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重视高危儿的发育风险和早期科学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秀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5):393-394
随着新生儿救治技术的发展,极低体重儿和窒息儿等高危新生儿存活率大大提高。早在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拯救生命的斗争应该和使生命有意义的努力同步进行,即生存和发展并重的新概念。作为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是使每一个救活的儿童成长为健康聪明可爱的儿童。通过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儿科工作者对早期干预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不少成果,积累了较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指导家长参与高危儿早期干预,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促进代偿性康复,预防智力低下及脑瘫发生。方法 2009年2—8月,月龄2个月以内高危儿60例,根据病情及家长意愿将分为3组:第一组一对一训练、第二组功能训练师与家长共同配合训练、第三组以家庭为中心训练,同期选20名健康婴儿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训练指导。这4组婴儿均参加常规检查,进行Gesell智能发育评估。结果第一、二、三组婴儿6个月时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时发育商已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均P>0.05);3、6个月时大运动发育均超过对照组(均P<0.05);3、6、9个月时适应性发育均超过对照组(均P<0.05)。结论 3种干预形式都行之有效,能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减少智力低下和脑瘫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6.
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早期干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通过早期干预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 【方法】 将 7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未干预组 ,并设正常新生儿对照组。仅对干预组患儿实施早期康复干预 ,定期随访 ,以《贝莉智能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 ;未干预组、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育儿指导。 1岁时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三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的最终评估。 【结果】 3、9月龄时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未干预组 (P <0 .0 1) ,可达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 ,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除大运动能区不存在差异外 (P >0 .0 5 ) ,其它四大能区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五大能区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 ,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4月-200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7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未干预组(41例),并设立正常儿对照组(40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干预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危儿的MDI及PDI、后遗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模式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早期干预方式。方法:将海南农垦总医院69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未干预组30例。干预组除按儿童保健常规进行系统管理外,还按早期干预计划进行早期干预;未干预组只按儿童保健常规进行系统管理。结果:干预组3个月、6个月MDI、PDI均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发育指标,干预组月龄均早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②家庭式的干预模式需要长期坚持,医生、家长、患儿之间要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9.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早期干预方法通过指导家长对实验组实施,另设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测出两组高危儿的行为发育商(DQ)并作比较,同时还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较。结果:实验组各行为能区的DQ均大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新生儿的实验组相比仅在适应性和语言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各行为能区的DQ与正常新生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帮助他们尽早地康复,赶上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54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并设120例正常儿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于预,定期体检及智能发育测试.[结果]①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干预组经过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后遗症明显少于未干预组;③干预组患儿在1、2岁时可达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使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经临床及颅脑超声检查确诊的120例脑损伤早产儿实施综合性早期护理干预,通过临床观察和颅脑超声检查,分析患儿脑损伤改善情况。结果:120例患儿中,除自动出院15例,失访11例,其余94例患儿临床症状和颅脑超声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由于早产儿脑损伤与脑发育密切相关,针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特点,尽早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有效控制患儿病情、降低病死率、促进患儿脑发育,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来自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收录的125名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69例)。干预组:纠正胎龄满40周后做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评分<35分者,建议在医院进行干预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配合运用导平、脑循环治疗仪等);评分≥35分者,向家长发放指导手册,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干预训练。在随访中根据神经测评情况调整干预方法。定期对早产儿进行全面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所有婴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运动检查。对照组在儿保门诊接受常规育儿指导。结果两组男女比例、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纠正胎龄40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8月龄时CDCC智测结果干预组89、88分,对照组84、8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促进脑瘫康复。该结论还需大样本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运动发育及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探讨降低脑瘫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36名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61例和对照组75例,干预组在纠正胎龄满40周后做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评分<35分者建议在医院进行干预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配合运用导平、脑循环治疗仪等);评分≥35分者给家长发放指导手册,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干预训练;在随访中根据神经测评情况调整干预方法,定期对早产儿进行全面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对照组在本院儿保门诊接受常规育儿指导。所有婴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运动检查。结果:两组男女比例、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纠正胎龄40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在8月龄、12月龄时CDCC智测结果得分干预组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干预组有1例脑瘫,对照组有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减少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出生或就医于29个协作单位存活的早产儿2684例,胎龄小于37周,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两组:研究开始前1年内出生和研究后出生的家长不愿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常规育儿组(常规组),研究开始后出生的家长积极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两组婴儿数目相近.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常规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指导.[结果]两组孕母并发症、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的比例、单胎和多胎的比例、胎内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率、阿氏评分、生后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轻重比例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1岁时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9.4‰(13/1 390),常规组为35.5‰(46/1294),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结论]指导父母对早产儿出院后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160例早产儿按研究开始前、后的时间和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常规育儿组,两组患儿自出院后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干预组接受听、视、触觉刺激及水疗、按摩、体操及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作相应康复训练。【结果】6、9、12月龄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常规育儿组;1岁时干预组患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会交往及适应性优于常规育儿组;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1.1%,常规育儿组为8.6%,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早期干预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应用开塞露和金双歧干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应用开塞露和金双歧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8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观察组42例早产儿出生后30 min内、生后12~24 h和24~48 h时间段中各使用开塞露注肛1次,每次5 ml,保留时间1~2 min,共3次;金双歧生后当天开始使用,每次1/2片,每日3次,连用3天。比较两组在生后48 h、72 h和96 h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在48 h血清胆红素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在72 h和96 h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45%)(χ2=9.336 0,P<0.01)。结论:早产儿早期应用开塞露和金双歧,可有效抑制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于预防胆红素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措施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08年12月-2010年06月就诊的25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25例)和未干预组(128例),并设立正常儿对照组( 105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 结果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后遗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模式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内容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儿社区早期干预的内容和模式,研究高危儿在社区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将高危儿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干预组根据0~3岁早期干预大纲干预训练,未干预组未进行系统干预,另设正常对照组,3组定期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价。结果:早期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5大能区发育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早期干预内容及模式有助于促进高危儿智能的发育,有效减低残疾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产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高危因素,探讨有利于ICH防治的策略。方法:选择横沥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57例早产儿ICH作为研究组,同期79例非ICH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19个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ICH发病率为41.9%。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妊高征、窒息、产伤、滞产、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早产儿ICH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ICH的高危因素众多,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外部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能是控制早产儿ICH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