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查阅1992~2006年有关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论著和综述,就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方面加以综述.结果 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痛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关系。方法:124例高血压痛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血症组59例,血尿酸正常组65例,对两组患者的血CRP、尿酸(UA)、肌酐(Cr)和总胆固醇(TC)浓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血CRP、UA、Cr和TC浓度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O.05),两组的血CRP浓度均高于正常值范围,血压越高CRP浓度随之增高。血CRP浓度与血UA浓度成正相关(r=0.52,P〈O.01),血Cr浓度与血UA浓度成正相关(r=0.28,P〈0.05)。结论:血CRP浓度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血压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高尿酸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508例,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成2组: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终点事件为3年内死亡或再住院。结果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尿酸组3年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Log rank P<0.05),女性患者无统计学差异,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高尿酸血症是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年终点事件发生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是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心血管疾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对2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患者性别、病种之间的关系.结果:伴高尿酸血症68例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高尿酸血症在各心血管病中分配比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中,男性患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对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无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25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252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尿酸水平,同时根据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高尿酸血症和脑梗死之间的关联。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中重型与中型、轻型患者的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型与轻型患者的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血清尿酸水平的增高,脑梗死的发生率提高,严重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7.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目前认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由于尿酸水平升高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而这些因素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高尿酸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对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5-01~2005-12入住我科年龄>60岁的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78例,年龄61~85岁,平均(74.35±4.27)岁。全部符合1999年WHO/ISA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并且均排除了服用利尿剂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低减(IGT)、肝肾功能不全和肿瘤患者。1.2方法所有患者于空腹12 h后,抽晨起肘静脉血,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胰岛素以磁酶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敏感指数(IA I)定义[1]为空腹血浆胰岛素与葡萄糖乘积的倒数,因其为… 相似文献
9.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引起临床的关注。对我院自1986年1月~1996年12月的84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冠心病、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做如下分析,以引起临床和防治工作中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刘成桂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UA)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交互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HITACHI 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75例单纯冠心病、67例单纯高血压病和71例冠心病与高血压病并存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糖(GLU)水平.结果 单纯冠心病、单纯高血压病及冠心病与高血压病并存患者UA水平分别为(385.4±95.3)μmol/L、(359.6±86.2)μmol/L及(391.5±93.6)μmol/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13.41,P<0.01).高UA血症患者并存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39.73%、52.05%和47.95%,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并存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20.42%、15.42%、21.25%)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高UA血症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糖尿病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高血压病并发心力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内皮索(ET)、一氧化氮(NO)与降钙素基因(CGRP)在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衰中的变化,研究它们与高血压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高血压病心衰患者血浆ET与CGRP的浓度,用硝酸还原法测定其NO的浓度,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病心衰患者中的ET均增高,而NO与CGRP均下降,ET与CGRP的比值及ET与NO的比值升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关,心衰愈严重,ET与CGRP的比值及ET与NO的比值愈高。结论:内皮素、一氧化氮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衰关系密切,它们的水平可反应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性的特点 ,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 10 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EH组 )和 6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 2 4h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EH组时域和频域分析各项指标均减低 ;高血压病人自主神经 2 4h昼夜变化与正常人有差异 ,变频部分夜间明显减低 (P <0 .0 5 ) ;高血压伴糖尿病与无糖尿病者、高血压伴心肌缺血与无心肌缺血者之间高频 /低频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人心率谱 (PSD)昼夜分布与正常人明显不同 ,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者交感神经活力降低 ,伴糖尿病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均受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4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臂踝脉波传播速度(baP-WV)将其分为baPWV正常组(baPWV<14m/s,n=267)和baPWV升高组(baPWV≥14m/s,n=138).监测所有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应用时域及频域分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监测所有患者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指标,分析其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结果]baPWV正常组患者的每5 min心搏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高于baPWV升高组患者,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比较(LF/HF)、夜间/白天心率比值(nHR/dHR)低于baPWV升高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正常组患者的24h平均脉压(24hP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压(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均低于baPWV升高组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高于baPWV升高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F、LF/HF、nHR/dHR、24hPP和24hSSD与baPWV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LF、LF/HF、nHR/dHR、24hPP和24hSSD与baPWV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说明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损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并微量白蛋白尿(MAU)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腔隙性脑梗塞(LI)及血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199例EH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正常白蛋白尿组9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04例。对两组的C-IMT、管腔内径、斑块发生率、LI发生率及MAU水平、血中CRP、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浓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MAU组的C-IMT、斑块发生率、LI发生率、MAU水平、血中CRP、TC、TG、Glu浓度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MAU组高血压3级的MAU水平高于1级、2级(P〈0.05);MAU组的C-IMT和血CRP浓度与MAU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EH并MAU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程度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EH患者的MAU是肾脏病变及心脑血管病变的早期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Doppler法测得一种指标,即从房室瓣血流及心室身血血流频谱中,求得Tei index值。并与临床心功能对比,讨论该指标的意义。结果该指数与心功能之间有一定关系,在人群间的重迭程度小,并且,指数与心率,二尖瓣返流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与健康人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EH患者68例和健康人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EL和APN的水平。【结果】EH患者血清E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09.11±35.35)μg/Lvs(319.78+17.31)μg/L(P〈O.01)];而APN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E(5.13土0.59)mg/Lvs(8.36土0.30)mg/L(P〈O.01)];②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H患者血清EL水平与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380,P-0.002);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平升高;②EH患者EL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而与-0.282,P-0.025)。【结论】①EH患者血清EL水APN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沈军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5):72-7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健康人组80例和心力衰竭组80例(心功能Ⅱ级25例、Ⅲ级30例、Ⅳ级25例)血清NT-proBNP的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增高,且随心功能的恶化NT-proBNP水平增高。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增加,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浓度变化及与心功能级别和30天再住院率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78例CHF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并测定其入院及出院当天血浆BNP浓度,选择20例健康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HF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476.9±243.6pmol/L对184.3±54.2pmol/L(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NYHAⅡ~Ⅳ级血浆BNP浓度分别为263.4±56.3pmol/L、412.1±163.6pmol/L、769.7±141.7pmol/L(各组间P<0.01);33例CHF患者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小于300pmol/L,30天再住院率6%,45例CHP患者出院时血浆BNP浓度大于300pmol/L,30天再住院率27%(P<0.05)。结论 血浆BNP浓度可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随着心衰的加重,血浆BNP浓度逐渐升高,当血浆BNP浓度降至300pmol/L以下时,患者30天再住院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