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TV-PDU)检测子宫内膜下血流对异位妊娠(E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V-PDU对可疑EP患者(184例)子宫内膜下血流进行分型、分级,检测最高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为EP组(62例)和宫内妊娠组(122例),比较两组子宫内膜下血流类型和超声参数。结果:EP组TV-PDU较难显示子宫内膜下血流信号,只有9例(14.5%)能检出内膜下动脉血流频谱,血流速度曲线为低速高阻型,13例为静脉血流频谱。而宫内妊娠者子宫内膜下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血流速度曲线为低阻型。两组病例动脉血流分级、RI、PS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P组子宫内膜为蜕膜样组织、蜕膜组织和A-S反应病理类型的比例较高。结论:内膜下低阻血流是诊断宫内妊娠的有力证据,能有效排除EP的可能。TV-PDU有助于准确地评价子宫内膜的血供情况,对早期可疑EP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与血清β-hCG比值相结合可早期诊断E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子宫血循环的特征性改变,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率。方法:应用阴道彩超检测56例未破型宫外孕的子宫动脉、螺旋动脉和滋养层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 I)值,并与60例宫内早孕作对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组子宫动脉平均R I值高于宫内早孕组(P<0.01)。异位妊娠组子宫螺旋动脉彩色多普勒的阳性率则明显低于宫内早孕组(P<0.01);异位妊娠组附件区滋养动脉检出率为95%,特异性100%。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临床资料可早期确诊异位妊娠或宫内妊娠。  相似文献   

3.
尚艳红  范银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74-3875
目的:探讨早期易误诊的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鉴别诊断的特征性依据,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95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测定血清β-HCG、孕酮及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本研究宫内正常妊娠组血清β-HCG、孕酮值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异位妊娠组及宫内妊娠流产组(P<0.05),三者联合监测的诊断符合率达93%。结论:血清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可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指标,但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为防止误诊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临床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宫内外早早期妊娠的二维超声特点及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未见孕囊的宫内、外孕患者二维超声参数及病史,探讨诊断的间接依据。方法:回顾2005~2008年90例HCG阳性、而宫内、外均未探及妊娠、1周左右复查的患者,宫内孕及宫外孕各45例,对比分析其病史及首次经阴道检查二维超声特点。结果:宫外妊娠与宫内孕妊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可为宫内、外早早孕的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异位妊娠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内有无妊娠囊、重点观察附件部位及盆腔包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彩超观察有无特征性血流信号。结果 58例超声诊断为输卵管妊娠,术后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结论阴道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率高,图像清晰,可减少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孕6周内伴阴道流血患者的血清学及超声变化特点,探讨生化妊娠的及时诊断特点减少将其误诊为异位妊娠或盲目保胎的过度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该院妇科及产前门诊就诊的,早孕6周内伴阴道流血、阴道超声未见宫内宫外孕囊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水平和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根据孕≥7周妊娠结局分为:宫内早孕组42例、生化妊娠组38例、异位妊娠组23例。结果3组平均血清β-hC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P0.01),宫内早孕组大于异位妊娠组(q=591.65,P0.05),当血清β-hCG水平在1 000~2 400 IU/L时,生化妊娠组所占比率为65.79%,生化妊娠组高于异位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P0.01),生化妊娠组48 h血清β-hCG上升幅度小于异位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6,P0.01),下降比率高于异位妊娠组(χ~2=18.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的平均血清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2,P0.01),生化妊娠组大于异位妊娠组(P0.01)。就诊当日及第7日3组间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P0.01;F=6.40,P0.05),且生化妊娠组较异位妊娠组平均厚度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血清β-hCG2400 IU/L,48 h血清β-hCG水平上升50%尤其呈下降趋势、P72.60 nmol/L及子宫内膜厚度10 mm联合检测作为早孕≤6周时的生化妊娠预测界限,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厚度和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2006年2月~2009年6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75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阴道超声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孕酮并计算其比值,随访并进行分析.结果 154例患者资料完整,其中69例确诊为异位妊娠,44例为稽留流产,41例为正常宫内孕.平均子宫内膜厚度:正常宫内孕组大于异位妊娠组和稽留流产组(t分别为17.39、14.23,均P<0.05),但异位妊娠组和稽留流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异位妊娠组大于正常宫内孕组和稽留流产组(t分别为6.07、6.28,均P<0.05),但正常宫内孕组和稽留流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肌酸激酶、孕酮并计算其比值的方法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8.3%、86.6%、91.6%、90.7%.结论 联合子宫内膜厚度及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TVS)检测不明位置妊娠(PUL)患者的子宫内膜,建立鉴别诊断的多变量回归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早期PUL患者的子宫内膜二维声像图特征,并对年龄、β-HCG、停经时间等进行分析,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法及ROC曲线筛选出有意义的诊断指标,建立PUL患者的多变量回归模型。结果:建立了三个预测PUL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宫内早孕(MIUP)、宫内早孕流产(MIUPM)和早期异位妊娠(MEP)进行评估,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1、0.886、0.891,预测模型循证试验的诊断指标均优于各自回归模型中任何单一变量。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多变量预测模型能更早期、更有效地预测PUL患者的妊娠状态,对早期PUL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与血清β-HCG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8例孕龄在5~7周的孕妇,分为异位妊娠(196例)、妊娠正常(80例)和妊娠自然流产(82例)3个组,分别测定3组孕妇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妊娠正常组血清β-HCG值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异位妊娠及妊娠自然流产组(P<0.05),异位妊娠与妊娠自然流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以血清β-HCG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9.0%,单独以子宫内膜厚度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4.0%,若将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则诊断符合率可达到98.0%。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血清β-HCG检测大大提高异位妊娠早期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内早孕和宫外孕子宫内膜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观察78例尿或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或弱阳性的妇女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情况,按其后证实为宫内孕和宫外孕分为2组进行比较。