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laminectomy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联合康复治疗对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湖南省儿童医院等于2015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行SL-SDR联合康复治疗,并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手术前及手术后末次随访时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及粗大运动功能66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66 items,GMFM-66)评分情况,并评估患儿手术后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共有43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49例,女186例;手术年龄(8.2±2.3)岁(3.2~15.5岁)。术前标记目标肌群2523组,受累关节2133个。术中离断神经后根(小根)数为(9.3±3.8)枚/例,其中3849枚(3849/4059,94.8%)符合离断50%神经截面积的标准。术后83例(83/435,19.1%)出现短期下肢浅感觉异常,经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长期并发症。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3)个月,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GFMCS分级及GMFM-66评分均显著改善;术前GMFCS分级为Ⅱ、Ⅲ级者术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Ⅳ、Ⅴ级者(134/309比8/105,P<0.01);术前GMFM-66评分≥50分者术后GMFM-66评分提升值高于术前CMFM-66评分<50分者[(7.65±3.39)分比(5.01±2.18)分,P<0.01];手术时年龄小于6岁者术后GMFCS分级改善情况好于年龄大于6岁者(106/249比36/165,P<0.01);术后GMFCS分级获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小于术后GMFCS分级无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6.1±1.0)岁比(11.6±1.7)岁,P<0.01]。结论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SL-SDR联合康复治疗肢体痉挛瘫痪型脑瘫安全、有效,术后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第5腰椎节段水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影响, 为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多节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意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40例行第5腰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临床资料, 依据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分为未监测组(13例)和监测组(27例)。比较两组患儿第5腰椎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术前肌张力和术后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未监测组左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57±11)%, 监测组左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46±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监测组右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53±2)%, 监测组右侧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为(39±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和未监测组术前经表面肌电图测得的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双侧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瘫这类中枢神经损伤引起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儿,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有效改善症状, 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结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瘫患儿86例.年龄4.0~5.8岁.通过计算机分层后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二组患儿均接受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发育学疗法.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结合肌力练,NMES采用电刺激仪,4个表面电极放置于患侧足背伸肌群肌腹处给予电刺激,20 min/次;肌力训练根据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状况,结合运动学理论、运动学习理论和神经发育学理论等进行针对性训练;1次/d,5次/周,连续6周.之后指导家长实施家庭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6、12周随访时进行以下评定:(1)综合痉挛量表(CSS);(2)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二项;(3)步行速度.结果 二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水平、痉挛型偏瘫和双瘫的患儿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前,二组患儿的CSS评分、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6、12周CSS评分、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治疗6、12周,二组患儿CSS评分、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NMES结合肌力训练能更好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有行走能力且存在踝跖屈肌痉挛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小儿捏脊等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加用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系统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被动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表面肌电评定.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MAS评分均降低,踝关节ROM,GMFM站立及走、跑、跳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MAS、踝关节ROM及GMFM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腓肠肌的肌电积分(iEMG)降低较对照组明显,自主收缩时胫骨前肌的iEMG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可成为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康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静息能量消耗(REE)特点, 探讨常用REE预测公式在脑瘫患儿中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24~144月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 11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间接测热法测定REE, 脑瘫组按照GMFCS分为Ⅰ~Ⅱ级(20例)、Ⅲ级(6例)、Ⅳ~Ⅴ级(10例)3组, 分别与对照组进行REE实测值(MREE)比较;Harris-Benedict、WHO、Schofield-W、Schofield-WH及Oxford预测公式的预测值(PREE)与MREE进行一致性、相关性等分析。独立样本应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 分类资料应用χ2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对MREE与PRE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均方根误差评估各REE预测公式PREE值的准确性。结果对照组MREE为(952.18±270.56) kcal/d, 脑瘫儿童MREE为(801.81±201.89) kcal/d。Ⅰ~Ⅱ级组MREE为(8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疾病风险项在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中的合理赋值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的36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不同GMFCS分级水平的脑瘫患儿分别应用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和主观全面营养评估(SGNA)量表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 分析应用SGNA量表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各GMFCS分级组间中的分布,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组间统计学差异将各GMFCS分级脑瘫患儿分成不同亚组, 对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疾病风险项评分分别赋值0分或1分, 组成不同赋值方案。以SGNA量表评估结果作为参照标准, 对上述不同赋值方案的营养风险筛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风险检出率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8.1%(209/360)和36.9%(133/360)。营养不良发生率在GMFCS Ⅱ级和Ⅲ级, GMFCS Ⅳ级和Ⅴ级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据此将脑瘫患儿分成3个亚组(Ⅰ级组、Ⅱ~Ⅲ级组和Ⅳ~Ⅴ级组)。3个亚...  相似文献   

7.
