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镇肝熄风汤与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与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01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加运动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镇肝熄风汤,对照组加服补阳还五汤,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镇肝熄风汤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教育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0)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康复教育,对照组(n=20)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和BI评分明显改善(P<0.01),MAS评分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MAS、FMA和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康复教育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方氏头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方氏头针。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脑血管储备(CVR)及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方氏头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田华  耿宝剑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2):1055-105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2例维生索、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观察4~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肌力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面肌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改善指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改善面肌功能的作用,对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社区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加减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疲劳严重度和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2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在FSS评分改善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疲劳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8例)及对照组(54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35 d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DL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FM、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及BI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和常规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希望能够发现一种恢复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纳入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120例,将其分为中药组30例、低频rTMS(1 Hz)+高频rTMS(10 Hz)+中药组30例、高频(10 Hz)+中药30例、低频(1 Hz)+中药组30例,观察并分析以上各组患者治疗后在肢体康复情况、rTMS联合中药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日常活动的改善。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评定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对4组中医疗效进行对比,采用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日常活动的改善。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的FMA值、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改善(P <0.01),其中高频+低频+中药治疗组疗效更为明显(P <0.01)。结论 高频(10 Hz)+低频(1 Hz)rTMS通过双重作用模式,改变以往单纯高频或低频的模式,调节两个半球之间的失衡状态,并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作为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新型的无痛无创康复治疗手段,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rt-PA静脉溶栓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凤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缺血性中风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溶栓后30 min内口服或鼻饲补阳还五汤,1剂/d,分早晚服用,连续4周,随访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脑出血、脑梗死再发、肺部感染、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4周NIHSS评分下降(P<005);3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和洼田饮水评分均下降(P<0.05),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4周和3个月脑出血、脑梗死再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t-PA静脉溶栓后立即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中风的效果。方法将18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90例。A组给予西医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组的BR、HCT、PV、血清Hcy、IL-6及TNF-α水平低于A组,FMA、ESS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中风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神经损伤,提高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病房中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卒中单元病房的脑卒中患者176例为康复组、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84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配合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和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后QLI总分及各分项得分、BI指数得分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ADL,减少抑郁状态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升阳益气活络汤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共81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予以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41例增加升阳益气活络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因子NO、MMP-9、Hs-CRP水平、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MP-9、Hs-CRP血清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益气活络汤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ADL能力,并能调节MMP-9、Hs-CRP、NO等血清因子,减少患者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HDS)、韦氏记忆量表(WMS)、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第4周时康复组MMSE、WMS、SCAG、H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WMS和HDS评分有明显改善(均P〈0.05或0.01);治疗8周后,康复组CDR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MMSE、ADL、SCAG评分出现明显改善(P〈0.05或0.01),CDR则无改变。治疗后各时间段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医康复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作分析及在此基础上的强化性分离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每个作业活动进行动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性分离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分别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肢功能,以及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作分析的强化性分离性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脑卒中的康复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在防止肩手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康复组在发病14天以内进行康复训练,结合中枢性瘫痪的特点,恢复的过程有步骤地进行。结果:一个月康复训练后,康复组Fugl-Meyer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十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心理学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神经科治疗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康复组配合健康教育,个别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价心理障碍;Brunnstrum评价肢体功能;Barthe指数评价ADL。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HAMA有所下降。肢体功能和ADL均有提高,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有很大影响。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