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三通装置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上慢性硬膜下血肿较为常见。我科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采用颅骨锥孔后置入连接三通头皮针塑管的方法,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取得良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4.1岁。其中有明确外伤史者13例,病史不详2例。病程21d~3个月,平均40.2d。临床表现为头痛10例,呕吐9例,偏瘫14例,精神障碍2例,脑疝1例,昏迷3例。全组病人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左侧硬膜下血肿8例,右侧硬膜下血肿例双侧硬膜下血肿例血肿量3,4。5~150ml,平均约87.1ml。1.2手术方法根据CT结果选取血肿最高点为穿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6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CT定位后病房内一次性锥颅钻孔后放置F12脑室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抬高固定。术后次日行尿激酶5万U治疗,第2天复查CT,最多共需注入尿激酶2~3次。结果 60例均锥孔置管顺利,经过2~4 d引流,血肿清除理想。出院4周复查头颅CT 55例无复发;5例复发,予以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结论 锥颅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老年患者容易接受,清除血肿理想。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恼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我院于1999年10月-2003年8月收治24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mal haematomas,CSDH)患,其中84例行锥孔引流术。术后CT检查及随访表明,锥孔引流术可以达到彻底引流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患。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外伤后"头痛,头晕,左侧外耳道出血"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左枕部头皮下血肿,左侧外耳道鲜血流出,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各颅神经无异常发现,四肢肌力正常,无病理征.CT示左枕硬膜下血肿,出血量约10ml.  相似文献   

5.
锥颅置双腔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锥颅置双腔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CT定位,采用锥颅置双腔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4h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7~10d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术后1~3月复查CT无1例复发,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锥颅置双腔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简单,床边即可施行,并有效避免了传统钻(锥)孔引流术的相关并发症,且效果满意,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总结40例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从临床表现、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0.5±0.3)h,术中平均出血量(15±5)ml,平均住院时间(6±2.1)d。40例术后复查颅脑CT,硬膜下血肿均达大部分清除。术后并发颅内积气6例,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下积液5例,颅内感染1例。40例病人随访3个月,血肿复发1例,未见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钻孔引流治疗亚急性颅内血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男30例,女9例,年龄18~65岁。有头部外伤史。表现为神清或嗜睡状,高颅压症状,GCS11~15分。CT确诊为伤后3d至2周内,额部、颞部、枕部硬膜外血肿共21例;额颢部硬膜下血肿10例;额叶脑内血肿8例。血肿量25~60ml,平均38.5ml。方法:局麻下根据CT在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面积最大层面及距最近的体表位置钻一颅孔,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CT定量分析技术研究围手术期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变化与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54例CSDH病例,共含血肿64个。研究围手术期多项典型CT指标与术后血肿复发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例病人(20.4%)出现术后血肿复发。术前血肿量较大(120 ml)和(或)出院前硬膜下残液量较大(22 ml)者术后复发率显著升高;而当硬膜下积液量小于上述阈值时,血肿不复发率分别为92.7%和95.2%。术前血肿宽度较大(15.1 mm)和(或)术后残余血肿腔宽度较大(11.7 mm)的CSDH病人术后复发率也明显上升。结论 CT定量容积分析技术证明术后血肿"自我吸收期"硬膜下残余积液量的变化是预测血肿复发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三例婴儿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单侧硬膜下-腹腔引流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病例Ⅰ:男孩,7个月,因头部外伤后全身强直性抽搐就诊。检查:烦躁、频繁呕吐、囱门紧张、视网膜和视网膜前出血。CT扫描显示双侧硬膜下血肿。将空气注入右侧血肿腔后照相,左侧头部可见到气体,提示左、右两血肿腔相交通。行右侧硬膜下-腹腔引流,硬膜下液体蛋白含量为984mg/dl。术后2年,CT扫描显示双侧血肿消失。病例Ⅱ:男孩,5个月,因头颅增大就诊。无头部外伤史。检查:头大于正常,前囱轻度紧张。CT扫描显示双侧广泛性硬膜下血肿。将空气注入右侧血肿腔后照相,左侧头部也可见到气体,提示左、右两血肿腔交通。行右侧硬膜下  相似文献   

