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上海市嘉定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13家社区卫生中心符合条件的267例早孕妇女,进行孕早、中、晚期和产褥期纵向随访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并完成孕产期焦虑和抑郁危险因素及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孕早期焦虑与户籍、文化程度相关(P<0.01);孕晚期抑郁与孕妇年龄相关(P<0.05);产褥期抑郁与孕妇年龄相关(P<0.05)。孕早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0.49%(28/267)和2.25%(6/267);孕中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41%(9/264)和3.41%(9/264);孕晚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72%(17/253)和3.16%(8/253);产褥期,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20%(10/238)和13.45%(32/238)。焦虑的危险因素:孕早期为文化程度、个性敏感;孕中期为生活事件(家人生病)、人际关系紧张;孕晚期为个性敏感、夫妻关系不满意;产褥期为个性敏感。抑郁的危险因素:孕早期为经前期综合征;孕中期为个性敏感;孕晚期为计划怀孕;产褥期为计划怀孕、保胎治疗、个性敏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褥期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百分率分别为41.95%(112/267)、43.18%(114/263)、31.23%(79/253)、43.28%(103/238)。孕期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指导、如何预防产后抑郁、角色转化与有效沟通是孕产妇期望获得的心理保健的前3位内容。孕妇学校心理课程、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和网络是孕妇选择获取心理保健服务的3种主要方式,而产褥期家访是产妇希望获得孕产期心理保健知识的主要方式。在心理门诊服务机构中,妇幼保健医院、社区医院和综合医院是被孕产妇选择的3家主要机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孕妇希望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提供者主要人员是妇女保健医生、妇产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但是产褥期产妇希望妇女保健医生、心理医生和产后访视医生提供服务。结论孕妇孕产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其中焦虑以孕早期最高,抑郁以产褥期最高;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各期有所不同;孕产妇产褥期对心理保健的需求最高;孕产妇最希望由妇幼保健机构的妇女保健医师提供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2.
母婴分离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高危孕产妇产前、产后母婴分离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分析,为实施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SAS、SDS自评量表,调查分析120例高危孕产妇产前、产后母婴分离的心理状况。结果:高危孕产妇产后母婴分离焦虑阳性率68.3%、抑郁阳性率45.0%,明显高于产前焦虑阳性率51.6%、抑郁阳性率22.5%,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高危孕产妇产后母婴分离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产前有明显升高。应采取多种护理干预增强高危孕产妇战胜疾病和照顾新生儿的信心,以降低高危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安全地度过产褥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不同境况孕妇的情绪状态,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保健,以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随机对围产保健门诊的孕妇进行心理测量,结果采用χ2检验。结果:502例孕妇中,筛查出焦虑抑郁情绪者65例,占12.95%(其中焦虑37例,发生率7.37%,抑郁28例,发生率5.58%),精神异常3例,占0.6%。年龄大于30岁、意外妊娠、高危孕妇和流动孕妇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30岁以下(均P〈0.05)、计划妊娠(P〈0.01,P〈0.05)、普通孕妇(均P〈0.05)和常住孕妇(均P〈0.05);初产妇、孕早期孕妇的焦虑发生率高于经产妇(P〈0.05)和孕中期孕妇(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间的焦虑抑郁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部分妇女在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且不同境况的孕妇发生焦虑抑郁的状况各不相同,必须对不同境况的孕妇进行个体化心理保健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南通市孕产妇焦虑、抑郁发病情况,探讨妊娠期焦虑、抑郁与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至10月在南通市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的孕妇552例,由经过专职培训的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指导孕妇填写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根据对552名妊娠期妇女HAD量表得分情况进行分组,并于产后14~42天时应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552名妇女再次进行测定,同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用HAD量表调查结果显示产前轻度焦虑占6.52%、中重度焦虑占2.36%;产前轻度抑郁占11.96%、中重度抑郁占3.44%.用EPDS量表调查结果显示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为13.04%,与正常孕妇相比,妊娠期间有焦虑或抑郁的孕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77,P<0.01).结论 与正常人群相比,妊娠期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上升;妊娠期有焦虑或抑郁的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较,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更高,提示妊娠期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产妇产前心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280例孕产妇干预前存在焦虑情绪的182例,占调查总数的65.0%,存在抑郁情绪的169例,占调查总数的60.4%;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干预后存在焦虑情绪的106例,占调查总数的37.9%,存在抑郁情绪的92例,占调查总数的32.9%;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几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孕产妇产前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状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22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对孕产妇分娩过程中3个产程的精神心理状态变化进行动态评估,每个产程分别设置焦虑组和无焦虑组、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比较不同组间孕产妇的基本情况,调查每个产程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第一产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7.27%、55.91%,独立危险因素为家人的关心程度低和生产年龄≥35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4.09%、51.82%,独立危险因素为产时不自信和孕期未接受过健康教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4.55%、24.09%,独立危险因素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不同产程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乙肝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的心理应激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69名门诊或住院就诊的HbsAg(+)孕产妇(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正常妊娠妇女123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HbsAg(+)孕产妇与正常妊娠妇女的心理状况.结果 病例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抑郁=13.487,P<0.01;χ2焦虑=53.756,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除敌对症状外(t=-2.513,P<0.05),其它各项及整体身心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HbsAg(+)孕产妇的心理应激水平比正常孕妇更高,以中度、重度抑郁、焦虑最为显著;其主要心理情绪反应及阶段与正常孕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编产褥期1~5天、产后42天调查表和爱丁堡产褥期抑郁表,对535例产妇分别于产后1~5天及产后42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产褥期抑郁症产褥期1~5天发生率为11.96%,产后42天为14.7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产妇的年龄、学历、居住条件、家庭关系(与丈夫、与家庭其它成员)等因素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妇的性格倾向、职业、家庭收入、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性别等因素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产前、产时宣教,积极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抑郁症(PPD)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724例产妇进行产褥期随访调查,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将其分为正常组594例和抑郁组130例;比较两组产妇潜在影响因素分布的差异,筛选影响产妇PP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24例产妇PPD发生率为17.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产妇PPD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合并症(OR=3.343)、孕期焦虑抑郁(OR=4.660)、夫妻关系不和睦(OR=5.078)、无孕期保健(OR=3.152)、人工喂养(OR=2.535)、产妇睡眠质量差(OR=3.755)、产时并发症(OR=2.737)等。结论产妇具有较高的PPD发生率,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应根据以上高危因素做好孕产妇的围生期心理保健工作,降低产妇PPD发生率,有助于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配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采用早期心理干预配合产后康复按摩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心理干预配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能有效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妊娠各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掌握变化趋势并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 678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妊娠期焦虑的发生率11.32%,抑郁发生率22.71%.