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颈椎内固定器材设计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完善,颈椎前路手术获得飞速发展。尽管有文献报道,颈椎非限制钢板的使用可以提供前路融合术后的即刻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植骨块脱出、终板的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过度坚强的内固定伴发的植骨块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等问题虽可使用非限制性钢板解决,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颈椎前路短节段非限制性与限制性钢板对融合节段及颈椎整体曲度的影响。方法 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连续诊治55例行颈椎前路单节段或双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岁。其中采用颈椎前路限制性钢板固定31例,非限制性钢板固定24例。全部植骨材料均取自于自体髂骨。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颈椎整体及融合节段的曲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疗效分析采用JOA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个月。对融合节段,限制性与非限制性钢板术后均可显著改善其曲度。至随访时,可发现非限制性钢板固定下的融合节段曲度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对于颈椎整体曲度,两种钢板均可以明显改善整体颈椎曲度并可有效保持。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非限制性钢板在维持融合节段曲度方面较限制性钢板有较好的表现,但二者在维持颈椎整体曲度方面无明显差异。手术操作技术对于颈椎曲度的恢复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四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融合手术中应用和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和比较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10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固定。与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和融合情况。结果:患者症状特征术后明显改善;未发现手术并发症,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组融合率明显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4类钢板均能提供充分的颈椎稳定性,使用安全,Zephire钢板较其余钢板系统使用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5.
颈椎前路手术ZEPHIR钢板内固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ZEPHIR钢板在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28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及ZEPHIR钢板内固定,其中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间盘突出12例。结果28例中26例随访4~15个月,1例14个月后钢板下极螺钉松动,余25例钢板螺钉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块无移位,26例均已达骨性融合。结论ZEPHIR钢板有优良植入物设计和力学性能,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无需外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6.
一体化钢板前路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29例颈椎疾病患者应用一体化颈椎前路钢板和支架系统(A new anterior cervical instrumental system combining an intradiscal cage with and integrated plate,PC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切除椎间盘后,显露硬膜,神经根减压。选择合适型号的PCB,置入椎间隙固定。结果:29例病人中,颈椎病1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0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2岁(29-61岁),随访时间为3-16个月,23例病人接受了1个节段的固定,6例病人2节段,该技术易于掌握和应用,无术中并发症及螺钉脱出或固定失败,25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症状轻度改善,系合并较严重的颈椎管狭窄所致,总优良率86.2%,结论:PCB椎间固定稳固,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需戴颈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叙述三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CSCP、Orion和国产颈椎前路自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病、颈椎肿瘤等共33例,随访3.5~14个月。结果 33例患者均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钢板螺钉无松动,植骨块无移位。手术总有效率95%。结论 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病变情况和手术减压是否彻底有关,与采用何种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植骨融合术后颈椎后凸畸形的原因。方法:随诊1982年8月-2000年12月274例行颈椎前路减压、单纯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对其中确诊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手术减压节段、植骨方式、骨融合情况及术后颈椎后凸畸形的进展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年3个月~7年6个月,平均4年1个月,17例患者确诊为颈椎后凸畸形;术后1年时融合节段前柱短缩明显,颈椎后凸畸形最明显,其中12例为双节段减压、Keystone式植骨;8例后期颈椎植骨融合节段上下相邻椎体不稳:17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10.2分.术后1年平均15.2分,末次随访时为15.6分。结论:单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因减压节段和值骨方式的不同使融合节段前柱短缩及植骨融合节段上下相邻椎体不稳是颈椎后凸畸形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 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与现状1964年Bohler[1] 报道了首例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应用于下颈椎骨折之后 ,随着研究深入 ,骨科医师更加认识到颈椎损伤的治疗中颈椎复位、脊髓及神经根的减压和颈椎稳定均同样重要。虽然颅骨牵引及单纯颈髓减压对某些病例能达到复位及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效果 ,但对颈椎稳定作用弱 ,病人需要长时期卧床和外固定 ,对康复十分不利。颈椎外伤后 ,颈椎局部稳定因素对神经功能的保护及对病人预后均十分重要。七十年代后 ,国外开始研制颈椎前方椎体间钢板螺钉固定椎体。七十年代Orozco[2 ] 和Tapi…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限制性与新型非限制型滑动钛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3月~2004年12月连续诊治的58例颈椎伤病患者,其中应用限制性钛板27例,新型非限制性滑动钛板3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植骨融合率、椎体间高度及活动度变化.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与随访时临床功能JO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影像学观察与测量非限制性钛板组1例假关节形成,1例可疑假关节形成,其余56例均达骨融合.术后两种内固定的单节段和双节段融合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显示在单节段融合,限制与非限制性内固定组椎间高度降低分别为0.5mm和1.6mm(P<0.05),而双节段融合,则分别为1.7mm和1.8mm(P>0.05).结论:在单节段融合时,限制性钛板在维持椎体间高度方面优于非限制性钛板;本研究尚不能得出新型非限制性滑动钛板临床疗效优干限制性钛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12.
