78%(90/97)、MRD阴性率88.66%(86/97),巩固化疗Ⅱ方案CR率96.67%(87/90)、MRD阴性率90.00%(81/90)。108例AML患者4疗程化疗中发生败血症248例次,68例次肺炎,60例合并真菌感染,8例发生感染性休克,4例重度肺炎;38例出现肝功能损害,28例心肌损害,14例肾功能损害。从纳入试验开始随访3年,无一例患儿失访,108例AML患儿死亡29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合并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4年9月收治的1例ALL维持化疗中合并肺结核及TB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性,11岁,确诊ALL 27个月,维持化疗中,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予抗感染、抗真菌及甲泼尼龙治疗后,体温一度正常;1个月后再次发热,伴咳嗽、头痛,予抗感染、抗真菌治疗无好转,头痛加剧,并出现颈项强直,肺部CT示上肺及下肺背段炎症,脑脊液结核TB-DN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均阳性,确诊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予规则抗结核治疗1.5年,病情治愈.结论 儿童ALL合并TBM的早期诊断是难点,及时、长疗程抗结核治疗,适当兼顾白血病化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抗结核病疗效,且不影响白血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 LBL)的临床特点,比较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 lymphoblasts lymphoma, B-LBL)与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lymphoblasts lymphoma, T-LBL)的临床及预后特点及不同化疗方案对LBL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14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经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LBL的患者。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LBL的疾病谱特征。结果 74例LB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19.5岁,其中45例为男性,60例为晚期起病(Ann-Arbor分期Ⅲ~Ⅳ期),42例存在B症状,32例发生骨髓受累。治疗总有效率为70.2%,完全缓解率为48.6%,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38.0%和26.6%,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34.8%和23.2%。其中B-LBL患者17例,T-LBL患者57例。B-LBL较T-LBL更倾向发生于儿童,起病时多伴有贫血,二者生存意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小于18岁、有无贫血、β2微球蛋白水平、诱导治疗方案、近期疗效为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期短,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时多为晚期,易发生骨髓转移。采用ALL类化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可能优于CHOP样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骨质破坏为主的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骨破坏为主的儿童恶性淋巴瘤临床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6例经病理活检,免疫分型和影像学检查后,选择化疗方案,观察疗效。结果:6例患儿经CT和MRI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免疫分型为B型,应用MCP方案化疗后1例死亡,5例持续完全缓解(CCR)。结论:以骨质破坏为主的儿童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经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和免疫分型可早期确诊,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可采用MCP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0.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化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初次放化疗有效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维持化疗的疗效.方法:120例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4个周期的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后,将其中治疗有效的63例患者随机分入维持化疗组(33例患者接受长春瑞滨维持化疗,20 mg/m~2 第1和第8天,以28 d为1个化疗周期)和对照组(30例患者只接受观察,不给予维持化疗),评估这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维持化疗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8.5和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化疗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6.4%,对照组为60.7%和3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化疗有效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长春瑞滨维持化疗后,可延长疾病进展时间,但对生存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B细胞性4例,T细胞性4例,未分型1例)。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胸背部疼痛。影像学多表现为肺部肿块,边缘不规则,增强可强化,部分伴有肺不张。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6例化疗的同时接受了放疗,3例仅接受了化疗,2例霍奇金淋巴瘤只接受了化疗。除了1名患者因各种因素造成脱落随访外,剩余10例随访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5~10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4.5个月)。结论肺内淋巴瘤患者临床表、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易误诊.治疗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PLCH)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减少不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9年间南京某医院经病理确诊的PLCH 7例,讨论其组织起源、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7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53例ⅢB和Ⅳ期NSCLC患者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术后随访,以患者死亡或失访作为随访终点。将患者年龄、肿瘤病理类型、分期、大小、位置以及是否联合化疗等多个因素量化编码,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多个因素作分析。结果 253例晚期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98个月,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1.10%和27.59%。