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即围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患者的就医情况和保健意识及需求,为更好地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服务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武钢40~60岁妇女以厂为单位按不同年龄段进行整体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象的基本情况,症状的有无,有症状者的治疗情况及其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的影响,对围绝经期知识了解情况、途径及需求。结果:调查对象中80.30%的妇女有自觉的围绝经期症状,其中40~50岁妇女以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50%以上。51~60岁妇女以骨关节疼痛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62.80%。对围绝经期知识有所了解的围绝经期妇女仅占总人数的47.55%。希望得到围绝经期知识指导的围绝经期妇女占58.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接受治疗率低,知晓率低,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知识及服务的需求高。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保健服务需求,阐述在农村社区妇女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在农村社区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适宜技术。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40~55岁妇女1667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围绝经期相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保健服务需求。结果:48.59%的被调查者至少有一种及以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34.5%的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认知。15.9%的有围绝经期症状妇女接受过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到社区医院就诊的仅占13.4%,到妇科就诊的占70.1%,而其余的去内外科或精神科就诊。结论:①农村社区40~55岁妇女中将近半数有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②围绝经期妇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不能及时就医及有乱投医情况。③社区围绝经期保健服务滞后。总之,在农村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相当重要和必要,顺应农村妇女的需求,是妇女保健工作内涵的深入,也是社区六位一体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年龄、月经情况、身高、体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随机选取148例2004年9~11月青岛市部分金融系统女职员健康查体中的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加查双能X线BMD(已筛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及药物因素,如性激素补充),将BMD测定结果与其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8例围绝经期妇女平均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26.35%。50~60岁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8.44%,明显高于40~50岁妇女(9.52%);绝经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61.70%,明显高于未绝经者(9.90%);体重低于60kg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36.92%,高于体重在60kg以上者(18.07%);身高在160cm以下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4.12%,高于身高在160cm以上者(21.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绝经与否、身高、体重与左髋部BMDt值无相关性。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与绝经、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有关,绝经、年龄50岁以上、体重60kg以下、身高160cm以下的妇女是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孙铮  刘风云  郝艳青  张敏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33-163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绝经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抽取就诊于山东省泰安市3家医院妇科门诊、年龄40~ 60岁、有子宫及一侧或双侧卵巢、有月经改变或有绝经期综合征表现的862名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使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绝经症状评分,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的标准相比较.结果 月经情况:初潮年龄为(14.8±1.9)岁,绝经年龄为(49.2±4.8)岁;799人出现了≥1种绝经症状,占92.69%;Kupperman症状评分与绝经综合征症状得分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均有相关性(P<0.05);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与《指南》相应项目比较,均不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推荐值.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行为,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297名45~55岁妇女.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6.47±3.87岁,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51.5%,其中重度仅占5.7%;农村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和一般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P<0.05);58.9%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P<0.01);在有症状的妇女中,仅有20.8%的人去医院就医;调查期间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占1.3%.结论: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表现出较轻的更年期症状,农村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围绝经期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亟需加强有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围绝经妇女有关绝经前后症状及影响因素,为围绝经妇女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盐城市盐都区322名40~60岁妇女。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7.14±4.07)岁,出现围绝经症状者217例,发生率为67.39%,其中较重度的如睡眠障碍占11.49%,心悸、记忆力下降、抑郁等占19.57%。65.84%的妇女知道有关的围绝经保健知识,在有症状的妇女中,仅有39.44%的人去医院就医;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后围绝经期妇女有关绝经前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发生率为67.39%,主要有月经紊乱、潮热出汗、烦躁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和保健需求,为改善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提供帮助,为建立农村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丽水地区农村40~55岁的妇女54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进行入户现场调查。结果:在540例接受调查的妇女中,月经正常或基本正常306例,月经紊乱119例,绝经115例,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9.21±2.18)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8.1%,主要症状为骨关节肌肉痛380例,失眠355例,头痛316例,头晕心悸316例,烦躁不安281例,易激动292例。