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
我公司从 1980年就开始生产单硫酸卡那霉素。过去发酵工段上采用浓配方、长周期的发酵工艺 ,表面上看发酵液的放罐效价很高 ,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但实际上发酵工段的原材料单耗等经济指标却达不到国内领先水平 ,致使单硫酸卡那霉素在产品成本和价格上没有绝对的优势。1995年随  相似文献   

3.
赖滨霞 《海峡药学》2010,22(12):23-24
卡那霉素生产发酵过程中,国内厂家长期运用的是分批不补料发酵工艺,发酵水平长期徘徊在7300r·mL-1左右.本文作者通过对卡那链霉菌发酵过程生长代谢的研究,采用间歇补料工艺,发酵水平大幅度提高,效价达8800r·mL-1以上.  相似文献   

4.
卡那霉素链霉菌诱变育种和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受产生菌调节机制的限制。产生调节作用的内部原因来自染色体或质粒DNA,外部原因是环境诸因素。因此,可以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控制产生菌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抗生素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介绍卡那霉素链霉菌诱变育种和发酵条件试验所取得的成果,并对诱变育种及其发酵等问题作了初步的讨论。 材料和力法 一、出发菌种:卡那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575 二、培养基:下述培养基用自来水配  相似文献   

5.
我厂在卡那霉素的生产中,加强了技术管理,改进了发酵工艺,经过一年来的生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78年平均发酵单位与1977年相比,提高19.19%。现将我们所进行的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卡那霉素发酵过程溶氧浓度模糊PID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卡那霉素发酵过程溶氧浓度的变化规律及优化控制的要求,建立了模糊控制规则,以ARMCE简化算法为基础,设计了三输入模糊PID控制器并构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工业发酵罐中供氧速率控制。该系统克服了常规PID在溶氧浓度控制上的不足之处,可初步实现对溶氧浓度的优化节能控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抗生素产生菌的生化代谢特点,采用合适的发酵中间补料方式,能够延长菌体效价分泌期,一般来说,这是提高抗生素发酵效价的有效措施之一。 文献报导,基础培养基或发酵过程中间补加卡那霉素分子断片-2-脱氧链霉胺-能使卡那霉素发酵效价提高10—50%。并且为此提出关于2-脱氧链霉胺化学合成方法的专利报导。我们认为,后者由于合成路线繁琐,成本高昂,在工业生产中不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卡那霉素产生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卡那霉素A及卡那霉素B,我们在参照中国药典1977年版“卡那霉素中卡那霉素B的检查法”测试卡那霉素B生产工艺研究中间体样品时遇到困难,特别是在B含量较高,杂质含量高,成份较复杂的发酵液样品时,B含量偏高,常超过100%现象,而且重演性很差。 1977年版药典中卡那霉素B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发酵生产中由于采用丰富培养基和激烈的通气搅拌形成大量泡沫,需耗用大量植物或动物油消沫以维持正常发酵。为节约用油,国内不少抗生素生产中已成功地用合成消沫剂全部或部分代替植物油消沫。但是在卡那霉素生产中,国内各厂至今尚未正式应用合成消沫剂消沫。  相似文献   

10.
卡那霉素为目前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之一,由于该药有一定毒性反应,尚未见国内报道其药物动力学情况。因此本文将我国人体内测定所得的各项药物动力学参数及其药物动力学方程,和用动力学方程预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卡那霉素在体内的动态规律,提出合理给药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从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中分离卡那霉素B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卡那霉素B系卡那霉素链霉菌(Str.Kanamyceticus)在发酵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成份之一,它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产生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对本品亦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本品>头孢菌素Ⅰ>四环素>羧苄青霉素,比卡那霉素大五倍。它的抗菌能力很大,但毒性亦稍高,主要对第八对脑神经听觉系统产生障碍和肾脏毒性,但停药后一周即消失。 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中存在着一定量的卡那霉素B,本文报导从卡那霉素母液中分离卡那霉素B并制成针剂,用在猪哮喘病治疗上,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硫酸卡那霉素中卡那霉素B的检查。中国药典1995版为薄层色谱法,但实验条件复杂,色谱图上斑点不够集中,有时出现施尾现象,本文参照英国药典1993年版,用卡波姆制备薄层板,7%磷酸二氢钾溶液为展开剂,以自身对照法(对照品为供试品的2%的浓度)得到满意结果。1仪器与试剂玻璃板(10×20cm2);微量注射器(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层板缸;硅胶H,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钾,茚三酮,氯化亚锡,乙醇均为分析纯。单硫酸卡那霉素原料粉由福建省福兴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609192,9609193,9609194。2实验方法卡波姆溶液制备取卡波姆(上海…  相似文献   