经Cox风险模型分析,肺癌分期、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联合化疗与否4个因素均为独立预后因素(P<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肺癌远期疗效满意,肺癌分期较早、肿瘤较小、肿瘤位于上叶、联合化疗相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Ovary,SCCO)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例SCCO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例SCCO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3.75(17~57)岁;绝经后2例, < 30岁l例。Ⅰ期1例,Ⅲ~Ⅳ期3例。除1例无法分型外,余3例均为肺型。4例患者中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例行减瘤术;4例患者术后均给予铂类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化疗,3例行TC方案化疗,无术后放疗者。本组治疗后随诊7~30个月,2例于初次诊断后的9、12个月死于本病,2例治疗后分别生存7、30个月,无复发迹象。  结论  SCCO较罕见,预后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用于鉴别诊断。治疗上以减瘤术及术后铂类为基础化疗为主要手段,最优化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引发急腹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引发急腹症的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肠梗阻2例,肠套叠3例(其中回结型2例,节结型1例);病理免疫类型:5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5例均急诊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4例可随访,随访率80%。结论:小儿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性最多见,本病术前诊断率较低,往往以急腹症就诊。完整手术切除是NHL的治疗关键,术后辅以化(放)疗及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肺腺癌经克唑替尼治疗失败后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ALK融合基因阳性经克唑替尼治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65例,其中接受ALK抑制剂治疗13例,全身化疗52例(培美曲塞联合铂类23例、紫杉醇联合铂类10例、长春瑞滨联合铂类3例、吉西他滨联合铂类5例、培美曲塞单药5例和多西他赛单药6例),2个周期后分别采用RECIST 11版与NCI CTC 40版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随访数据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情况。 结果全组均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RR)为462%,疾病控制率(DCR)为738%。使用2代ALK抑制剂者的RR优于全身化疗者(769% vs. 385%,P=0013);全身化疗者中,含培美曲塞方案的RR优于不含培美曲塞方案(536% vs.208%,P=0016),含铂方案的DCR优于不含铂单药治疗(805% vs.364%,P=0013)。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0个月(95%CI:32~48个月),使用2代ALK抑制剂者的中位PFS为100个月,优于全身化疗者的40个月(P=0003)。全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0个月(95%CI:174~206个月),使用2代ALK抑制剂者的中位OS为250个月,优于全身化疗者的185个月(P=0012);EGOG评分0~1分的中位OS为195个月,优于2分的170个月(P=0004);临床分期为ⅢB期的中位OS为265个月,优于Ⅳ期的185个月(P=0046)。 结论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克唑替尼耐药后,给予2代ALK抑制剂的治疗效果较好,EGOG评分0~1分和临床分期ⅢB期患者的生存期更长。  相似文献   

17.
王彬  王波  初向阳  张连斌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9):1192-1195
  目的  探讨原发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3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随访资料。  结果  13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8例,女5例,男女比例1.6∶1;发病年龄21~67岁,中位年龄5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部不适6例,咳嗽2例,发热2例,胸痛1例,还有2例无明显不适症状;有1例合并有干燥综合征。胸部CT表现为3例有肺实变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3例有斑片影,4例中出现团块影,还有3例可见磨玻璃结节影,其中10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均有病变,另有4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胸腔积液。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辅以化疗,4例患者单纯行化疗,方案主要为CHOP方案或R-CHOP方案,3例患者仅行对症支持治疗。13例中1例失访,随访时间1~11年。1例于确诊4年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于11年后死亡,1例因化疗不良反应于确诊后2年内死亡,余10例至今仍生存,且无疾病进展。  结论  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改变,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对于那些病变局限,尤其是常规方法无法取得病理的患者,手术切除病灶既能明确诊断,又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该病的诊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23例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磊  王哲海  左建云 《癌症》2009,28(4):416-419
背景与目的:肺动脉栓塞在肺癌病例中是一种发病率、误诊率及病死率高的并发症。本研究拟通过探讨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病例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伴随的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间接诊断及直接诊断的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和方法。结果:间接检查方法中,血气分析结果示14例(60.87%)存在低氧血症,血浆D-二聚体检查结果示23例(100%)增高,心电图检查11例(47.83%)有特征性变化。直接检查方法中,肺同位素血流灌注扫描2例(100%)发现肺段灌注缺损,螺旋CT检查12例中有10例(83.33%)发现肺动脉内充盈缺损,MRI检查1例(100%)提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肺动脉造影检查1例(100%)发现肺动脉血栓直接征象。5例对症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d,4例溶栓者为22.5d,12例抗凝并同时化疗者为93d,2例单纯抗凝治疗者分别生存70d和189d。结论:对肺癌同时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应依靠直接诊断法,治疗首推溶栓和抗凝,可尝试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9例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单药维持化疗.结果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维持治疗,缓解(CR)1例(2.0%),部分缓解(PR)19例(38.8%),稳定(SD)24例(49.0%),进展(PD)5例(10.2%),疾病控制率(DCR)89.8%,疾病缓解率(ORR)40.8%,PFS为7.5个月.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培美曲塞同药维持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延长 PFS,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