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81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童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都有口腔保健的常识,但对龋齿的饮食预防认识欠缺;通过此次健康教育,认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家长在此次健康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了有效刷牙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前后能够督导幼儿坚持早晨和睡前刷牙,能够做到有效刷牙的幼儿人数有所增加(χ2=4.2395,P=0.039 5)。结论:学龄前儿童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活动应以学校和家庭为主,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饮食干预上,并且需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并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口腔保健少儿电视专题节目对学生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影响 ,进而寻求最佳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方法 ,1 998年 9月 1 7日~1 0月 1 5日 ,陕西省卫生厅、省牙防组、省教委、省健康教育所、高露洁公司与陕西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以知识竞赛为主 ,融现场采访、专家讲解、学生上台演示、表演唱、舞蹈等为一体的“爱牙、洁齿、保健康”少儿电视专题节目 ,在陕西一台和陕西卫视共播出 6次 ,每次3 0分钟 ,节目播出前后分别在全省十地 (市 )部分小学四年级学生中进行了相关知识与行为的调查 ,现分析如下。调查方法和对象1 抽样方法 在陕西省十地 (…  相似文献   

3.
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师范大学1 608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认知及口腔保健行为问卷调查.之后试行既定的高校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教育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教育前后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在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方面,除牙龈出血的主要病因、睡前刷牙的重要性、更换牙刷时间≤3个月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不太明显(P值均>0.05),其余问题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口腔健康危险因素方面,吃糖/零食习惯报告率升高(x2=7.46,P<0.01);在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途径方面,学校、医院宣传栏途径提升明显(x2值分别为11.46,12.99,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问题.采取多方位的校园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大学生口腔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4.
路振富  张颖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11-1111
口腔疾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大、患病率高的疾病,其中龋病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据1995年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9,49%,居全国首位;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4%,人均有4.38颗龋齿,其中患龋率农村为84%,城市为64%,与10a前相比虽有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很高。为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以便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孕产妇的口腔保健不仅关系到孕产妇自身的健康,还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和发育,加强孕产妇口腔保健教育,对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期的口腔疾病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健康教育是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拥有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  相似文献   

6.
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对幼儿家长实施口腔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方法,为制定幼儿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3年9月对两所幼儿园共150名4岁年龄组的幼儿家长进行基线调查和对幼儿进行口腔体检,针对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较为淡薄、口腔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及幼儿患龋率较高等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经过一年的干预后,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和对幼儿进行口腔体检,并将干预前后调查和体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育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教育前后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显示,13道相关知识题中有10道题存在显性差异,幼儿的患龋率从干预前的53.0%,下降到干预后的52.0%。结论对家长实施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增强其保健意识,可以控制和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钟微  黄佩贞  甘标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40-1542
评估窝沟封闭健康教育效果,为儿童窝沟封闭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海珠区24所小学.在抽中的各小学二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和家长参加问卷调查.结果 944名家长和955名学生参加此次问卷调查,大部分被调查家长(98.62%)听完讲座后有所收获或收获很大,94.39%的家长能够了解窝沟封闭的必要性,77.97%的家长表示会带孩子做窝沟封闭,家长和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6.10%和84.84%.对学生而言,学校教师和社区医生在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口腔医生/护士(x2=28.739,P<0.01);对家长而言,学校老师的讲座效果明显差于其他授课教师(口腔医生/护士、社区医生),在窝沟封闭必要性认识和是否会带孩子去做窝沟封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7.469,34.47,P值均<0.01).结论 窝沟封闭健康教育应根据授课对象类型,合理选择授课教师;社区医生开展窝沟封闭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参与式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牙周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的影响,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不等比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昆明理工大学40个宿舍(教育组、对照组各20个)共240名学生.教育组学生在专题小组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形式的参与式口腔健康教育,同时提供专为口腔健康教育设计的阅读材料,使用统一提供的牙膏、牙刷和手动牙线;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在健康教育后,比较2组学生牙周健康状况、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 3个月后,教育组学生的软垢指数(0.89)、牙石指数(0.23)、牙龈指数(0.21)明显低于对照组(1.56,0.73,1.17)(P值均<0.05);教育组学生每天刷牙的次数以及每次刷牙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值均<0.01);刷牙方法、牙周疾病等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与式口腔健康教育方法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提高参与者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高唐县中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殷会芳  杜燕飞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31-2133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口腔卫生工作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139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19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初中学生开展系统的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口腔保健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北医药学院不同专业大四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为该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0名临床医疗系医学生和120名药护学院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口腔健康基本知识,对有效问卷进行回收统计并按医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分为“临床”组和“药护”组,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240名大四医学生12条核心内容中除“选用小头软毛刷”一项知晓率较低外(68.75%),其余内容学生掌握率均在70%以上。