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化疗风险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静脉化疗风险隐惠,提出静脉化疗风险管理的对策,从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化疗药物的配制及环境配备、用药监控等方面进行管理,通过风险管理,提高了全科护士护理服务的风险意识,化疗防护知识掌握率达100.0%,病人满意度达99.3%,未发生护理投诉与纠纷。认为静脉化疗风险管理对策有助于医患双方心身健康,减少及避免化疗静脉渗漏,避免护理纠纷和投诉。  相似文献   

2.
静脉化疗风险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静脉化疗风险隐患,提出静脉化疗风险管理的对策,从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化疗药物的配制及环境配备、用药监控等方面进行管理,通过风险管理,提高了全科护士护理服务的风险意识,化疗防护知识掌握率达100.0%, 病人满意度达99.3%, 未发生护理投诉与纠纷.认为静脉化疗风险管理对策有助于医患双方心身健康,减少及避免化疗静脉渗漏,避免护理纠纷和投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外周静脉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并制定风险评价标准,提高护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能力,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并认真实施。结果实施外周静脉化疗风险管理1年来,规范了外周静脉化疗操作程序,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减少了相关的静脉损伤(化疗外渗发生率由2005年的1.56%降低到2006年的0.074%,静脉炎发生率由2.74%降低到0.223%),相关投诉由0.196%降低为0,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化疗中实施风险管理,使护士和患者共同配合,努力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减少了静脉损伤及外渗的发生,达到了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发生的目的,使护患双方同时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少化疗药物的渗出,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化疗质量。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规范化疗操作流程:成立化疗区、建立化疗药物标示系统、创建证据系统、实施风险共担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输液室化疗渗出例数显著减少,无1例皮肤坏死,未发生与化疗有关的纠纷投诉,无意外事故发生,满意度达98%。结论:对输液室化疗病人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安全,减少了纠纷投诉,有助于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增强了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识别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并进行风险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由(93.31±2.33)%提高为(97.02±1.74)%;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由(89.64±1.83)%上升为(94.89±3.41)%。结论’在肿瘤病区化疗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识别化疗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是前提,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专科技能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并降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减少投诉和纠纷。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设为A组,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风险管理干预后设为B组,投诉与纠纷的风险(差错与事故的风险)在医生环节、药房环节、收费环节、护士环节、病人或陪人环节、环境因素A组与B组比较研究。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10028例患者中发生5例纠纷,与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9365例患者中发生33例纠纷相比,有显著差异(χ^2=22.661,P〈0.01)。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降低,投诉与纠纷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42起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楼亚红 《护理与康复》2009,8(3):237-238
分析42起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纠纷投诉内容中涉及服务态度14起(33.33%)、业务素质9起(21.43%)、沟通障碍8起(19.05%)、法律意识3起(7.14%)、服务流程3起(7.14%)、其他5起(11.91%)。针对投诉内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对策,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人文护理为宗旨,从而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科常见护患纠纷的成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为急诊护患纠纷事件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急诊科全年收治的11 863例病人为对照组,同时将2015年收治的12 00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在急诊科出现的护理纠纷案例搜集出来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拟定对策,进行干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以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分析护理纠纷原因,采取针对性防范对策,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研究及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涛  梁群英  黄莉娜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48-1649
目的探讨注射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分别收集在我院注射抽血室注射和抽血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率,制定对策。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纠纷发生率与2007年同期相比在注射方面下降64.71%(P〈0.05),在抽血方面下降60.00%(P〈0.01),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注射室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荣华 《全科护理》2016,(35):3679-3681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紫杉醇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妇科恶性肿瘤行紫杉醇化疗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即根据化疗方案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并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预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化疗知识知晓率、化疗依从率、化疗总有效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流感染率、皮肤局部坏死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血小板减少毒副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依从性及化疗知识知晓率,降低病人化疗风险事件及化疗毒副反应,有利于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紫杉醇化疗的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引发纠纷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通过对静脉输液相关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为输入液体外观有异、护士操作程序有误、输入过程中巡视观察不及时、病人突然病情变化、输液反应及差错、护士自身原因是静脉输液相关投诉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进配液设备及操作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加强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及从法律角度审视输液工作是减少输液纠纷及投诉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进门诊输液流程在门诊输液室防范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门诊输液病人进行静脉集中穿刺和液体集中保管两个环节改进,观察改变前后的纠纷投诉及病人满意度、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防范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改进门诊输液流程有利于预防护理差错,减少投诉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是门诊输液实施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识别产科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风险管理对策,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得出产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设计护理风险管理表格在普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6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中优化设计风险管理表格进行管理。应用自行设计的风险意识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表格优化设计前后知一信一行模式进行调查,应用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进行评价,统计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情况及护患纠纷投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风险因素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意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人员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患纠纷投诉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优化设计护理风险管理表格能够持续改进普外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效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方法,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小组,对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完善输液管理制度,规范输液流程,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 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相关护理投诉事件降低.结论 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防范急诊医疗纠纷和投诉中的作用.方法:对急诊工作中高风险的护理行为制订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考核在护理操作中实施褥疮预防告知、防各种意外告知、吸痰告知、输注刺激性药物告知,防自杀病人再自杀等告知制度.管理者随时督导检查讲评制度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和修订制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1年多,密切了护患关系,变"家长制"护理操作模式为"理解配合"型护理操作模式,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结论: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体现了尊重病人意愿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在护士和病人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经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受益的不仅是病人还有护理人员,达到了降低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本院门诊部2007年1月-2009年1月静脉输液过程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并制订防范对策。结果发生静脉输液护理纠纷事件共68例次,其中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沟通及穿刺技术不足)因素40例次,占58.8%;病人因素18例次,占26.5%;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因素6例次,占8.8%;药品因素4例次,占5.9%。结论护患沟通不足、护士责任心不强、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精湛,病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药物过敏反应及护士法制观念淡薄等是引起静脉输液护理纠纷事件的相关因素。因此,建议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为病人实施告知程序,提高护士输液技能及法律意识,并在输液过程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使病人在输液过程能得到安全与舒适的服务,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护理行为风险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投诉和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我们对工作中高风险的护理行为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考核,在护理操作中实施告知制度和意外风险预报制度。管理者随时督导检查评价制度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和修订制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1年多来,密切了护患关系,变“家长制”为“理解配合型”的护理模式,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在护理行为中实施风险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在护士和病人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经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受益的不仅是病人还有护理人员,达到了降低护理纠纷、投诉发生和提高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防范急诊医疗纠纷和投诉中的作用。方法 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正确鉴别和评估风险,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同时进行临床业务和安全知识培训.协调好急诊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1年多.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结论 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减少纠纷和投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和投诉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期间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置管风险的认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