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将Lyapunov指数的短时间序列算法应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提高了民率变异性信号混沌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正确性,也扩大了分析的适用范围。作者应用本文算法设计了Lyapunov指数计算软件、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开发了一个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检测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参数,评估了受试者在不同状态下的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动性的变化,为与心率变异性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剖析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价值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4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本院非脑梗死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心率变异性,主要包括时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TRIIDX)、频域(LF/HF、LF、HF)和散点图参数。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脑梗死患者中午和深夜时段心率变异性参数。结果 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时域即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TRIIDX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频域即LF/HF、LF、HF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散点图面积、长轴和短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午散点图面积和长轴低,LF、HF参数低,心率水平高于深夜时段(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取心率变异性分析,能基于时域、频域等参数变化,为疾病防治提供有益参考,值得临床加...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后心率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Compas XMHolter分析系统检测22例窒息新生儿和21例正常新生儿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早期及恢复期24小时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DX)、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DNN、SDNNIDX、HRVI与24小时最慢心率呈负相关(r:0.43~0.57,P<0.01),SDNNIDX与24小时最快心率呈正相关(γ: 29,P <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并影响心率的改变.心率变异性参数是判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较稳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非接触的方法实现对心率变异性的检测。方法:利用微波传感器连续检测心动信号,并将结果与心电图系统检测的心电信号进行时域、频域以及非线性动力学方面的对比分析,并对由心动信号和心电信号计算出的心率变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电信号和心动信号的波形、功率谱分析以及心率变异性的测量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微波传感器技术可以在非接触的状态下实现对心率变异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了解内关穴对心脏生理的调整效应。方法:采用5分钟心率变异性取样,对24例健康人针刺内关穴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时可以使心率波动性增大,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变。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健康人的心脏功能起着保护性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62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将其分成两组,A组31例(LEVF〉35%),B组31例(LEVF〈35%),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3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动态心电仪对三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两组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性参数SDNN、SDANN、rMSSD、PNN50都要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B组的参数又要明显好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神经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心功能状态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程度密切相联,心率变异性参数可为心衰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三种信号处理方法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此分析系统以5min-20min心率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技术,分析参数达24个。采用BorlandC 语言编程,人机界面全部汉字化,适合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均为雄性,体重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按25 mg(1 ml)/kg体重经气管内缓慢注入颗粒物生理盐水悬液染毒,每周染毒2次,连续染毒4周;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颗粒物悬液。大鼠麻醉后经皮下引导电极连续采集心电信号,计算SDNN和r-MSSD。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大鼠首次和末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均较染毒之前明显下降;两组大鼠首次染毒之前和末次染毒之前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首次染毒之后和末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首次染毒之前和首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染毒之前和末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末次染毒之前和末次染毒之后30min的心率变异性分别较首次染毒之前和首次染毒之后30 min时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末次染毒之前和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能够导致心率变异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对20名受试者进行音乐疗法实验,用3种方法分析治疗前、中、后心率变异性各种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受试者主观感觉明显放松。心率变异性的VLF、LF、HF成分在音乐治疗后明显增加,而LF/HF无明显变化规律。音乐治疗后的近似熵也普遍低于音乐治疗前。结论:轻松的音乐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