结果宫内早孕和宫外孕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子宫内膜厚度15mm为截断点,诊断宫外孕敏感度93.3%,特异度97.5%,准确度94.9%。结论超声检测子宫内膜改变有助于诊断宫内早孕和宫外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FET助孕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75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3组,A组:63例患者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B组:52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C组:60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皮下注射LMWH。对3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内膜转化日,与A组相比,B、C组子宫内膜厚度、Ⅱ+Ⅲ型血流比例均增加,RI、PI均降低(P<0.05)。治疗结局方面,与A组相比,B、C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增加,周期取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期流产率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ET周期中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流情况,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注射LMWH可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查在宫外孕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早期疑似异位妊娠的189例患者,按照术后及病理证实分为正常宫内妊娠组( A组)、宫内妊娠而自然流产组( B组)和异位妊娠组( C组),分析不同组别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值及β-hCG的变化,子宫内膜参数值包括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建立ROC曲线分析各超声指标联合β-hCG在宫外孕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β-hCG、双层子宫内膜厚度(ET)均显著高于B、C组(t值分别为6.24、4.39、4.66、5.75,均P<0.05),而VS、VD及RI均显著低于B、C组(t值分别为4.36、5.54、5.61、4.71、7.72、6.73,均P<0.05),C组VS、RI、附件区包块大小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值分别为5.17、4.61、8.28,均P<0.05)。 RI、ET及β-hCG三者联合诊断时,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3%、98.38%、99.81%、95.16%,其曲线下面积( AUC)为0.918,优于RI +β-hCG、ET+β-hCG诊断价值( Z=5.541,P=0.025)。结论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联合β-hCG有助于提高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效能。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妊娠的准确率为91.2%(62/68),明显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妊娠的准确率75.0%(51/68),两种诊断方法差异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胚芽、宫腔内假胚囊、附件区团块、原始心管搏动、盆腔积液显示率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诊断方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高,能很好地观察孕囊情况,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为临床医生准确地提供诊断信息,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β-hCG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PUL)者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50例PUL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血清β-hCG水平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异位妊娠的最佳指标和阈值,评价各指标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350例PUL者最终确诊为自然流产180例(自然流产组),宫内妊娠120例(宫内妊娠组),异位妊娠50例(异位妊娠组)。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比值(48h/0h)低于宫内妊娠组和自然流产组(P0.01,P0.05);子宫内膜厚度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比值、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的截断点(cut-off)分别为1.6和7.9mm;血清β-hCG比值、子宫内膜厚度及两者联合预测异位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53、0.89;β-hCG比值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94%;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54%;两者联合诊断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6%。结论:血清β-hCG比值对于早期PUL者预测异位妊娠具有较好临床价值,联合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可提高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对提高宫腔内授精(IUI)妊娠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C/HMG/HCG方案促排卵,将行IUI的114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于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57例,服用安慰剂。分别于排卵前1天和排卵后10天检测两组对象子宫动脉 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形态、厚度及妊娠率。结果:两组妊娠率分别为24.6%和14%,子宫内膜呈三线征发生率分别为75.4%和50.8%,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I显著降低(P<0.01),子宫内膜明显增厚(P<0.01)。结论:小剂量阿 斯匹林可改善子宫内膜发育,提高IUI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丘雅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61-4762
目的:通过阴道超声检查临床疑诊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阴道超声反复多次检查,参照异位妊娠阴道超声诊断标准,结合手术对照,比较阴道超声单次检查与多次检查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00例临床疑诊异位妊娠经过阴道超声反复多次检查,异位妊娠103例,占52.5%,宫内妊娠97例,占47.5%。异位妊娠诊断率初次检查80.5%,2次检查93.3%,3次检查98.0%。异位妊娠假阳性2例(初次检查诊断),假阳性率1.9%。结论: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能较早地确定宫内妊娠和发现异位妊娠;反复多次检查较单次检查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有较大的提高;动态观察可降低异位妊娠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就诊的疑似宫外孕患者106例,其中确诊宫外孕64例为观察组,正常宫内妊娠42例为对照组。对患者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β-hCG水平,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子宫内膜厚度与血清β-hCG单独或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217、6.552,均P <0.01)。子宫内膜厚度对宫外孕的诊断折点为8.03mm,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4(Z=5.583,95%CI:0.681~0.913,P=0.023);血清β-hCG对宫外孕的诊断折点为1 123IU/L,AUC为0.796(Z=4.895,95%CI:0.592~0.870,P=0.004);子宫内膜厚度与血清β-hCG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明显提升,AUC为0.904(Z=9.042,95%CI:0.747~0.976,P=0.001)。结论阴道超声子宫内膜厚度联合血清β-hCG检测有助于提高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阴道超声,孕酮及血HCG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经B超及后穹窿穿刺手术确诊为异位妊娠的1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这异位妊娠100例患者均给予阴道超声测定其子宫内膜厚度、同时测定其孕酮及血HCG的水平。比较经阴道超声测定、孕酮、血HCG分别诊断为异位妊娠与经B超及后穹窿穿刺手术确诊为异位妊娠的符合率,以及阴道超声测定+孕酮、阴道超声+孕酮+血HCG诊断为异位妊娠与经B超及后穹窿穿刺手术确诊为异位妊娠的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孕酮+血HCG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符合率为96.0%,明显优于超声测定符合率75.0%、孕酮符合率57.0%、血HCG符合率63.0%,以及阴道超声测定+孕酮诊断的符合率8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超声,孕酮及血HCG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6.0%,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