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隐丹参酮(CTS)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方法以CTS为研究对象,使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以及PharmMapper靶点预测平台收集CTS相关靶点;使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以及TCGA数据库收集NSCLC相关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靶点,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CTS-交集靶点-KEGG通路"网络。结果得到交集靶点75个,主要涉及信号传导、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细胞凋亡与血管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CTS主要通过胰腺癌、大肠癌、癌症途径、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通路发挥其抗NSCLC作用。结论 CTS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发挥其抗NSCLC作用,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北豆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以“北豆根”为关键词,检索TC?MSP 数据库,获取药材的已知化学成分和靶点,再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为条件筛选得到有效成分。然后在Gene?Cards 数据库检索UC靶点,取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基因。将药物、成分和交集基因数据导入Cytoscape 3.2.1软件中绘制“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度值高的靶点蛋白作为北豆根治疗UC的关键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获得北豆根10个有效成分,78个对应靶点,UC相关基因3 982个;“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中与UC相关的靶点44个。PPI 核心网络包含43个蛋白,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可能与IL6、TNF、MYC、CASP3、MAPK14、PTGS2、NOS3、ESR1、RELA、MMP2等有关。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是通过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及药物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TNF、PI3K-Akt 、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北豆根中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和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探讨黄芪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关键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黄芪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和DigSee数据库获得NSCLC相关靶点并与药物作用靶点映射,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芪—活性成分—靶点—NSCLC”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靶标蛋白互作网络,采用MCODE插件筛选功能聚类模块和关键基因,运用DAVID数据库和R软件将核心模块中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UALCAN和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和对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从“黄芪—活性成分—靶点—NSCLC”网络中得到9个活性成分,44个靶标,3个功能聚类模块和关键基因。GO富集到涉及转录和凋亡调控、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一氧化氮生物合成、细胞增殖和蛋白质修饰等生物过程104个,11个细胞组分主要定位在细胞核、脂筏、胞浆、细胞外间隙、线粒体、染色体端粒区等,19个分子功能主要参与蛋白和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增殖和凋亡相关激酶活性等;KEGG富集到癌症通路、P53信号通路、细胞周期、FoxO信号通路、黏着斑、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心碳代谢等48个通路。关键基因PARP1、GSTP1和ESR2在NSCLC中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相比低表达者,高表达者总体生存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芪抗NSCLC的分子机制,发现PARP1、GSTP1和ESR2有望作为关键靶点,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为黄芪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山慈菇-皂角刺药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山慈菇和皂角刺的药物活性成分,收集其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收集的靶点进行"蛋白-基因名"转换;对于肺癌疾病的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与肺癌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肺岩宁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靶点和相关通路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获取肺岩宁方的有效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查询Genecards、DisGeNET疾病数据库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相关靶点。以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靶点与肺岩宁方潜在作用靶点的交集靶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设置拓扑参数筛选出肺岩宁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GEPIA数据库得到与肺癌病人生存相关的核心靶点。制备不同浓度的肺岩宁方干预HCC827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IC50;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肺岩宁方对HCC82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肺岩宁方对HCC827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采用qPCR array技术检测网络药理学预测的核心靶点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肺岩宁方共有133个活性成分、521个相关靶点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GO和KEGG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和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海牡方(HMF)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成分、核心靶点、关键信号通路以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TCMSP和DisGeNET等据库检索、汇总HMF的化合物成分、作用靶点及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相关靶点;将药物的作用靶点与疾病的靶点取交集获得共有靶点,并上传至 STRING 数据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HMF“药味-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HMF可能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HMF含药血清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诱导实验验证HMF对肺癌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结果 从HMF中鉴定了65个化合物成分,筛选出24-Keto-Cholesterol,quercetin,Diisobutyl phthalate等47个主要化合物成分,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等共55个可能是HMF治疗NSCLC的核心靶蛋白,涉及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等多条信号通路。在随后的验证实验中,Pathways in cancer通路中的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诱导已被证实参与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结论 HMF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信号通路的方式发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为HMF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小檗碱对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在线数据库获取小檗碱和肺癌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A549为受试对象开展实验验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法(CCK-8)筛选小檗碱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时间和浓度;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交集靶点92个,富集到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53和凋亡(Apotosis)等信号通路。实验验证发现,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P <0.01);干预24 h时,IC50值为8.51μg/ml,且小檗碱能显著上调p53和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 <0.01)。结论 小檗碱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金银花抗肺癌的主要有效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肺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PubMed、TCMSP数据库筛选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成分的作用靶点,并把口服生物利用度(OB)≥20%和类药性(DL)≥0.1作为筛选金银花活性成分的条件。