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夫精IUI治疗的315例不孕患者53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依次分析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不孕年限、诱发排卵方案,注射绒促性素当日内膜厚度及类型、卵泡平均径线,处理后a+b级精子数、同一月经周期行IUI的次数、排卵数、IUI周期数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315例不孕患者共接受539个IUI周期治疗,有59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0.95% (59/539).IUI治疗结局与诱发排卵方案、IUI治疗周期数有关(P<0.05);与年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注射绒促性素当日内膜厚度及类型、卵泡平均径线,处理后a+b级精子数、同一月经周期行IUI的次数、排卵数无关(P>0.05).结论 诱发排卵方案、IUI治疗周期数是影响夫精IUI妊娠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卵泡穿刺在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方法:214例预行药物促排卵人工授精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当优势卵泡直径≥14mm,且卵泡个数≥4个时,行阴道B超导引下选择性卵泡穿刺,保留2个优势卵泡,用药至卵泡成熟,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H珠海丽珠制药) ,24~36小时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对照组病例成熟卵泡个数≥4个,卵泡成熟,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24~36小时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37. 1%vs.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3.2%vs.16.7%)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1.6%vs.2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率(17.4%vs.42.9%),亦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选择性卵泡穿刺术可提高促排卵周期多卵泡发育患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且降低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 LUFS)发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以及多胎率.  相似文献   

3.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最佳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授精时机的选择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A组在排卵前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B组在排卵后24h内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A组人均妊娠率27.5%,周期妊娠率20%,B组人均妊娠率12.5%,周期妊娠率11.1%。结论在排卵前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有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朱亮  邢福祺 《广东医学》2007,28(3):395-397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官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8.3%.不同不孕原因之间及不同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娠组和非妊娠组阃洗精前后的精子总数、活率、活精总数、AB级精子总数、AB级精子比率、HCG日内膜形态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而两组HCG日内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稳定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成功率.排除各种混杂因素后,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与HCG日内膜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IUI助孕的756例患者,根据促排卵方法及授精时机的不同分为4组:自然周期排卵前授精组(A组)、自然周期排卵后授精组(B组)、刺激周期排卵前授精组(C组)和刺激周期排卵后受精组(D组)。对比分析4组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情况。结果 4组注入宫腔精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妊娠率分别为10.9%、10.0%、15.9%、19.4%,刺激周期人工授精妊娠率较高;B组妊娠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流产率分别为0、6.2%、16.1%、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周期及刺激周期排卵前及排卵后均可进行人工授精,但刺激周期排卵后进行人工授精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影响AIH临床妊娠率的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IH治疗的138对夫妇(24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不孕症类型、手术史、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及大小、卵泡直径、扳机时雌激素及黄体生成素的水平、扳机方案及治疗周期数等,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AIH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显示,不孕年限≥2年的患者与<2年的患者相比,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的成功率降低69.7%(95%CI为0.129~0.713,P<0.01)。未发现其他因素与AIH临床妊娠的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应尽早就医治疗,不孕年限是降低AIH临床妊娠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提高夫精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6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术的妇女36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谈话和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术前谈话和健康教育后,针对患者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结果入选对照组170人,临床妊娠19人,临床妊娠率11.18%,入选研究组192人,临床妊娠36人,临床妊娠率18.75%。研究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枸橼酸氯米芬(CC)和来曲唑(LE)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9月我院生殖门诊因女性排卵障碍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助孕患者123例,随机分为2组,CC组60例,选用CC促排卵;LE组63例,选用LE促排卵。观察2组卵泡发育、妊娠率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结果:CC组共完成60个治疗周期,观察到优势卵泡发育周期57个,有排卵周期52个,排卵率86.7%,单卵泡发育周期30个,单卵泡发育率50.0%。LE组共完成63个治疗周期,观察到优势卵泡发育周期59个,有排卵周期56个,排卵率88.9%,单卵泡发育周期52个,单卵泡发育率82.5%。2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卵泡发育率LE组高于C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C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7.5±0.8mm,显著低于LE组(9.8±0.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妊娠率无差别(P0.05)。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妊娠率CC相当,但作用温和,更有利于胚胎在子宫内膜着床和妊娠维持。  相似文献   

9.
