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SA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2例作为研究资料,共54髋关节,均于血管灌注介入治疗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描述供血动脉血管的改变,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管管径和血管计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SA影像表现提示股骨头供血动脉血管的改变属于引起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而通过介入治疗则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骨形成,近期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股骨头髓内减压带血管蒂植骨后行介入溶通术与单纯行股骨头介入溶通术的对比、研究、探讨双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8例(22髋),其中8例(8髋)为治疗组,行股骨头髓内减压及带血管蒂植骨后行血管内介入溶通治疗;10例(14髋)为对照组,单纯行血管内介入溶通治疗术。行DSA造影证实后经导管注入罂粟碱、尿激酶、复方丹参,3w后重复治疗一般行三次溶通治疗,分别于3、6、12个月摄骨盆正位片或/和股骨头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共同点均有疼痛减轻或消失血管增粗、增多、延长等共性表现,但治疗组在股骨头区血管分支较多,部分细小、杂乱之血管形成小斑片状血管染色,DSA股骨头实质期染色缺损范围明显减少,治疗组显效率75%对照组50%。复查时观察到治疗组较对照组坏死囊变区骨小梁显示更加致密,新骨形成好,坏死区无扩大。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直接将溶栓、扩张微血管、止痛和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药物,直接注入到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用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股骨头营养供应。股骨头髓内减压带血管蒂植骨是加速新血运的形成和制止骨坏死的持续发展,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增生,增加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死骨吸收和加快成骨细胞增殖,加快新骨形成,使骨组织修复。血管内外双介入治疗的有机结合,对改善股骨头血管内外的血液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介入和支持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分析其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非创伤因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9例,共计38个股骨头,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超选择插管灌注融通,扩血管药物治疗。注药后行血管造影,并观察临床症状及股骨头血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支持治疗。结果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均有不同程度增粗、延长小分支显示增多;所有患者,治疗后患髋疼痛和功能障碍于半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近期有效率为100%,远期随访有效率为84%,Ⅰ~Ⅲ期患者疗效较好,Ⅳ,Ⅴ期远期疗效不佳。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对早期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康复治疗是维,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丹参红花注射液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随访应用丹参红花注射液、尿激酶、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苷介入治疗77例(9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3年,按Ficat分期:Ⅰ期31髋,Ⅱ期65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结果:经中西药物并用介入治疗后1~3年的Ⅰ、Ⅱ期患者疼痛及生活能力较前改善(P〈0.05),11期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较前改善(P〈0.05);Ⅰ、Ⅱ期患者治疗后DSA显示血管增多、增粗,部分血管再通,实质期染色变化;CT片显示不同程度骨质修复。结论:应用丹参红花注射液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3例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供血动脉药物灌注。结果:经过1~3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溶栓、扩张血管疗法对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骨质的修复,缓解临床疼痛及改善恢复关节功能方面,近、中期疗效肯定,技术成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104U,罂粟硷30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刈22例ANVH患者经旋股内、外动脉加压灌注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股骨头血供情况和l临床疗效。结果:介入治疗后11例股骨头血供改善,Ⅰ~Ⅱ期(10/13.77%)疗效显著好于Ⅲ~Ⅳ期(1/9.1I%)。结论:Ⅰ~Ⅱ期ANFH介入治疗效果好于Ⅲ~Ⅳ期。  相似文献   

8.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104U,罂粟硷30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介入治疗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医院2010-07—2011-12收治的4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围手术期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为预防用药组和无用药组;分析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48.7%,两组术后均无感染发生。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不需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 65例患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线平片,可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血管数目基本达正常。结论 通过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Ⅰ、Ⅱ期)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Ⅰ、Ⅱ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介入超选择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分析患者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后的水肿情况。结果:28例患者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后的水肿情况分析:通过对28例患者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后的水肿情况分析,Ⅰ、Ⅱ期患者治疗后的水肿情况均得到了较大改善,Ⅰ期患者中0级约占60.00%,Ⅱ期患者中0级约占46.15%。