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腔结构解剖标本的制作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丽霞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F0002-F0002
心腔结构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心脏解剖标本,能真实地观察到心腔各结构的局部位置、关系和形态,正确理解心腔的血流方向,在教学、科研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标本在显示心腔结构时,多采用心腔开窗法,即在心腔表面,行不同大小的“ ”形或“△↓”形切口,形成活瓣,打开活瓣或直接将活瓣切除即可观察心腔内部结构。此法直接简单,但心腔结构暴露不充分,尤其是主动脉口和肺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解剖50例成人离体心脏时,发现三房心(Cor Triatriatum)合并冠状窦口闭锁一例。报导如下:成人心脏(年龄、性别无法查明),外形呈圆锥形,全心高12.2cm,周径27.5cm,心重285 g。左心房内有隔膜附于房间隔(相当上、中1/3相交处)和心房壁之间,隔膜为纤维肌膜,将左心房分成上、下二腔,上腔有左、右肺静脉口和左房主静脉(Levo atrio-Cardinal vein)口,上腔借隔膜右侧份的二个卵圆形缺口通左房下腔,缺口的大小分别为1.8×1.0cm,0.3×0.1cm。右心房内,冠状窦口完全闭锁,未见房间隔有缺损。冠状窦的长度为3.1cm,管径为0.8cm。心中静脉注入冠状窦右端,心小静脉入心中静脉,心中、小静脉均扩大,两者管径皆为0.5cm。冠状窦的左端有左房主静脉(Levoatrio-Cardinal vein)起始,纵剖冠状窦和左房主静脉,可见两者完全相通,距左房主静脉起点1.2cm处,有心大静脉注入,心大静脉的管径为0.3cm。左房主静脉的长度为5.5cm,管径为0.5cm,它在左心耳底部斜行向上,开口于左心房内,左上、下肺静脉口之间,开口呈卵圆形,大小为0.5×0.2cm。如此,则冠状窦血液借左房主静脉  相似文献   

3.
我教研室在心血管系统心脏部分实习课中,用猪心代替人心让学生解剖来熟悉各心腔内主要结构的形态。在指导学生解剖及观察猪各心腔的形态结构时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 4 6例山羊心脏的形态学观测 ,并与人心腔结构进行比较 ,为羊心能否用于人心脏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解剖方法切开山羊心脏 ,对其心腔结构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结果 羊心脏隔缘肉柱较人类粗大 ,有四种形态类型。室间隔膜部较人明显小 ,且出现率较低 ,4 6例仅有 9例有室间隔膜部 (1 9% )。结论 羊心脏右心室和室间隔与人有一定差别 ,其余三腔和人类相似  相似文献   

5.
右心轴位X线心血管造影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照右心常规位和轴位(长轴位、右前斜延长位和四腔心位)造影的投照方位,对55例右心铸型和心脏断面标本进行了心脏形态和轴位造影的对照研究。结合临床应用,从解剖学角度详细描述了与右心造影有关的正常心脏的形态结构,如房室口、三尖瓣、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肺动脉主干、房间隔和室间隔等在造影中的形态位置和联系。并对室上嵴,隔缘肉柱和节制带等肌束的形态结构也进行了讨论。联系标本对右心常规位和轴位造影进行了对比,显示了轴位心血管X线造影在显示心脏内部解剖结构和先心病诊断的应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心腔内注射是临床上抢救心搏骤停的一项,传统急救方法。然而,在一些医学教科书及参考书中,对心脏内注射肋间径路的穿刺部位、深度以及注射于何腔等描述,长期以来观点不一,众说纷纭。为此,本文将这些不同的方法,逐一列出,并从应用解剖学角度予以比较,提出看法,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7.
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发现心左冠状动脉旋支直接始发于左心室并伴有肺动脉4个瓣膜的变异心脏标本,该变异实属罕见。男尸,约50岁,心脏大小正常。左冠状动脉旋支直接起始于左心室前壁上部,走行于心左缘,绕过心尖后方,与前室间支吻合。其起始处,距主动脉根部30.5mm,距右房室口后瓣基底部10.2  相似文献   