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1 110个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妊娠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生长发育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结合尿黄体生成激素(LH)峰判断排卵时间,用上游法处理精液,对523例不孕症患者行夫精IUI 1110个周期.结果①获临床妊娠有183个周期,周期妊娠率16.50%,自然周期(NC)组、克罗米芬(CC)组、克罗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CC-HMG)组、HMG组的排卵前1天优势卵泡平均直径依次为(18.8±1.7)、(21.7±2.0)、(21.4±2.2)、(21.3±2.2) mm;②自然周期多在尿LH峰出现后12~24 h内排卵(83.07%),促排卵周期多于注射HCG后24~48 h内排卵;③排卵前与排卵后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同一周期授精2次与授精1次的临床妊娠率比较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④排卵日子宫内膜呈A型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B型及C型(P<0.01),B型与C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⑤随着年龄增长,IUI临床妊娠率下降(P<0.05).结论授精时机、子宫内膜形态和厚度、女方年龄影响IUI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PTMS)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5 ~12月在本院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120个周期.按精液处理后PTMS分为5组:<10×106组,10~15×106组,16 ~20×106组,21 ~25×106组,>25×106组.结果:5组中年龄与不孕年限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TMS>25×106组临床妊娠率达到32%,与其余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TMS与IUI的妊娠率成正相关,临床妊娠率随着PTMS的增加而升高,因此,临床和实验室操作中应尽量提高注入宫腔内PTMS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一周期内人工授精次数对供精官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于首次注入精于数不同或首次授精至见排卵时间不同的人群,单、双次供精人工授精对妊娠率的影响.结果:在387个供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单、双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25.3%(56/221)和41.6%(69/166),双次授精妊娠率高于单次授精(χ2=11.415,P=0.001).对于首次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1000万条和≥1000万条的两类人群,双次授精的妊娠率分别为41.9%(18/99)和41.5%(51/288),单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19.6%(11/99)和27.3%(45/288),双次授精妊娠率均高于单次(χ2=5.797,6.386,P均<0.05).对于首次授精次日以内见排卵和隔日见排卵的两类人群,双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43.9%(47/297)和37.3%(22/90),单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23.7%(45/297)和32.3%(10/90);次日以内组双次授精妊娠率高于单次授精(χ2=13.116,P<0.001);隔日组2种授精方式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4,P=0.636).结论:对于围排卵期已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1000万条或≥1000万条的人群及授精次日即见排卵者.适时行同一周期第2次授精可提高其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卵泡刺破及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针对促排卵中出现多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采用卵泡刺破(FP)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不孕症。方法 使用hMG或serophene hMG/hCG等方案共38个周期,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对于多卵泡发育的患者,采用多余卵泡液及卵子吸出、卵泡刺破及宫腔内人工授精。对1~3个卵泡发育但排卵障碍,亦予卵泡刺破及人工授精。结果 总的临床妊娠率/周期为31.6%(12/38),A组、B组临床妊娠/周期分别为10/30、2/8,3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例妊娠),双胎3例,无三胎发生。结论 对于促排卵多卵泡发育和排卵障碍,FP-IUI是一个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丈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育不孕患者共1 382个IUI治疗周期,对处理后前向运动(PR)精子数、女方年龄、优势卵泡数、治疗方案、病因等因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382个IUI周期共获得167例临床妊娠,总周期妊娠率是12.1%.①PR精子数对妊娠率影响不大(P>0.05);②女性年龄超过40岁,妊娠率下降;③2和3个优势卵泡妊娠率高于1个卵泡(P=0.001);④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04),各促排卵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排卵障碍患者的妊娠率最高为20.9%,与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工授精更适合于有排卵障碍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4.
<正>本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选取中极、子宫、卵巢穴位进行穴位埋线治疗配合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对子宫内膜形态、卵泡发育、排卵情况及IUI妊娠率的影响,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生殖科门诊就诊的因男方不育致女性不孕患者90例,均为20~45岁育龄妇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周期数与临床结局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96个IUI周期的病例资料,比较治疗周期次数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1625例患者行2196个IUI周期,有329例获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5%,夫妇累积妊娠率为20.2%。第1、第2、第3、第4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2%、14.9%、12.9%、0.0%,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4个周期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7%、10.1%、8.9%、6.3%,累积妊娠率分别为19.7%、20.2%、26.7%、25.0%。两两比较分析显示1个周期组与2个周期组及3个周期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治疗中适当增加助孕周期数可以增加累积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26例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夫精IUI治疗,分析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继发性不孕、子宫内膜厚度<15 mm、排卵后双次授精、优势卵泡个数<4个、促排卵周期、IUI周期次数<3次的不孕症患者比较,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子宫内膜厚度≥15 mm、排卵后单次授精、优势卵泡个数≥4个、自然周期、IUI周期次数≥3次的不孕症患者的周期妊娠成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排卵后单次授精及优势卵泡个数≥4个均为降低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排卵后单次授精及优势卵泡个数≥4个均为降低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 成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更好地
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总结自2014-01 ~ 2015-03 360 个人工授精周期的妊娠率,分析影响其成功率的相关临床
因素。采用χ2 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同时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2.77%,
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卵泡≥2 个较单个卵泡成功率高( OR= 0.333,P= 0.006) ,单侧输卵管通畅
周期临床妊娠率低于其它周期( P<0.05) 。结论: 输卵管因素、治疗方案是影响本中心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主要
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过程中,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与IUI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该院2009年1月1日~8月31日330周期IUI的资料,比较了处理后A、B级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率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①治疗周期中排卵前后两次授精A、B级精子总数均≥(10×10<'6>)和均<(10×10<'6>)相比,其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6%和9.0%,差异有显著性(P<0.05);若排卵前授精≥(10×10<'6>),排卵后<(10×10<'6>),其临床妊娠率为15.1%,与上述两组相比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精子正常形态率<6%与精子正常形态率6%~10%、≥10%相比,其临床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液需要有10×106以上的A、B级精子总数,且排卵前授精和排卵后授精有相似的重要性;②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液精子正常形态率≥6%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236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186例不孕患者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治疗23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比较,后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排卵前进行IUI妊娠率高于排卵后IUI(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不孕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促排卵周期及排卵前行IUI妊娠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张哲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77-1178
目的分析在心理状况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妊娠率的效果。方法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间治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中选取100例,并严格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率、双胎发生率和生化率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且对照组妊娠率为12.00%,双胎发生率为0.00%,生化率为16.00%;观察组妊娠率为34.00%,双胎发生率为47.06%,生化率为4.00%。对照组妊娠率和双胎发生率低于观察组,生化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和双胎发生率,降低生化情况,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