120名临床医疗系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均在70%以上。120名药护学生有2项内容知晓率低于70%,其他知识点回答正确率均在70%以上。健康教育前临床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药护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宣教后,240名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教育前(P〈0.05)。2组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医学院不同专业大四医学生对口腔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临床医疗系专业学生掌握情况优于药护专业学生。短期的口腔健康宣教有助于迅速提高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对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并开展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终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习惯、降低龋患率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两所幼儿园中班150名幼儿及150名幼儿家长与85名教师作为实验组,对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选取另两所学生来源与实验组差不多的幼儿园140名幼儿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两年后比较两组幼儿龋患率。结果实验组家长与教师的口腔保健知识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儿口腔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幼儿龋患率与干预前比下降了3.8%,对照组幼儿龋患率比原来上升了8.5%,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项目所实施的口腔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模式可在幼儿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项目实施,评估建立乡镇学龄前儿童三级牙病预防保健网的可行性。方法:对中山市8个镇区19间幼儿园5 953名4~6岁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为空白对照组,B为实验组,对实验组采用宣教、预防、治疗等综合措施,3年后对乳牙患龋率、充填率、龋均及六龄齿的患龋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项目实施3年后经统计分析,B组儿童乳牙患龋率低于A组(χ2=210.6,P<0.01),B组龋均低于A组(t=2.45,P<0.01),B组充填率高于A组(χ2=276.2,P<0.01),两组儿童六龄齿的患龋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43,P=0.511)。结论:以妇幼保健为依托,开展乡镇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项目是有效可行的,同时填补了乡镇儿童口腔保健的空白,使城乡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和农村交接混合区住宅的父母为对象 ,进行了有关家庭环境和妇幼保健服务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 ,主要影响母亲的保健行动的因素有民族、学历、职业、年收入、家庭形态、健康信息等因素。还被提示的问题有 ,作为婴幼儿喂养必须的信息来源的保健书籍之中 ,发现朝鲜文的保健书籍很缺少 ,因此考虑很有必要开发朝鲜文的育儿书籍。关于新生儿访问 ,当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信息时有必要考虑因民族的不同所造成的育儿观念的差异。笔者考虑有必要重新探讨有关提高母子保健手册的有效利用的新体系的调整以及妇幼保健服务管理体制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学龄前儿童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于 2 0 0 1年 9~ 10月对重庆市主城区 6所小学 484名学前班儿童进行了共 8学时、为期 2个月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课程 ,并对授课前后口腔健康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对口腔健康知识回答平均正确率由授课前的 61 92 %增加到授课后的 90 19% ,授课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结论 采取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宣传牙病预防知识 ,把预防牙病从医院延伸到课堂 ,对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树立牙病预防的正确观念 ,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顺义区部分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5所幼儿园999名1~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采用WHO和卫生部标准评估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结果999名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正常的占77.8%,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分别占总调查儿童的5.71%和16.51%。平均血红蛋白125.86g/L,贫血16人.检冉率为1.60%,铁不足者占19.52%。结论要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水平,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个体幼儿园管理.加强对幼教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监督幼儿园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学校口腔卫生工作方向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高校2010级新生240名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卫生行为25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提高幅度分别为25.821,0.76,18.57个百分点,且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应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多种方式的长期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龄前儿童发铅水平及其对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发铅水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WFS-13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儿童的发铅含量,并对其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发铅含量为8.642±2.509ug/g,发铅含量超标率为35.1%,儿童发铅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发铅含量超标的儿童经常使用彩色笔颜料和经常使用彩色餐饮具的比例分别为39.3%和29.0%,高于发铅含量正常的儿童。在工厂区生活的儿童的发铅含量超标率为40.5%,高于生活在其他环境的儿童。发铅含量超标儿童患多动症者、记忆和思考能力差的发生率分别为20.8%、7.63%,高于发铅正常儿童。结论儿童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与其发铅含量有关,儿童发铅含量高对其健康状况有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黄山市学龄前儿童抗生素自主使用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与儿童健康状况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 395位学龄前儿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自主使用抗生素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同时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评定儿童营养状况。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2 395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1 177人,女童1 218人。37.4%(896/2 395)的家长在过去12个月自主给子女使用过抗生素,其中81.8%(733/896)的家长给子女自主使用头孢菌素类。母亲的文化程度及怀孕时父亲的年龄是家长给儿童自主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影响因素(均有P < 0.05)。学龄前儿童抗生素的自主使用是儿童哮喘(OR=1.870,95% CI:1.187~2.948,P=0.007)、生病1~2次/年(OR=3.048,95% CI:2.264~4.103,P < 0.001)和生病≥3次/年(OR=4.863,95% CI:3.606~6.558,P < 0.001)、输液1~2次/年(OR=1.324,95% CI:1.091~1.607,P=0.005)及住院1~2次/年(OR=1.339,95% CI:1.071~1.676,P=0.011)的影响因素。 结论  黄山市区学龄前儿童自主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开展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林艳  王虹  刘筱娴  刘一心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04-4805
目的:探索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方法:以深圳市横岗镇19所幼儿园和4个社康中心的学龄前儿童和家长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和家长进行教育干预,干预期为一年,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各类伤害发生率均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机械伤、中毒、意外跌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意外伤害教育干预,能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