8.
江丽  马建军 《解剖学研究》2005,27(2):140-141
目的观察羊心的形态结构,用于移植器官实验研究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经10%甲醛固定的山羊96例,观察心腔内各主要结构的形成。结果羊心腔的形态结构与人心形态类似,但部分结构也有较大差别,如:隔绿肉柱,梳状肌和肌小梁等。结构羊与人心具有类似的形态结构,可成为矫治人类心脏疾病的适宜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9.
背景:心脏内部各腔室精细结构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不仅能够加强对心脏生理的认识,还能为心脏电生理仿真与心内膜电生理标测导航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医学数据。目的:建立符合心腔实际解剖结构的三维数据,建立反映心脏内部各腔室结构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方法:在MATLAB软件环境下完成图像分割,首先对医学人体断层数据集中心脏切片图像进行自动配准,再运用聚类法根据图像的颜色特征对图像中各组织与成分进行分类,随后经区域生长法处理实现心腔及相关连通区域的图像分割与提取。所得图像导入专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完成心腔三维模型重建。结果和结论: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重建出较为精细的心腔结构三维模型。此模型中左右心房、心室结构明晰,能清楚地观察到主动脉、上腔静脉等血管,三尖瓣与二尖瓣等微细结构也有所体现。结果说明,重建的三维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人体心腔解剖学结构特征,为心脏电生理方面的仿真和标测研究提供基础的医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腔心切面法联合腹部横切面法诊断胎儿心脏右位心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4-2013年9年244 619例孕妇中超声发现的24例胎儿心脏右位心。结果 24例胎儿心脏右位心,单纯性右位心15例、伴心脏多发畸形5例,伴室间隔缺损2例,伴心外畸形2例。其中单纯性右位心15例中,2例首次产前超声没有发现,在例行产前超声复查中纠正并发现单纯性右位心。结论四腔心切面法联合腹部横切面法是诊断胎儿心脏右位心的最佳手段,而胎儿体位、孕周大小、羊水多少、操作经验都将影响超声判断胎儿心脏右位心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对胎儿进行定期复查,以减少或预防胎儿心脏右位心的漏误诊。  相似文献   

11.
在局部解剖学课程解剖操作过程中,发现1例女性标本心脏及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中位心变异 中位心是指心脏的轮廓处于胸腔中心的位置,心尖指向居中或向右移位.中位心非常少见,文献报道其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2/10 000,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为0.2%[1].本例标本中心脏整体向右移位,心尖部位与正常位置向右偏离3.45 mm,呈中位心.心脏外观明显偏大,最大横径为117.10 mm,左缘、有缘和下缘长度分别为:105.54 mm、88.34 mm和94.44 mm;左、右心室腔扩张肌层变薄,心室腔最大横径分别为:46.54 mm和30.89 mm,左、右心室壁和室间隔厚度分别为:12.63 mm、7.73 mm和11.44 mm;由于心脏整体向右侧胸腔偏移,对右侧肺脏造成挤压,右肺成狭条状,经肺门处横径为40.96 mm,而左侧肺部饱满,经肺门处横径为60.02 mm,左、右两肺尺寸横向相差近20 mm.  相似文献   