颈前路钢板固定的优点及并发症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已有详细报道,但对颈椎钢板固定融合术后颈椎矢状面生理曲度的变化缺乏全面系统的描述。颈椎单间隙融合率很高,而多间隙融合后内固定失败和假关节的发生率增加,临床成功率相对较低。该文作者采用全新的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对颈前路椎问切除融合术后的颈椎矢状面曲度的演变进行了观测。收集连续的51例患者的颈椎侧位片,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或神经根脊髓型颈椎病,均行前路单间隙或多间隙(2~4个间隙)椎问盘切除融合术,同时辅助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中老年人群中颈椎退行性变最常见的一类疾患,严重的会引起截瘫或不全瘫。自1986年  相似文献   

14.
三种AO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比较三种AO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前路固定中的应用特点及效果.方法自1998~2003年,应用三种不同AO钢板手术治疗颈椎外伤及颈椎病共112例,按所使用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标准CSLP组、小型(亚洲人专用)CSLP组及CSLP-VA组三组,记录各组术中螺钉及钢板放置困难发生率.术后分别经3、6、12个月随访,观察钢板倾斜率、螺钉脱出率及骨不融合率.结果所有病例术中钢板螺钉均安装成功,CSLP组术中螺钉植入困难率为21%,较CSLP-VA钢板组(3%)大(P<0.05);钢板倾斜率为14%,较CSLP-VA组(3%)大(P<0.05);钢板放置困难发生率为8%,与CSLP-VA钢板组相当(P<0.05).结论CSLP-VA钢板螺钉植入方便,但如操作不熟练,易致钢板倾斜;CSLP-VA更适合上颈椎损伤,小型CSLP则更适合于单节段固定者.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减压效果已被临床证实 ,但植骨融合失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该术式的应用受到限制。我们自 1998年 6月开始应用Window钢板固定减压节段及植骨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8~ 67岁 ,平均 42 5岁。疾病分类 :颈椎病 6例 ,颈椎OPLL1例 ,颈椎外伤 5例 ;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 :B级 1例 ,C级 2例 ,D级 7例 ,E级 2例 ;融合节段 :单节段 5例 ,双节段 7例。1 2 内固定材料 该钢板为美国Oakland公司生产 ,由钛合金材料制成。钢板长度为 2 6~ 70m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颈椎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颈椎肿瘤患者采取前路椎体切除术、自体髂骨植骨以及颈椎前路带锁钢ORLON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8例患者得到8~21个月随访,平均12、5个月,2.9~4.3个月内所有植骨均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4个月,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术后出现短暂声嘶,1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无钢板螺钉断裂、松动或脱出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手术切除颈椎椎体和肿瘤后能提供即刻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颈肩痛与钢板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6年7月间实施的219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别观察颈椎侧位X线片上钢板在上下位椎体的覆盖率,正位X线片评估其侧方移位和成角,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评价手术前、后颈肩痛。应用Pearsons相关系数、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6.8个月(6~42个月),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与术后颈肩痛高度相关(相关系数P=0.417,P<0.001,n=87),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钢板偏移和成角与术后VAS评分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P=0.314,P<0.001,n=82),与术后ND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P=0.379,P<0.001,n=66)。结论颈椎前路钢板侧方偏移和成角是术后颈肩痛的原因之一,术中应注意调整钢板位置,尽量避免侧方偏移和成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颈椎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颈椎肿瘤患者采取前路椎体切除术、自体髂骨植骨以及颈椎前路带锁钢ORION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8例患者得到8-21个月随访,平均12.5个月,2.9~4.3个月内所有植骨均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4个月,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术后出现短暂声嘶,1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无钢板螺钉断裂、松动或脱出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在手术切除颈椎椎体和肿瘤后能提供即刻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Zephir钉板系统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对13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ephir钉板系统内固定术。结果本组获随防10~1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均获得复位与骨融合。合并脊髓损伤的2例,按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Zephir钢板操作简便,能提供固定节段的有效稳定,利于植骨块愈合,是目前在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价Orion及Zephir两种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3例颈椎疾病与损伤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采用Orion或Zephir内固定。结果:13例中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后第10d死于呼吸衰竭,余12例获半年以上平均8.6个月随访。除3例Frankel A组脊髓损伤患截瘫无恢复外,余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块在3个月时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Orion及Zephir钢板操作简便,能提供固定节段的有效稳定,利于植骨块合。对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椎体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