王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66-867,892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下肢H反射变化及其评价肢体痉挛的可靠性,探讨痉挛型高肌张力定量评估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康复科收治的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脑瘫组。男33例,女17例。另选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应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ⅣD型肌电图仪进行H反射测定,对脑瘫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H反射潜伏期、波幅及最大H波与最大M波百分比(Hmax/Mmax,H/M)进行比较。对脑瘫组患儿痉挛侧下肢进行改良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并与H波幅、H/M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瘫组患儿H反射潜伏期为(18.87±2.94)ms,H波幅为(4.21±2.85)μV,H/M值为35.24±16.32;健康对照组儿童H反射潜伏期为(23.20±1.98)ms,H波幅为(2.34±1.53)μV,H/M值为14.23±6.36。脑瘫组患儿H波潜伏期缩短,H波幅增大,H/M值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脑瘫组患儿下肢CSS评分为(7.75±2.27)分,与H波幅呈正相关(r=0.562,P<0.05),与H/M值亦呈显著正相关(r=0.904,P<0.01),其线性方程为Y=8.425X-30.021。结论 H反射可作为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下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任务平板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36例。按随机数列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8例)和试验组(18例)。干预过程中对照组中2例患儿因咳嗽、发热退出研究而脱落, 最终对照组16例, 试验组18例。2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单任务平板训练和双任务平板训练。2组患儿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儿童平衡量表(PBS)、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T)、单任务改良计时起立-行走测试(mTUG)、双任务mTUG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一般资料中的性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 组内评估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组间年龄和评估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训练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GMFM-88 D区评分[(34.25±1.61)分比(34.56±1.76)分]、GMFM-88 E区评分[(50.53±7.20)分比(50.61±6.75)分]、PBS评分[(3...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患儿生存质量相关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影响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确诊为脑瘫的80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择8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儿童生存质量的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对2组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比较2组儿童生存质量的差异;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定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级别,采用北京Gesell发育商评定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瘫患儿生存质量与性别、月龄、家庭月收入、临床分型、GMFCS及智力水平6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瘫组患儿的生理功能/领域、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心理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脑瘫患儿总体生存质量与智力水平呈相同趋势,智力水平越高,生存质量亦越高;脑瘫患儿生理领域生存质量与智力水平、GMFCS呈正向关系,与月龄呈反向关系,其中GMFCS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最严重;患儿的心理领域与智力水平相关.结论 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存在明显损害,智力水平及运动功能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即脑瘫, 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表现为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姿势发育障碍和活动受限症候群。髋关节脱位是脑瘫常见问题之一。由于髋关节脱位发生隐匿的特点, 对脑瘫儿童的髋关节进行持续监测可以早期发现髋关节脱位的征象, 进而及时干预, 避免脱位进一步加重。髋关节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患儿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步态类型、临床查体以及Reimers指数(migration percentage, MP)。本文围绕脑瘫儿童髋关节脱位的病程特点、监测时间与目的及不同阶段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儿童脑干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肿瘤切除术的18例儿童脑干胶质瘤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14岁, 术中实施监测项目包括脑干图(mapping)、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至6年的随访情况, 记录肿瘤的影像学变化及患儿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18例患儿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下成功实施手术, 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偏瘫加重2例, 经1个月康复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由术前的(73.89±21.46)分提升至术后1个月(放化疗前)的(86.11±9.7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 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30例住院的年龄>3岁且意识清楚需行周围神经缩窄术并结合康复训练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组;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选择同期住院30例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相同,功能相近行单纯综合康复训练的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在训练开始后2周、4周、6周、8周、10周时记录2组患儿的改良Ashworth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D、E区评分、医师等级评价量表评分结果,采用重复测量分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儿改良Ashworth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态改善情况.结果 肌张力降低效果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77,P=0.006);在步态改善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F=24.284,P=0.000);粗大运动功能量表D、E区评价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0.072,P=0.790;E:F =0.000,P=0.985);在平衡功能Berg量表评分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150,P=0.700).结论 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均可以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但在降低肌张力与改善步态方面周围神经缩窄术组明显好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电引导对提高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性瘫痪 (脑瘫 ,CP)患儿下肢肌张力障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2 8例脑瘫下肢肌张力障碍患儿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4例 ,前者采用肌电引导A型肉毒毒素注射 ,后者采用经验注射 ;按修订Ashworth量表 (MAS)及Koman医师评分法 (PRS)进行评价疗效。结果 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组比较 ,治疗后M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RS评价显著性差异 (t=3.32 P <0 .0 5 ) ;肌电引导组疗效明显优于非肌电引导组。且下肢肌无力和注射后局部疼痛副作用分别为 1例和 5例 ,有显著差异 ,1~ 3周后完全恢复。结论 肌电引导可明显提高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障碍的疗效 ,且可有效减少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不同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步态分析中时-空与运动学参数的差异,探索通过三维步态分析中时-空与运动学参数来定量评价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为痉挛型脑瘫的病情评估提供客观定量方法。方法选取年龄6~12岁、经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为Ⅰ、Ⅱ、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共90例,GMFCS分级为Ⅰ级(Ⅰ级组)、Ⅱ级(Ⅱ级组)、Ⅲ级(Ⅲ级组)各30例。选取30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90例脑瘫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步态分析中的时-空与运动学参数,利用方差分析和多样本均数间多重比较,分析不同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之间以及与正常对照组儿童之间的差异。结果脑瘫患儿步态分析时-空参数中步长、步宽、步速、步频、跨步长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减小(P<0.05),且随GMFCS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脑瘫患儿步态周期和双支撑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延长(P<0.05),且随GMFCS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延长。运动学参数中,脑瘫患儿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明显减小(P<0.05),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和最小屈曲角度、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明显减小,而髋关节最小屈曲角度明显增大(P<0.05);随GMFCS分级的升高,关节活动角度逐渐减小,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和最小屈曲角度、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逐渐减小,而髋关节最小屈曲角度逐渐增大;仅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在不同GMFCS分级患儿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步态分析中时-空参数和运动学参数可以定量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GMFCS分级越高的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越大,下肢的运动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5.
