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归经与受体学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中药归经理论现代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用于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有中药有效成分体内分布观察法、微量元素体内分布观测法、药效观察法、环核苷酸水平变化观测法、受体学说五种方法,本文综述了近15年来中药归经理论实验研究的进展状况,并简要分析了各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药归经与受体学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中药归经学说与受体学说探讨人体患病后,选择(适应)有效药物的同时,认为和药物发挥疗效是统一的两个方面,从而提高疾病向愈的机转,此种能量,即药物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5.
归经是运用脏腑经络学说,对药物功能进行归纳的理论,它既体现了药物对机体部位选择性的作用,更说明每一药物的特殊治疗范围。笔者认为研究药物的归经,对病因、疾病分类及药物的特性和作用将会有更全面、深刻、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现代中药归 经研究的方法、新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性阐述,重点介绍了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的新方法,并提出利用新方法研 究中药归经学说的设想,以进一步深化研究中药归经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作用点或靶器官。藏象经络学说是药物归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用药的基本原则。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现代研究认为归经与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受体学说、中药微量元素、中药药理等均有密切关系。今后中药归经研究,除要加强理论研究外,还应结合现代高科技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回顾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的现状,剖析其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提出建立中药药理数据库和中药性能数据库来研究中药归经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认为用中药药理作为工具研究以归经为核心的中药性能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的有效成分对机体的病变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作用。它为揭示中药归经理论的实质提供了重要依据。运用现代科学验证、补充和发展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中药归经到导向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归经研究与受体学说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归经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归经研究的受体学说的设想,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利用受体学说来认识并研究归经理论的可能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药归经的概念、源流、依据和意义,对归经的现代研究加以总结和阐述,首次以各脏器组织中cAMP、cGMP水平的变化为指标研究归经问题。实验结果表明:cAMP、cGMP浓度及cAMPcGMP值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对某脏器组织的选择性作用;cAMP、cGMP浓度及其比值有显著变化之相关脏器,与各药归经的关系密切。通过对现有研究归经的实验方法的综合分析比较.认为本法符合中医中药理论特色,有助于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郑氏女科在苏州素享盛誉。幸蒙先师郑连山多年教诲。观其对众多的妇科疾患都具有卓绝治疗手段,而“引血归经活血通经”又是治疗妇女月经病之大法。根据月经周期、经量失调其临床表现大致有二:一为出血过多型失调,包括经期超前、经量过多、月经崩漏等;其二为月经涩少型失调,包括月经错乱、痛经涩少、过短乃至经闭等。鉴于妇女生理病理之特点,在治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总结引经药历史沿革与现代实验研究进展,分析目前成果与不足,并提出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中药归经的历史、原理、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进行了概述,为中药现代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中药药性五脏归经理论的总结奠定大样本数据挖掘的基础,并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五脏归经判定的理论线索。方法在对中药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基础上,选择《中华本草》所载8980味中药的五脏归经数据及关联的药物功能索引数据作为数据集,采用IBMSPSS Clementine 14.1数据挖掘平台,选择Apriori模型挖掘分类关联规则,设置规则前件最小支持度阈值为0.1%,最小置信度阈值为60%。结果共挖掘出涉及五脏归经的分类关联规则32条。结论①具有重镇安神、发散风热&明目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肝经;②具有重镇安神、补气&安神等功能的中药多归心经;③具有补脾胃&补气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脾经;④具有润肺化痰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肺经;⑤具有补肾阳&补血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