结论: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股骨头坏死(Ⅰ、Ⅱ期)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3 6例 5 2髋ANFH患者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DSA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3 6例的 5 2髋中 5 0髋 (96.2 % )有供血动脉的异常改变 ,40髋 (76.9% )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 ,2 5髋(4 8.1% )显示股骨头静脉引流异常。治疗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好转 ,关节功能明显得以改善。DSA复查 ,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的显示明显增多 ,5 3 .8% (2 8/ 5 2 )的患髋股骨头显示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经治疗 1年后X线平片及CT复查 ,71.2 % (3 7/ 5 2 )患髋股骨头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 ,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及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选择靶动脉药物灌注时应结合术前造影所见 ,特别应重视对臀下动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影像学对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意义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8例经X线平片、CT和血管造影诊断;以扩血管、抗凝、溶栓等为原列行靶血管介入治疗。结果:全组临床症状即刻消失者6例,占75%,显效者2例,占25%。随访一年无一复发。结论:CT扫描不仅可发现骨缺血性坏死的早期改变,且可作疗效追随的检查方法。介入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股骨头坏死是肾移植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防治尤为重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防治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86例肾移植患者,对发生肾移植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移植前透析方式及透析时间、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时间、患者体质量变化、血脂改变及出现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与结论:486例患者中45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2.7个月,共有4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为0.8%,平均发病时间为8.25个月。肾移植后股骨头坏死患者移植后前5d平均静脉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707.50±154.45)mg,。肾移植后第1个月平均13服醋酸泼尼松片(617.50±180.76)mg。4例均为血液透析患者,肾移植后血脂及体质量增加,明确诊断后均减量并停用激素,并应用活血药物及内科保守治疗,3例好转,余1例为新近发现股骨头坏死患者。提示激素的应用是肾移植后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发病后停用激素,并给予活血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动脉介入法和介入置管法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CT域RI检查证实的ANFH 30例,经动脉介入治疗法采用Seldinger技术,插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灌注溶栓剂、解痉剂及血管扩张剂;介入置管法为骨穿刺针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粗隆稍下方进针,进入股骨头坏死区,旋转硬膜外导管,然后灌注上述相同药物,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动脉数目和静脉回流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变;定期X线摄片随访。结果 动脉数目的变化:9例行介入置管法,治疗后7例静脉回流通畅;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经动脉介入治疗的21例,除2例未做治疗后的第2次动脉造影,另19例治疗后动脉数目增多10例、有所增多5例、不增多4例;静脉回流的变化:9例行介入置管法,治疗后7例静脉回汉通畅;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2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后疼痛改善14例、缓解4例,未改善3例。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后疼痛改善6例、缓解3例。X线下片复查:于治疗后1年复查,2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者,14例复查显示10例有不同程序的骨质修复;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者,5例复查显示4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经动脉和介入置管治疗ANFH,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股骨头的新生骨形态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新技术。并从临床症状与影像学的改变。对其疗效加以评价。方法 对3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人采用Seldinger's股动脉穿刺技术,超选择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造影拍片并灌注溶通血管的药物,对治疗前后股骨头区作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改变与治疗前后CT复查坏死股骨头的改变,加以分析对比。结果 顺利地开展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后供应股骨头区的血管增粗,增长,增多,血管网增密,复查CT显示;股骨头区囊状骨坏死变小,内有新骨形成,股骨头与颈呈现成骨征象。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明显,而且微创,有条件者应积极开展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以往大直径股骨头的高磨损率和高髋臼松动率相比,新一代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和低磨损,低脱位率等优点。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单侧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资料。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置换前49.5分改善为置换后92.5分,优良率为96%,总体满意率为96%。置换前后及随访时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等不良反应。说明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短期内无明显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以往大直径股骨头的高磨损率和高髋臼松动率相比,新一代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和低磨损,低脱位率等优点.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单侧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资料.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置换前49.5分改善为置换后92.5分,优良率为96%,总体满意率为96%.置换前后及随访时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等不良反应.说明大直径金属/金属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短期内无明显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