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培例均为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7例,轻度强化13例。延迟扫描18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及DSA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及DSA征象,提高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的常规CT平扫及双期强化扫描,其中6例同时行延迟扫描,15例行DSA检查。结果CT主要表现:平扫均表现为单发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动脉期:所有病灶边缘呈不规则环状轻、中度强化;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呈网格状;延迟期:病灶不均匀向心性增强,略高于正常肝实质。DSA表现:供血动脉轻、中度增粗、僵直,肿瘤染色呈云片状、羽毛状,导管越是超选,肿瘤染色越明显。结论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及DSA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38-1240
目的探讨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做了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CT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14例为囊性,7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14例囊性病变中有10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3例连续环行强化,门静脉期13例均无变化;1例无增强表现。7例实质性病变在增强1 m in后病灶轻度强化,3~8 m 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CT增强扫描囊性病灶边缘连续或不连续的薄环形强化且门静脉期无变化,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DSA表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分析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DSA表现 ,提高对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认识。方法  17例经病理证实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平扫及常规CT增强扫描 ,其中 6例加做病灶动态扫描 ,5例行DSA检查。结果 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低密度病灶 ,CT增强 17例不均匀轻度强化 ,其中 3例病灶出现大片低密度无强化区 ,部分边缘强化 ,2例病灶可见延迟强化区 ;15例肝内胆管扩张 ,其中 10例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 ;DSA表现供血动脉轻、中度增粗、增多 ,僵直及肿瘤染色。结论 CT、DSA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 ,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肝内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 例IHPCC 病人,均行 CT 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病灶内或病灶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8例,轻度强化17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低密度,大小约2.5~8.0cm,平均为5.0cm.19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8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叶变形萎缩9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可见边缘不规则断续的轻度晕圈状强化,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线样及条网状强化.延迟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逐步进一步强化,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癌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30个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变区或其周围见胆管扩张,其中15例见肝包膜回缩征,11例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增强9例。门静脉期11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平扫7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5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大致分为三种:①5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无渐进及向心性强化。②3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③5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全体逐渐强化,强化表现:病灶不均匀强化,或呈线样或网格样,周边呈环样或条索样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梁亮  陈财忠  饶圣祥  金航  杨姗  曾蒙苏   《放射学实践》2012,27(7):765-770
目的:探讨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时肝局灶性病变的表现及此新型对比剂的诊断效能,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已知或怀疑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34例患者共90个病灶,病灶性质依次为肝囊肿20个、肝细胞肝癌16个、胆管细胞癌1个、肝脏转移性肿瘤37个、肝血管瘤9个、退变结节1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个、肝细胞腺瘤1个、肝脏炎性病变3个及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癌1个。所有患者依次行MRI平扫(抑脂TSE T2WI、抑脂3DVIBE、2DGRE T1WI)、Gd-EOB-DTPA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增强扫描(抑脂3DVIBE)及延迟20min肝实质期扫描(抑脂2DGRE T1WI、抑脂TSE T2WI、抑脂3DVIBE)。测量并分析Gd-EOB-DTPA增强前后肝脏和病灶信号变化、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绝对值(|CNR|)变化情况,并观察病灶Gd-EOB-DTPA增强扫描表现和特征。结果:Gd-EOB-DT-PA增强后各期肝实质信号及病灶-肝脏|CNR|均显著增加(P<0.001)。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所有病灶符合应用常规含钆(Gd)对比剂时的强化表现和特征;延迟20min肝实质期扫描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呈等信号-高信号,1个肝细胞肝癌呈相对高信号,其余肝囊肿、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肝脏转移性肿瘤、淋巴上皮瘤样癌、退变结节、肝细胞腺瘤、肝血管瘤和肝脏炎性假瘤等均呈相对低信号。结论: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与延迟肝实质期扫描联合应用,可以提供病变形态、血供、细胞来源及功能等更多相关信息,从而提高诊断信心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对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低密度灶。CT增强扫描21例不均匀轻度强化,其中4例出现大片无强化低密度区,部分边缘强化,2例病灶延迟强化,17例肝内胆管扩张。结论CT是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2.
胆管癌螺旋CT强化特征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胆管癌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 ,以及螺旋C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 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 ,重点观察肿块相对于肝脏的密度变化。结果 肝门区胆管癌CT主要表现为肝门区不规则低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在动态扫描过程中相对于肝脏密度的变化趋势为高、低、高。 75 % (2 1/ 2 8)的病变于门脉期 (10例 )和延迟期 (11例 )显示最清楚 ,19例有延迟强化 ,延迟强化率为 6 7.9% (19/ 2 8) ;此外螺旋CT还清楚地显示了胆管扩张 ,肝叶萎缩 ,病变周围的异常强化区等间接征象。结论 肝门区胆管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理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与CT及MR诊断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39例,32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1例行MRI扫描,其中4例同时做过CT和MRI检查。结果:肿瘤在CT、MRI上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肿块型)、不规则形片状异常密度(信号)影(浸润生长型)和扩张胆管腔内结节样(或菜花样)软组织肿块,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轻度强化,以边缘为主,延迟后扫描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或内部呈现片状、分隔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细胞呈高柱状、立方形或扁平形排列成腺管状,中间含有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在不同类型肿瘤中两者含量和分布特点不同构成不同影像表现的病理学基础。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动态增强扫描是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排列成腺管状的瘤细胞造成肿瘤早期强化,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是形成肿瘤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以及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癌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在注入对比剂后20s和60s分别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另有14例加做4~15min的延迟期扫描,分析肝内胆管癌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结果:病灶肿块型16例,浸润狭窄型2例,胆管内生长型2例。增强早期边缘无强化者6例,边缘强化者14例,延迟增强后内部不均匀强化者8例,均匀强化者2例,无强化者4例。病理学上周边强化是由于肿瘤边缘存在活癌组织,而延迟强化是由于肿瘤中心部分存在丰富的纤维组织。此外螺旋CT还清楚显示了肝内胆管扩张,肝叶萎缩,病灶周围异常强化区等间接现象。结论:肝内胆管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早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心部强化是诊断肝内胆管癌的重要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结论:IHPC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外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肝内胆管癌5例,CT平扫为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由边缘向中央逐步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病灶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肝门胆管癌6例,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或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充盈缺损、轻中度强化的肝门软组织肿块。中下段胆管癌12例,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病变以上胆总管扩张、病变处胆总管狭窄、中断,梗阻近端胆管壁不均匀增厚、腔内见软组织结节影或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肝内胆管癌及肝门部胆管癌根据CT动态增强表现不难作出诊断,胆总管癌须认真分析CT薄层放大增强表现鉴别其他低位梗阻性胆道疾病后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