妊娠早、中、晚期孕妇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焦虑:χ2=11.49,P=0.003;抑郁:χ2=15.71,P=0.000).早期妊娠计划怀孕、无先兆流产组孕妇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计划怀孕、有先兆流产组,中期妊娠无先兆流产组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先兆流产组(χ2=4.690,P=0.030),晚期妊娠有生育史组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生育史组(χ2=4.956,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维度得分均与孕妇心理状况高度相关.结论 影响妊娠各期妇女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有非计划妊娠、先兆流产史、初次妊娠、低社会支持,重视妊娠早期的心理保健、加强孕期抑郁的防治是做好孕期心理保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120例ACS及116例AP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有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AC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出院前再次进行心理状态的评定,两次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心理干预效果。结果ACS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胰腺炎患者(p<0.01)。结果提示对于出现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ACS患者积极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前后的评定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对ACS患者应该加强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医护人员应及早识别和诊断ACS合并存在的焦虑抑郁状态,加强心理干预,加强心理辅导,给更多的关爱,照顾和支持,提升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依从性,控制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吴蓉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01-2102
目的:探讨围生期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妇产科就诊、住院分娩的孕产妇220例,随机分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未给予围生期健康教育,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生期给予健康教育。采用SAS和SDS量表评价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分娩前、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组内比较S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分娩后SDS评分明显高于分娩前(P<0.05)。结论:围生期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孕产妇分娩前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孕产妇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孕产妇抑郁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孕产妇做随机抽样调查个人问卷。结果:孕产期存在一定比例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抑郁总发生率为10.85%,焦虑总发生率为5.15%,不同阶段的孕产期抑郁和焦虑的发生比率有所不同,以孕早期发生率最高,抑郁发生率为18.22%,焦虑发生率为9.33%;孕产妇抑郁在不同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中的发生率比较,经χ2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随着不同阶段孕产期发生变化,而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孕产妇抑郁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妇的焦虑症状与分娩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婉  黎培石  张莲爱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38-1639
目的:研究产前心境不良对孕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在产前1周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孕产妇进行了精神心理表现评估,分成焦虑组和对照组,并测评两组分娩质量主要生理学指标(总产程时间、分娩总出血量和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100例产妇中焦虑组35例(占35%),对照组65例(占65%),产妇焦虑发生率为35%。焦虑组总出血量平均为305 m l,对照组总出血量平均为215 m l,焦虑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焦虑组的第1、第2产程和总产程较对照组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产程也较之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焦虑组疼痛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焦虑状态可明显影响分娩质量,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提高产科质量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其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康复提供依据,实现身心全面康复。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调查240例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记录调查对象的相关资料,收回有效量表234份。结果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为69.3%,焦虑症的发生率为60.3%。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科室,其焦虑和抑郁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其中脑外科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焦虑发生率较高,慢性期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外科系统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脑外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常州市产后抑郁发生现况,分析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填写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产后抑郁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0名产妇参加调查和评估,回收有效问卷849份,回收率为94. 33%。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4. 26%(206名),轻中度及重度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6. 73%和7. 54%。将单因素分析筛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因素(文化程度、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与父母关系、有关心理健康的宣教、孕期焦虑抑郁、产科并发症、产时心理状态、喂养情况、产后照顾人数、产后天数)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婆媳关系、孕期抑郁焦虑情绪、产时心理状态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常州市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比较明显。医院应重视孕产妇围生期心理保健工作,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全程心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8.
李征  张洁  李晶  姜伟栋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27-322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寻找改善HIV感染孕产妇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HIV感染孕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由妇产科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和母婴阻断治疗;研究组30例除采用上述措施外,还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测试情况。结果:焦虑和抑郁分值在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V感染孕产妇除采用适当的医疗措施外,还应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增强孕产妇对生活和治疗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将600例孕妇随机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心理干预组分别对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3个阶段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孕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产后2周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总粗分值分别为32.13±3.26和34.26±3.78,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7%,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柏燕铭  徐芳菲 《中国校医》2022,36(7):522-524+540
目的 调查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采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6—12月产科门诊223例妊娠晚期孕妇(孕周>28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年龄、教育程度、个人经济收入、工作状态、家族遗传史、初产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223例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率为38.57%,抑郁发生率为29.15%。焦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及初产是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是妊娠晚期孕妇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整体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为孕产妇提供心理保健服务,采用针对性心理评估,尽可能提升分娩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