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多研究观察到: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浆内游离皮质醇含量升高,其升高程度又因有无休克并发症的存在而有不同。在合并心源性休克时血浆皮质醇的升高为正常值的3—17倍,无心源性休克费为1—3倍。心肌单纯缺血,则多在正常范围。表明肾上腺皮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应激反应主要决定于组织坏死的程度。故测定急性心肌梗塞时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对于判断梗塞范围、缺血程度,病情转变趋向及制订治疗措施可能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游离皮质醇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往认为连续多次的短暂心肌缺血发作应对心肌造成累积的效果,心肌坏死范围不应减小而是加大[1]。8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了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新概念,是指预先给心肌制造一至数次短暂的心肌缺血,每次随之再灌注,可使心脏对随后的长时间缺血损伤增强抗力[2]。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均已证实缺血预适应可以延迟缺血心肌的致命性细胞损伤,表现为缩小梗塞范围,减轻梗塞后心功能不全等作用[2.3].为此,我们对照分析对例有心肌缺血预适应与22例无心肌缺血预适应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AMI患者近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83例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析,显示梗塞后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高危因素,有33.7%的住院病死率。EKG上缺血表现在原梗塞区域的患者,其死亡大都与泵衰竭有关,而缺血表现在远离原梗塞区者,其死亡主要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高年龄、梗塞后心绞痛伴有ST段抬高者,有更大的危险性,而与梗塞前有无心绞痛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红梅 《淮海医药》1998,16(2):49-49
溶栓疗法是将溶解血栓的药物尿激酶或链激酶,给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从静脉或冠状动脉内输入,溶解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可挽救大量缺血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我院从1994年开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最有效的措施是早期恢复冠脉血流。目前,主要依靠外科冠脉“搭桥”手术和应用血栓溶解剂,后者较易推广使用,本文仅就链激酶(SK)在AMI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作一简要介绍。 一、梗塞区的血液再灌流与缺血心肌功能的恢复 尽早恢复梗塞冠脉的血流,可以缩小AMI心肌坏死的范围,Jennings在犬冠脉左旋支高位结扎实验中发现,随梗塞  相似文献   

6.
<正> 过去认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禁用硝酸盐的观点,近年来已大有改变。认为用硝酸盐治疗AMI,在缩小梗塞范围和减少梗塞后遗症方面是有益的。 本文旨在①评定用硝酸盐治疗心肌梗塞患者之后,对缺血和坏死的影响;②研究硝酸盐对AMI后遗症的效应;③评述硝酸盐产生这些有益作用的机制;和④给AMI患者静脉给予硝酸甘油提供用法指南。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的致命性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和泵衰竭,而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取决于梗塞范围的大。研究发现,在AMI发病早期,梗塞范围是可变的。据此,尽量挽救梗塞边缘区的濒危缺血心肌,为AMI病人保存更多的健全心肌组织,已成为近年来AMI的主要治疗原则。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是心血管病理生理研究工作者和临床心脏病学家最关注的课题之一。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AMI防治研究已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现将我们实验室的初步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解血栓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7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的一项治疗措施。心肌梗塞的发病主要是心肌动脉内血栓引起的,可以通过用药来消除动脉内的血栓,使冠状动脉血流畅通而能再灌注,以增加缺血心肌氧的供应。此法可以挽救濒死心肌,从而缩小梗塞范围,减少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此类药物称为溶栓剂。 常用的溶栓剂是链激酶和尿激酶。链激酶静脉注  相似文献   

9.
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常见发现部分病人心电图出现与梗塞相对应导联的ST段水平下移。有些学者认为这表示对侧壁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梗塞心电图的变化(河南省郑州市153医院心内科450065)郝长海,刘振邦,李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同时可发生右室梗塞和心房梗塞,而心房梗塞因缺乏特殊临床表现,常与心室梗塞并发,临床上报道心房梗塞病例较少。本文对过去十几年收治...  相似文献   

11.
急性凡肌梗塞后心肌酶代谢动力学一房室数学模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后肌酶的动态变化是估计梗塞面积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口服给药的一房室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数学模型用以拟合急性心肌梗塞后心酶的时间活性曲线,可望能够准确计数梗塞心肌内心肌酶的总量,从而较好地估计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通常是针对其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三大并发症的治疗。而近10年来,在心肌治疗的早期积极设法挽救急性心肌的缺血,以求缩小梗塞范围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保护心肌、限制心肌梗塞范围的扩展是防止心律失常、泵衰及心源性休克的根本措施。因为心肌梗塞范围愈大,心肌损伤愈多,则心肌机能障碍就愈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愈高病死率愈高,预后也愈差。  相似文献   

13.
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降低心肌的工作量,降低心脏氧耗量,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缺血和梗塞区域等是有效的,如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发作等,但是由于这些药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例临床疗效分析太原矿山机器厂医院(030009)常国章,温焕荣,张引娥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近十年来内科一大进展,以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频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起到积极治疗作用,并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长远预后有肯...  相似文献   

15.
用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研究表明人参总甙缩小梗塞范围,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并抑制缺血和再灌期间腐胺含量增加,相关分析发现腐胺增高与梗塞范围密切相关,为腐胺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并提示人参总甙的保护缺血再灌脑组织的作用可能与影响腐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倪士珍  赵炳让 《天津医药》1989,17(4):202-205
急性心肌梗塞后复发心绞痛者为再梗塞和死亡的高危病例。本文报告64例,其中85.94%(55/64)为小范围或非透壁性梗塞,67.18%(43/64)于梗塞后一周内复发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梗塞原位缺血者(IITIZ)19例(29.69%),非梗塞导联(IAAD)45例(70.31%),差异很显著(P<0.01),5年随访40例(62.50%)发生再梗塞,死亡19例(占再梗塞的47.50%;占本组病例的29.68%),再梗塞发生于前壁者死亡危险甚大(14/19)。4例随访期内实行冠状动脉造影,证明心肌梗塞后心绞痛病例多伴严重广泛冠状动脉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心房梗塞的诊断及临床意义郭纪元,郝长海,王春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军分区直属医院郑州450003)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冠状动脉硬化(包括粥样硬化斑破碎)使冠状动脉管腔闭塞或因冠状动脉痉挛血液断流,引起严重持久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部分坏死。其...  相似文献   

18.
人参总甙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所致梗塞范围和脑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研究表明人参总甙缩小梗塞范围,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并抑制缺血和再灌期间腐胺含量增加。相关分析发现腐胺增高与梗塞范围密切相关,为腐胺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并提示人参总甙的保护缺血再灌脑组织的作用可能与影响腐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所引起的部分或广泛的心肌坏死,常并发心功能障碍、休克和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期如护理不当,常因各种原因加重心肌缺血,使梗塞范围扩大造成生命危险。甚至发生心跳骤停和心肌破裂而突然死亡。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心电监护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期住院死亡率已由35%左右降至到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心肌细胞坏死,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病死率高。临床治愈率的高低与临床仔细观察病情和抢救治疗及时与否及精心护理有着密切关系。护士密切观察梗塞后的病情变化和梗塞前的先兆,积极开展床边监护,对大大提高AMI的存活治愈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将AMI的病情观察及有关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