12.
彩超对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结构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在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时,筛查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结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孕妇超声检查时,首先对胎儿常规超声检查,排除胎儿明显畸形,然后对胎儿心脏进行四腔切面扫查,筛选出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结构。结果 2010.5~2010.11期间对200例胎儿进行检查发现EIF者合计为8例,检出率为4%。其中2例为死胎,1例为颈项囊肿,1例双胞胎中其中一胎为脉络丛囊肿,1例十二指肠闭锁引产后证实。其超声心动图特征为:8例均为单发位于胎儿心内的大小约5-10mm不等的斑点状、条索状强回声结构,改变切面后形态不变或呈长条状或呈平行走形的结构,其回声强度接近周围肋骨或脊柱水平。其中6例出现于左心腔(3位于二尖瓣乳头肌水平,2位于心尖心内膜处,1位于二尖瓣前叶根部)。2例位于胎儿右心腔(1例位于近心尖制索水平,1例位于三尖瓣前叶根部)。7例在妊娠中期接受产科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然后接受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在妊娠晚期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时检出。结论彩超对胎儿进行检查的同时,进行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扫查,对妊娠22~32周胎儿能够检查出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结构的变化,可减轻孕妇孕期的心理负担或错误的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在88例成人原位心及心包标本上,观察测量了胸腺和动脉韧带与心包腔的位置关系;心包窦与间隙的大小;出入心脏大血管心包内段的长度和外径,以及被心包包裹的关系。观测结果除积累本国人体质资料外,并讨论了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胎儿心脏连接蛋白43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胎儿心脏不同部位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比较胎儿心脏不同腔室心肌细胞Cx43的表达。结果:(1)胎儿心脏Cx43的蛋白表达在心脏4个腔均有,呈斑点状遍布于整个心房肌和心室肌的细胞质内和细胞膜表面,少数位于闰盘处。(2)Cx43主要在心室肌表达,心房较少。左、右心房肌和房间隔之间及左、右心室肌和室间隔之间的分布相似。结论:胎儿心脏Cx43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质内和细胞表面。心室表达多于心房,这种差异可能与胎儿期心房和心室之间功能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心腔内导管超声探头对部分腹膜后脏器结构的显像效果,以及其用于腹膜后脏器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静脉鞘管引导心腔内导管超声探头进入下腔静脉,通过对8只实验犬部分腹膜后脏器的近距离超声成像,记录成像过程动物生理参数,观察其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显像效果,并与常规经腹超声检查效果比较。结果实验前与腔内显像过程中犬的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腔内导管超声可清晰显示肾脏、肾上腺、大血管旁淋巴结等腹膜后脏器的二维细微结构及彩色血流分布,成像质量明显优于经腹切面的显示效果。结论采用心腔内导管超声观察腹膜后部分脏器的结构是安全可行的,成像质量明显优于经腹切面的显示效果,对肾上腺及其血供的显像尤为清晰。心腔内导管超声在腹膜后脏器显像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腹膜后脏器的超声检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腔内超声在心脏电生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自1956年Cieszynski等人研究出单晶片心腔内超声导管并获取动物试验心脏软组织超声信号以来,心腔内超声技术获得了稳步发展。1962年Omoto研制出旋转晶片心腔内超声导管,使用该导管可以获取心室的C—scan断层图象。1967年Stegall率先将连续波多普勒检测技术应用于腔内导管,  相似文献   

17.
<正>心脏外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已成为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微创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这要求临床医生对心脏的腔室结构、心脏的冠状血管管道走行及分支的形态有了深入的了解、明确的认识[1-2]。多年来,传统的解剖教科书或心脏外科专著中,涉及到心脏结构及血管管道的形态时多以线条图示意,给人有不真实的感觉。为心脏外科的研究提供直观的心脏腔室及血管管道标本一直是我们解剖学工作者的最大愿望。多年来为配合心脏外科的研究,我们探索了多种方法,制做出一套立体显示心脏结构的几种不同的标本,为临床研究提供了直观的标本。现将心脏外科解  相似文献   

18.
端点条件对平行平板流动腔底部切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度远小于横向和纵向几何尺寸的平行平板流动腔是当前用以体外研究细胞在切应力场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特别是粘附特性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对实际使用的具有不同入口和出口边界条件的流动腔内流体定常流动的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出几种常用的不同人口和出口流量分布所对应平行平板流动腔底部的切应力场分布。详细讨论端点条件对腔室底部切应力的影响情况。指出端点条件的影响只局限在离开腔室差不多为腔室宽度的区域之内,本文结果对于分析流动腔内细胞的力学行为和讨论切应力对细胞的影响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不同手术路径的解剖学结构,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对5具新鲜人体标本口底结构进行解剖,明确经口颈前正中路径(eMIT)和经口气管旁路径(TOPP)的解剖通路及其相关结构,模拟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术后观察相关解剖结构的损伤情况。   结果 eMIT经口底肌中线能够顺利到达颈前区,手术路径无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口腔前庭切口需注意颏神经的保护。TOPP术中需注意舌下神经的保护。eMIT和TOPP均能成功实施甲状腺切除,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无重要神经、血管等相关解剖结构损伤。TOPP手术创伤更小,但限于单侧手术,手术视野小,手术耗时(3h)较eMIT(1h)明显延长,对手术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  结论 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具有解剖学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合理地选择手术路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eMIT目前更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48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在DSA下行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位置关系。腹股沟区纵切口显露股动脉,送入人工血管输送器至病变处,准确定位后,释放人工血管进行腔内修复。术后复查造影,观察真假腔血液动力学变化、内脏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48例患者一次性成功置入人工血管支架,2例支架未能完全封堵漏口、内漏明显,手术成功率95.8%。支架置入后假腔血压下降,机体脏器缺血状况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支架性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安全可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