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红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304-130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5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呕吐症状、食管钡餐造影、体重增长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体位治疗+饮食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7年12月的42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时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静滴3~51μg/(kg·min)的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比较患儿在呕吐、体重增长及胃潴留量方面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呕吐,体重增长及减少胃潴留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0.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4.3%、9.5%及9.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喂养不耐受的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及腹胀消失、体重增加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可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治疗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腹胀消失及体重增长等方面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从而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王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100-510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100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均采用口饲管喂养,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8 mg.kg-1.d-1,12 h 1次,疗程5~7天,同时配合暖箱遮光(暖箱外壁罩上深色布罩)。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胃残留量(每次喂奶前)、腹胀消失、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达到经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蠕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分两次口服,疗效不佳者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为15mg·kg^-1·d^-1;对照组在给予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增加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患儿奶量、腹围、体重及大小便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住院天数,监测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及菌群失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奶量、腹围、体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75、6.78、4.00,均P〈0.05)。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5.48、7.70、2.46、3.27,均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47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浓度不超过0.1%,缓慢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在开奶期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对两组自行吸吮喂养时间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自行吸吮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04月一2016年04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20ml净脉滴注,1次/d,疗程7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1.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05).结论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方法将5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重增长及测定血GAS、MOT的变化值。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应用红霉素治疗后喂养困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早产儿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症状发生,增加患儿食欲,提高体重,从而影响胃肠激素水平,提高了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龚小莲 《现代保健》2014,(35):12-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患儿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干预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缓解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白俊华 《现代保健》2013,(1):114-115
目的:评估双歧杆菌口服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51例,分为实验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口服加腹部抚触;对照组25例,常规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后胃残留量、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腹胀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在胃残留量、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腹胀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口服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3~2018-05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2)、对照组(n=32)。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试验组采取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均治疗5~7天。对比2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完全肠道营养时间、每日进奶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90.63%(29/32)较对照组68.75%(22/32)高(P<0.05);试验组胃潴留、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完全肠道营养时间较对照组短,每日进奶量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3/32)与对照组6.25%(2/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给予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可增强疗效,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新生儿抚触、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均给予保暖、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疗程3~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日静脉泵入,疗程3~5 d。【结果】 两组患儿在疗程、呕吐情况、胃残余量、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治疗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相当,临床可提倡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减少药物对早产儿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燕峰  刘超 《中国医师杂志》2007,9(8):1141-114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1.d-1加入5%GS静滴治疗,对照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有良好疗效,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工企医刊》2009,22(2):27-27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肠蠕动的影响。方法:对37例有胃肠不耐受的早产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于2天~4天后呕吐、呛咳、腹胀等消失,逐渐耐受胃肠道喂养,平均5.6天停鼻饲;对照组于5天~6天逐渐耐受胃肠道喂养,平均7.5天停鼻饲。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胃肠蠕动,缩短胃肠不耐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李成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3-271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经治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儿科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在治疗后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62±0.43)d、(2.21±0.41)d、(2.78±0.19)d、(8.68±2.43)d。而对照组分别为(4.32±0.73)d、(3.21±0.49)d、(3.93±0.37)d、(10.84±2.21)d,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对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的消失及体重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运动等干预措施,同时按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实施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干预,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患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估后经口喂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量不增或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可以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并帮助早产儿尽早安全的经口喂养,降低早产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周俊新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09-4410
目的从喂养不耐受发病原因出发探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出现喂养不耐受的5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研究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比较二者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方案。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仅为76.9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病程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2.69±0.95)d、(8.77±2.46)d,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日增加奶量和日增加体重为(8.14±1.21)ml和(16.82±4.28)g,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采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疗效显著,患儿恢复快,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李晓红 《现代保健》2010,(35):133-134
目的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并根据不同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呕吐停止,腹胀消失,胃潴留改善,平均体重增加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新生儿上述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减轻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口服不同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治疗效果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尤其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FI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0年3月31日在1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FI的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红霉素大剂量组(第8~10日龄起口服红霉素 12.5 mg/kg,q8 h,疗程7~10 d)、红霉素小剂量组(口服红霉素5 mg/kg,给药方法同上)、对照组(完全不用胃肠动力调节药物)。比较各项喂养相关指标、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等,并评估药物副作用。 【结果】 入组极低体重儿46例,大剂量组11例,小剂量组22例,对照组13例。两治疗组肠内热卡达基础热卡的日龄及体重开始增长时肠内热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大剂量组体重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所有治疗组患儿随访6个月均未见明显红霉素副作用。 【结论】 本研究中选取的两种剂量红霉素口服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FI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大剂量略优于小剂量。所采用的红霉素治疗方案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