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05例颅内囊状动脉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介绍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05例颅内囊状动脉瘤。方法:用微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205例。使用国产和进口的普通微弹簧圈和机械性可脱性微弹簧圈,大多数病例在局部麻醉下施术。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治疗请麻醉师协助。结果:本组205例中无死亡率,手术当时完全闭塞动脉瘤183例,不完全闭塞22例。126例经1~3年随访无一例再出现SAH。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是可行的治疗方法,特别是窄颈动脉瘤。其效果确实,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但是动脉瘤栓塞治疗的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大宗病例的血管造影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解脱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治疗方法,在电视监视下,经插入动脉瘤内的微导管将MDS-N送入动脉瘤将其闭塞。结果:临床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其中前循环动脉瘤31例,后循环动脉瘤4例,34例行1次治疗治愈;仅1例急诊出血后属HuntV级病人虽栓塞成功,仍死于严重脑血管痉挛、脑疝。结论:本法是当今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期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例43个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Marx或GDC弹簧圈栓塞囊状动脉瘤28个,颅内支架或球囊导管重塑技术辅助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11个.水解弹簧圈栓塞不规则动脉瘤3个.双支架技术栓塞梭形动脉瘤1个。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36个,95%闭塞5个,90%闭塞2个。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死亡、复发、出血。结论根据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和方法治疗,有利于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的致密栓塞程度,减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4.
国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三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告使用国产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文章讨论了国产微弹簧圈的特点,栓塞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作者认为颅内囊状动脉瘤体积大于或等于0.5cm,有瘤颈者适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国产钨丝微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囊状动脉瘤80%有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史,传统的根治方法.是直接手术夹闭或切除。自从1971年Serbinenko发明了可脱性球囊导管以来,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颅内  相似文献   

6.
颅内囊状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时机及方法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为比较多种方法对颅内囊状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118例动脉瘤其中28例采用可脱性球囊,30例采用国产钨丝微弹簧圈,60例采用机械性可脱性微弹簧圈(MDS-N)。结果:全部治愈,在28例可脱性球囊栓塞病例中,有1例由于闭塞载瘤动脉后出现肢体偏瘫,一月后恢复。在30例国产钨丝微弹簧圈栓塞病例中,有两例栓塞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缺血、昏迷、肢体偏瘫,经对症处理后,逐渐恢复。其余无不良反应。随访1~6年无1例再出现SAH。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血管内弹簧圈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随着装置的改进和技术发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对于自膨式支架Enterprise辅助弹簧圈治疗囊状动脉瘤的报道并不多,现对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23例囊状动脉瘤的治疗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对8例颅内囊状动脉瘤进行了国产钨丝微螺旋圈的栓塞治疗,其中7例采用常规的钨丝微螺旋圈推进器栓塞技术,1例采用电解式可脱性(Gpe)钨丝微螺旋圈栓塞技术。结果5例动脉瘤瘤腔栓塞达90%,另3例癌腔完全充满闭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RESIDIOTM、MICRUSPHERE、CERECYTE、ORBIT等不同特点弹簧圈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特点和栓塞效果。方法2012年1月以来,我院对8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使用CodmanNeurovascular公司新上市的不同特点的弹簧圈进行治疗。结果8例复杂颅内动脉瘤均致密栓塞,没有发生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CodmanNeurovascular公司新上市的PRESIDIOTM、MICRUSPHERE、CERECYTE、ORBIT弹簧圈具有自动地顺应于不同形状动脉瘤的特性,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过程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治疗比较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自1971年Serbinenko首次通过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以来,作为与传统夹闭或结扎手术明显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与夹闭手术孰优孰劣的讨论一直是相关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在中短期内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对130例(143个)小型颅内动脉瘤(直径小于5mm)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病人进行随访,其中48个颅内动脉瘤进行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复查,了解栓塞治疗后12~24个月颅内动脉瘤的变化情况,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对143个颅内动脉瘤12~24个月的随访,有1例复发出血:48个动脉瘤在12~24个月后行血管造影复查,有7个复发,另有3个栓塞后有残留的动脉瘤在1年后自行闭塞,造影中能观察到有新生组织完整覆盖瘤颈。结论小型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效果更好,瘤颈的残留与动脉瘤复发的关系密切,颅内支架及带生物活性涂层的弹簧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小动脉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后随访1-2年,按GOS评分,良好1例,轻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原因主要有动脉壁血斑块脱落、脑血管痉挛、弹簧圈选择或栓塞不当。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应积极减少引起脑梗死的因素,并发脑梗死后应给予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3.
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的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方法 股动脉或颈动脉 Seldinger○s 穿刺。用pusher 推入自制弹簧圈或用 M D S 系统送入合适长度的微弹簧圈到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腔。结果 本组无一例死亡。42 例动脉瘤中38 例 (90 % ) 术后立即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 另外4 例(10 % ) 动脉瘤部分栓塞。20 例病人接受 D S A 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不全栓塞的4 例动脉瘤中1 例后交通动脉瘤半年后行 D S A 见动脉瘤颈部扩大, 行二次栓塞, 1 例基底动脉瘤半年后虽经二次栓塞治疗, 一年后复查病人动脉瘤仍在继续扩大, 1 例椎动脉瘤和1 例前交通动脉瘤 D S A 复查见动脉瘤腔已完全闭塞。结论 对于囊状动脉瘤 S A H 急性期的病人, 微弹簧圈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从1974年Serbinenko首先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颅内动脉瘤开始.随着介入材料不断更新和技术进步,血管内栓塞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介入栓塞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证明运用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可取得良好的初期结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治疗中心将介入栓塞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第一选择。然而,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多项研究表明,对于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运用介入栓塞技术再次治疗安全、有效;此外,开颅夹闭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特别是早期经栓塞治疗后瘤体不稳定或出现占位效应的颅内动脉瘤。本文综述了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复发的相关因素、再治疗指征,并着重介绍了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的开颅夹闭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5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本组颅内动脉瘤成功栓塞51个,其中100%栓塞40个,95%栓塞6个,90%栓塞5个;栓塞失败2个,改为二期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无术中死亡病例.46例患者随访6~12个月,CTA或DSA检查显示2例动脉瘤复发,2例留下重度残疾,5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均恢复良好. 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个体化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操作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间栓塞治疗40例41个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40例病人术前均行头部CT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按Hunter-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16例,Ⅳ级6例。结果41个动脉瘤均行弹簧圈栓塞,其中36个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4个大部栓塞,1例病人因术中破裂栓塞失败而改为急诊手术治疗。40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36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熟练掌握微导管技术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介绍了应用手术显微镜对20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总结。在1976年5月以前的6年间对20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不包括海绵窦段动脉瘤或椎基底动脉的动脉瘤,借助于显微镜,由同一个外科医生进行了手术。全部病人均有一次或多次出血(60例超过3次)。在8例后交通枝动脉瘤,病人的唯一症状是动眼神经神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AXIUM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AXIUM微弹簧圈栓塞、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共6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53个,非完全致密栓塞8个,动脉瘤颈部有残留2个。58例破裂动脉瘤中,治愈57例;死亡1例,为术前Hunt—HessⅢ级,左前交通动脉窄颈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并存的患者,在支架辅助下进行了致密栓塞,术后90min因颅内再出血死亡。4例未破裂动脉瘤均临床治愈。结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应用AXIUM微弹簧圈进行合理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日益成为其首选方法,但栓塞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次破裂、血栓形成、脑缺血等并发症。自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6例,并发脑缺血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