不同年龄组别之间的妇女生存质量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17.4%妇女了解围绝经期知识,围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HT)率2.4%;仅有35.6%的围绝经期妇女1~2年内有过健康体检。结论:丽水地区农村妇女保健意识薄弱,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开展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海霞 《临床医学工程》2015,(12):1683-1685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自我保健认知水平、行为特征,提出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以辖区内274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评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结果围绝经期与骨质疏松症有关回答正确率为55.47%、月经完全停止1年后又阴道流血是不正常现象正确率为64.60%,认为控制体重有效者占52.92%、认为激素替代治疗有效者占45.26%,人均得分(7.43±2.10)分。是否绝经、文化水平、就职情况、个人月收入、是否罹患疾病、是否有围绝经期症状均成为围绝经期女性保健知识水平独立影响因素(P<0.05)。有围绝经期症状者接受保健服务的占54.84%(102/186),妇科就诊25.49%(26/102),2年内进行过体检者42.70%(117/274),主动到医院者29.91%(35/117),未进行体检者认为没有必要34.83%(31/89)、认为无人组织35.96%(32/89)、不愿体检29.21%(26/89)。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的认知行为状况亟待改善,对围绝经期疾病危害、防治策略认知不够,了解的知识相对浅显,缺乏主动体检意愿,健康知识评分影响因素较多。围绝经期开展健康教育应关注绝经前、低文化水平、少收入、无症状对象,应尽快开展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扩宽健康教育、认知行为干预渠道。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锦州市太和区和凌河区675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和改良更年期Kupperman Index(KI)评分量表。结果 该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74.7%,其中无症状占25.3%,轻度27.6%,中度40.3%,重度6.8% 。主要症状为乏力(70.7%),关节肌痛(61.9%),烦躁易怒(59.4%),失眠(55.6%),眩晕(50.7%),头痛(50.4%),潮热出汗(48.7%)。Kupperman总体平均分为(11.28±8.573)分,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妇女主要集中在45~50岁。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分娩次数多、患有慢性病和有妇科疾病手术史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月经正常规律、饮食上荤素搭配均衡、服用围绝经期保健品或药物、对围绝经期有良好心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增长、分娩次数多和患有慢性病及有妇科疾病手术史可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加重,月经正常有规律、合理饮食,服用围绝经期保健品或药物、坦然面对围绝经期可预防和缓解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无锡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年3~8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更年期门诊及体检中心普查的40~6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建立数据库,应用SAS 9.1.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 650例妇女完成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 607例,平均年龄(47.93±5.97)岁,绝经年龄为(49.51±3.97)岁。13项症状中,各项症状患病率从9.72%~37.57%不等。出现频率最高前3位症状依次为性生活改变(37.57%)、疲乏(29.74%)、失眠(27.56%),各项症状中重度者占11.62%。绝经前后妇女的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和BMI存在统计学差异。围绝经期保健需求与知识普及之间存在矛盾,围绝经期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欠缺。结论: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存在围绝经期症状,但以轻度为主;加强围绝经期健康教育普及,是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省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干预及健康知识的普及情况,探讨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措施。方法2021—2022年向河南省部分城市及农村,年龄45~60岁的神志清醒、精神正常,无其他严重重要脏器疾病的围绝经期女性发放问卷调查1000份。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城乡分布、学历、经济收入状况、月经和生育情况、围绝经期症状、相关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激素补充治疗使用及认知情况等。结果共收回问卷988份,重度、中度围绝经期症状农村人群分别占88.9%(16/18)、56.1%(105/187);城市人群分别占11.1%(2/18)、43.9%(82/187);愿意接受治疗的城市人群占55.6%(249/448),农村人群占44.4%(199/448);出现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后主动就诊占53.5%(374/699),就诊人群中仅19.0%(71/374)首次就诊于妇产科,使用激素治疗的仅占6.7%(10/149);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微信获得相关知识分别占44.0%、43.9%。45.3%的人群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视频获取相关知识,43.9%的人群希望通过医护人员获得相关知识,37.3%的人群希望通过社区宣传获得相关知识。结论河南省部分地区45~60岁女性对围绝经期早期症状认识不足,中、重度围绝经期症状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与环境和教育程度密切相关。需通过更高效的知识宣教途径,结合互联网平台,并建立分级卫生服务体系,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水平及自身保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2388例妇女中有1884例妇女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占78.9%,50岁以上者均有症状,40~50岁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40岁以下者有中度或轻度围绝经期症状.对相关的知晓度和告知度分别为16.7%和35.2%.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及保健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应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对围绝经期的认识及围绝经期的保健需求,以指导干预。方法:以社区为基础进行抽样,采用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49.96±3.1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62.37%。50~和55~岁年龄组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1.99%和62.85%。9.5%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只有32.52%的人近两年做过妇科检查,对各种妇女保健知识需求选择“是”的均在70%以上,有52.13%的人希望医生来居委会提供服务。结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比例较高,保健意识还有待提高,对社区的围绝经期卫生保健服务及有关知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华北城乡围绝经妇女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择 2 97名居住在河北迁安县和北京市区的 4 5~ 5 5岁妇女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近两周有无身体不适 ,以了解更年期症状情况 ,并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结果 平均绝经年龄为 4 6 4 7± 3 87岁 ;未避孕者占未绝经者的 35 0 %。以询问法获得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 5 1 5 %。