10.
例1男性,53岁。因"头部隐痛1个月,加重3d"入院,3个月前有头部外伤史。入院时神志模糊,左侧瞳孔直径3mm,右侧2mm,光反射均存在。CT示左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密度),量约100ml(图1)。当日急诊行左侧钻孔冲洗引流术。引出暗红色血液约100ml。血肿腔多量生理盐水冲洗。术后患者神志转清,瞳孔等大。予多量生理盐水输液,头低位,未用脱水剂。术后4d又出现头痛、精神差等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额部锥颅斜行置管液化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额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的10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病人的症状术后1~4 h均明显改善,术后48 h复查CT显示血肿均大部分被清除,留管时间2~4 d,术后7~10 d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脑组织复位不完全形成硬膜下积液。术后1、3个月复查CT未见复发。结论 CT定位下额部锥颅斜行深置单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颅内多发血肿术中出现急性脑膨胀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在清除一侧较大的硬膜下血肿时,因对侧硬膜外小血肿扩大而引起的急性脑膨胀,国内报告不多,本文报告3例。 例1 男,40岁。车祸致伤5小时入院。病人昏迷,GCS评分9分,躁动不安,双眼向左凝视。双瞳孔均2mm,光反应( )。四肢肌力V级。CT示:左颞顶硬膜下血肿约60ml,右颞薄层硬膜外小血肿约10ml,中线右移。即行左颞顶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左半球突然脑膨胀,探查同侧未见血肿,关颅。术后即刻复查CT扫描:原右颞硬膜外小血肿由10ml增大至70ml。中线左移。再次行右颞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病人仍昏迷,23天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3.
从40年代后期开始,文献上陆续出现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自然治愈的报告,近年来,这类报告逐年增多,甚致有人主张把保守疗法作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报告尚不多见。我们遇到1例头部外伤病人,于伤后半个月经CT检查证实为左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于伤后1个月施颅钻孔探查术,术中仅见硬膜下残留血肿囊壁而无血肿,术后CT复查证明硬膜下血肿已吸收,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锥颅双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2000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采用经皮颅内血肿前上部和后下部锥颅置管、注入尿激酶液化血肿,辅以促进受压脑组织复位等措施。术后观察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引流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CT复查结果。结果 本组52例术后血肿清除或基本清除。受压脑组织复位时间、引流时间、Barthel指数评分及CT复查结果显示,病人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 锥颅双孔置管尿激酶引流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方法简单,时间短,创伤小,不易感染,能较彻底地清除血肿,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一例罕见的幕上枕叶下硬膜下血肿:患者,女性,70岁,因反应迟钝急诊.过去曾患糖尿病和肺栓塞,并接受过肝素和华法令治疗一年,神经系统检查对疼痛刺激反应差,左侧肢体活动少,收入监护室给予气管内插管.次日患者需行辅助呼吸.CT普通扫描示右侧小脑幕区有一周界清楚的巨大血肿,局部密度增高,并向前延伸超过右侧岩锥,同时亦向上进入大脑半球纵裂,形成右侧后份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使右侧脑室受压并向左移位.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45岁男性,因头部外伤后半个月突发意识不清1 d入院。入院前半个月,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外伤,伤后昏迷30min,头颅CT及三维重建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颞部硬膜外血肿(图1A、1B),右侧颞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延伸至颅中窝底,颌面部多发骨折。行左侧颞部硬膜下血肿颅骨钻孔引流术。伤后右眼突出、右侧球结膜充血水肿逐渐加重,伤后半个月后突发意识不清,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较前明显增大,右侧颞部硬膜外血肿较前吸收(图1C、1D)。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朦胧,GCS评分12分,右侧瞳直径约2.5 mm,  相似文献   

17.
成人半球间硬膜下血肿(ISH)是硬膜下血肿的一种相当少见类型,作者报告3例,并结合以往文献进行复习。例1,女性,78岁,因头部外伤后行走困难逐渐加重4天,言语障碍半天住院、查体:神清,项强,右侧面部及上下肢轻瘫。头CT示左侧ISH,保守治疗2周复查CT血肿消退。例2,女性,70岁,头摔伤10小时,伴右侧头痛,呕吐及进行性步态不稳而入院。查体:神清,左侧面部及上下肢轻瘫。CT扫描证实右侧ISH,保守治疗3周血肿消退。例3,男性,75岁,头痛2周,意识改变1天。查体:木僵状态,右侧轻偏瘫。CT发现左侧ISH。后因病情迅速恶化,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入院22小时后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科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诊断、判断出血量;采用单侧或双侧钻孔、冲洗、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血肿腔引流量最少50ml,最多450ml;头颅CT复查,90例(93.8%)仅见少量残存血肿(<10ml);创腔积气2例;4例症状加重,CT示血肿量较大,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双侧血肿病例单侧钻孔的3例对侧血肿增多,行对侧钻孔引流。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最佳治疗方法,它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对老年患者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正确的操作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介绍40例经硬膜下穿刺以氧气置换血肿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经验与理论分析。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8.5岁。血肿位于右侧者11例,左侧者24例,双侧者5例。手术在床旁进行,局麻后用自制的硬膜下穿刺针,根据CT 所示血肿最厚的部位,经皮垂直穿刺进入硬膜下,待血肿液排出自行停止时,向血肿腔内缓慢注入氧气10ml,然后吸出等量的血肿液,如此反复进行。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氧气注入量和血肿液吸出量,保持血肿腔内压力与外界相等。若穿刺针堵塞时可用针芯排除堵塞物。最后接无菌密闭引流袋于床旁引流30分钟,拔除穿刺针后病人即可起床。作者用此法治疗CSDH 共40例均治愈,无与此法有关的并发症。置换血肿所用的氧气量为30~160ml,平均为(?)3ml。随访期间2例分别于术后23天和40天复发,其中1例用本法重复治疗治愈,另1例行钻孔盐水冲洗引流治愈。作者用本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内科床旁锥颅抽吸血肿的疗效及内科治疗注意事项。方法CT定位局麻下锥颅,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抽吸血肿30例。结果30例全部临床治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无复发。结论神经内科利用血肿碎吸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创伤小,床旁可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