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探讨氟西汀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统计发病率以及氟西汀早期干预的效果. 结果发病第五周时抑郁发病率为38.24%,均为轻中度抑郁,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氟西汀早期干预可改善卒中后抑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探讨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3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氟西汀服用四周,1片/次,1次/d,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服用2周,1片/次,2次/d;给予对照组患者氟西汀治疗服用四周,氟西汀1片/次,1次/d,以上药品都是口服。在治疗后1、4周时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Barthel指数的结果,1周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罗玲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1):1117-1119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与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报告。从347篇文献中选出14篇随机对照研究(1321例),利用Revman5.0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患者氟西汀治疗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总不良反应为4.4%。结论氟西汀对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并分析我院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并观察氟西汀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方法选取首次发作急性脑梗死的2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对全部脑梗死患者进行测评。HAMD〉8分的患者被诊断为卒中后抑郁,并收入本次对照研究。将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氟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64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口服氟西汀20mg/d,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采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确定氟西汀抗抑郁治疗的作用和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289例首发脑梗死的患者中,172例HAMD〉8分的患者被诊断为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59.5%,其中7例患者的HAMD评分〉35分,重度抑郁的发生率为2.42%。与不加干预的对照组相比,氟西汀干预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和2个月的HAMD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首发脑梗死患者的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国内报道相近;氟西汀应用后,可以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地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其他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102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生率为35.3%。脑卒中后出现抑郁者与脑卒中后无抑郁者比较性别、卒中性质、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别。但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抑郁发生率比无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明显增高(P〈0.05)。3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用氟西汀治疗,随访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者33例(91.7%)。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采用氟西汀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西汀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SD)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同时应用脑血管药物及进行原发病治疗,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mg qd po)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HAMD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42例中有4例出现失眠,经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出现食欲不振,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改变。[结论]氟西汀早期干预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治疗后第2周、3周、4周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减少,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是一种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在住院2周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筛查评分,对符合抑郁状态诊断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药物盐酸氟西汀治疗和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和药物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为6周,采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和HRSD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6周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5.0%,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在健康感觉、家庭和生活的支持以及对前景的认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使用早期心理干预联合盐酸氟西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加快神经缺失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氟西汀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中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氟西汀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对比,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药物副作用。结论氟西汀在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中效果理想,且药物副作用较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102例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SSS)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SSS分值均明显降低,ADL分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变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西汀能缓解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百忧解(治疗组32例)和脑复康(对照组26例)进行对照治疗,两组同时应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采用Zung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和功能改善状况.结果百忧解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Zung量表、HAMD量表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降低与Barthel评分提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百忧解主要副反应为失眠、焦虑、乏力、恶心和震颤.结论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效,能改善神经功能,且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氟西汀治疗急性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田 《安徽医学》2009,30(4):440-442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首发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仅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氟西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口服8周。两组患者均在氟西汀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时采用HAMD、Barthel指数和N1HSS评定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氟西汀组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并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转归。方法:从南京脑卒中注册系统的2019例脑血管病患者中,提取符合条件的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11例,于发病2周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进行评估,并行头颅MRI扫描,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患者随机给予西酞普兰或氟西汀治疗,3个月后随访。结果:在随访期内,有44例患者被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为39.6%;左侧大脑半球梗死、额顶颞叶、基底核区及丘脑梗死与PSD发生具有相关性[比数比(OR)〉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D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简明智能量表(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抗抑郁治疗3个月后,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患者的HAMD和ADL评分治疗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SD发病率较高,与大脑半球的梗死、范围及脑部基础病变有相关性。PSD可影响ADL和认知功能;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均为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同时应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和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量表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降低与Barthel评分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的显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5)。氟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失眠、焦虑和恶心。结论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且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氟西汀加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西汀加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高压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经内科常规治疗,氟西汀组、高压氧组分别加用氟西汀、高压氧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氟西汀加高压氧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MMSE评分改善,各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西汀加高压氧能明显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其效果优于单纯加用氟西汀或者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氟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有脑卒中病史且符合CCMO-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用氟西汀治疗37例(研究组),阿米替林治疗38例(对照组)进行6W的双盲对照研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W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量表一疗效总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第2W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6W末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西汀组的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氟西汀不良反应小,起效快,服用安全,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适用于PS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及相关的心理疏导,治疗组早餐后加服氟西汀20mg,连服8周,评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8周的HAMD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抗抑郁疗效和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有良好效果,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对中风后抑郁(PSD)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6例PS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盐酸氟西汀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血清TNFα、SIL-2R水平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盐酸氟西汀对PSD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根据旷场试验基线值,选择评分相近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补阳还五汤组、氟西汀组,共5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合CUMS及孤养的方法复制PSD模型。通过体重测量、神经功能评分、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等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卒中组比较,PSD组大鼠体重和糖水消耗量降低、旷场实验自发活动下降、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5或P<0.01);与PSD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和氟西汀组均能增加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及自发行为,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P<0.05或P<0.01)。结论 PSD大鼠出现行为学异常,补阳还五汤可以明显改善其行为学症状,具有一定抗抑郁作用,其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MCE)理论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治疗肝气郁滞型卒中后抑郁(PSD﹚的中西医疗效机制,为临床中医脑病的相关机制研究探索一条新研究思路。方法整群2015年5月_2016年6月期间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门诊以及住院病人66例,随机分为rTMS加氟西汀治疗组和单纯氟西汀治疗作为对照组各33例,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所有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肝气郁滞型证候评分以及运动阈值(MT)的变化以及两组间治疗后左侧MT值变化。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PSD病例左侧MT值治疗前均值(63.56±9.99)%,治疗后(47.84±8.75)%;HAMD评分治疗前(25.67±2.83﹚分,治疗后(16.56±4.29﹚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14.72±1.37﹚分,治疗后(6.59±2.24﹚分,3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两组MT值:治疗组(44.52±8.09﹚%;对照组(51.27±8.16﹚%。治疗后两组左侧MT值下降组间近似概率,P<0.01。显示rTMS治疗组MT值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MT值和患者抑郁状态、中医证候积分之间呈同步下降趋势,提示左侧大脑MCE降低与PSD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高频rTMS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可提高左侧半球MCE,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中医证候,这与中医气机升降和平衡理论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