通过CTD在线数据库检索与肺癌有关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金银花成分靶点和肺癌相关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图,并利用cytoscape 3.7获得两个PPI网络图的交集网络,筛选出与肺癌有关的关键作用靶点。最后对关键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 金银花治疗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芹黄素、山柰酚、毛地黄黄酮等。金银花与肺癌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有38个,如PON1、NQO1、AHR、MMP10、CYP1A2、CYP1B1、GJA1、NOS2、RXRA、IL10等。共富集出18条与以上38个关键靶点有关的信号通路,如膀胱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甲状腺癌、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等。此外,金银花还参与调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显示了金银花“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发挥协同作用的特点。结论 为研究金银花抗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为金银花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时辰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的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以获得最大疗效,减少毒性反应。方法:60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20)在8∶00给药,B组(n=20)在14∶00给药,C组(n=20)在20∶00给药。吉西他滨1g·m-2,ivgtt,第1、8天;顺铂75mg·m-2,ivgtt,第1天,第21天重复。测定给药后0.5、1.5、3h的血药浓度,并评价经化疗2周期后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44.4%、35.3%、38.9%(P>0.05)。给药后3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4∶00给药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吉西他滨治疗NSCLC在8∶00给药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在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疗效以及毒性反应的变化,根据其节律变化选择临床最佳给药时间,获得最佳疗效。方法 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60例III、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3组。多西他赛:A组(n=20)在8∶00 am给药,B组(n=20)在2∶00 pm给药,C组(n=20)在8∶00 pm给药;顺铂在多西他赛给药后第2天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ivgtt,d1,8;顺铂75 mg·m-2,ivgtt,d1,第21天重复。测定给药后1,10,24 h的血药浓度,并评价经化疗2个周期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的疗效和血药浓度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2:00 pm,8:00 pm给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多西他赛治疗NSCLC在8∶00 am给药较为安全有效,可增加病例数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山羊豆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给予山羊豆90%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萃取物,比较各部位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筛选潜在活性部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研究山羊豆活性部位对细胞迁移活力的影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xactive-MS/MS)技术对筛选得到的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靶点,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在微生信平台上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建立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应用Pymol软件作可视化处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结果:山羊豆乙酸乙酯部位能够有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山羊豆碱、槲皮苷、阿福豆苷等15个成分为山羊豆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药效成分,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酮类成分与EGFR、HRAS、MAPK等靶点对接吻合度较好。结论:山羊豆抵抗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起作用,该... 相似文献
13.
14.
肖丽仁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8,25(4):200-202
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脱氧胞苷类似物,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能改善CSCLC患者的一般症状。本文报道了吉西他滨在治疗NSCLC和胰腺癌中的药理学和临床药效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红景天治疗脑出血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ID数据库与文献检索收集红景天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 ADME数据库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有效化合物筛选与靶点预测,通过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脑出血相关靶点,交集法获取红景天—脑出血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红景天成分—靶点互作网络,进行可视化处理,并筛选节点度值较高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结果 筛选出红景天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活性成分32个,作用靶点142个,经分析获得AKT1、VEGFA、EGFR、MAPK3、STAT3、HIF1α、MMP-9、PTGS2等15个核心靶标可能是参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GMP-PKG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及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炎性反应及调节血管生成等作用。结论 红景天通过多种不同成分作用于多个不同靶点,且协同调控多种不同信号...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网络药理学筛选苍术-桂枝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方法 应用TCMSP和Swiss查找苍术、桂枝的活性成分的靶点,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检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靶点,获取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6.0构建苍术-桂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筛选出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验证关键靶点。结果 得到苍术-桂枝有效活性成分16个,交集靶点77个,蛋白互作分析(PPI)得到ACE、APOB、CAT、TP53、EGFR、PPARG等16个核心靶点。KEGG和GO结果显示:主要影响脂质颗粒、细胞外间隙、内质网等10种细胞成分,脂肪酸结合、肝素结合、脂质转运体活性等10种分子功能,作用于炎症反应、胆固醇稳态、胆固醇代谢过程等10种生物过程,主要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13种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起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证明,16中有效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能。结论 苍术-桂枝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通路实现的,具有多个靶点...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单药、联合用药及放疗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结果、不良反应、剂量与用法,表明紫杉醇是一个新的前途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9.
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高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30~40%的NSCLC在诊断时即属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1],尽管含铂方案的化疗能一定程度上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但疗效有限,目前已有诸如培美曲赛或厄罗替尼(EGFR-TK Is)的靶向治疗及靶向联合化疗的新治疗途径[2-5]。本文就近年来NSCLC的靶向药物及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化学专业数据库筛选丹参的有效成分及相应的靶蛋白,通过TTD、DrugBank、OMIM、GAD、PharmGKB等数据库筛选出DVT的靶点,利用Venn在线软件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Bioconductor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丹参化合物36个,有效作用靶点70个。通过Venn图获得36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PPI网络发现ESR1、APP、FOS、MMP9、NR3C1、CASP3、MYC等可能是丹参治疗DVT的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与Bioconductor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发现其结果不完全一致。KEGG通路分析发现其主要通路包括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及核因子kB(NF-kB)等经典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丹参治疗DVT的关键靶点和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发现其作用是多靶点、多通路,为今后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