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 95 2 % ,其中重度仅占 5 7% ,农村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和一般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 (P <0 0 5 )。 5 8 9%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 ,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 (P <0 0 1 )。在有症状的妇女中 ,仅有 2 0 8%的人去医院就医 ;调查期间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占总人数的 1 3% ;有 2 3 2 %的人在补充钙剂 ;有 5 0 8%的妇女体重属于肥胖型 ,但仅有 4 %的人在控制饮食 ,4 7 2 %的人经常锻炼身体。结论 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表现出较轻的更年期症状 ,农村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 ,围绝经期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的知识和意识 ,存在不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现况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台州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的围绝经期妇女中随机抽取413例围绝经期社区妇女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围绝经期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疲乏(19.85%)、眩晕(17.19%)、骨关节痛(15.74%)为主要症状;51~60岁年龄段平均Kupperman评分高于40~50岁年龄段(P<0.05)。51~60岁年龄段以中度、重度多见,40~50岁年龄段以正常、轻度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87.1%,高于40~50岁年龄段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月经情况及运动与Kupperman评分值有关,高年龄、高文化程度为Kupperman高评分的危险因素,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正常及有运动习惯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早期预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延缓及防治作用,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症,约1/3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血压不稳、头晕心慌,精神上容易激动或情绪低落,易患泌尿系感染及心血管疾病。大多数妇女由于缺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知识的认识,导致遵医行为薄弱,不能顺利度过围绝经期,影响工作,生活质量下降。据有关学者统计,近几年来由于生活压力提高,患病率不断上升,围绝经期提前,而且与患者遵医行为薄弱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我们对11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了遵医行为的研究,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北省各地区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河北省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共抽取700名45~5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Kupperman评分.有效问卷627份.结果 627名调查对象中,围绝经期综合征总发生率为95.22%,轻度症状占22.65%,中度症状占61.08%,重度症状占11.48%;抑郁总发生率为31.26%,可疑抑郁者占9.89%,肯定抑郁者占21.37%;城市、无工作、伴侣患病离异丧偶、婚姻质量差、居住环境欠佳、与子女及邻里同事关系差、月经紊乱、无社会或家庭支持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频率或程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北省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陕西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了解陕西省部分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对保健服务的需求,分析在农村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4个县9个乡镇共计729名40~60岁的农村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自然绝经年龄平均为47.86岁,现患病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疾病(14.81%)、消化系统疾病(7.82%)、妇科肿瘤(7.13%)、骨关节疾病(6.17%)和内分泌疾病(4.66%).88.61%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其中最常见的前4种依次为:焦躁(71.47%)、头晕(65.71%)、易疲劳乏力(63.51%)和肌肉骨关节痛(62.69%).月经初潮年龄与自然绝经年龄相关分析显示无显著相关性(R=0.044,P=0.554).虽然有约一半的调查对象知道妇女有围绝经期过程,但仅有8.09%的人对围绝经期相关症状比较清楚,85.87%的被调查者几乎没有获得过围绝经期健康教育宣传.结论 大部分陕西农村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相关症状,但其缺乏对围绝经期知识的了解,能得到的相应保健服务有限.因此,有必要在陕西省农村地区开展围绝经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心理保健需求。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态度及需求调查表,于2010年12月~2011年2月在上海某社区内对935名参加普查的45~59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①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24.8%。上海本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22.7%,外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50.7%。②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户籍、痛经程度、1年内子女长期离家、重病、感觉异常、关节肌肉痛、更年期综合征、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等。③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和知识:39.8%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关心心理卫生保健,分别有69.5%和61.9%围绝经期妇女选择视听媒体和报刊杂志作为保健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结论:上海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较高,与多种社会、心理、生物学影响因素有关,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心理保健应该纳入妇女保健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2016年10月在海盐县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1~60岁本地户籍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评估,分析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973名妇女,平均(48.4±4.2)岁。1 353人(68.57%)至少有1项围绝期症状,其中轻度683人(34.62%)、中度185人(9.38%)、重度16人(0.81%)。发生率前5位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是性生活问题(44.50%)、失眠(38.11%)、潮热出汗(35.53%)、疲乏(31.52%)和情绪激动(28.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277~3.237)、月经周期不规律(OR:2.002~2.160)、绝经(OR:2.807~2.263)、痛经(OR:1.310~1.527)、月收入低(OR:1.538~3.150)和自评体质差(OR:1.704~5.404)是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适当运动是保护因素(OR:0.586~0.930)。78.10%的调查对象是从媒体、朋友、同事等渠道获取围绝经期相关知识,仅2.23%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达到"了解"程度,80.39%认为围绝经期症状无需治疗。结论海盐县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较高,且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年龄大、月经周期不规律、绝经、痛经、月收入低和体质差是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