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和通络止痛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简称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ELISA法测定AA大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IL-4和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大鼠外周血中IL-1β、TNF-α显著升高(P〈0.01),IL-4显著降低(P〈0.01);通络止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空白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空白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结论:通络止痛胶囊可能通过对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降低促炎性的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上调抗炎性的细胞因子IL-4水平,抑制细胞因子的促炎效应,增加抗炎效应,从而减轻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TNF-α、NO、IL-2和IL-6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NO和白介素2、6(IL-2、IL-6)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NO、IL-2、IL-6水平,并与30例年龄相仿的无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及无哮喘家族史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NO水平较缓解期高(均〈0.01),缓解期虽均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儿童(均〈0.01)。IL-2水平在HSP急性期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0.05)。HSP急性期IL-6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意义(〉0.05);HSP急性期和缓解期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均〈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紊乱。TNF-、NO、IL-2和IL-6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β)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TNF-α、IL-1β和IL-2的水平,并分析三个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MAP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1),IL-2水平下降(P〈0.01),以SAP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下降,IL-2水平升高。结论动态观察AP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2的水平变化,对SAP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止咳祛痰袋泡剂对烟熏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大鼠血清IL-8、IL-6、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香烟烟雾吸入法复制大鼠慢支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慢支模型组、祛痰止咳冲剂组、止咳祛痰大、小剂量组大鼠血清IL-8、IL-6、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支模型组大鼠血清IL-8、IL-6、TNF-α均显著升高(P〈0.001),经治疗后止咳祛痰大、小剂量组和祛痰止咳冲剂组大鼠血清IL-8、IL-6、TNF-α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5).结论:止咳祛痰袋泡剂可通过降低血清IL-8、IL-6、TNF-α表达水平发挥治疗慢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瘦素(Leptin)与炎症因子TNF-α、IL-lβ、IL-6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UC患者(活动期34例,缓解期26例)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lβ、IL-6的水平,分析瘦素与这些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l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轻、中、重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活动期组血清Leptin水平与TNF-α、IL-lβ、IL-6均呈正相关(P〈0.01),而UC缓解期组血清Leptin水平与TNF-α、IL-lβ、IL-6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Leptin作为炎性反应中的协同因子,与TNF-α、IL-1、IL-6等促炎因子相互作用,参与UC的发病过程,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Th17相关因子IL-17、IL-6和TNF-α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2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IL-6和TNF-α水平。结果:SAP、MAP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AP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r==0.46,P〈0.01),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Th17功能亢进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支气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并对其差异、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及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3种细胞因子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升高,受到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3种细胞因子均有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放射性碘(^131 I)治疗Graves病过程中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初诊甲亢患者(初诊组,n=61)以及甲亢患者131I治愈后(治愈组,n=65)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sIL-2R、IL-5、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68)比较;分析各种细胞因子水平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初诊组及治愈组患者血清IL-1β、sIL-2R、IL-5、IL-6及TNF-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P〈0.01);治愈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1β、sIL-2R、IL-5、IL-6及TNF-α与初诊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而TNF-α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FT4,sIL-2R与TRAb,以及TNF-α与TRA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细胞因子IL-1β、sIL-2R、IL-5、IL-6以及TNF-α水平与甲状腺的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判甲亢患者131 I治疗效果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引起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病原体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对112例CAP患者(其中CAPⅠ组80例,CAPⅡ组32例)血清进行IL-2、IL-4、IL-8、TNF-α检测,PCR法检查衣原体、支原体、病毒(HPV、HSV),同时,以20例健康男性作正常对照,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APⅠ组血清中的IL-2、IL-4、IL-8、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CAPⅡ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或P〈0.05),CAPⅡ组血清中IL-2、IL-4、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的IL-2、IL-4、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或P〈0.05),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的IL-2、TNF-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未检出病原体患者血清中的IL-2、IL-4、IL-8、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IL-2、IL-4、IL-8、TNF-α水平与CAP病原体间有-定的相关性,它们在CAP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CAP辅助性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昱澍  李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1,(8):61+63-61,63
目的探讨血清TNF-α、IL-8的水平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根据Child分级将4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12例)、B(23例)、C(7例)3组,并与正常组(29例)相对照。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NF-α、IL-8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TNF-α、IL-8水平是反映肝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精口服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血清TNF-α、IL-6、IL-8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3个月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口服液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组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对照组30例正常小儿血清中白介素10、白介素4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对两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中TNF-α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与患儿血清中TNF-α、IL-4以及IL-10水平有密切关系,研究其水平变化对预防发展为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丹参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丹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40 ml/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疗程为15 d。采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应用心脏超声仪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统计学方法:两组间变量用t检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丹参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心功能于治疗前后有所改善,丹参组更加明显(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5例MPP患儿(研究组)和10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中69例存在胸腔积液,其中21例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设为肺部有纤维化组,其余48例未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患者设为肺部无纤维化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肺部无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高于其血清浓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有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其血清浓度(P〈0.05);而肺部有纤维化组胸水TNF-α和IL-8水平较无纤维化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TNF-α、IL-6、IL-8和IL-10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在肺部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依据,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CR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10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计分法分为轻型组(38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3、7、14d血清中TNF-α、IL-6及CRP水平。结果:颅脑损伤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于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于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伤后第7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L-6及CRP于伤后第1天达到高峰,伤后第3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TNF-α、IL-6及CRP含量均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1),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0.05)。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482,P〈0.01;r=0.563,P〈0.01;r=0.617,P〈0.01)。结论:血清中TNF-α、IL-6及CRP含量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TNF-α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炎性损伤过程,急性期其损害作用是主要的;IL-6及CRP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动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闫振涛  单世胜 《当代医学》2010,16(27):6-6,5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TNF-α、IL-10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模型,分别在8h及24h两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NF-α、IL-10没有差异(P〉0.05),模型组中8h与24h血清中TNF-α、IL-10较之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中8h,24h血清中TNF-α较之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8h,24h血清中IL-10较之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通过调节TNF-α、IL-10在血清中的水平发挥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老年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抑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比较,并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症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TNF-α与HAMD、HAMA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免疫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复方地龙胶囊对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地龙胶囊+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检测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并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5.62±3.02)pg/ml,(73.95±4.31)pg/ml]、IL-8[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8±0.21)ng/ml,(1.61±0.33)ng/ml]、IL-10[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69±5.63)pg/ml,(57.34±4.34)pg/ml]及TNF-α[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65±0.62)pg/ml,(3.83±0.74)pg/ml]水平在治疗前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5.78±5.35)pg/ml,(38.49±5.25)pg/ml]、IL-8[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8±0.25)ng/ml,(1.31±0.24)ng/ml]、IL-10[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78±4.85)pg/ml,(16.76±5.57)pg/ml]及TNF-α[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5±0.35)pg/ml,(2.65±0.56)pg/ml]水平均下降,治疗组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预后;应用复方地龙胶囊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6、IL-8、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机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58例HSP患儿根据有无肾脏受累分为普通型HSP组32例、HSPN组26例。随机选择同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及TNF-α,并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以及治疗前后IL-6、IL-8、TNF-α的变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SPN组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普通型HSP组、对照组。急性期HSP患儿血清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治疗后10 d HSP患儿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HSP患儿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明显降低,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P患儿血清TNF-α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524,P〈0.01),血清TNF-α水平与IL-8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以及治疗前后IL-6、IL-8、TNF-α的变化水平,为临床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免疫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17,IL-4,IL-23在不同分期和分型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52例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4和IL-23的水平。结果进展期、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泛发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升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3水平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增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的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也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及IL-23在进展期及泛发性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白癜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