Xu KS  He L  Li JL  Mai JN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564-567
目的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结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脑瘫患儿,年龄36—58个月[(45.6±8.5)个月],通过计算机分层(性别、年龄)后随机分为TENS组(加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儿均接受功能训练。TENS组使用2台TENS治疗仪(每台2个输出通道),8个表面电极放在下肢痉挛肌群的两端肌腱和拮抗肌肌腹给予电刺激,每次20min。以上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30次。之后指导家长实施家庭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的6、12、24周随访时进行以下评定:①综合痉挛量表(CSS),②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③步行速度。结果两组患儿的CSS评分、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24周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儿的CSS评分、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在治疗后6、12、24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周:t值分别为8.96、3.14、2.35,P均〈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患侧肢体上给予TENS治疗6周,能明显降低息儿下肢痉挛,提高其站立、步行功能和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16.
Xu KS  Yan TB  Mai JN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913-917
目的比较电刺激定位引导肉毒毒素A(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与单纯物理治疗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踝蹠屈肌群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脑瘫患儿,年龄35~82个月(52·4±13·2个月),随机分为2组:①电刺激定位引导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组(BTX-A组,23例);②单纯物理治疗组(20例)。患儿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2周、1、2、3个月进行以下评定:①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②改良Ashworth量表(MAS),③综合痉挛量表(CSS),④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⑤步行速度。BTX-A组在注射后72h、单纯物理治疗组入组后开始为期10d的物理治疗并配戴踝足矫形器,所有患儿10d后改由家长在家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儿踝PROM、MAS、CSS、GMFM评分及步行速度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2、3个月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ROM、MAS、CSS评分治疗后2周、1、2、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t值分别为6·48、9·74、9·59,P均<0·05)。GMFM评分治疗后1、2、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3·26、4·13,P均<0·05)。步行速度治疗后2、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2·57,P均<0·05)。结论电刺激定位引导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较单纯物理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脑瘫患儿踝蹠屈肌群痉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术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次序编号,单号编入意愿分为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痉挛肌靶点注射术组(观察组),双号编入神经电生理刺激仪定位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滞术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康复训练和治疗,如针灸、推拿、功能训练,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GMFM量表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操作时程比较;好转率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探测定位方式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疗效比较,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MFM评分比较中,注射后3个月时两组对比结果:观察组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程在45min以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方法优于神经电生理刺激仪定位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滞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ESFN)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将60例脑瘫患儿按性别、年龄、分型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进行配对设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ESFN结合TOT;对照组采用ESFN加Babath法.ESFN:电极正负极分别置于患儿双侧乳突处,脉宽50~100 US,频率80~100 Hz,强度5~15 mA,刺激时间5 s,休息时间10 s,20 min/次,1次/d.TOT及Babath训练,40 min/次,2次/d.2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GMFM-66项,以盲法测评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性别、年龄、分型及GMFM-66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 >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66项评分(55.24±11.68)较治疗前(39.81±13.17)明显提高(P=0);对照组治疗后的GMFM-66项评分(48.76±11.96)较治疗前(40.25±12.89)明显提高(P=0.0103);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8 0).结论 ESFN联合TOT能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AME)疗法对脑性瘫痪(脑瘫)高危儿粗大及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高危儿116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 2组再根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 治疗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脱落4例及8例, 最终纳入对照组54例, 观察组50例。对照组早期干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组采用GAME疗法进行干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PDMS-2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和PDMS-2的精细运动发育商(FMQ)评定患儿的运动功能。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一般资料中的性别, 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儿年龄和评估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88评分、GMQ及FMQ均显著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GMFM-88:(63.52±10.06)分比(47.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电图引导下靶肌肉注射不同剂量A型肉毒素(BTX-A)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疗效。方法选择痉挛性脑瘫病例90例,分为3组,肌电图引导下定位,BTX-A痉挛肌肉局部注射,A组3 U/kg,B组4 U/kg,C组5 U/kg。注射后配合康复训练,采用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MFM)评价患儿功能区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价肌痉挛程度,随访1、2、3个月的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GMFM评分增加,Ashworth分级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不同剂量BTX-A组在治疗后的GMFM评分、Ashworth分级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肌电图定位下BTX-A剂量在3~5 U/kg之间治疗后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不同剂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