14.
郭永辉  李香荷 《中国药师》2018,(6):1090-1092
摘 要 目的:建立HPLC CAD法测定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中卡那霉素和卡那霉素B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Boston Green ODS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2 mol·L-1三氟醋酸溶液 甲醇(95 ∶〖KG-*2〗5)作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喷雾温度:55℃,喷雾压力:56.4 psi。结果:卡那霉素在0.385~38.500 μg·ml-1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检出限为0.075μg·ml-1,定量限为0.154 μg·ml-1,回收率为100.97%(n=9)。卡那霉素B在0.374~37.400 μg·ml-1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检出限为0.075 μg·ml-1,定量限为0.150 μg·ml-1,回收率为100.44%(n=9)。结论:建立的HPLC CAD测定卡那霉素和卡那霉素B含量的方法检出限低,操作简单准确,可以有效控制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殷璐 《中国药房》1994,5(6):39-40
卡那霉素中卡那霉素B检查方法的探讨江苏省药品检验所(210008)殷璐《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增补本收载的卡那霉素中卡那霉素B的检查是采用薄层色谱法,实验发现该法展开时间较长,一般需2.5小时以上,且斑点拖尾,另外温度控制十分严格,否则分离不...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卡那霉素临床用量,达到降低其毒副反应,但尚保持或提高疗效的目的。通过平皿试验,以枯草杆菌为检定菌株,优选TMP增效卡那霉素抗菌作用的最适宜比例;不同比例卡那霉素与定量TMP组合的最佳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卡那霉素与TMP之比为20u:1μg制剂最为理想。其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可增效2~4倍;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不显示增效作用。复方中的TMP不影响卡那霉素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对小鼠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卡那霉素的作用强于卡那霉素;但对家鸽平均致死量及对小鼠的LD_(50),两药比较其t值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卡那霉素即6-氨基葡萄糖、脱氧链霉胺-3-氨基葡萄糖,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在硫酸溶液中加热使甙键断裂,并进一步脱水即生成类糠醛物质。类糠醛物质的水溶液和苯胺或苯肼等物质进行缩合能生成红色产物。基于上述原理,将硫酸卡那霉素在78%硫酸溶液中加热水解、脱水,并与苯肼缩合使生成红色产物,在530mμ处比色测定,则溶液的色泽深浅可定量地反映卡那霉素溶液的浓度。该  相似文献   

18.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现在广泛应用于结核及其他很多感染性疾病中。但是这些药物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临床医疗上的障碍,为了寻找这类抗生素耳毒性降低的药物,采用 Preyer 耳壳反射试验,观察数种药物同卡那霉素(KM)并用时对 KM耳毒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复方卡那霉素眼药水中卡那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含量测定问题。方法:在复方卡那霉素眼药水中加入衍生试剂,使卡那霉素形成二氢吡啶衍生物,利用其在紫外有吸收的特点进行测定。地塞米松的测定因受到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干扰,所以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卡那霉素在8~20μg/ml范围内呈线性r=0.9998,地塞米松在12~2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r=0.9998,卡那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X=99.92% (RSD为0.40% )和 X=99.52% (RSD为0.42%)。结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0.
复方卡那霉素眼药水中卡那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决复方卡那霉素眼药水中卡那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含量测定问题。方法:在复方卡那霉素眼药水中加入衍生试剂,使卡那霉素形成二氢吡啶衍生物,利用其在紫外有吸收的特点进行测定。地塞米松的测定因受到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干扰,所以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卡那霉素在8~20μm/ml范围内呈线性r=0.9998,地塞米松在12~20μg/ml范围内呈线性r=0.9998,卡那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平均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